“运河三千里,醉美是淮安”。淮安市主动融入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国家战略,深挖运河文化底蕴,加强非遗保护利用,淮安市人民政府联合省文化和旅游厅成功举办六届大运河城市非遗展,累计吸引运河沿线8省33市100余项非遗项目亮相淮安,超百万人次现场观展采购,带动参展项目及周边商户销售额超千万元,线上线下累计曝光量超亿人次,成为淮安文旅融合新品牌。非遗进里运河文化长廊景区获评省无限定空间非遗进景区示范项目。
自2018年起,淮安市人民政府联合省文化和旅游厅成功举办六届大运河城市非遗展,从生态维度、生产维度和生活维度深挖运河文化底蕴,创新形式和内容,全方位、多维度、立体式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活特质,不断讲好运河故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当代生活,让传统与现代、文化和旅游的交汇融合更加深入紧密,累计吸引线上线下数亿人次关注,在国内外产生广泛影响,形成新的城市文化名片。
健全联动机制,聚智聚力强化组织保障。优化上下联动和区域协作机制,向上争取文旅部非遗司和中国非遗保护协会大力支持,在文旅部相关季度新闻发布会上推介大运河城市非遗展;通过省文旅厅协调京、津、冀、鲁、豫、皖、浙等省(直辖市)文旅厅(局)、非遗保护中心、非遗传承人大力支持并踊跃参与;省文旅厅和市领导靠前指挥,研究会办方案细化、活动安排、组织协调、宣传推介等重要问题;市委宣传部、市公安局、市卫健委等20家部门群策群力、精益求精做好氛围营造、环境美化、交通保障等工作,为连续成功举办展会活动提供了坚强保障。
紧扣主题特点,创新创意丰富活动设计。展会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突出运河文化、创意设计、文旅融合、引领消费、安全节俭五大特色。线下展会选址聚集众多文博场馆、名人故居的主城区运河文化核心地段,设计安排了非遗时尚服饰秀、运河好食荟、特色小吃铺、面面俱到、酒香天下、茶韵千年等10余个板块,邀请运河沿线100项非遗项目,昆曲、京剧等7个剧种9朵“梅花”同台献艺,汇聚名角名剧、名酒名茶、名面名肴、名店名器,创新展演展示展销、沉浸式体验和生活化场景,群众关注度、参与感和获得感显著提升。线上举办“非遗购物节”,与阿里巴巴、京东等电商合作开辟江苏专区“非遗品牌馆”,省内200多家非遗店铺争相参与。六届非遗展会吸引百万人次现场观展采购,带动参展项目和周边商户实现千万元收益。
聚焦运河文化,全媒全频提升传播影响。新华社、央视等10余家中央媒体,新华日报等60余家省级媒体,Facebook、欧洲侨报等10余家海外媒体,央视新闻正直播、抖音等20余家直播平台以及多名抖音网红达人,以文字、图片、H5页面、音视频、现场直播等形式密集报道六届活动盛况,同步利用机场、高铁、高速、路桥、城区主干道、公交出租车辆站台、酒店商超实体户外大屏等播放1分钟预告片和3分钟宣传片,微博相关话题阅读量超1.2亿,构建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的宣传矩阵,助力展会成为各方关注的热点和焦点。
主动融入国家战略。活动聚焦接地气、聚人气、促消费、创收益的非遗资源,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彰显运河文明、弘扬运河文化,展示大运河流域非遗保护成果,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这既是对国家重要战略的积极策应,也是贯彻落实《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的重要举措。顺应文旅融合发展趋势。活动地点由室内拓展到室外,设置在里运河文化长廊景区、御码头美食文化街区、中洲岛动态展演片区,利用先进的声光电技术,把清江浦楼的自然美景和演出舞台的炫丽灯光有机结合;轮埠路片区设置了互动体验、美食品鉴、旅游推介等展区,“非遗+景区”“非遗+街区”的发展模式助力文旅发展丰富业态、提升品位、拓展空间。满足群众美好生活需要。100余项不同门类、不同形式、不同特色的国家级、省、市级非遗项目,携千余种产品集中展示展销,钦工肉圆、德州扒鸡、黄桥烧饼等成为销售明星,产品出炉(锅)即秒;淮安盖浇面、镇江锅盖面、东台鱼汤面、常州银丝面等六大面点同台竞技交流。美食、美器、美服、美物齐聚一堂,不仅丰富游客的游览体验,而且价格非常亲民,老百姓易于接受、乐意购买,不少展位出现抢购热潮。
多方聚力协作共赢。优化区域协作机制。加强区域合作,推进区域互助,搭建协作平台,为沿运不同风格地域文化的交流碰撞、传承人群的互动学习提供了良好机遇,也为沿运城市进一步加强交流合作,得到大运河沿线8省(市)文旅厅(局)、非遗传承人大力支持。细化内部分工机制。淮安市委、市政府统筹市文广旅局、市委宣传部、市公安局、市卫健委等20家部门单位群策群力、精益求精地做好服务保障和疫情防控,选调精干力量成立统筹协调、展演保障、展览保障、宣传报道、服务保障、旅游推介等工作组,条块分解,明确分工,责任到人,精准施策,确保活动顺利推进。
有效激发传承活力。常态化宣传推动非遗融入生活。通过集聚式会展、沉浸式体验,广大群众对非遗保护的关注度、参与感以及保护成果全民共享的获得感得到显著提升,常态化开展非遗进景区、校园、乡村系列活动,在里运河畔待雅亭举办“天天有戏曲”常态化展演活动、省淮海剧团与戏迷每周一次“相约荷芳”、市淮剧团与观众“月月戏相逢”等,进一步推动非遗融入当代百姓生活,满足群众的美好生活需求,非遗进里运河文化长廊景区获评省无限定空间非遗进景区示范项目。创造性转化激发传承发展活力。非遗文创产品集聚六届非遗展视线焦点,带动非遗文创产品开发。淮安先后举办“智创淮安”文化创意设计大赛、非遗创意作品大赛、淮安运河非遗文创大赛等,推动文化企业、文化场馆全面加强与传承人合作,设计开发云锦、瓷刻、蛋雕、博里农民画、剪纸等一批文创产品,开设文创驿站,创建非遗电子商城,线上线下同步发力,源源不断激发非遗传承内生动力。全方位传播提升传统文化魅力。活动凸显淮安“运河三千里,醉美是淮安”的“千秋淮扬”文化高地定位和“运河之都”历史地位,成为各方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领导认可度高,文旅部非遗司、省委宣传部、省文旅厅和市领导予以高度肯定;媒体和舆论曝光度高,百余家国内外媒体报道活动盛况,溢出效应成倍放大,累计数亿人次关注;民众参与度高,接待游客百万人次,不断刷新景区日接待游客量新纪录;社会关注度高,社会各界希望活动多办、常办、长办,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营造浓郁氛围。
素材来源:淮安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编辑:石天星
校对:汤祥文
初审:蔡晓川 靳扬扬
二审:章晓历 沈抒
期
回
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