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教师该如何写论文
且以核心期刊《基础教育课程》的征稿为例
江西省宜春中学 刘京平
写下来就是脚印,连起来便是人生——教师专业写作和教师专业成长
经常有人在我公众号后台留言,问我论文该怎么写,论文该怎么发,有没有什么不用花钱也能发表文章的渠道。
说实话,教师专业写作的道道很多,远非三言两语就能说透。7月27号,我应邀为湖北省宜昌市的教育同行搞教师写作培训(上图),那可是足足花了三个多小时,PPT都一百多页呢。我想,今天即使我有耐心把讲座的内容一个字一个字全部写出来,估计很多朋友也没有耐心看下来。(呵呵)
就我的感觉而言,这年头,似乎人人都知道阅读好,但能真正坚持阅读的人并不多。
一线教师写论文也是这样,看起来想学写作的人不少,但真有耐心认真学,且愿意动手操作的人,其实并不太多。许多人都恨不得刘老师直接帮他写一篇,直接帮他发表了,并且最好是核心期刊的那种。(呵呵)
是的,大家都很忙,没那么多精力慢工出细活,都希望多快好省地把论文搞定,只要评职称管用就行。
那今天刘老师也就简单粗暴一点,且以核心期刊《基础教育课程》8月12号发出来的专题征稿为例,提点我的写作思考和选题建议,供大家参考。
该刊已经创刊20周年,入选第八版北大版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属于教育教育界的顶级期刊。平时稿件未必那么好发,但这个征稿,是我们一线教师跳起来可以摘到的果子。强烈建议有核心期刊发表要求或者发表梦想的一线教师热情参与。
第一,你不是不知道写什么不知道期刊会登什么吗?那这个征稿就是核心期刊《基础教育课程》最真实最迫切的需求。
第二,核心期刊《基础教育课程》从来不收任何费用。这样的征稿,那就更是百分百不收版面费审稿费等名里名堂的钱。不但可以免费发表,而且还有稿酬和样刊。
下图就是他们的征稿启事。
第一,尚未得到解决的问题
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脱节:课程内容应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增强知识的实用性和应用性,以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学生创新思维与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在基础教育阶段,应加大对学生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力度,鼓励学生勇于质疑、敢于创新。
教师评价体系的完善:建立更加科学、公正、全面的教师评价体系,不仅关注教学成绩,还要重视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师德师风。
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加大对农村和边远地区的教育投入,缩小城乡、区域间的教育资源差距,实现教育公平。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体系化:构建从小学到高中的系统化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包括课程设置、师资培训、心理辅导等方面,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的全面发展。
第二,尚未形成广泛共识的问题
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深度融合模式:探索信息技术如何更好地融入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同时避免技术滥用和过度依赖。
跨学科整合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案:制定详细的跨学科整合教学指南,明确教学目标、内容整合方式、教学评价等,促进学科间的有机融合。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化:构建多元化、全面化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包括学业成绩、品德表现、社会实践、创新能力等多个方面。
家庭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作用:明确家庭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定位和作用,加强家校合作,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育国际化的路径与策略:探讨在全球化背景下,基础教育如何更好地融入国际元素,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第三,推进还不够理想的问题
教师专业发展的持续支持:建立长效的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机制,包括定期的培训、研讨、交流等活动,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课程实施的灵活性:赋予学校和教师更多的课程实施自主权,允许他们根据学校特色和学生需求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教育评价的改革深化:进一步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减少应试教育的压力,增加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关注和评价。
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通过资源共享、技术革新等方式,降低教育成本,提高教育质量。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
第四,尚未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
教育公平与质量的双重保障:在追求教育公平的同时,也要注重教育质量的提升,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获得高质量的教育。
教育创新与传统的平衡:在推动教育创新的同时,也要尊重教育传统,保持教育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学生心理健康的预防性干预: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预防性干预,提前发现和解决学生心理问题,避免问题恶化。
教育与社会发展的紧密联系:加强教育与社会发展的紧密联系,根据社会需求和变化及时调整教育目标和内容。
教育政策的长远规划与短期实施:制定既具有前瞻性又具有可操作性的教育政策,确保教育改革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德育内容如何与学生实际生活的相结合问题:当前德育课程内容往往偏重于理论说教,与学生实际生活脱节,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和兴趣。
德育评价体系的构建问题:当前德育评价体系尚未形成广泛共识,评价标准和方法存在多样性,难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德育表现。
家校合作在德育中的作用问题:家校合作在德育中的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家长参与度不高,家校之间的沟通和协作不够紧密。
德育师资的培养与提升问题:德育师资的培养与提升尚未引起足够重视,部分德育教师缺乏专业的德育知识和技能,难以有效开展德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