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中医药作为世界传统医学的瑰宝,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在疾病预防、治疗及康复等多个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全球健康事业做出了显著贡献。
然而,一个长期存在的疑问是:为何中医药能够治疗某些西药难以治愈的疾病,但其科学原理却难以向外界清晰阐述?
中医药在阐释其疗效和原理的科学通道上,确实面临诸多挑战。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中医内科学专家刘良在媒体专访中,对此进行了深入剖析。他指出,中医药采用的是“复方”治疗方式,而西方医学则更多依赖于“单体化合物”。西药的药丸或药片中通常只含有一个化合物,其进入人体后的作用机制、作用部位等都可以被清晰地描述。然而,中药复方则包含了多种不同的化学成分,一碗汤药喝下去,我们很难确切知道其中的化学成分是如何在人体内发挥作用的。因此,要全面、准确地阐述中医药的科学原理,确实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中医药学思想——“三防四观”
什么是中医药学的思想?刘良解释道,中医药医学主要思想是“三防四观”理论。“中医治未病”的理念虽已广为人知,但仅是中医防病的一部分。中医完整的防病理念包含“三防”,即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共计十二字。
首先,未病先防。这不仅仅意味着通过养生保健来预防疾病,还包括在疾病治疗过程中,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保护未受影响的组织器官。
其次,既病防变。即在治疗疾病的同时,预防其并发症和后遗症的发生。
再者,瘥后防复。即在疾病治愈后,采取措施防止其复发,这是中医药的一大特色和优势。刘良建议,应更深入地研究如何利用中医药方法防止重大慢性疾病复发,这一领域目前尚属空白,缺乏系统分析。
此外,中医的整体观理念已深入人心。刘良指出,整体观是中医药学的重要方法论,也是“四观”之首。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整体,任何组织或器官的问题都是疾病在整体上的反映。
第二,辩证观。中医的辩证治疗观点为人们所熟知。中医药治疗强调“三因制宜”——因人、因地、因时制宜,即根据不同疾病阶段、地域特点以及个体差异,制定不同的治疗策略和方法。
第三,动态观。刘良认为,疾病和人体的生命状态是动态变化的。例如,人们生病发烧时,白天症状较轻,晚上则较重。因此,治疗方法也应根据病情的变化而动态调整。
第四,平衡观。这一观点源自《黄帝内经》的阴阳平衡思想。刘良指出,平衡观并非空谈哲学,而是指导医学治疗的重要原则。它强调避免过度治疗,以恢复人体的阴阳平衡为目标。
刘良强调,中医药是一个复杂的科学体系,未来与世界对话的关键在于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用科学数据展示中医药的“三防四观”理论。他呼吁,要打通从中医药现象到数据、事实、规律的科学通道,这是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重要方向。
刘良认为,当前中医药的研究和应用仍停留在现象层面,中医药研究要用现代技术打通科学通道,“如果这个现象是真相,而不是假象,它必有内在的数据和原理。我们通过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前沿的、多学科技术的整合和集成的应用,还有新质生产力的赋能,将中医药复杂的科学原理呈现出来,找到它的规律。这就可以打通从现象到数据、到事实、到规律的一个科学通道。”
刘良相信,“这个科学通道一旦打通,我们跟世界就有更好对话的语言。中医药是有效的,一定有它的科学原理,也一定能够获得世界医药学界、学术界、科学界的认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来源民生周刊,转载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
高薪职位欢迎推荐、自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