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神秦叔宝,为何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排名倒数第一?

文化   历史   2024-12-24 19:46   北京  



本 文 约 3500 字
阅 读 需 要 11 分钟

贞观十七年(643),唐太宗李世民为纪念当初一起打天下的功臣,命令阎立本描绘了唐初二十四功臣的画像,悬挂于长安城太极宫西南三清殿旁的小楼——凌烟阁,这便是世人常说的唐朝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排名为:长孙无忌、李孝恭、杜如晦、魏征、房玄龄、高士廉、尉迟敬德(尉迟恭)、李靖、萧瑀、段志玄、刘弘基、屈突通、殷开山、柴绍、长孙顺德、张亮、侯君集、张公谨、程知节、虞世南、刘政会、唐俭、李世勣(徐茂公)、秦琼。


其中秦琼,也就是秦叔宝,《旧唐书》中评价他是跟程知节尉迟敬德等齐名的猛将。秦叔宝这么厉害,为何在凌烟阁中排名倒数第一?



排名不按功劳大小


首先,唐朝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并不是按照“功”来排名的。


如果是按照功劳大小排名,那么李世勣就不应该在倒数第二,即使不在前一两名,起码也该在张亮之前。


李世勣被李世民称为“唐初三大名将之一”(其他两个分别是李道宗和薛万彻),曾负责唐朝北边防御16年,多次击败薛延陀势力。唐朝第一次征讨高句丽时,李世勣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李世勣率军从柳城郡出发,一路高歌猛进、无坚不摧,最后攻克了隋炀帝三次出兵都没有打下的高句丽重镇辽东城,震动整个高句丽。



第一次征讨高句丽时,张亮为平壤道行军大总管,也就是水军总司令,率江淮岭峡兵四万、长安洛阳募士三千、战舰五百艘,自莱州(今山东掖县)泛海向平壤。张亮率领的水师虽然攻克了辽东的卑沙城,但是此后水军就一直在各地游荡,基本上没有为唐军攻打辽东城、安市城发挥什么作用。


张亮在夜袭卑沙城大获全胜后,屯兵建安城下(今辽宁营口)。然而,张亮的营寨还没扎好,敌人的大军就打过来了。张亮生性怯懦,对此毫无对策,只是坐在胡床上一言不发。军中将士却以为张亮临危不惧,在副将张金树的率领下,唐军个个不顾生死、奋勇作战,才将来袭的高句丽军打得大败。但唐太宗对这件事的真相心知肚明,回国后就将张亮逮捕,不过他也知道张亮没有将帅之才,后来便放过了他。


由此可见,功劳不是凌烟阁排名的唯一指标。


其次,秦叔宝虽然劳苦功高,但也并没有《隋唐演义》里讲得那么夸张。



秦叔宝初为隋将,先后在来护儿、张须陀、裴仁基帐下任职,因勇武过人而远近闻名。后随裴仁基投奔瓦岗军领袖李密,瓦岗败亡后转投王世充,因见王世充为人奸诈,与程知节等人一起投奔李唐。投唐后,他随李世民南征北战,是一个能在万马军中取敌将首级的勇将,也就是说,他的战斗力超级强悍,以至于被老百姓把他和尉迟敬德的画像一起贴在家门上,作为看家护院的门神。


但是,他的战斗力只体现在单兵作战上,《旧唐书》记载:


“叔宝每从太宗征伐,敌中有骁将锐卒,炫耀人马,出入来去者,太宗颇怒之,辄命叔宝往取。叔宝应命,跃马负枪而进,必刺之万众之中,人马辟易。”


秦叔宝并没有李世勣这样统兵作战的将帅之才。


要知道,唐初三大名将之一的李道宗也有万夫不当之勇,他曾在辽东城外率四千多兵力打垮高句丽派来的四万援军,而李道宗却没有名列凌烟阁。李世民心爱的藩将契苾何力,曾在白岩城外率领八百铁勒骑兵击溃一万多高句丽援军,而他也没有名列凌烟阁。


这么来看,秦叔宝能名列凌烟阁最后一名,已经很不错了。


因为没参加玄武门之变?


有一种说法,秦叔宝因为并未参加玄武门之变、保持了中立,所以才有此等待遇,但此说法经不起推敲。



李孝恭也在玄武门之变保持中立,却排名第二;李靖没有参加玄武门之变,排名第七;不仅没有参与玄武门之变,还是太子李建成的人,位列第四;而当时参加玄武门之变的张士贵以及宇文士及,并未列入凌烟阁功臣。


更何况,《旧唐书》说秦叔宝参与了玄武门之变,事后被封为左武卫大将军,食益州实封七百户。只不过和尉迟敬德在现场冲锋陷阵不同的是,秦琼担负着保卫秦王府的重任,因而才让人以为他在玄武门之变中保持了中立。


没错,秦叔宝在玄武门之变中只是一个辅助角色,因此事变后的封赏只有700户,比长孙无忌和尉迟敬德的1300户差了很多。



因此,这里涉及了一个逻辑问题。


尉迟敬德是玄武门之变最大的功臣,危急时刻是尉迟敬德一人杀死了李元吉,还救了李世民一命,随后又是尉迟敬德逼迫李渊退位,李世民这才顺利当上皇帝。不过,要说起尉迟敬德加入李世民团队,就不得不提秦叔宝。


当初,秦叔宝在投靠李世民时,被任命为马军总管,秦叔宝之后跟随李世民进入并州,与宋金刚、尉迟敬德等作战。秦叔宝率军大败尉迟敬德,最后逼迫尉迟敬德投降李世民。


李世民如果细细捋一捋就会发现,没有秦叔宝,尉迟敬德就没有为自己在玄武门卖命的机会。



所以,功臣是否参与过玄武门之变,不是凌烟阁功臣排名的指标,最起码不是重要指标。


还有一种说法,秦叔宝与其他将军相比,归顺的时间较晚,在大唐建立之后,秦叔宝才从王世充手下投奔大唐,之后跟随李世民手下征战。不属于李世民真正的原班嫡系,因此排名自然就靠后。


但这在逻辑上也讲不通,因为尉迟敬德、魏征归顺李世民都要比秦叔宝晚。程知节是跟秦叔宝同时从王世充那边投奔李世民的,排名在秦叔宝前六位。



还有一种说法,说是唐太宗“重文轻武”,所以凌烟阁功臣前六位都是文臣,秦叔宝作为武将,往后面排很正常。且不说唐太宗这个“马上天子”是否“重文轻武”,第二位的李孝恭就不是文臣,而是有名的大将。李世民在北方攻城略地时,他的堂兄李孝恭先是平定巴蜀,接着平定长江以南,单从贡献地盘面积大小的角度,李孝恭不比李世民差。



再看排名第9的萧瑀、排名第20的虞世南、排名第22的唐俭,都是妥妥的文臣,他们可没有因优待而被提到前面去。

排名的真正指标


其实,凌烟阁功臣排序的主要指标是官员的等级身份,相同情况下以左为尊,比如左右仆射。


排名第一的长孙无忌,官职是司徒,跟太尉、司空合称为三公。三公是秦朝地位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秦朝以后多为虚职,地位上略低于宰相。尽管长孙无忌的司空只是虚衔,但可以看出他的地位在唐初是很受尊崇的。


排名第二的李孝恭,他在贞观十四年(640)暴病而亡,死后追赠的官阶是故司空,位列三公之一。


排名第三的杜如晦,贞观四年(630)去世,死后追赠的官阶也为故司空。


排名第四的魏征,在凌烟阁画像同年的年初去世,死后追赠的官阶也是故司空。

排名第五的房玄龄,是当朝司空。


由此可见,排名前五的功臣都是三公级别、一品大员。可能是考虑到“死者为大”,所以三个故司空的排名都在房玄龄这个现司空的前面。


至于长孙无忌,他除了从很早就开始跟随李世民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外,其身份也很特殊——他是李世民的大舅子,还是劝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的主谋。李世民通过“玄武门之变”成功夺取皇位,长孙无忌立了首功。因此,长孙无忌排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第一位,当之无愧。


基于此,李世民终生不忘长孙无忌的辅佐之功。他曾多次对大臣说:“无忌聪明鉴悟,雅有武略。我有天下,多是此人力。”



排名第六的高士廉、排名第七的尉迟敬德都是开府仪同三司,开府仪同三司是魏晋至元朝时,朝廷对有功大臣功劳的重赐,意味着可以得到与三公一样的待遇。


排名第八的李靖、排名第九的萧瑀,官职都是“特进”。东汉时,特进位次于三公之下、诸侯之上。至唐代则是文散官中,仅次于“开府仪同三司”的官阶。


排名第十的段志玄、排名第十一的刘弘基都是辅国大将军。辅国大将军是汉时期设立的高级将军位,唐、宋为正武官名,正二品,为武官的第二级。


从排名第十二的屈突通开始,一直到排名最后的秦叔宝,他们都是尚书仆射、六部尚书、某某州都督这样的官职,排名比较随意。



例如,现洛州都督张亮凭什么要比故徐州都督秦叔宝排名靠前?


再例如,同样是光禄大夫+某部尚书,侯君集的排名为什么要比唐俭和李世勣靠前四五位?


但不管他们的排名如何,李世民正是凭着这些文臣武将的辅佐,才迎来了贞观之治。评书大师单田芳在《隋唐演义》中讲的结尾诗言犹在耳,恍如昨日:


隋末英雄起四方,龙争虎斗动刀枪。

多少英雄含恨死,一统江山归大唐!


在《隋唐演义》中,秦叔宝是绝对的主角,以忠义著称。小说中,秦叔宝在瓦岗寨屡次大破敌军,加上跟随唐太宗南征北战,战斗力强悍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这就使他虽在凌烟阁中排名最后,但知名度却出奇的高。说门神是神荼、郁垒没几个人知道,但都晓得一个是秦叔宝,一个是尉迟敬德。


在老百姓心中,门神就是家宅安全的保障,千百年来,人们愿意将他当成可以保护自己的门神,在一定程度上,也算是对他们能力的最高认可。


参考资料:

1、刘昫《旧唐书》

2、李楠、张蕊编著《金戈铁马功盖世:中国历代名将沉浮》

3、王小雷《唐初凌烟阁开国功臣集团简论》


本文系“国家人文历史”独家稿件,欢迎读者转发朋友圈。

END
作者 | 徐飞‍‍‍‍
编辑 | 胡心雅 
排版编辑 | 吴倩雨(实习)
校对 | 李栋‍‍‍‍‍




国历好物



点击下方封面,即可购买
↓↓↓


在看”的永远18岁~

国家人文历史
真相、趣味、良知。人民日报社主管主办,为学术界搭建话语平台,为新锐者提供思想阵地,为文史爱好者营造精神家园。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