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增加的自然环境压力威胁着地球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功能。自然保护地(Protected and Conserved Areas)和其他有效的区域保护措施(Other Effective Area-Based Conservation Measures, OECM)在保护方面发挥着关键、重要的作用。然而,在保护地区内维持生态与文化的平衡是管理面临的巨大挑战,尤其在缺乏足够资源或监测计划执行不统一的情况下。因此,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资源,对生物多样性管理成果进行系统性的监测至关重要。
监测是定期收集和分析数据的过程,然后由管理人员确定项目目标是否实现。多种监测计划包含在一个全面的生物多样性监测系统中,为保护地和OECM 的管理目标提供支持。因此,所有基于场地的监测计划都应该很好地融入生物多样性监测系统。
图 1《自然保护地和其他有效的区域保护措施中的生物多样性监测框架——概念、方法和技术》
本报告提供了用于生物多样性监测计划的决策框架,以支持保护地和OECM的生物多样性监测系统。报告希望引导管理人员高效地制定长期生物多样性监测计划,包括筹备、设计、实施和重新评估四个阶段,分别对应着确定监测目标、决定监测范围与内容、实施行动、评估监测成效与调整的具体内容。此外,报告还介绍了制定有效监测计划的一般性考虑因素、可用的监测工具和技术等辅助信息。因此,本报告对于帮助管理人员应对生物多样性挑战、提升保护地区生态系统的管理和保护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告侧重于以管理为目的的监测,并提供了分步骤制定生物多样性监测计划的方法,以帮助管理和规划人员考虑所有的细节、确保计划的有效性。此外,考虑到监测活动的长期性和技术的更迭,报告认为连贯一致的设计以及良好的方法和技术准备是有效监测生物多样性的基础。
图 2 在保护地和OECM中制定生物多样性监测计划的关键阶段
Step1 筹备阶段:设定监测框架
图 3 生物多样性监测计划筹备阶段框架
第一步,应收集与保护地或OECM管理相关的所有背景资料,包括国际公约和国家规划,并开展现场评估调查。在制定或修订监测计划时,首先考虑这些公约和规划规定的、对具有特殊价值物种或栖息地的报告义务,这些资料可见于正式文件、前期调查的指标和法律协议。同时,需要充分了解该地区的基线情况,可以通过评估现有数据、文件、本土和传统生态知识确定最重要的生物多样性价值和指标。
第二步,全面了解关键物种和栖息地及其保护状况,从而明确保护目标。可以通过若干指标了解地区情况,包括生物、地质、生态或文化等指标,其中物种监测可以跟踪物种的丰度、分布、多样性、保护状况和生物特征。
第三步,制定管理计划。在制定计划时,必须清楚地认识当地生物多样性面临的主要压力、影响和相互作用,以实现具体目标。同时,需要考虑社会、文化和经济因素,了解利益在当地社区的分配、明确管理决策过程,并承认原住民的文化特性。
图 4 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和响应的框架循环是管理人员确定其所在地总体管理成效的主要工具
筹备阶段的成果是编制一份明确监测目标说明,以确定生物多样性监测系统中每项监测计划的主要目标和优先次序。值得注意的是,管理人员应在筹备阶段花费足够的时间,以确保监测计划在概念上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Step2 设计阶段:设计监测概念工作表
图 5 从筹备阶段的目标说明开始,考虑管理目标、场地特征以及可用的人力和财政资源完成设计阶段
设计阶段将记录具体生物多样性监测计划的问题和答案,可以使用概念工作表。该工具表通过六个基本问题,集中考虑生物多样性监测计划的若干因素:监测目的(Why)、内容(What)、监测范围(Where)、时间(When)、人员(Who)以及所需资源(Required resources)。
• 目的:明确场地管理结果的用途后,考虑监测目的,例如基线研究、研究项目,用于区域文献或管理目的。
• 内容:生物多样性监测计划中的指标,包括生物指标(基因、物种和种群)、非生物指标(水质、空气质量、气候和地质)和综合指标(栖息地质量、生物多样性指数和生态系统服务)。
• 范围:确定空间特征比例,包括目标区域(全部/部分 保护地/OECM或之外)、采样方式(不规则区域、栅格、样带和地块)和统计方法(随机、分层、系统性和主观)。
• 时间:考虑计划启动时间、持续时间以及监测活动之间的时间间隔三个关键原则。
• 人员:确定负责实施监测的核心团队、辅助人员、建议者和资源提供者,以及应通报监测过程和结果的利益相关者。
• 所需资源:财政资源和可用的管理基础设施,以及专家资源,包括技术技能、后勤支持和实地工作。
对于这些问题的考虑可以选择任何顺序,也可随时重新考虑。由于问题间的相关性,建议对所有问题至少审查两遍。通过回答这六个问题,可以确定如何(How)开展监测工作,并与更大的管理计划或国家网络之间进行协同,最终完成监测概念工作表的设计。概念阶段的关键成果是决定将使用哪些工具和方法的辅助下一阶段。
Step3 实施阶段:运行监测流程
监测计划的实施阶段包括开展实地工作和收集数据的具体步骤。在开展实地工作的过程中,首先应购置必要的材料,并编制一份手册初稿,说明实地工作的细节。手册定稿后,应根据手册对实地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接下来,至少应进行一次试运行。任何更改都应记录在手册中,并重复培训和试运行,直到工作流程按计划推进。
第二步收集数据可以依据指标情况,以适当的间隔重复监测进行。对收集到的数据应定期开展统计分析,并应以透明的方式和合适的形式向不同的利益相关群体介绍监测结果。最终,监测结果应支持适应性管理决策,为项目管理和监测报告提供依据,并对外宣工作具有重要价值。
在数据管理和分析中,首先必须考虑数据存储、访问和共享的政策,包括数据所有权、可用性、共享方式以及使用的限制和权限。其次,需要确保数据分析的结论具有实际意义,并充分考虑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此外,标准算法和适当的数据可视化可以帮助管理者和公众更直观地了解趋势、比较和分析,从而促进更好的数据利用和决策。最终,在决策过程中,管理人员必须以科学结果为基础,考虑数据质量、用途以及预期影响。
图 6 以设计阶段的产出为起点,开展方法设计、材料购置 、制定手册初稿制定、培训、试运行和评估等
Step4 重新评估阶段:决定调整或终止
在重新评估阶段,根据供资周期或生物多样性公约报告要求,评估结果将提交给决策者,用于确定生物多样性监测计划的优缺点。根据监测系统及其组成部分的成功或不足之处,做出继续、修改或终止生物多样性监测计划的决定。成功的监测方法可以转移到其他监测方案,或整合到国家和区域的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中,最大限度地促进与其他计划的协同作用。
有效监测的一般性考虑因素
在制定生物多样性监测系统及其众多生物多样性监测计划时,需要考虑许多一般性因素,包括国际公约和政策中约定的义务、简化监测指标和技术、设计模块化多尺度和多用途的监测系统、结合本土传统的生态知识与科学数据、避免数据中断和缺口、适时和定期收集数据、确定生态基线和阈值、使用 PAME 评估工具。
高效且有效的生物多样性监测的方法和技术
传统数据收集方法无法满足如今保护地和OECM的监测需求,因此先进技术的发展支持有效的生物多样性监测活动支持。这些技术方法不仅能提高公众对保护行动的兴趣,还有助于更广泛地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
本报告总结了针对特定监测目标常用的监测方法,以及基于技术的生物多样性监测方法。前者包括植物群落、飞行与地栖的脊椎动物、土壤动物、节肢动物、淡水生物和海洋生物等,后者包括声学设备和传感器、光学设备、遥感技术、遥测和跟踪工具、嗅觉传感器(如电子鼻Electronic Nose)、遗传技术等。
图 7 生物多样性监测的不同技术概述(示例、优势和局限性)
数字技术在保护领域的发展带来了数据量的快速增长,这些数据具有巨大的潜力,可以彻底改变我们对世界生物多样性的科学认知。数据可用于机器学习方法,通过数据挖掘进行分析,共享以产生更多知识,并安全存档以备将来使用。
总结
新技术和方法的引入会对生物多样性监测产生重大影响,因此管理人员需要评估并找到结合历史数据与当前、未来数据的方法,以评估生物多样性状况。本报告向管理人员介绍了这种新的监测模式,并提供了如何最有效地利用现有资源的指导。建议将监测工作的框架分为同样重要的四个阶段:筹备、设计、实施和评估。该框架的成功实施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避免数据丢失,并提高保护区管理的有效性。
请点击阅读原文获取原报告
编译:李佳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