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提出与社会共生的 “认知症新理念”,政府基于患者增长预测首次制定基本计划

百科   2025-02-10 09:25   日本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进展,预计认知症患者数量将持续增加。目前日本的认知症患者与轻度认知障碍(MCI)人群合计已超过1000万人,预计到2040年将达到约1200万人。面对这一严峻形势,日本政府的 “认知症对策推进总部”(石破茂首相担任本部长)于2024年12月3日通过内阁会议审议,正式制定了《认知症对策推进基本计划》(以下简称《基本计划》)。

《基本计划》中明确提出 “认知症可能发生在任何人身上”,并倡导 “新的认知症理念”,即 “即使患病,患者仍能充满希望地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

近年来,在各类认知症中占比近七成的阿尔茨海默病,其早期诊断与治疗方法的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基本计划》的目标是,针对阿尔兹海默病等进行性疾病,要尽早发现病例,通过构建患者家庭、社区、地方政府等多方协作的支持体系,实现不让患者陷入孤立境地的共生社会。

在为了制定《基本计划》于2024年11月29日召开的认知症对策推进总部会议上,石破首相特别指出:“必须构建一个能让认知症群体在熟悉的环境中,与周围人保持联系并怀揣希望生活的社会。”

title在2024年11月29日召开的政府认知症政策推进本部会议上,日本首相石破茂作为本部长发言(供图:首相官邸)

每3.6名老人中就有1人为认知症或认知症前期

认知症是指脑神经细胞功能衰退导致认知能力下降,进而影响日常生活的病理状态。其中近七成为阿尔茨海默病,该病是因脑内β淀粉样蛋白及 “磷酸化tau217蛋白” 异常积累引发神经细胞损伤,导致认知功能渐进性衰退的疾病,临床表现为记忆力丧失与判断力下降等。其他类型还包括脑血管性认知症与路易体型认知症。

《基本计划》根据《认知症基本法》制定,于2025年1月1日正式实施,其目的是有计划地综合推进认知症相关政策,基本理念是实现 “认知症患者能有尊严有希望地生活” 的社会。

根据日本厚生劳动省的统计数据,2022年认知症患者及MCI(“认知症前期”)分别为443万人与559万人,相当于每3.6名老人中即有1人患病或处于认知症前期。预计至2040年,两类人群将分别增至584万人与613万人。

日本政府于2004年将旧称 “痴呆” 更改为 “认知症”,着力消除社会偏见。然而,“一旦患上认知症便会丧失认知与行为能力” 的误解仍根深蒂固,导致认知症群体一直面临社会孤立及个人意愿不被尊重的现实困境。

《基本计划》定义了新的认知症对策理念,即:“(即使出现症状)也能够继续做事、能够有想做的事,能够在熟悉环境中维系社会关系并延续自己的生活方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强调当今时代是:“考虑到无论年龄大小,任何人都有可能患上认知症,每个人都需要将其作为自己的事情来理解认知症,本人或家人主动向周围告知病情,并思考应如何做才能继续以自己的方式生活。”

title认知症增加的最大风险因素是社会老龄化

设定 “尊重患者意愿” 等4大重点目标及12项措施

日本政府制定的《基本计划》以2029年之前为 “第一期规划期”,提出4个重点目标,并为每项目标设定了评估指标以确保落实。第一个重点目标是推广 “认知症新理念”,让每位国民都理解 “即使患病也能继续充满希望地生活”。具体指标包括培养为患者及家属提供支持的 “认知症支援员” 人数。

第二个目标是 “在生活中尊重患者的意愿”,以地方政府工作人员参与患者交流会的自治体数量作为评估指标。第三个目标是 “构建安心生活的社区”,关注患者群体中感受到社会价值的比例。第四个目标是 “活用新技术与研究成果”,以国家支持实施的研究项目的成果实际应用于社会的案例数为评估指标。

 《基本计划》除重点目标与指标外,还列举了今后要推进的12项具体措施:

  1. 增进国民理解

  2. 推进“认知症无障碍化”,以支持独立生活

  3. 组织“同伴互助”等活动,确保社会参与机会

  4. 支持患者决策与权益保障

  5. 完善专业医疗与福利服务

  6. 建立社区综合支援中心及企业咨询体制

  7. 推进预防/诊断/治疗/护理等研究

  8. 基于科学依据预防认知症

  9. 实施政策制定所需的调查

  10. 完善家庭医生、专科医生与社区支援中心等多方协作机制

  11. 支持地方政府病例经验共享

  12. 加强与外国政府、国际机构及相关团体等的国际协作


其中第3项 “社会参与” 备受关注,该措施旨在通过推动同伴互助活动,构建防止认知症患者陷入孤立、使其拥有生活意义的社会环境。第9项的调查,旨在强化针对年轻认知症患者的社会参与和就业援助机制。

此前政府依据《认知症对策大纲》推进相关政策,鉴于问题的严重性,此次将大纲升级为基本计划,并首次在制定过程中反映了患者意见。

title《认知症基本法》的概要(供图:厚生劳动省)

发病前15~20年已开始积累病变

日本厚生劳动省2024年5月发布预测:截至2040年65岁以上的认知症患者将达584万,2060年增至645万;MCI人群将达632万,合计1277万人,相当于每2.8名老人中即有1名患者或MCI,引发社会轰动。

在2024年10月9日召开的 “日本科学技术记者会议(JASTJ)” 的月度研讨会上,阿尔茨海默病权威专家、东京大学研究生院医学系研究科的岩坪威教授指出:“目前,该病一旦进展便无法治愈,但随着研究的推进,未来可能出现突破性疗法。”

岩坪教授还担任日本认知症学会理事长,其专业是神经病理学,曾是一名神经内科的临床医生。他现在寄希望于从临床和基础两方面寻找新的治疗药物。他认为,认知症不是病名,而是一种症状,病因主要包括阿尔茨海默病等三种疾病。

根据岩坪教授的解释,阿尔茨海默病在发病前 15~20 年就已经开始了,β淀粉样蛋白和 tau蛋白逐渐在大脑中积累。MCI也有很长的 “临床前期”。并指出,“这种疾病与正常状态是连续存在的”。

认知障碍的出现源于大脑皮层神经细胞脱落,导致神经回路无法维持。即使部分神经细胞缺失,海马功能仍可维持,但当损失达三成时就会出现障碍。障碍不仅影响记忆,还波及语言功能、空间认知及抽象思维能力。

title岩坪威教授在 JASTJ 的月度会议上讲述阿尔茨海默病研究的现状和课题

早期诊疗出现曙光

《基本计划》在正视患者增长的同时,提出积极构建共生社会的认知症新理念,其背景是近年来基于新机制的药物研发及早期诊疗技术的突破。

具体来说,能让β淀粉样蛋白聚集前与人工合成抗体相结合,从而阻止神经细胞被破坏的新药 “仑卡奈单抗”(Lecanemab)问世,并于2023年12月被纳入日本医保,开始临床应用。该药可使患者脑内β淀粉样蛋白沉积量在18个月内减少约60%,临床试验中较安慰剂组延缓症状恶化率达27%。2023年9月,“多奈单抗”(Donanemab)也获批准上市,人们对这些新药寄予厚望。

title阿尔海默兹症的治疗药“仑卡奈单抗”(供图:卫材公司)

但现有药物仅适用于MCI或轻度认知症患者,无法完全阻止病程,也不能逆转脑损伤。新药要想发挥效果,早期诊断成为关键,需通过PET扫描或脑脊液检测等确认β淀粉样蛋白聚集,目前只有大型医疗机构才能进行这样的检查。以仑卡奈单抗为例,即使只需自费30%,患者每年仍需花费近百万日元。

除了新药问世以外,还有其他好消息。岩坪教授的研究团队在2024年5月宣布,通过血液检测β淀粉样蛋白与tau蛋白可高精度预测发病,引发了人们的关注。尽管该成果的实用化备受期待,但岩坪教授表示,包括美国的研究案例在内,目前还没有获得批准的先例,这种生物标志物的实际应用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

他还强调,“(认知症患者增加的)最大风险因素是社会老龄化”,新药和早期诊断法也还有很多未解决的课题。但相信随着研发的推进,震惊社会的患者预测数字终将下降。

title通过血液检测确定致病因子(图中p-tau217 为tau蛋白,Aβ为β淀粉样蛋白)积累情况的研究概念图(供图:岩坪威教授研究团队,制作者为团队成员、新潟大学的池内健教授)

原文:内城喜貴/科学记者/JST Science Portal 编辑部
翻译:JST客观日本编辑部

客觀日本
本公众号由日本国立研究开发法人科学技术振兴机构(JST)亚洲-太平洋综合研究中心(APRC)运营,介绍日本的科学技术与创新信息。社交媒体政策参见:https://www.jst.go.jp/aprc/sns_policy_cn.html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