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湖夜话]艾阳的随笔《汤瓢石》

文化   文学   2024-09-13 00:02   湖北  



汤瓢石


艾阳


这是我老家祖坟山上的一个标记性的石头,它应该是与山共存在的,我也无法考证,我想可能是数万年前是地震、海啸爆发形成山脉而带来的吧。  
它的形状像一只飞来的“汤瓢”,屹立在山的半腰间,是我家地案起源地的标记。小时候每年清明祭祖,父亲都会带我去看看这个古老而庄重的石头。  
父亲说,三年自然灾害的时候,一下中班,第二天他就会挑着一担肥料上山去开荒,种了红苕,芋头,芝麻等农作物,还种时令季节的蔬菜,供住在山上的祖父、祖母他们吃,所以那个年代我没有饿着,那时主粮是红苕,芋头。小时候我不喜欢吃红苕,对芋头还比较偏爱。记得山上的土是黑沙土,种出来的苕和芋头十分好吃,苕粉也高,芋头粉糯香甜。但我爱吃饭,而那个饿饭的年代,哪有几多大米饭吃呢?能吃上一餐白白的米饭,那都是一种奢望,可想艰苦的程度,是我们后代人无法体会的。  
记得小时候我在家乡的幼儿园托管,放学回家,中午吃饭时间到了,一看锅里都是红薯,心里就很不高兴,立刻就把脸拉得很长、很长,不吃红薯,我要吃饭,大人没办法,只有在闷苕时搞一个土钵子,蒸一钵子饭给我吃,我才去上幼儿园,否则不去上幼儿园。好像以此来要挟大人,十分淘气,十分任性。管你有没有饭,反正我要吃饭,好像我生下来就是吃饭的,不是吃苕的。  
大人把吃不完的红苕用刨子刨成苕片和苕丝,以防冬天没农作物时挨饿。  
当年就利用这个“汤瓢石”来收晒苕片、苕丝子。早晨太阳出来了,就把刨好的苕片和苕丝子拿到这个“汤瓢石”上晒,因为它的形状像“汤瓢”,也不怕突发的山风把它给吹跑了,好像四周被围着一样。  
还记得有时忙了忘记了收,晚上就被那些无田、无地的工人全偷去了。可见那些工人也实在是饿得受不了,才来偷我家的苕片、苕丝子。  
我的父母想:在这个饥荒的年代,苕片、苕丝被人偷了,也算是做了一点善事,折算搭救了正在挨饥、挨饿的人。因为都要生存,那时有几多人在工厂做工,没有饭吃,都饿着跑了,谁还做那个鬼工呢?能在那个恶劣的环境中生存下来的人实在是不容易。  
是啊,我祖坟山的“汤瓢石”记载着一代、二代人艰苦、生存的历史……如今,他们都已长眠在这块奋斗过,艰难过,痛苦过的热土上,安详地沉睡在青松翠柏的山林之间。  
这块“汤瓢石”就是最好的记忆,也是祖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一到大山来,好像这里的一草一木,一水一石,都在诉说着过往的旧事……  
如今我也老了,在不远的将来是否要与我的祖辈们一起共同守着这块山林?一同欣赏这个古老的“汤瓢石"……


艾阳,1957年出生,武钢大冶铁矿大型运载矿汽车司机,2012年内退。下放过农村。学生时代对诗歌,楹联及书法比较喜欢。近年开始写诗歌及散文和随笔。


点亮分享+留言+收藏在看
由于微信公众号修改了推送规则,没有经常留言或点“在看”的,会逐渐收不到推送哦!温馨提醒您,可将“新东西”设置为星标,每次看完后,点击文章底部右下角“赞”+“在看”,就会正常收到我们的每次推送啦!顺手点点文中的广告,感谢您的关注和支持~

《新东西》编辑部

主      编:向天笑    

法律顾问:刘太平  向其猛

征稿启事:

1、原创首发,诗歌(除旧体诗词外)、散文、小说、评论等作品,拒绝一稿多投。第一次投稿附百字内简介加个人清晰生活照一张。除文档附件外,请在邮件正文里粘贴一次稿件,便于编辑查看。

2、作者文责自负,如有抄袭侵犯他人权益,本平台不承担任何法律连带责任。

3、投稿作者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新东西》或添加主编微信hbxtx168及时查阅作品刊发情况。如果没有关注公众号,谢绝来稿。

4、关于稿酬:20元以上的微信赞赏一半归作者,一半用于平台管理;20元以下以及七天之后的零星打赏不再分配。

5、投稿邮箱:296365400@qq.com


新东西
《新东西》推介文朋诗友最新的东西为主,除了诗歌、散文、小说、评论外,还兼顾书画、摄影等最新作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