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文坛]鲁驰的随笔《故乡变迁》

文化   文化   2024-11-04 00:00   湖北  



故乡变迁


鲁驰

  

那年秋天,金黄的落叶如同一只只疲倦的蝴蝶,在风中打着旋儿飘落。就在这哀伤的季节里,85岁高龄的大伯,宛如一耗尽灯油的烛火,悄然熄灭了,这是我出社会十几年来,第一次给亲人披麻戴孝,当那如雪般的孝衣覆上身躯的刹那,一种复杂的情感,恰似决堤之水,在心中汹涌澎湃。那是对大伯离去的悲伤,是对岁月无情喟叹,更是对生命无常的敬畏。我不禁怅然,时间仿若奔腾的骏马,疾驰而去,眨眼间,我已站中年渡口,而村中那些和蔼可亲长辈,也在岁月的狂风骤雨中,一个接一个地如繁星般渐渐黯淡,稀少……  
儿时的乡村,是一幅色彩明艳、生机盎然的锦绣画卷,是一座永不落幕的欢乐剧场。记忆里的每个清晨,太阳还在山那头打着哈欠、睡眼惺忪,男人们就已扛着农具,迈着坚实有力的步伐,哼着古老质朴的乡间小调,穿梭于田间地头。他们的身影在晨雾中若隐若现,宛如守护田园的坚毅战士。农忙时节,那一块块田地便是他们的战场,他们用粗糙双手在土地上书写丰收希望,每一滴汗水都融入大地怀抱。女人们呢,她们是庭院里的精灵,在自家院子中忙碌得像旋转的陀螺。煮饭、喂猪、喂鸡、喂牛,晾晒衣物时,五彩衣衫在阳光下舞动;拉着家常,欢声笑语似串串银铃,在空气中碰撞出生活的美好乐章。孩子们恰似一群自由飞鸟,笑声如同清澈溪流,穿过村东村西,玩得尽兴,连饭点都忘了,每家家长呼喊孩子吃饭的声音在村庄回荡,那是能驱散阴霾的力量,让整个村庄沉浸在无尽活力与生机之中,那是我灵魂深处最温馨美好的时光剪影。  
然而,如今的农村,却似一座被岁月掏空的空城,往昔热闹如梦幻泡影般消失殆尽。那如潮水般的喧嚣已然退去,只留下死寂般的寂静。那些曾在田间挥洒青春汗水的年轻人,都被城市璀璨霓虹和繁华诱惑吸引,背井离乡,在城里筑起自己的小窝。如今,村里再听不到孩子们银铃般的笑声,仿若动听歌曲戛然而止,只剩下空旷田野在寒风中瑟瑟发抖,守望着曾经的热闹;那些沉默的房屋,像风烛残年的老人,墙壁上的斑驳是岁月泪痕,它们无声诉说着往昔故事,每一道裂痕都藏着一段被遗忘的回忆。  

姐妹几人散步  
我与几位堂姐姐们,如同漂泊在生活海洋中的几片孤舟,难得在故乡的港湾相聚,就一起沿着熟悉又陌生的村中小径,缓缓踱步,谈谈心,忆下童年往事,不知不觉来到村口的田地边,儿时的记忆如汹涌潮水般瞬间将我淹没。曾经,这片土地是村民们的命根子,村民们为了那一亩三分地,互相抢夺着,争得面红耳赤,如同守护最珍贵的宝藏。在他们眼中,土地不仅仅是生存的依靠,更是祖辈传承下来的信仰。从牙牙学语时起,每天天还未破晓,在朦胧的夜色中就能看到村民们在自家土地上忙碌的身影。他们弯着腰,像是在朝拜大地这位伟大的母亲,精心呵护着每一株庄稼,那专注的神情仿佛在雕琢世间最珍贵的艺术品,可如今,那一望无际的稻田确荒凉了,有的被政府改造成了光伏基地,那些蓝色的光伏板在阳光下闪烁着刺眼的寒光,像是冰冷的铠甲,将土地的生机无情地禁锢;还有一些被村民承包了种植荷花,粉色的荷花在风中孤独地摇曳,虽美若仙子下凡,却也掩不住那深深的寂寞,恰似一位佳人在空谷中独自叹息。  
再瞧那一片片菜地,曾经是乡村生活的调色盘,是家家户户餐桌上的希望之洲。鲜嫩蔬菜如同大地孕育的精灵,绿的青菜、红的辣椒、紫的茄子……它们用五彩斑斓的色彩,为朴素餐桌增添无尽丰富与生机。每一棵蔬菜都承载村民辛勤劳作的汗水,是他们对生活热爱的见证。可如今,菜地像是被大自然夺回主权,野花野草肆意生长。五颜六色的花朵在风中翩翩起舞,看似欢快的舞动中却透着无奈哀伤。那些曾被村民视若珍宝、精心呵护的菜地,如今沦为野花乐园,它们在风中嬉笑打闹,却不知这片土地曾经的辉煌。
看着这一切,心中对生活变化的感叹,如一根根芒刺,深深刺痛灵魂。  

光伏基地  
村东和村西那两口百年古井,宛如两位沧桑的老者,静静伫立在那里,见证着村子的兴衰荣辱。尽管它们的周边重新安装了栏杆,像是被岁月温柔地保护起来,可那深深的井口却如同空洞的眼眸,失去了往日的光彩,散发着一种空废的气息。曾经,这里是村民们生活的源泉,是村庄的心脏。每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井台上,井边就热闹起来了。打水的木桶碰撞着井壁,发出清脆的声响,仿佛是古井的心跳;人们的谈笑声、呼喊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曲独特的乡村晨曲。
我还记得,那调皮贪玩的堂姐在井边嬉戏时,不慎掉入井中,那一瞬间,时间仿佛凝固了,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幸好大人们反应迅速,眼疾手快地将她从井中捞起,那惊险的一幕,至今仍让人心有余悸。如今,古井就像两位被岁月遗忘的老人,默默无语,只有栏杆上那岁月侵蚀的斑驳痕迹,还在努力地讲述着曾经的热闹非凡,可那声音却在风中渐渐消散。  

还有村中那口古老的池塘,它曾是村庄的明珠,池塘边村民们洗衣锤打声,承载着无数的欢乐与希望。如今村干部组织人对它进行了翻修,崭新的栏杆将它环绕,宛如为它穿上了一件华丽的衣裳,让它看起来格外美观。可这美丽的外表下,却再也找不到曾经的灵魂。曾经,每到特定的时节,村干部一声吆喝,全村人齐心协力挖塘泥、养鱼虾。那时,池塘边人头攒动,欢声笑语回荡在水面上,整个村子都围绕着池塘沸腾起来,那是一幅充满活力与希望的画面。可如今,村里大多是老弱病残,他们再也没有力气去经营这片池塘。如今的水塘清澈见底,宛如一面巨大的镜子,倒映着天空和周围的树木。偶尔能看到几条小鱼在水中孤独地游动,它们像是被遗忘的孩子,在这片寂静的水域中寻找着往昔的热闹。而以前村民们抢公分鱼的热闹情景,只能在记忆的深处如梦幻般浮现,然后在现实的冷风中消散。  
曾经,乡村生活是一首充满希望的田园诗。人们每天迎着晨曦,扛着农具走向田间,那是一种对土地的虔诚与热爱。虽然劳作艰辛,汗水湿透了衣衫,泥土沾满了双脚,但每个人的眼中都闪烁着对丰收的渴望,那是一种对未来生活的坚定信念。在田间地头,人们互相分享着耕种的经验,互相打趣,笑声在田野中回荡。而现在,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大家不再为温饱发愁,却也失去了曾经的活力。老人们坐在家中,不是围坐在一起打麻将消磨时光,就是谈论着邻里的家长里短,充当起了“消息灵通”的侦察员,那曾经在田间劳作的辛劳与丰收的喜悦,已渐渐被他们遗忘在岁月的角落,如同被尘封的旧书,无人问津。  

香炉山脚下  
通往村口香炉山的那条路,承载着我们童年的无数欢乐与冒险,如今已物是人非。
曾经,它是一条崎岖泥泞的小路,每到下雨天,就像一个调皮的孩子,故意把路过的人弄得满身泥土。可儿时的我们却对它情有独钟,因为在这条小路旁的山坡上,有有着我们眼中的“宝藏世界”。成熟的红薯像一个个憨厚的胖娃娃,藏在土里,等待我们去挖掘;沉甸甸的玉米像一排排金色的牙齿,在阳光下闪闪发光;还有那酸甜可口的野果,像是大自然给予我们的甜蜜馈赠。每当上学途中或者放牛的时候,我们就像一群小土匪,对这些“宝藏”进行“打劫”。村民们常常被我们气得哭笑不得,只能跑到学校去告状,然后我们就会被校长严厉地谴责,那时候的我们虽然害怕,却也带着一丝调皮的得意。如今,这条路已变成了一条笔直宽阔的水泥路,它像一条灰色的丝带,穿过田野和山坡。光滑的路面上再也找不到我们儿时留下的脚丫印,那些深深浅浅的脚印,已被岁月的车轮无情地碾碎。山上的菜地变得稀疏,野草却长得疯狂,一人高的野草在风中摇曳,像是一片绿色的海洋。
我不禁遐想,如果儿时的草有这么茂盛,那牛儿们肯定会吃得欢快满足,再也不会饿着肚子“哞哞”叫了。山坡上那些桔树、枣树,依然静静地站在那里,不过它们多几个伴,那就是桃树与李树还有板粟树,只是,桔树枣树它们的枝头挂满了沉甸甸的果实,把树枝都压弯了腰,有的果实甚至熟透后掉落在地上,腐烂在泥土里,却无人问津。我们这些曾经对这些水果垂涎欲滴的孩子,如今已长大成人,对它们也失去了儿时的那份新鲜感,仿佛那些甜蜜的味道只属于过去的时光。这时,看果园的大爷慢悠悠地走过来,脸上挂着憨厚的笑容:“你们这些娃子,难得回来一趟,带些水果回去吃吧。咱村的水果多得很,可现在没人吃,卖也卖不出去,吃多了又上火,就这么浪费了,怪可惜的。”我们听了,只是相视一笑,心中有些不好意思,便摘了些水果带回家,想再次品尝一下那童年的味道,却发现,那味道中似乎多了一丝苦涩。  

成熟自落的枣子  
时间,真是一位无情的魔法师,它在不经意间改变了一切。乡村在走向致富之路的同时,却在岁月的长河中渐渐迷失了自我,那独有的乡村气息正一点一点地消散。它带走了我们的青春年少,带走了那些无忧无虑的日子,却也给我们留下了一段段刻骨铭心的回忆,如同夜空中璀璨的繁星,在我们心灵的深处闪烁。  
在回黄石的公车上,我遇到了两位头发花白的七旬老人在低声交谈。他们是四棵村的,脸上满是岁月的沧桑和对故乡的眷恋。他们说村子拆迁了,大家都在城里买了房,可那紧闭的房门就像一道道冷漠的屏障,将邻里之间的情谊隔断。住在城里,四周都是陌生的面孔,那种人与人之间的疏离感让他们觉得无比孤独。他们怀念村里那浓浓的人情味,虽然贫穷,但是幸福,怀念那种一家有事、全村帮忙的温暖。可如今,村子已被夷为平地,就连承载着家族记忆的祖堂也消失不见,那是他们灵魂的根啊,如今却再也无处找寻。听到这些,我的心中涌起一阵庆幸,我的老家还在,那两棵古老的枫树依然屹立在村口,像是两位慈祥的老人,它们的枝叶在风中摇曳,仿佛在盼望着远方的子女归来。它们是故乡的守护者,见证了故乡的变迁,也承载了我对故乡深深的眷恋。它们用自己的存在告诉我,无论岁月如何变迁,故乡的灵魂依然在这片土地上延续。  


鲁驰,原名鲁淑华,1985年出生于大冶茗山乡大鲁村,自由职业者,喜欢文学,想用一支笔写出心中所有的情感。


点亮分享+留言+收藏在看
由于微信公众号修改了推送规则,没有经常留言或点“在看”的,会逐渐收不到推送哦!温馨提醒您,可将“新东西”设置为星标,每次看完后,点击文章底部右下角“赞”+“在看”,就会正常收到我们的每次推送啦!顺手点点文中的广告,感谢您的关注和支持!

《新东西》编辑部

主      编:向天笑    

法律顾问:刘太平  向其猛

征稿启事:

1、原创首发,诗歌(除旧体诗词外)、散文、小说、评论等作品,拒绝一稿多投。第一次投稿附百字内简介加个人清晰生活照一张。除文档附件外,请在邮件正文里粘贴一次稿件,便于编辑查看。

2、作者文责自负,如有抄袭侵犯他人权益,本平台不承担任何法律连带责任。

3、投稿作者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新东西》或添加主编微信hbxtx168及时查阅作品刊发情况。如果没有关注公众号,谢绝来稿。

4、关于稿酬:20元以上的微信赞赏一半归作者,一半用于平台管理;20元以下以及七天之后的零星打赏不再分配。

5、投稿邮箱:296365400@qq.com


新东西
《新东西》推介文朋诗友最新的东西为主,除了诗歌、散文、小说、评论外,还兼顾书画、摄影等最新作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