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文坛]程正辉的随笔《哑巴细爷》

文化   文学   2024-10-30 00:00   湖北  



哑巴细爷


程正辉


过去,在乡下老家,老辈人都是以房头排序论亲疏的。我记事时,本房只剩曾祖母、祖父母和六祖母四个老人。六祖母喊我祖父母叫“五哥五嫂”,她儿子在本房兄弟中排行老幺,我喊他叫“细爷”。她家与我家住得近,往来也最亲近,两家亲戚都相互走动。
六祖父应是很早就去世了,留下六祖母和有聋哑残疾的细爷母子俩相依为命。人们常说,上帝为你关闭了一扇门,就一定会为你打开一扇窗。细爷虽是天生聋哑,但我记忆中从年少时起,他比正常人还灵醒。他从没上过学,这是众所周知的,可他却通情达理,还懂人情世故,塆子里谁家有个红白喜庆事需要人手,他都会主动上门帮忙,借还桌椅板凳、锅盘碗盏从来没出过差错。他知道塆子里大多数人的名字,还能用粉笔或瓦片在砖墙上写出来。新娶进门的媳妇,只要有人写给他看一遍,他就知道人家姓什名谁,下次就会写了。
我一直琢磨不透他是如何学会写字并知道那么多事情的。家乡成年男人有在扁担或箩筐上写“某某某办用”的习惯,他学以致用,并由此知道了一部分人的姓名,这个不难理解,可那些老人、小孩的名字从何得知,便是个不解之谜了。我六婆斗大的字不识一个,她是定然教不了他的。我常常想,是不是与当年武汉大医院下放劳动改造的那个医生的治疗有些关联呢?
记得那个医生姓万,也不知说错什么话还是做错什么事了,连家人一起受牵连下放到我们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老俩口被安置在我塆六祖母家的老房子居住。纯朴的乡亲尊重文化人,从来没让他们干过农活。出于感恩,这位医术高明的医师便常常无偿地为乡邻诊治疾病。在下放的这段时间,万医师利用他的专长,对哑巴细爷进行过针灸疏通治疗,直至期满返城。或许通过他的治疗,让哑巴细爷有了些听觉吧,我一直总觉得他喊我时,发音便很接近我的小名。
除了通情理、知名识字,哑巴细爷还会很多手艺,比如用柴刀劈篾片做鱼籇、斗笠,织鸡笼、米筛、筲箕。这些不知是不是跟我父亲学的,因为这些家里的用具我父亲也会做。我印象最深的是,他还自创用铁丝和木块做过有线广播的闸刀开关,我小时候就是从他那儿学到这个的。至于用木板制作手枪、大刀这些玩意儿,那更是小儿科了。但凡他见过的新事物,他比常人更感兴趣、更留心去学。
对于种庄稼,哑子细爷更是无师自通,犁田耙地、播种育苗他样样在行。田地到户后,六婆担心他不会安排农活,谁知他时时处处跟着感觉走,从来不误农时。只要别人家种的,他一样不落下,甚至比别人种得还要好!
当初六祖母认定聋哑儿子找不到儿媳传宗接代,还特意认了本塆一个“根正苗红”的侄子兼作儿子,一来后继有人传承香火,二来日后有人照顾哑巴细爷的晚景。不曾想后来不但找到了儿媳妇,接回来后还得到了全塆子人的称赞,一个年龄相仿的侄辈还打趣说:“这个婶子真工整,让我拿媳妇来换都愿意!”
也许我细爷这辈子与万姓人有缘,他娶的这个细母也姓万,小他11岁,虽然反应能力稍慢点,但在六祖母的调教下,一切人情世故应酬和家里日常都料理得井井有条,还为细爷生了两子两女,大儿子一手泥工好手艺,也早已成家立业、生儿育女,日子过得红红火火。若世间真有神灵,六祖母泉下有知,一定甚感幸慰了!
大我12岁的哑巴细爷如今73了,虽然因一辈子的劳作腰背已佝偻,但精神状态尚好,每次回去碰到,他总是笑着点头,并用手指着嘴巴,“问”我吃饭了没有,这是家乡最亲切的问候。

程正辉,文学爱好者,以朴实的文字书写平凡的人生!


点亮分享+留言+收藏在看
由于微信公众号修改了推送规则,没有经常留言或点“在看”的,会逐渐收不到推送哦!温馨提醒您,可将“新东西”设置为星标,每次看完后,点击文章底部右下角“赞”+“在看”,就会正常收到我们的每次推送啦!顺手点点文中的广告,感谢您的关注和支持!

《新东西》编辑部

主      编:向天笑    

法律顾问:刘太平  向其猛

征稿启事:

1、原创首发,诗歌(除旧体诗词外)、散文、小说、评论等作品,拒绝一稿多投。第一次投稿附百字内简介加个人清晰生活照一张。除文档附件外,请在邮件正文里粘贴一次稿件,便于编辑查看。

2、作者文责自负,如有抄袭侵犯他人权益,本平台不承担任何法律连带责任。

3、投稿作者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新东西》或添加主编微信hbxtx168及时查阅作品刊发情况。如果没有关注公众号,谢绝来稿。

4、关于稿酬:20元以上的微信赞赏一半归作者,一半用于平台管理;20元以下以及七天之后的零星打赏不再分配。

5、投稿邮箱:296365400@qq.com


新东西
《新东西》推介文朋诗友最新的东西为主,除了诗歌、散文、小说、评论外,还兼顾书画、摄影等最新作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