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姑墩

百科   2024-08-28 16:38   安徽  

按:到安丰塘孙公祠读碑,经常会见到“贤姑墩”三个字,这是因为,安丰塘原来很大,贤姑墩是南边的界址。可是,明代移民,塘周人口膨胀,豪强围田占垦风炽。明代万历初年,寿州来了一位初出茅庐的闽南人黄克缵,这是一位狠人知州,后来升任“五部尚书。”他上任之日,不畏豪强,即行打击侵塘占垦,他在《积水界石碑》中描绘的绕塘路线是,从贤姑墩到双门铺,走西塘埂,到孙公祠,再向东到老庙集,向南至黄城寺,最后再合于贤姑墩,凡百里。但是,他看到的情景,从贤姑墩到双门铺三十里已为田地,整个安丰塘有十分之七被占垦,只有十分之三水面。不光是占垦,从上游截断来源,遗患无穷,令人触目惊心。于是,黄知州指名道姓,毫不手软,用一把“快刀”割除了一处处侵塘占垦的毒瘤。

从此,我记住了贤姑墩这个古老的地名。但是,没有涉足寻访的机会,去年我编纂《寿县地名故事》,得到安丰中学汪守兵老师的大作《贤姑墩》,原来,他从小就生活在贤姑墩,听着老墩的传说长大。去年,我曾有众兴镇滚坝潭、塘河之行,因为时间关系,还是错过了贤姑墩。错过不要紧,我靠想像再复原一个贤姑墩。一个贤字,一个姑字,贤姑墩在我心目中就是一个年轻貌美的女性形象:

去年最大的收获
朋友帮我找到一个古老的地名
一个充满凄美传说值得仰望的土墩子

去年还驱车一千多公里去往闽南小渔村
在大海边向家庙里的“黄五部”三鞠躬
回来后,我来到老墩上吹吹风,淋淋雨
我想写一首诗
写明万历年安丰塘畔
知州黄克缵一边丈量土地
一边奋力挥动“一条鞭法”
指名道姓驱逐占塘围垦的豪强

清水过闸,还圩田为塘面
和风细雨中一代人有一代的种法
抛秧、种稻、机插……
观赏区展示稻田画的艺术


贤姑墩
尹本盛、汪守兵

在寿县众兴镇镇北3公里,淠东干渠东岸处,有一座方圆10余亩、高约8米的庞大突兀土丘叫贤姑墩。嘉靖《寿州志》:“贤姑墩,安丰塘南”。实际上,从元代开始,由于泥沙淤阻,河陂面干枯,再加上豪强占陂为田,明代以后,从贤姑墩到双门铺三十里陂面已垦为农田。由于土丘历史悠久,当地人俗称老墩。上世纪50年代,当地成立生产队,便以老墩命名。

令人难于置信的是这么一个庞大的土丘,原来竟是一座坟墓。

传说明朝万历年间,此处住着一户人家,家中男耕女织,互敬互爱,其乐融融,儿媳贤姑对待公婆更是孝敬有加。一日,不料婆婆身染重病,厌食呕吐,眼睑浮肿,虽四处求医,但久治不愈。无奈,儿媳贤姑四处打听民间单方到一种高尺许,色灰黄,叶椭圆,边缘有锯齿,味凉而微苦的野草(即肾炎草)可治此病,婆婆服用后,果见奇效。

婆婆病愈后,贤姑又在自家的后园种植了许多这种野草,并免费帮助乡邻治病救人,消息不胫而走,远近求医问药者络绎不绝,治愈者不计其数,贤姑名声也随之越传越广。

贤姑死后,安葬在自家的后园内,每逢清明、春节,四面八方前来报答恩德者、采摘药草者纷至沓来,为贤姑烧香磕头,添土垒坟。年复一年,贤姑坟墓越垒越大,越垒越高。后来,人们便把这庞大的坟墓称之为贤姑堆。到了崇祯年间,乡里流传贤姑已成仙显灵,于是,人们就在贤姑堆上建庙立像,供人们祭祀。

时至清朝顺治年间,全国大兴寺庙建设,贤姑堆也得以扩建修缮,前堂后殿,左右厢房建筑宏伟,气势非凡,并将贤姑堆更名为红门寺,皇帝册封其外甥为寺庙主持。一时间,众僧打坐念经,超度成佛,方圆百里的信男善女纷至沓来烧香拜佛,祈祷神灵保佑。红门寺终年香烟袅袅,佛事兴盛。后来,主持和尚见色心动,起了邪念,便在寺庙内建设暗室,依仗皇舅权势,肆意诱骗、抢匿行路的妇女,明里超度佛事,暗里干起了见不得人的奸妇勾当。日久天长,激起民愤,众民告上地方官府,官府开堂审案,判处逆僧死刑。主持和尚不服判处,于是,上诉皇帝,皇帝召见地方官员说:“土已埋身,罢了”。意思是“他年纪不小了,这事就算了吧”。清官假装误解,对手下说:“朝廷捎话要把他埋在土里,耙了“。次日,地方众官兵闯入寺庙,救出被困女子,便挥锹挖坑,将主持及许多逆僧捆绑后,埋于寺庙门前,但留出一个个光溜溜的秃头,然后,用耕牛拉着铁耙给耙了。接着又在西方点燃数门火炮,齐轰庙宇,顿时,炮声隆隆,宏门寺浓烟滚滚,火光冲天,瓦片飞舞,墙倒屋塌,变成一片废墟。

皇帝得之外甥被铁耙耙头处死,十分恼怒,问罪地方官员,地方官员回禀皇上:我是按照你的旨意给耙了(罢了)呀!皇帝见事已至此,连声说:你耙的对!你耙的对!尔今,老墩上的土壤仍是棕红色的(有和尚的鲜血所染、炮火所烧两种说法),而且伴有大量瓦砺砖块;淠东干渠西岸的炮台仍巍然矗立;老墩周围的肾炎草仍依稀可见,它们是乎仍在向后人默述着当年炮打门寺,铁耙和尚头的动人故事,告诫人们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的朴素道理。

现在,老墩已成为林地,远远望去,黑压压杨树林,尤为壮观。


水泊寿州
文学创作和地方文史研究发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