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7日
综合
■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学习座谈会暨中国文物学会法律专业委员会2024年年会在京举办
■ 第二届“良渚论坛”在杭州举办
■ 北京顺义区又有三家“类博物馆”成功挂牌
■ “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典藏馆开馆
■ 河南汝州青瓷博物馆全新亮相
■ 保利美高梅博物馆开馆
考古
■ 首家国家重点地区考古标本库房在浙江竣工
■ 中乌联合考古队在蒙扎铁佩遗址回望古丝绸之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学习座谈会暨中国文物学会法律专业委员会2024年年会在京举办
日前,《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二次修订)学习座谈会暨中国文物学会法律专业委员会2024年年会在北京举办。会议由中国文物学会法律专业委员会主办,文博出版传媒专业委员会、20世纪建筑遗产委员会协办。国家文物局相关司、中国文物学会负责同志及相关单位代表共30余人参会。
座谈会上,与会人员逐章学习交流本次修订中的亮点、重点和难点。来自最高人民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厅、故宫博物院、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重庆市大足区人民检察院、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河北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北方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等11位专家、学者结合实际工作畅谈如何“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普法、执法”。大家一致认为,本次修法与时俱进,突出坚持保护第一的鲜明底色,强化促进文物有效利用新的着力点。同时,大家针对下一步贯彻落实检察公益诉讼、加强未定级不可移动文物保护、普法进校园和完善法规规章制度建设等问题提出积极建议。
本次会议是中国文物学会法律专业委员会自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公布后举办的第一个专题座谈会,充分体现了中国文物学会对文物保护法治建设的高度重视,为普法宣传开了个好头。今后,中国文物学会将在扎实推进依法行政,切实加强依法治理,全面推进文物工作法治化、制度化、规范化方面积极作为。(国家文物局)
北京顺义区又有三家“类博物馆”成功挂牌
北京市文物局近期为顺义区培育的榈园黄花梨艺术馆、御金工艺博物馆、董各庄乡情村史馆三家“类博物馆”授牌。
榈园黄花梨艺术馆约300平方米,馆藏以黄花梨明式家具为主,紫檀清式家具、硬木、髹漆家具为辅,还有古代文房器物等藏品,并配中式古建筑群及园林艺术,旨在为中外文化研究学者和广大传统文化爱好者提供欣赏、交流的场所,进一步弘扬和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御金工艺类博物馆占地面积约250平方米,致力于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金属工艺,特别是花丝镶嵌、錾刻等技艺。馆内收藏了大量珍贵的工艺品,包括历史悠久的宫廷中式金饰、民间创新的金工艺术作品,展现了中国传统工艺的演变与发展。御金工艺类博物馆致力于成为连接传统与现代、国内与国际的文化桥梁,积极宣传弘扬中国传统工艺,为广大观众提供一个鉴赏和了解中国非遗工艺的平台。
董各庄乡情村史馆位于于董各庄村委会院内,占地面积约 600 平方米,以追溯历史脉络、承载乡愁记忆、弘扬乡村文明为宗旨,既保留了既有建筑的历史风貌,又巧妙地融入了现代文化元素,为广大青年群体提供一个了解乡村历史、感悟乡愁情怀的重要平台。馆内的展品以“老物件”为主,共分为乡音、乡情、乡俗、乡荣、乡乐五个展区,全面诠释了乡愁的丰富内涵。通过历史文物和图片资料,全面展示董各庄村自明代以来的历史变迁,以及老井、老庙、老树、老物件所蕴含的传统价值。(中华网)
“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典藏馆开馆
2024年11月25日,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典藏馆在杭州正式开馆,成为人们了解中国古代美术发展史的重要场所。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典藏馆由老旧粮仓改建而来,总建筑面积1.3万余平方米,开馆后将成为“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成果的重要展示平台。据了解,典藏馆首展主题为“宋画大展”,展陈内容包含“中国历代绘画大系”项目大事记、1600幅宋代绘画调色打样稿及重要档案等内容。典藏馆后续将免费向公众开放。(人民网)
河南汝州青瓷博物馆全新亮相
从汝州市文旅局获悉,汝州青瓷博物馆(国家二级博物馆)日前进行了展厅展品全面升级布局,不仅全方位展示了各历史朝代的陶瓷精品,还展出了众多具有代表性的藏品,同时在逻辑与结构上作了精心安排。汝州青瓷博物馆一直致力于推广和传承青瓷文化。此次全面升级布局,是该馆在扩大全省乃至全国影响力方面迈出的重要一步。
在全面升级布局以“聚一厅于天下,博览青瓷文化故事”为主题的新展厅,“五大名窑与八大窑系”精品汇聚一堂。每一件作品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展厅还特别收录了清凉寺窑、张公巷窑、文庙窑以及汝州窑口的名窑名品。这些窑口在中国青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作品工艺精湛,风格独特,每一件都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为让参观者能够近距离接触展品,感受青瓷独特的质感与韵味,汝州青瓷博物馆还特意设置了互动体验区,进一步提升了博物馆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汝州市委宣传部供稿 作者:李豫湘 周鹏彬)
保利美高梅博物馆开馆
近日,保利文化与美高梅联合打造的保利美高梅博物馆开馆。博物馆位于澳门美高梅二楼,面积近2000平方米,运用传统非遗工艺与现代科技手段,实现“中西合璧、古今交融、虚实结合”的艺术效果。博物馆首展“蓝色飘带——探索神秘海域 邂逅丝路遗珍”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题,在季风、文脉、交织、联结4个主题空间内,展开东西方文化交汇的多彩画卷,同时体现澳门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此次展览与近20家国内博物馆及国际文化艺术机构合作,展出珍贵文物及国内外当代艺术珍品共184组、228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近30件,包括圆明园猴首、牛首、虎首、猪首铜像等。(人民网)
首家国家重点地区考古标本库房在浙江竣工
11月26日上午,国家重点地区考古标本库房(浙江)(以下简称“考古标本库房”)落成揭牌仪式在浙江省考古与文物保护基地举行。
考古标本库房是浙江省考古与文物保护基地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处于良渚博物院和良渚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之间,紧邻良渚遗产区,占地217亩,总建筑面积37000平方米。
考古标本库房以“保护与研究并重,建设更系统、更公平的资料信息分享平台”为开发理念,库区内集出土文物标本的室内发掘、日常整理、保管周转、保护修复、科学研究和展示利用等功能于一体,它重点强调采集考古工作所发现资料的完整性与系统性,强调对处于不同阶段的考古标本采用针对性不同的有效保护与科学管理,正式投入使用后将解决之前考古标本库房规模小、布局分散、功能单一、设施设备简陋等问题,为“中华文明探源”“考古中国”“浙江考古‘启明星’计划”等重大项目和研究课题提供重要硬件支撑。(央视新闻)
中乌联合考古队在蒙扎铁佩遗址回望古丝绸之路
帕米尔高原西侧的费尔干纳盆地地处古丝绸之路要道,曾是东西方文化交汇之地。中国古代文献中记载的大宛国就位于这里。今年,中乌联合考古队在位于该盆地的蒙扎铁佩遗址考古发掘取得了重要收获。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乌兹别克斯坦科学院国家考古中心组成的联合考古队,于今年9月开始在乌兹别克斯坦纳曼干州的蒙扎铁佩遗址开展考古发掘工作。蒙扎铁佩遗址位于锡尔河北岸的峭壁上,东侧毗邻巴兰德铁佩古城。既往研究表明,蒙扎铁佩遗址是一处与巴兰德铁佩城址同期的墓地,也是目前费尔干纳盆地内城址与墓葬关系最为明确的一处古代墓葬遗址,在该盆地古代城市文明发展进程和历史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亚考古队队长、中乌联合考古队中方执行领队刘涛说,经过两国考古学者的共同努力,现场共发现墓葬7座、建筑2座,出土有丝绸残片、皮革制品、铜镜、圆形方孔钱币、珠饰等大量文物。
刘涛介绍说,出土的丝绸残片保存状况较好,可观察到明显的编织结构。“这也是该遗址1986年首次发现丝绸以来,再次发现丝绸等遗物。”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中乌联合考古队队员王星说,在墓葬顶部台地上发现的可能与拜火教有关的大型房址形制特殊,内涵丰富,为探讨费尔干纳盆地中世纪早期的丧葬礼俗、宗教信仰乃至文化面貌等提供了难得的资料。
据悉,1986年,蒙扎铁佩遗址所处区域发现并发掘了9座大型洞室墓,出土了用苇杆束编制的带盖芦苇棺和多具保存较完好的人骨,墓葬随葬品种类丰富,出土了五颜六色的丝绸服装残块,在个别棺材中还发现了项链、耳环等饰品。研究表明,这批墓葬的年代大约为5至8世纪。本年度的发掘目的在于进一步确认蒙扎铁佩墓葬区的范围、墓葬的分布规律,并重新梳理墓葬结构和随葬品等细部特征和年代信息。
目前,发掘工作仍在按计划进行。考古队已经对现场发现的大量有机质遗物,包括丝绸、皮革、芦苇编织物等,实施了一定的临时保护措施。同时,考古队也正在采取措施,对相关遗迹进行整体套箱提取,计划在室内进行后续的精细化清理,力求最大限度地保存、提取现场信息。
刘涛说,费尔干纳盆地是中亚历史文化较为发达的区域。此次对蒙扎铁佩遗址墓葬的发掘,使得费尔干纳盆地中世纪早期的葬制、葬俗、信仰、建筑形式等得以直观地呈现,丰富了对费尔干纳盆地文化面貌和文化内涵的认识。丝绸、汉式铜镜、圆形方孔铜钱和拜火教相关遗迹的发现,实证了该盆地在古代丝绸之路和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重要地位。
乌兹别克斯坦科学院国家考古中心教授阿纳尔巴耶夫说,中方学者在对考古现场实施预防性保护、整体套箱提取、室内精细化发掘等过程中展现的理念、方法和技术,既为乌兹别克斯坦的田野发掘,尤其是现场文物保护水平的提高贡献了中国智慧,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考古学发展的新成果。(新华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文博圈立场
文博圈投稿:wenboquan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