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应了解!中华文明之源——这4大遗址博物馆

文化   2024-11-19 07:31   北京  
近日
随着陶寺遗址博物馆开馆
条中华文明源头的巡礼之路已然开启

良渚博物院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
石峁遗址博物馆
陶寺遗址博物馆

凝聚中华文明探源工程
四大早期都邑性遗址考古成果的
四大博物馆
都已全面开放
今天
我们可以通过这四座博物馆
去探寻中华民族
5000多年文明史的源头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是以考古调查发掘为获取相关资料的主要手段,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支撑,采取多学科交叉研究的方式,揭示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的重大科研项目。在众多的研究项目中,四大早期都邑性遗址:良渚遗址、陶寺遗址、石峁遗址、二里头夏都遗址,成为了重中之重,并取得了显著成果。

良渚博物院
位置: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

时间:距今约5300年-4300年


良渚遗址,地处中国长江下游环太湖流域,年代为公元前3300年至公元前2300年,持续发展约1000年,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址群。遗址群中发现有分布密集的村落、墓地、祭坛等各种遗存,出土物中以大量精美的玉礼器最具特色。

良渚博物院位于杭州市余杭区良渚街道美丽洲公园内,占地面积4万余平方米,常规展览面积4000余平方米,依托“水乡泽国”、“文明圣地”、“玉魂国魄”三个展厅,展示了良渚遗址和良渚文化的考古成果、遗产价值,体现了良渚文明在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和独特贡献。


“水乡泽国”展厅讲述了建立在湿地上的良渚王国的崛起与发展,展示了高度发达的农业和手工业;“文明圣地”展示了被誉为“中华第一城”的良渚古城的规划营建和结构布局,其西北的水利系统是中国最早的经过科学规划的水资源管理系统;“玉魂国魄”则突出了玉器文明,玉器是良渚时期权力、礼制、信仰的物质载体,反映了良渚社会是具有政教合一特征的国家形态。


2018年,良渚博物院改造完成重新开放,全馆采用玻名堂-低反射夹层玻璃&玻名堂-抗弯低反玻璃,树立了全馆应用低反射玻璃的标杆。低反射玻璃,可以极大程度地降低观众在展厅内受到的“反光”的干扰,同时也能够更好地保护文物,替文物抵御紫外线的侵蚀。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
位置:洛阳盆地东部的偃师区

时间:距今约3800~3500年


二里头遗址,位于洛阳盆地东部的偃师区境内,其年代约为距今3800~3500年,相当于古代文献中的夏、商王朝时期。二里头遗址是一座精心规划、庞大有序、史无前例的王朝大都,多项中国古代都邑和政治制度都源于此。遗址内发现有宫殿、居民区、制陶作坊、铸铜作坊、窖穴、墓葬等遗迹。出土有大量石器、陶器、玉器、铜器、骨角器及蚌器等遗物,其中的青铜爵是目前所知中国最早的青铜容器。

坐落于洛阳市偃师区的二里头遗址博物馆,是探索中国远古夏王朝文明的重要窗口,2019年10月建成开放。经过60余年的考古努力,发掘出的大量珍贵的夏代遗物,为研究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提供了实物证据。

截至2020年馆内共有馆藏文物2089件,主要为青铜器、陶器、玉器、绿松石器、骨角牙器等。馆内基本陈列分为“第一王朝”“赫赫夏都”和“世纪探索”三大部分,系统展示了夏代历史、夏文化探索历程和遗址60多年的考古成果,以及夏商周断代工程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研究成果。馆内的数字馆以“‘最早中国’探寻之旅”为主题,通过多种技术手段再现夏朝都城的场景,让游客沉浸式感受古老的夏文化魅力。


值得一提的是,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也是国内首家全馆使用抗弯低反玻璃的博物馆。抗弯低反玻璃,不仅不反光、看的清,且因其独特的抗弯性能,在为国宝提供一个绝佳的微环境上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玻名堂-抗弯低反玻璃也因其兼顾展示性、保护性,受到了越来越多馆方和观众的认可与好评。


基本陈列-第一王朝

“第一王朝”位于第一展厅,为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基本陈列的第一部分,分别由“茫茫禹迹,九州攸同”、“赐土命氏,祚以天下”和“夷夏东西,夏道兴衰”三个单元组成。这一展厅选取了王城岗遗址、禹会村遗址、肖家屋脊遗址、新砦遗址、灰嘴遗址、王湾遗址、瓦店遗址、偃师商城遗址和二里头遗址等一系列与探索夏文化密切相关的遗址,并节选《史记》《竹书纪年》等历史文献,使地下文物和地上文献相结合,较为科学、系统地揭示了夏王朝的发展脉络及历史意义,强调了夏王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基本陈列-赫赫夏都

“赫赫夏都”由第二、三、四展厅共同组成,为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基本陈列的第二部分。

第一单元“国之大事”由第二展厅采用正副两条展线的方式展示,正线围绕着二里头文化时期祭祀与战争这两件大事,集中展现了夏代的祭祀文化、酒文化、乐文化、鼎文化、玉文化、墓葬制度和兵器制度,陈列上则使用了二里头遗址历年出土的青铜、玉、绿松石、陶、石等精品器物。副线则以考古大事记的方式,展现了二里头遗址科学发掘60年来的主要成就。


第二单元“建中立极”为第三展厅第一部分,主要以二里头文化的自然动植物遗存、城市遗迹和手工业为主体,全面展示夏王朝晚期都城的环境、地理、城市布局、国家结构与生产风貌。


第三单元“回望大都”为第三展厅第二部分,以城市考古和聚落考古为知识背景,充分运用多媒体数字技术,使观众对二里头遗址及其时代背景有一个全面而深刻的认知。

第四单元“厥土生民”为第四展厅第一部分,该单元从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骨角牙蚌陶器出发,结合围绕二里头遗址的各等级聚落遗存,较为全面的展现了夏代都城地区人民生产生活的图景。


第五单元“巍巍华夏”为第四展厅第二部分,“巍巍华夏”单元讲述了以二里头遗址为代表的二里头文化在极短时间内吸收了各区域的文明元素,以中原文化为依托,首次突破了地理单元的制约。


基本陈列-世纪探索

“世纪探索”位于第五展厅,为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基本陈列的第三部分,由两个单元“学术殿堂”和“断代探源”组成。主要介绍了夏文化探索历程中六位先驱顾颉刚、徐旭生、赵芝荃、夏鼐、安金槐、邹衡的简要生平及其关于夏文化的重要学术观点。同时,以夏商周断代工程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两大国家学术工程为主线,向观众详细讲述了两大工程的成果及其中有关夏文化研究的内容。 


数字馆

数字馆位于博物馆二楼,主题为“‘最早中国’探寻之旅”。内设“最早中国”“赫赫夏都”“敬天法地”“王室巧作”“探秘未知”五大篇章,全面复原展示了以二里头遗址为核心的二里头文化整体面貌。



石峁遗址博物馆

位置:陕西省神木市高家堡镇

时间:距今 4000年左右


一个石破天惊的考古发现——距今4000多年的石砌城址,让石峁遗址引起海内外高度关注。石峁遗址,是中国已发现的龙山晚期到夏早期时期规模最大的城址,可能是夏早期中国北方的中心。这个曾经的“石城”寿命超过300年,遗址距今约4000年左右,面积约425万平方米。

石峁遗址博物馆位于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市高家堡镇,2023年11月29日惊艳开馆。总用地面积为80.22亩,总建筑面积12890平方米,展区面积5943平方米,展出石峁遗址出土和石峁文化时期出土的玉器、石器、陶器、骨器、石雕石刻和彩绘壁画等各类珍贵文物688件(组),其中大型神面石雕等是“镇馆之宝”。

石峁遗址博物馆基本陈列以“中华古国·文明王都”为主题,通过“巍巍石峁”“王者之城”“都邑生活”“赫赫之名”四大版块,展示了石峁遗址考古成果和遗产价值。

“巍巍石峁”讲述了石峁遗址的位置和发现过程;“王者之城”介绍了石峁古城的规模和结构,其为三重城结构,规模宏大;“都邑生活”展现了石峁先民丰富多彩的生活,包括农牧业、手工业等;“赫赫之名”阐释了石峁遗址的价值和影响。


无独有偶,石峁遗址博物馆也选择玻名堂旗下低反射夹层玻璃,守护石峁遗址博物馆。玻名堂旗下低反射夹层玻璃可以为石峁遗址珍贵遗存、史料提供最完美的保护,为参观公众提供最高清、沉浸式的视觉体验,与人们一起寻访文明前夜,见证文明肇启。






陶寺遗址博物馆

位置: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陶寺乡

时间:距今4300年-3900年


陶寺遗址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四大早期都邑性遗址”之一,距今约4300-3900年,面积280万平方米,是新石器时代晚期大型聚落遗址。先后出土各类文物5500余件,发现有规模空前的城址、与之相匹配的王墓、世界最早的观象台、宫殿区、仓储区、手工业区等。

陶寺遗址博物馆,位于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陶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入口,是依托陶寺文化建设的一座专题性遗址博物馆,占地面积74.4亩,建筑面积9998平方米,完整全面展示了距今4300年至3900年陶寺文化的考古发掘与研究成果,于今年11月12日开馆试运营。

陶寺遗址博物馆展厅面积约5000平方米。展陈聚焦“自然与文明之光”主题,设有“文明蕴化”“煌煌都邑”“早期国家”3个基本陈列单元,“陶寺考古”“临时展陈”2个专题展览,以及1个特色沉浸式数字展。展出陶器、玉器、骨器、铜器、漆木器等文物230件(套),全景再现了中华文明的早期形态,深入阐释了陶寺遗址作为早期国家都城的盛大气象和恢宏图景。



基本陈列-文明蕴化

山西,表里山河,山川形胜,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晋南之地,东太行、西吕梁、南中条,黄河流经,汾河纵贯,形成一个土地肥沃、资源丰富的地理单元,成为初始文明与早期国家孕育、诞生与成长的温床。陶寺文明便诞生于晋南地区,并以开放包容之态,依托地理优势,成为了四千多年前“先进的历史舞台”,使得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化核心的起点聚焦在此地。


基本陈列-煌煌都邑

陶寺文明数百年发展历程中,建造了规模庞大、规划有致的都城。考古发现,陶寺遗址面积达400多万平方米,其中城址面积280余万平方米。城址内部规划多个功能区:宫城宫殿区、仓储区、墓葬区、祭祀区、手工业作坊区、普通居民区等,是目前发现都城要素最完备的史前遗址,且具备相当发达的文明形态,堪称当时中原地区的政治中心、经济中心和文化区域中心。


基本陈列-早期国家

考古发现、文献记载,民俗传说等多重证据链表明陶寺遗址即为尧都所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活,“允厘百工,庶绩咸熙”的生产盛况,均映射着那个时代百工兴盛、物阜民丰的社会百态。以王权国家与礼制社会为特点的“陶寺模式”,逐步发展出了海纳百川、务实创新,融合发展的政治观念,形成了天下大同、协和万邦的文明图景,并远播四方,为多元一体国家的出现奠定了基础,使晋南成为展现中国史前社会政治文明集大成的区域之一。


专题展览-陶寺考古

陶寺遗址发现于1958年,正式科学发掘则始于1978年,迄今已有46年,取得许多突破性的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陶寺遗址博物馆专门设有“陶寺考古”展厅,复原陶寺遗址地层和文物埋藏情况,再现陶寺遗址考古历程。展厅通过藏品展示、影像资料和交互技术详细介绍包括物探、航天、遥感、数字智能等各种新技术的使用细节和考古发掘历程。

为了让观众看得过瘾,与陶寺文物“零”距离,全馆在展陈设计上独具匠心,采用了玻名堂-低反射夹层玻璃,提升展陈视觉效果,让展陈空间更通透,文物细节更清晰。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
如一条奔腾不息的长河
闪耀在人类历史的星空
为了追溯这条大河的源头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应运而生

在这项伟大工程的探索下
良渚、二里头、石峁、陶寺
这四大早期都邑性遗址
逐渐清晰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而这四大早期都邑性遗址博物馆
更是成为我们
触摸古老文明脉搏的重要窗口

它们各自承载着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
相互印证、相互补充
让我们得以沿着历史的足迹
一步一步地追寻我们民族文明之根
感受古老华夏那深沉而持久的魅力




图片来源良渚博物院、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石峁遗址博物馆、陶寺遗址博物馆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文博圈立场

文博圈投稿:wenboquan01@163.com

文博圈
专注传播文物、博物馆、考古等文化遗产行业资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