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辑 地学文化篇1:
1、绿水青山览风情
绥阳温泉旅游地学文化特色小镇——凤凰山锦缎坡
贵州绿水青山,妖娆美丽,但却不为世人所熟知。
近年来,随着现代旅游业的蓬勃发展,逐步撩开了云遮雾盖的高原神秘面纱。
2016年,贵州省开全国之先河,率先在全省开展了旅游资源大调查工作。在省委、省政府支持、领导下,在省自然资源厅、省旅游发展委员会的统筹安排下,省地矿局、煤田局、有色局组织4000余人的专业队伍,9个市、州及贵安新区积极配合、协作,89个县(市、区)动员、组织了近100000人对全省1400百多个乡镇进行了拉网式的旅游资源大普查,在一百多天的时间里,踏遍千山万水,走进千村万寨,览尽美丽风情。
贵州底有多美,让旅游资源大调查的数字来告诉你。
已普查旅游资源58734处,已分类识别的旅游资源45388处。
在12种主类旅游资源中,地文景观类11855处,水域风光类5047处,生物景观类7134处,天象与气候类151处,遗址遗迹类1888处,建筑与设施类11167处,旅游商品类939处,人文活动类1389处,乡村旅游类4704处,红色旅游类801处,山地体育类190处,康体养生类123处。
在已经完成初步评级的44653处资源单体中,未入级旅游资源11782处;普通级旅游资源(1-2级)27362处;优良级旅游资源(3一4级)5380处;特品级旅游资源(5级)129处;新发现的旅游资源27452处,约占60%。
贵州旅游资源优势与特色,可从以下十个方面来概括:
一片“地无三里平、夏无酷暑、冬无严寒”的亚高原,面积17.6万平方公里。
关索岭
二大南方地表水系分水岭与生态屏障:翡翠镶边的长江水系、珠江水系。
乌江源
三种旅游地貌类型:喀斯特地貌、中低山地貌(雷公山地貌)、丹霞地貌。
赤水丹霞
四座原生态山脉:中部的苗岭山脉、西部的乌蒙山山脉、北部的大娄山山脉、东北部的梵净山山脉。
苗岭主峰雷公山
五方民族文化风情:中部汉文化、屯堡风情;南部苗侗、布依、水族风情;西部彝族、苗族及土司文化风情;北部仡佬族及播州、沙滩文化风情;东部苗族、土家族、古镇文化风情。
苗寨风情
六种大交通体系:国道、省道公路;过境、省内高速公路;普通铁路;高速铁路;航空运输;水运交通。
贵州交通
七大旅游湖泊水库:草海、红枫湖、万峰湖、夜郎湖、支嘎阿鲁湖、仰阿莎湖、飞龙湖。
草海风光
八条生态河流:乌江、赤水河、清水江、都柳江、南盘江、北盘江、牛栏江、红水河。
都柳江畔
九个首府旅游城市:贵阳、遵义、安顺、六盘水、毕节、铜仁、凯里、都匀、兴义;
爽爽的贵阳
十大地方名优土特产品:贵州茅台、贵州绿茶、贵州苗药、贵州奇石、苗族刺绣、布依蜡染、大方漆器、玉屏箫笛、织金竹荪、罗甸玉石。
贵州茶园
朋友,看了这些,你还不想来贵州走一走、游一游吗?!
2、水高原赋
贵州水出乌蒙山
群山聚集,大地隆起。云岚弥漫以绕岭,溪河湍急而远方。遥望于东,旭日喷薄天际;回首于西,落霞披散叠嶂。干百万年,风吹雨淋,挺胸不屈,雄踞一方,是谓高原也!
高原乃山兮,耸干峰万岭;高原乃石兮,布石漠如骨;高原乃土兮,惜泥土为金。
何谓水高原?高原乃林兮,看生机盎然;高原乃树兮,标亭亭玉立;高原乃草兮,漫牛羊若云。
何为水高原?答曰:水高原乃贵州高原之美称也!贵州高原,堪称喀斯特高原。17.6万平方公里之地域,喀斯特分布竟有十万平方公里之广。
放眼而望,峰林、峰丛遍野,列千军万马,井然如阵;举步而移,峡谷、天桥满布,伏千沟万壑,险象环生。地无三里之平,偏僻与陡峭为伍;天无三日之晴,神秘和幽雾同行。此乃喀斯特生态之异象也。
喀斯特地质学之谓,乃可溶性碳酸盐岩之地貌景观,常见石灰岩、白云岩之类是也。
喀斯特具溶蚀之特性,国人谓之岩溶。但凡含可溶性二氧化碳之水,便可溶化其质,溶消其形,溶渗其隙、溶扩其孔、溶穿其洞,由地表而地底,几成地下岩溶负空间之体系。天空之汽,积聚为云,凝结成雨,交风而降;或细雨纷飞,或大雨滂沱。
遇碎情之岩、沿地表之沟浏坚就诞污滴、众溪聚流成河,于是酒调。或入乌江、赤水、沿长江东海;或顺盘江、都柳江,汇珠江而纳南海;遇喀斯特之岩、则渗透于地。钻溶蚀孔之缝、汇聚地下无数之暗河与溶洞、储水、保水于喀斯特高原之腹、恰似硕大无比之吸水“硬海绵”也。
喀斯特高原之体、含水岩层雪藏多层、水网密布。浅藏之水或如皮下之血管、涌之为泉、润绿予草木;深潜之水或如深部之动脉;循成地热、孕育予生命。凉水煮酒兮、酿出闻名遐迩之酒高原;热水泡茶兮、种成碧绿芬芳之茶高原。
山水一体、人文一脉。山水一体乃高原之骨骼、屹立万千年之春秋;人文一脉乃高原之精髓、繁衍多民族之文化。
磅礴之乌蒙山,苍永镇黔之胸;远存可乐遗址之辉煌夜郎,近有石门坎苗文化繁盛乡村;龙腾虎挪曾回旋、红色火种映杜鹃;
蜿蜒之武陵源,困厄湘黔之喉;遥闻玉屏箫管之悦耳也,更拜梵净山弥勒佛高筑道场;甘溪恶战叹英勇、困牛山唱悲壮!
雄关漫道之大娄,盘框于川北筑要塞;舍人、盛览、道真汉三贤初开鸿蒙;郑珍、莫友之、黎庶昌清三儒沙滩扬声名;尤有红楼决策,历史转折,四渡赤水潇洒得意之笔;逶迤葱崃之苗岭,分水于黔中腹地;苗族、布依、侗家原生态风情浓郁;龙场、桐斋、青岩镇竞风流筑城留底蕴;今看绿色规划,知行合一,爽爽贵阳荣称避暑之都!
高原水分,恩泽天下之万物;水高原兮,充满世间之灵性。溯本而遍源,喀斯特岩层仍远古海水之碳酸钙化学沉淀与生物碎屑之结晶也,经由元古代、古生代及至中生代海相之沉积旋廻:历经十亿年地质岁月之演化、演变,任由大自然鬼斧神工,天意巧夺、固化成岩成形。
于是乎,奠定贵州喀斯特高原今日之物质基础也。天经而地纬,大陆漂移;海进且海退,沧海桑田。水自山出兮、山成于岩;岩成于水兮,水储于山。故叹曰:山高水流长,青山永不老!水乃喀斯特高原之本、水乃喀斯特高原之魂!
至此,水高原神形俱备矣!
水高原已然屹立于祖国之大西南,亦将美誉于神州之海内外。
如此,贵州水高原山地旅游资源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