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不内卷

楼市   2025-01-01 14:11   科威特  

这个世界上的资源或者说优质资源的总量和产生速度,能不能满足或者赶上人们日益增加的需求?人类群体如果能放弃零和竞争而更多地合作,少一点短视的贪婪,留一点长远发展的余地,这个世界会不会更好一点?


安娜与成功差了多少?

一年多前我看了一部电视剧《虚构安娜》和另一部电视剧《诈骗王》,这两部剧都讲了某个普通人如何冒充富人而诈骗的故事,情节基于真事。特别是《虚构安娜》里面的女主,作为一个年仅25岁的连大学都没有上过的外国移民,在纽约成功忽悠了时尚圈、投资圈、律师圈等精英,让这些精英免费为她服务,虽然最后她没有成功骗到巨额贷款,但这个过程让人看清了所谓精英圈的荒诞与草台班子。安娜为什么要骗?因为她发现以她的出身背景和自身实力,根本无法在纽约这个顶级圈子里得到她想要的东西,因为她出生的阶层决定了她连基本的入门资格都没有。


而安娜以自己的经历展示了所谓的精英圈子里面的人并不比她聪明和厉害多少,她难以实现目的的最终原因仅仅在于她没有一个给她提供背书的德国富豪老爸和信托,而这种背书,并不需要掏出真金白银,而仅仅需要背书即可。只要有了背书,安娜就可以拿到银行贷款,就有顶级律师、投资银行家、各种行业的顶级顾问给她服务,她所设想的“蓝图”就能继续绘下去,这些服务相对而言并不会很贵,为有钱有势的人服务,不是所有人都是奔着收费,还有可能是交换资源或者互相背书。


内卷的关键词是“内“

马太效应在当下是不是愈加明显,先别人一步占据优势资源的人会得到更多优质资源,处于劣势的人不但难以维持现有劣势,甚至连劣势资源都要被逐渐侵蚀。公平和效率之间,没有一只上帝之手来调配,那些幸运的人经常得到幸运,而不幸的人却总是难以被幸运垂怜。纽约的old money不会轻易输给一个无根无底的第一代移民,这个道理,安娜就是很清楚,所以她另辟蹊径了。


从企业角度,传统行业和赛道已经拥挤不堪,从个人角度,靠专业和自身努力而获得升职和加薪,已经性价不高。有些人可以浴火重生、凤凰涅槃,更多人人努力半天,才发现无济于事,要么躺平,要继续尝试。因为当一个环境中已经没有新增资源,或者资源都被少数先占者控制了,其他参与者只能选择零和竞争,把跟自己一个水平的人的资源抢过来。


中国人的勤奋近些年来被赋予了另一个词汇,叫内卷,在国际上韩国人曾经是过度勤奋的代表,但是当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在职场上表现出勤奋时,内卷文化产生了。为何内卷是一个负面单词,我认为关键在于“内”而不是“卷”。在海外这种内卷文化可以更好的解释其负面性,比如一个市场本来大家都奉行工作生活平衡模式,没有过度加班也没有超长工时,当然也没有所谓的低价竞争。当有中国人主动或被动进入这个市场后,当地的生态就会被影响,首先是中国人更加勤奋,可以工作更长时间而且要求的福利更低,这使得中国商人的产品和服务在同等质量的情况下有更多利润空间。如果没有更多中国人加入,先来的中国人便可以将当地市场的利润收入囊中,这不叫内卷,而是中国劳动力在另一个国家的溢价或变现。但是这种溢价会持续吸引更多中国人进入这个市场,当中国人之间无法通过产品质量的差异性来获得竞争优势时,内卷便产生了,通过恶性低价竞争最终将内部利润让给了当地市场,将压力给到了中国人内部。因此内卷就是通过内部无序和低效的竞争将本来属于自己内部的利益让渡给了外部,这个外部在国外就是指外国市场,在国内这个外部就是每个人,因为参与内卷的人将自己的利益让渡给了别人,别人参与内卷把利益让渡给了自己。举个例子,外卖员工内卷,我作为点外卖的消费者享受到了内卷利益,但我自己是网约车司机也内卷,我的内卷利益被乘客享受了,当然平台机构也在享受内卷利益,但是平台机构之间也存在内卷。


内卷的产生与消灭

我读高中的时候有两个地方的中学特别出名,一个是黄冈中学,一个是衡水中学,后来我上大学了,又了解了一所更出名的中学:人大附中。这些中学都因其高考升学质量拔尖而出名。中国的高考是一个选拔性的考试,要想上一所好学校,不是看你学会了多少知识,掌握了多少技能,而主要看你考了多少名。也就是说,如果全国同届的学生都在一起学习,教材和师资条件完全一样,学习时间和强度完全一样,最后还是会有特定比例的学生进入大学,至于哪些人被录取对一个国家和社会整体的人才选拔是没有太大影响的。所以对于选拔性考试来说,鼓励高强度的学习是一种内卷,这种内卷是一种零和竞争。比方说,全国中学生每天都学8小时,其他时间用来休息、娱乐和健身,那么最后选拔出来大学生是一批聪明和学习效率高的。如果全国有一小批中学生每天都比其他学生多学4个小时,做更多考试训练,那么最后选拔出来的就是另一批人,这些人有的是聪明和学习效率高度,也有一小批是不那么聪明和学习效率不那么高的而是因为每天多学4小时而被录取的。当越来越多的人发现这一小批人因为多学了4小时而受益,就会有越来越多的学校和家长让自己的孩子每天多学4个小时甚至是56个小时。最后的结果是,中学生们越来越累,学习时间越来越长,而作为选拔性的考试来说,这些额外增加的学习负担并不能提升我们的人才素质,也不能转化为科技创新实力。学区房、课外辅导班、家教和家长辅导等等层出不穷的“卷”孩子的氛围也是过度零和竞争下的无奈之举,因为谁都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落下。


为了减少上述内卷,国家出台了很多调控手段,但是问题的根由在于大家缺乏安全感,害怕从内卷中落败,而如果大家都有足够的资源保底,我相信内卷会逐渐减弱,逐渐成为一种良性的竞争。所以,内卷需要在发展中通过调节效率和公平之间的关系来逐步实现。最近在网上看到一个在俄罗斯做生意的中国老板的故事,说他有一批货需要赶在市场需求火热的节点尽快从俄罗斯发运到中国,但是当地的俄罗斯搬运工效率太低,而且经常干两天就不干了,这个中国老板于是便决定通过增加日薪的方式来吸引更多俄罗斯搬运工帮他干活,结果出乎意料,当他们发现日薪提高后并没有想着增加工作天数来多赚钱而是缩短了干活的天数,因为日薪提高意味着他们可以更快的赚到心理预期的数额。这个故事其实有点夸张,我在海外多年,也见过为了赚钱不眠不休的各个国家的人,但是整体来说,中国人对工作和赚钱的热情是更高的。但是这种热情有时候是会反噬到自身的,因为当一个社会没有足够多的增量财富的时候,一些人拼命多赚钱就意味着另一些人很难赚到钱,由此造成的财富差距过大会引发社会矛盾,造成消费和就业不足,受影响最大的就是年轻人。我说的这些都是常识,相信很多人都懂,但是作为个人短时间内是没法影响全局的,从自身利益最大化考虑,利用自身特长在现有的竞争中取胜就是最好的权宜之计。


天道酬勤,勤劳在中国文化中历来是一个优良品质,全世界的人都认可中国人的勤劳,美国当地时间227日,被称为“硅谷钢铁侠”的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在推特上转发了一条题为“中国工人9小时建成火车站”的新闻,并对此评论称:“中国先进的基础设施发展比美国要快不止100倍。”马斯克不止一次称赞中国工人的聪慧与勤劳,但是这种称赞可否转换成我们的实质优势,给每个中国人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而不是以牺牲休息和生活为代价的工作效率。我想最重要的是要增加我们在竞争中的单位时间价值,以及增加我们产品和服务的附加值;其次重要的是使我们每个国人逐渐过上松弛安稳的生活,这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需要我们社会给予每个人体面的基本保障,让每个人敢于慢下来,不必那么慌慌张张的去竞争,生怕被落下。佛系一点也无妨。


END

更多海湾资讯

请关注:


海湾风吟 科威特
立足海湾地区,分享海湾时政财经资讯。我们专注海湾地区基础设施和能源、国际工程和贸易、投资与商业合作,做您的海湾智库。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