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科技融入民生,推动结直肠癌高效精准管理

健康   2024-10-22 18:08   广东  

杭州西湖区胃肠肿瘤筛查项目咨询现场

结直肠癌常被称为“沉默的杀手”,它在早期悄无声息地潜伏,没有明显症状,许多人直到晚期才被确诊,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今年2月,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结直肠癌已成为中国第二大高发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处于高位。

近两年,以华大基因粪便DNA甲基化检测等为代表的新兴技术,逐渐被应用于大人群结直肠癌筛查中,使这一疾病得到广泛防控。与此同时,公共卫生管理成效进一步优化,有望大幅降低结直肠癌的社会负担与经济成本。

“无声”的健康隐患

家住杭州西湖区的任大伯,最近的心情经历“过山车”般的起伏。在家附近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他看到一个免费胃肠肿瘤筛查项目,没想太多就参加了,却意外收到一份阳性报告。

“当时接听到社区医生的电话,整个人都是蒙的。”任大伯表示,这个结果是他没预料到的,自己平时身体很健康,并没有表现出异常,家族中也有没有人曾患过这样的病。

在家庭医生的指导下,任大伯两天后前往上级三甲医院进一步检测。经过一系列的准备工作,终于完成了肠镜检查,刚回到家想要休息调整下心情,又接到医院的电话,肠镜检查结果不乐观,需要住院进一步手术确诊、治疗。

不敢耽误片刻,他和家人赶快来到医院办理好住院手续。“我心里做好了最坏的打算。”抱着复杂心情,任大伯被推进了手术室。经过七八个小时的手术后,手术室外十分焦急的家人终于看到他被推出来。因为癌症在早期阶段就被发现,在手术切除病灶后,医生告诉任大伯,术后无需化疗,出院三个月后返院复查。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科普结直肠癌早期筛查的必要性

历经了一番“死里逃生”,任大伯忍不住感慨“真的太险了,如果没有参加这个检测项目,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发现。”还躺在病床上,他就赶紧催促两位弟弟去社区做这项筛查,同时也打电话给自己的同事朋友,讲述这段时间的经历,希望更多人重视自身健康情况。

与任大伯参与同一免费胃肠肿瘤筛查项目的蒋大伯,也收到了阳性报告。看到“阳性”两个字,他的心情立刻沉入了谷底。“当时心想完了,说不定是肠癌中晚期。”在社区家庭医生帮助下,蒋大伯来到上级医院进行肠镜检测,对情况进一步诊断。

好在最终结果良好,与任大伯相比,蒋大伯更加“幸运”,最终诊断为管状腺瘤,属于肠癌的癌前病变阶段。切除六个大小不等息肉后,消除了健康隐患。

抓住肠癌筛查黄金窗口期

结直肠癌的进展大多会历经10—15年,在过程中通常会经过“腺瘤——不典型增生——癌”的演变,即良性息肉逐渐演变为恶性癌症的过程。管状腺瘤本身虽是良性的,但如果不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会随着时间发生不典型增生,逐渐恶变为癌症。因此,管状腺瘤被视为结直肠癌发展的早期预警信号,及时发现和切除是预防结直肠癌的重要措施。

“大多数的早期肠癌因为感觉不到任何症状,很难被第一时间发现。令人遗憾的是,很多有腹痛、出血、消瘦症状就诊的肠癌患者,确诊时都已经进展到了中晚期。”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顾伟刚表示,我国结直肠癌十分高发,如何提升大众对于结直肠癌的认知,提高肠镜的筛查率,成为遏制这一局面的关键。

从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发现,随着年龄的增加,结直肠癌的患病率也在逐步提升。“40岁是一个关键点,建议定期进行结直肠癌的筛查,如果有相关家族史,35岁就需要重点关注。”顾主任表示,要抓住结直肠肠癌筛查的黄金期。

肠镜是结直肠癌筛查的“金标准”,但如果没有症状,普通人群的依从性相对较低。作为一种侵入性检查,肠镜需要喝泻药肠道准备,并将内镜插入肠道,许多人依然对检查存在心理障碍。但顾主任表示,随着现在泻药品种的增多和无痛舒适内镜的普及,肠镜检查的体验感已大幅度优化。

对于不方便、或存在心理障碍的适应人群,也可选择新型检测技术,像粪便DNA甲基化检测等。同时对于医疗资源紧张或结直肠癌高发地区,体验佳、高效率的筛查方式可以大幅提升筛查的覆盖度,重点人群结合内镜筛查的方案,可以大幅提升当地结直肠癌的防控效果。

新技术+新模式,守住肠癌防线

作为一种新型筛查手段,粪便DNA甲基化检测技术检测灵敏度和准确性较高。其原理为结直肠癌的发生,伴随着DNA甲基化异常,而部分肿瘤细胞会脱落进入肠道中,从而混入粪便中。通过荧光PCR法检测结直肠癌相关基因的异常甲基化状态,评估受检者罹患结直肠癌和进展期腺瘤的风险。

杭州市西湖区卫健局与华大基因联合开展的覆盖1.9万人免费胃肠肿瘤筛查项目,是结直肠癌防控“新技术+新模式”的积极实践,同时也是大人群筛查模式探索中的一个缩影。

“针对40岁以上人群,开展‘粪便DNA甲基化检测初筛+结直肠镜精筛’模式,将有效提升的这一疾病的防控效率。”华大基因东区总经理周双涛表示,通过大规模筛查,将高风险人群识别出来,进行重点的阳性闭环随访管理,实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不仅提高了患者的健康水平,更降低的治疗费用支出,减轻了家庭和社会负担。

图源:《中国公共卫生》

今年5月,在《中国公共卫生》上发布《武汉市新型结直肠癌筛查项目成本效益分析》中显示,武汉市通过新型粪便DNA甲基化检测技术进行的大规模人群筛查,经测算卫生经济学费效比达到1:8.55,即筛查项目投入1元能够产生8.55元的社会效益。

周双涛表示,大规模结直肠癌筛查项目能有如此高的卫生经济学费效比,主要得益于检测技术的提升与自主可控以及“大人群”筛查模式带来的规模效应,使得检测成本进一步降低、检测流程效率更高。

不止杭州和武汉,新技术+新模式的结直肠癌防控,在全国多地进行中。据了解,今年3月,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联合华大基因启动了覆盖240万人的消化系统肿瘤和“四高”免费检测项目,这是当前中国采用粪便DNA甲基化检测,进行结直肠癌组织性筛查覆盖范围最广的项目,也是全球率先开展的“从民生切入的大规模精准公共卫生项目”。

将科技创新与公共卫生深度结合,从单纯治疗向预防与健康管理转变,契合了“健康中国2030”倡导的理念,为构建全民健康、长久发展的未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注我们!获取公司最新资讯!


华大基因
华大基因官方账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