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铁路榜样丨高川:创新实干铸匠心

企业   2024-11-12 07:30   天津  


人物档案 /

高川,中共党员,中国铁路济南局集团有限公司青岛供电段青岛检测车间运行工区工长,曾获全路技术能手、全路青年科技创新奖等荣誉。


夏日岛城,夜色融融。


7月30日晚,中国铁路济南局集团有限公司青岛供电段“创新工作室”里依然灯火通明。暖色灯光下,一名职工正娴熟地操纵着手中的欧姆表,在操作台上认真检验数据……他就是全路技术能手、青岛供电段青岛检测车间运行工区工长高川。



他编制的《新建接触网设备“三测三整”参数调整指导标准》,为高铁新线项目接管积累了宝贵经验。


他创新研发的“接触网棘轮补偿装置防鸟网”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管内6年来未发生因鸟巢引起的跳闸故障,合计减少工区“天窗”点336个。


他刻苦钻研,潜心学技术、学业务,被工友们称为供电“活字典”。


“争做创新实干型技术工人。”入路工作20年来,高川胸怀梦想,创新实干,由一名普通接触网工成长为铁路供电领域技能大师,以追求卓越的匠心为推动铁路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爱啃硬骨头 争当急先锋




近年来,随着日兰高铁、青盐铁路、潍莱高铁等一批重大铁路建设项目先后开通,山东高铁运营里程不断刷新,不仅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按下“加速键”,还为山东加快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注入强劲动力。


高川所在的工区主要负责日兰高铁、青盐铁路等多条线路接触网设备的检测分析工作。接触网是高铁供电的重要设备。必须确保其可靠接触、安全供电,保持非常平顺,列车经过时才能正常取流,从而为高铁列车提供动能。


2020年7月28日,潍莱高铁验收现场,骄阳似火,热浪灼人。对讲机里传来高空作业人员的大声呼叫:“发现一处问题,疑似接触线变形!”一个微小的接触线硬点都可能引发高速行驶的列车出现拉弧,产生电火花故障,更不用说接触线硬弯,极易造成燃弧,甚至导致高铁列车供电中断。眼看“天窗”作业时间就要到了,正在邻近高空支柱上作业的高川主动请缨,迅速从高空支柱上下来,抓起工具袋,又迅速爬上问题点所在的支柱。


只见高川拿出平口螺丝刀,模拟高铁受电弓运行状态,一寸一寸地进行检测。阳光刺眼,汗水顺着他的脸颊不断滴落。经过10多分钟,高川凭借着耐心和细心,确定了接触线上一个4毫米的凸起。随后,他又利用水平测量尺检查接触线偏移方向,使用特有的正弯器逐一进行恢复,成功解决了接触线变形的问题。



每当遇到急难险重任务,大家挠头棘手时总是第一个想到高川。


2023年的一天,当时距离莱荣高铁联调联试还有20天,需要摸清全线供电设备的全部参数。由于这项工作涉及检测分析、接触网运维多个专业,能够驾驭这项工作的人员屈指可数,而高川正是其中之一。


高川接到任务立刻对图验收,用了两周的时间从荣成走到莱西,手推测量仪徒步走了300多公里,检查了9000多根支柱、50000多根吊弦的接触网参数。他几乎每天上午走20多公里,14时以后再进行数据对比。当被问到忙完一天的工作感受,他憨厚地笑着说:“脑袋里只想着明天继续推。”


就这样经过连续作战,他通过图像分析和数据对比的方法,发现了200余处定位器安装不符合设计规范、1600余处吊弦高差超标等问题并督促施工单位进行整改。调整之后他还是放心不下,在联调联试期间又对全线测量了2遍,并经过不断优化调整,最终实现莱荣高铁接触网动态性能指标CDI和接触网静态质量指标CQI双百分,成为全路新建高铁线路的典范。



高川还总结编制《新建接触网设备“三测三整”参数调整指导标准》,为高铁线路后续维护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导,也为新线项目接管积累了宝贵经验。




发明新工艺 巧手解难题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灵魂,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推动铁路高质量发展。”高川始终秉持着这样的理念,并将其落实到实际行动。


吊弦是承载接触线平顺性因素之一。传统的吊弦更换及调整作业需要两人进行,且调整时没有标尺,只能凭借经验进行初调,安全风险较高,每次作业耗时耗力。


“看到工友更换吊弦费尽心力,一次作业下来累得筋疲力尽,我就开始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回忆起当时的情景高川说。


钻研吊弦的结构和更换流程,观察现场操作,详细记录每一步的耗时和潜在改进点,深入研究吊弦的物理特性和力学原理……高川乐此不疲。


在多次实验和改进后,“快速更换吊弦专用工具”诞生了。这种装置将刻度尺、棘轮伸缩钩、摇把、拉伸带等部分集合在一起,可以快速准确地更换及调整吊弦,轻便易携带。


该工具实用效果表明,吊弦更换误差从以前的10毫米降低到2毫米,同时更换效率提升了50%,大大降低了人员的劳动强度,更保障了工友们的安全。


“不服输、爱钻研,既苦干又巧干,所以高川总能攻下别人攻不下的‘山头’。”车间党总支书记朱毅说。



青荣城际铁路的莱西北至莱阳区段地处平原,是桥梁高架线路密集的区域。这里的支柱多为格构式钢柱,其结构稳固、位置高耸,成为了鸟类“安家”的理想场所,也是鸟害频发的重点区段。在每年1至5月份,工区处理鸟窝的“天窗”数占到了全月计划的一多半,带来了不小的安全隐患。


高川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爱动手动脑的他,将宽2米的细铁丝网裁剪成边长2米的方形大小,并卷成小捆,绑定在莱西北网工区高危支柱上,使支柱上方平面与外界隔离开来。


一天、两天……十天、十五天,一眨眼半个月过去,原来日复一日出现在监控中的树枝,竟然神奇消失了。“我们观察到鸟类接近设备时会迅速改变飞行路径,避开这些区域。”高川开心地说。第一张防鸟网取得了成功。


历经300多个日夜,他利用数字仿真模型测试5000余次,收集数据近万个,终于研发出棘轮补偿防鸟网,在青荣城际铁路共计安装800余处,6年间减少棘轮处鸟巢3800余个,同比降低44.7%,合计减少“天窗”336个,创造经济效益200余万元。



去年经过不断改进,高川又研发出了棘轮补偿装置“三防一驱”和隔离开关“一驱两护”两种防鸟法,使用后未再发生因鸟巢引起接触网跳闸故障。


高川马不停蹄,又先后研制出“高速铁路接触网在线监测集成装置”等16项创新成果,其中10项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近三年来,他总结归纳出供电检测监测“3C缺陷多场景区域分析法”“4C缺陷Z形五步分析法”等工作方法,完善《3C装置应急处置方案》《4C检测标准化作业流程》等技术类作业标准,成为推动大数据转型升级的“启示录”。


高川还创新集中修方式,按固定人员、固定设备、固定标准、固定流程、固定记录的“五固定”检修模式配合“一正、二紧、三补、四标、五涂抹”的检修十一字诀,使作业效率得到显著提高;总结制定的“三换两推一紧固”接触网硬点燃弧处理法,使此类缺陷得到全部处理。




潜心练内功 练就“活字典”




2004年,高川从学校毕业后来到济南供电段,成为一名接触网工。当时正赶上胶济线电气化改造,这是济南局集团公司自管的第一条27.5千伏高压输电线路。回忆起当年的情景,高川脸上露出怀念的笑容:“那时候,设备新、知识新、人员新,一切都是新的,心里既激动又紧张。”对于他来说,铁路电气化不仅是技术上的飞跃,还是实现梦想的起点。


为了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高川利用业余时间翻阅大量技术手册和维修指南。他的书桌上堆满了各种设备说明书和专业书籍,遇到不懂的,就仔细地将每个问题进行归类、梳理,逐一对照图纸进行深入分析,撰写技术总结。接触网上螺栓与螺帽之间的紧固,接触线与吊弦以及承力索间的配合协调,他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每一次缺陷的成功消除都是对他能力的验证,每一次夜以继日的坚持都是在为梦想铺路。如今,他不仅掌握了最新的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还深入研究大量的专业知识,涵盖了电气工程、机械结构等多个领域。


尽管工作很辛苦,但高川从未有过任何怨言。“我始终坚信,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才能真正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接触网工。”他坚定地说道。从基层工人到技术员,再到工长,高川的职业生涯就像一列加速前行的列车,一路攻克难关,不断前进。



在工友眼中,无论遇到再大的困难,高川始终乐呵呵的。工区内,高川被大家亲切地称为“活字典”,每当遇到技术问题时,大家总是第一时间向他求助。工友宿琪鑫感叹道:“高川的记忆力惊人,他就像一本厚厚的技术手册,总能迅速找到答案。”


有一次,工区管内的隔离开关设备出现故障,工友们尝试了多种方法都未能找到问题的根源,情况紧急。高川得知后立即赶到现场,仅仅查看了几分钟就指出问题症结所在。这种设备内部的连接端子片故障极为罕见,高川曾在一本国内的技术资料中看到过。由于他的精准判断和快速反应,这个复杂问题得到成功解决,确保了设备正常运行。


高川还非常注重对年轻职工的培养,常常利用休息时间组织小型技术培训会,分享积累的经验和心得。高川的办公室门总是敞开的,无论是白天的繁忙时段还是深夜,只要有职工遇到问题,他都会耐心解答。从接触网的基本结构到最新的技术更新,从常见的故障处理到突发状况应对,高川总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复杂技术问题讲解清楚。



2021年二季度,青岛供电段成立了以高川为领头人的“高川示范级创新工作室”。他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工作经验以及技艺方法传授给身边的工友。工作室内,常常可以看到高川带领团队热烈讨论、认真钻研的情景。


水滴汇成海,细流聚成江。在高川的影响和带动下,团队先后培养出技术比武“种子选手”8名,班组长2名、副班组长6名,济铁工匠1名,局集团公司首席技师1名、高级技师3名、技师3名,成为铁路供电事业的中坚力量。


高川以拼搏精神和前行姿态

勇攀铁路供电领域技术高峰

守护高铁列车

奔驰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

来源:《人民铁道》





中国铁设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官方认证账号,发布铁设动态,展示铁设风采,讲述铁设故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