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表​情符号的诞生、传播和发展

文摘   科技   2024-01-19 19:00   北京  

Scott E. Fahlman

卡内基梅隆大学语言技术研究所,计算机科学学院荣誉教授

2021年8月













联网、邮件和社交媒体用户现在已经对笑脸表情 :-) 和哭脸表情 :-( 相当熟悉了。1982年9月19日上午11点44分,我在卡耐基梅隆大学(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CMU)在线留言板上发布了一个帖子,首次建议使用这些基于字符的符号进行在线交流。当时,我还只是卡耐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的一名年轻教师,正在从事人工智能研究的工作。

这条消息的发布被许多人视为“数字表情符号”的诞生,并被《吉尼斯世界纪录》所记录1。尽管“表情符号(emoticon)”这个词直到几年后才出现,而且究竟是谁创造出来的我也无从知晓。这个创意在“病毒式传播(go viral)”一词流行之前就已经“病毒式传播”开了,并产生了更多基于文本的表情符号。接着,在技术成熟的90年代,表情符号的概念催生了今天数以千计的图形表情符号(graphical emoji),它们遍布世界各地,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据多方估计,emoticon和emoji现在每天的使用次数达到数十亿次。

2002年,正值笑脸帖诞生20周年之际,我在卡内基梅隆大学个人主页上发表了一篇有关笑脸符号创造过程和早期历史的文章2。这篇文章不仅收录了原始的讨论记录3(其中包括我的笑脸帖),还讲述了这个帖子如何遗失多年,最终又如何通过一场类似“考古挖掘”的行动,将它从尘封多年且难以读取的备份磁带中找到。

自2002年以来,发生了许多变化,人们也许对emoticon和emoji现象的含义和重要性有了新的理解。因此,随着明年即将迎来笑脸帖的40周年纪念,我决定从我的角度更新一下笑脸表情的故事。与其修改我那篇2002年旧文(已成为某种历史文献),我更倾向于撰写一篇新的论述。


计算环境和社交媒体,1982


1982年以来,计算和基于计算机通信的世界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年轻一些的读者可能很难想象我们那个时候所使用的工具有多么原始。因此,我来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1982年的计算环境。

卡耐基梅隆大学的计算机科学系当时(现在依然)是世界上最先进、设备最完善的计算机科研实验室之一。尽管我们已经开始尝试使用个人计算机,但日常计算还是在两台大型分时计算机(DEC System-20)上进行;每台机器上可以同时容纳100多个用户,并且任何时间都有大约20人在线工作(或娱乐)。实验室还拥有一些小型Vax计算机和一系列新奇的实验性硬件。我们使用这些机器来编写和运行程序,撰写提案、报告和书籍,以及彼此之间进行交流。

而在我们面前的实际上都是字符显示终端,最常见的就是下图中的ADM-3A4



这些终端就像是计算机屏幕,排成24行80列的格式来显示字母和数字。可显示的字符种类有限,只能使用7位ASCII(American Standard Code for Information Interchange,美国信息交换标准代码)字符集:包括大写和小写的英文字符(没有外国常见的重音标记,更没有外国字母表中的字符)、数字0到9,以及一些简单的标点符号。在计算机科学系的老师办公室和家里,通常都会有一台这样的终端。家里的这些机器通过电话线与CMU的分时系统连接,用的是那种会发出呼呼声音的调制解调器,传输速度一般是每秒1200位(大约150个字符)。如果电话线上有杂音,传输就会变慢,屏幕上的字符就会像是被一个刚学打字的新手敲出来的一样。相比之下,我现在家里的互联网连接速度快了整整一百万倍。

研究生通常没有自己的家用终端或专门的电话线,所以他们大多数时候都在大型的“终端室”里使用这些基于字符的终端来进行项目工作。虽然这不是很理想的工作环境,但好的一面是,学生们之间建立了深厚友谊,而且在需要帮助时可以得到相互的技术支持。

我们系里的所有计算机都通过以太网相互连接,这样在校园内传输文件和发送文本消息都很方便。文件会定期备份到磁带上,而旧的磁带则存放在一个备份仓库里。

到了1982年,当时美国大约有二十所大学和公司研究实验室通过实验性的、由军方运营的ARPAnet(今天互联网的前身)相互连接,而卡耐基梅隆大学就是其中之一。此时,我们刚刚能够向麻省理工大学、斯坦福大学、施乐公司等地的朋友发送电子邮件。

当我们能够互相发送文本消息时,一种原始的社交网络以在线“公告板”或“留言板”的形式应运而生。基本上,你可以把消息发到一个留言板(而不是发邮件给某个人),所有选择查看的社区成员都可以看到。留言板包含不同主题:讲座公告、失物招领、各种俱乐部和兴趣小组,还有一个“综合”版块,规定“什么都可以讨论”。这有点像如今的Facebook和Twitter,只是那时只有文字,没有照片或视频,也没有声音,更没有轻松点击链接到其他网站的功能(当然也没有垃圾邮件和广告,虽然这些很快就会出现)。

社交媒体(虽然形式很简陋)一旦出现,就爆发了所谓的“网络骂战”。而误解是其中的主要原因:在我们这些科技宅的世界里,嘲讽幽默很常见。因此,有人在留言板上发布一条幽默消息,并不是真的想要人当真。可是在看到那条消息的人中,总有人理解不了其中的幽默,觉得自己被冒犯了。然后这个人就会发消息回怼,其他人也加入进来。而这些充满火药味的消息会一直持续下去,这时大家早就忘记原来为什么而吵了。

公平地说,我们的社区有来自许多其他国家和文化的老师和学生,所以这样的误解在我们这里更加常见。


“笑脸”表情的诞生



在促成“笑脸”诞生的最初讨论中,也有一场(相当温和的)“网络骂战”。我们当时正在留言板上探讨:如果电梯的钢缆断裂,电梯自由下落时会发生什么;还讨论了鸟是否会迷失方向,倒立飞行;在没有重力影响对流的情况下,蜡烛是否会熄灭;电梯地板上如果有一滩汞会发生什么。

这时Howard Gayle(我记得他当时是计算机科学系的研究生)发布了一则嘲讽意味的安全警告:“由于最近的物理实验,最左边的电梯被汞污染。还有一些轻微的火灾损坏。除污工作将在星期五早上8:00前完成。”

我们技术团队的一位成员马上出来指责他,认为他发布了一则会让人信以为真的虚假警告,接着骂战就开始了。接下来我们讨论了很长时间,讨论主要围绕是否有一种简单的方法来标记“玩笑”消息——那些不应该被当真的消息。也许我们可以在消息主题那一行加一个星号。但这还不够理想:这个符号的含义一点都不明显;在那个位置放置星号可以代表任何事。

我们其中几个人希望找出更好的标记方法,但是它必须只能使用键盘和终端上有限的ASCII字符,而且必须符合消息的单行主题字段,同时不能用字符来呈现复杂的2D文字或图案。

我突然想到,最直观地表示“我只是在开玩笑”的方式可能是创建一些笑脸,就像我们在20世纪60年代的T恤和气球上看到的笑脸图案。但我们如何在一行字符中做到这一点呢?

我盯着键盘上的每个字符,希望能从中找到一些灵感。我想,一张脸上最重要的元素是眼睛。在德语字符中,我们有ü这样的分音符,但在ASCII中没有类似的东西。当然,我们有冒号——很可惜它的朝向不对…… 但是,啊哈!也许我们可以做一个侧着的笑脸,人们说不定会认出来。不过我们可能需要告诉人们把头侧过来才能看到它……

然后,我发布了这个帖子:



19-Sep-82 11:44   Scott E   Fahlman

From:  Scott E  Fahlman <Fahlman at Cmu-20c>

我提议使用下面的字符序列来标记玩笑:

:-)

然后将这串字符侧着读。实际上,根据目前的趋势,可以使用 :-( 标记那些并非玩笑的事情,这样做可能会更省事。



想出这个标记方法加上发布帖子总共可能只花了我十分钟时间。当时,我只觉得这是一个比较聪明的解决方案,但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也许只有我们参与讨论的几个人觉得有意思,或者只有我们几个会偶尔使用这些符号。如你所见,我连发布的内容都没有认真校对,撰写时在第一句还漏掉了几个词。

可惜,无论是以电子还是纸质的形式,我当时都没有保存这个帖子的副本。那个时候我们没有太多的磁盘存储空间可用,因此像这样的留言板帖子只会保存一段时间,当大型计算机上的存储空间紧张时,它们就会被删除。谁能想到,这样一条简单的消息会开启一段影响深远的历史,并且多年后我们会想要找回原始帖子呢。幸运的是,当时还有备份磁带。


接着便传播开来……


这时,发生了一些奇怪而出乎意料的事:在CMU的内网中,开始有人使用这两个符号表示“开玩笑”和“我是认真的”,它们迅速在所有计算机上传播开来。那些没有参与过留言板讨论的人看到这些符号,也纷纷开始在自己的消息中使用。:-) 符号很快被赋予了“我很高兴”的含义,而 :-( 符号则增加了“我很悲伤”的含义。短短一个星期,这些符号就在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科学群体中的非工作消息中广泛传播。

一些在其他实验室和大学工作的CMU校友,偶尔会利用当时还新奇的ARPAnet与仍在CMU的朋友进行邮件交流,有时也会浏览我们的留言板。我们也会看他们的留言板。通过这种联系,我们发现,仅仅几个月,笑脸和哭脸符号就已经传播到了连接在ARPAnet上的大部分大学和实验室,并且它们在那里也经常被使用。

11月,我们收到了Jim Morris的一条消息,Jim是CMU的校友,当时也是著名施乐公司实验室的研究员(后来Jim回到CMU并成为计算机科学学院的院长)。



Date: 10  November  1982  1126-EST  (Wednesday)

From: James. Morris  at  CMU-10A

To: csl^  at PARC-MAXC,  isl^  at PARC-MAXC, junk^  at PARC-MAXC

Subject: 交流方式的突破

因为在电子邮件里看不到发信人的表情,你很难分辨对方是认真的还是开玩笑。最近,卡内基梅隆大学的Scott Fahlman设计了一种标注信息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如果你把头稍微歪一下来看这三个字符 :-),它们看起来就像个笑脸。因此,如果有人给你发消息说:“你停止打你老婆了吗?:-)”,你就知道他们是在开玩笑。如果他们说:“我需要和你谈谈 :-(”,你就知道麻烦要来了。

自从Scott提出最初的表情符号以来,又出现了许多新的符号:

  • (:-) 表示跟自行车头盔有关的消息 

  • @= 表示跟核战争有关的消息

  • <:-) 表示愚蠢的问题 

  • oo 表示提醒某人车灯开着  

  • o>-<|= 表示女性感兴趣的消息 

  • ~= 一根蜡烛,表示内容激烈的消息

所以你看,用位图5显示表情符号真的没有必要 :->



因此,笑脸符号不仅在网上病毒式传播(正如我们今天所说)并扩散到其他许多计算机上,而且它还开始演变出新的形式——大部分仍然需要侧着看。但当ARPAnet上的所有大学和实验室都开始使用这个符号后,它就再也无法扩散了。因为就像亚历山大大帝6一样,笑脸已经到达了已知世界的尽头(或至少是网络联通的世界),没有更多的领地可以征服。

看到这个符号以如此快的速度传播以及人们从中获得的乐趣,我感到既惊讶又高兴。但我仍然认为,在这个狭小而封闭的网络世界中,大家的新鲜感会在一或两个月内消失,这一切都将很快被遗忘。

但是我错了。巧的是,笑脸消息出现的时机很完美:就在同一年,这个狭小而封闭的、由军方运营的ARPAnet的控制权被移交给了民用机构[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管理];任何安装了适当硬件和软件的大学或公司研究实验室都可以加入。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互联网上连接的站点获得了爆发式增长。

当每个新组织加入这个迅速增长的互联网时,它们便开始收到来自现有站点的电子邮件消息。其中一些消息包含笑脸和哭脸符号,以及越来越多的其他表情符号。似乎这些消息被发送到哪里,表情符号就在那里扎下了根,并很快被当地人用在他们之间的消息中。

很快,网络连接迅速扩展到英国、欧洲大陆和日本的大学和研究实验室。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每个发达国家的计算机科学家都能够通过互联网与其他国家的朋友和同事发送消息并交换文件。当然,表情符号的使用也在这些国家传播开来。表情符号之所以能在全球如此快速传播,得益于它的通用性:容易识别,而且不受限于任何一个国家的语言[尽管最初它们仍然依赖于ASCII(英语)字符]。

身处卡内基梅隆大学(互联网最古老、规模最大的网站之一)的有利环境,我们看到,笑脸和基于文本的表情符号是如何从我在本地留言板上发布的简短、非正式的帖子中传播到世界各地的。这真的很有趣。但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所有这些通信都局限于计算机科学家、程序员和其他从事计算机相关工作的人。对于普通人来说,当时还没有在家中使用计算机的必要。

20世纪90年代初,事情发生了变化。早期网络支持纯文本电子邮件和一些关于各种话题的新闻组(Newsgroup),但要查找和传输其他类型的信息却很麻烦,不仅速度慢而且令人困惑。不同的地方还使用了多种相互竞争的文件格式、传输协议和软件应用程序。

不少人都提出了解决方案,但当时在CERN(欧洲核子研究组织)工作的Tim Berners-Lee提出了一个整合方案,最终脱颖而出。他开发了一套包含图片、声音和视频的多媒体“网页”格式规范,这套规范后来演变成了我们现在所说的“HTML”。与之配套,他还开发了第一个能够显示这些网页的“网络浏览器”,使用户可以通过“超链接(hyperlinks)”在不同页面之间跳转。

正是这些创意构成了我们今天所熟知的万维网(Worldwide Web)的基础。1991年,它向公众开放。几年之内,网络用户激增到数百万,网页数量也同样庞大。与此同时,配备了图形显示器的个人家用电脑的价格也愈加亲民,网络摄像头、麦克风和耳机的价格也变得更加便宜。人们突然意识到,除了工作之外,在家中还可以使用电脑做其他事:查询电影放映时间、餐厅菜单和百科全书条目;向远方的朋友和家人发送电子邮件;拍摄数码照片并保存起来以便日后查看。不久之后,新型社交媒体开始出现,取代了老旧的公告板和新闻组。这项技术经济实惠,而且价格还在不断下降。

随着万维网和电子邮件进入普通人的生活,表情符号也走进了千家万户。大多数人从未见过这些符号,但人们很快就理解了它们的含义。对于我们这些已经使用表情符号长达二十年的人来说,看到新用户刚刚发现它们时如此兴奋,真的很有意思。人们开始大量使用笑脸和其他表情符号,向朋友们展示他们已经掌握了互联网的秘密语言,但却没有意识到,在同一句话中塞满六个表情符号,往往清楚地表明他们还是“菜鸟”。这很像人们第一次接触文本文档的多种字体和颜色时的情景:起初他们玩得疯狂,文档里挤满各种颜色和字体——通常看上去乱七八糟,令人眼花缭乱。不过,大多数人慢慢冷静下来,学会了有效地使用这些工具。

终于,笑脸和其他表情符号征服了“现实世界”和“电脑迷世界”。


变异


当表情符号逐渐风靡全球,它们也开始变异出新的形式。我们在前文提到的Jim Morris所发消息中就看到了一些最早期的例子。一旦创意被激发,人们就开始兴致勃勃地发明越来越复杂的新表情。一些人甚至还出版了整本的表情符号集。在这里我应该澄清一下,我自己对表情符号的贡献仅限于最初帖子中的笑脸和哭脸符号,虽然我也非常希望自己发明了那个我经常使用的“眨眼” ;-) 符号 。

在第一批表情符号的变体中,出现了 “无鼻” 笑脸 :) 和哭脸 :( ,它们现在比最初的哭脸和笑脸符号的使用频率更高。我个人不太喜欢它们——对我来说,它们看起来更像青蛙脸,而非人脸。我的学生们都知道,如果他们给我发的邮件里夹杂着这些无鼻表情,可能会被我“温柔地”批评一番。但我也能理解人们为什么使用它们:如果你用大拇指在一个窄小的手机键盘上输入信息,输入两个字符总比三个字符容易得多(尤其当它们还在标点符号页面上时)。

之后,人们变得更有创意,下面是一个例子:


这些表情符号分别是:
  •  伸舌头或者吹口哨;
  •  带着帽子的大胡子圣诞老人;

  •  亚伯拉罕·林肯;

  •  教皇;

  •  尖叫的人(像爱德华·蒙克的名画《呐 喊》一样);

  •  毕加索版本尖叫的人;

  •  鳄鱼张开大嘴要将其他表情符号全部吃掉。

其中一些符号在日常交流中并不常用。对于很多复杂的表情符号,人们必须被告知它们代表的是什么,才能理解其中的意义(也许)。而且在邮件或在线帖子中,我有时好几天都用不到鳄鱼表情,它们的使用频率远低于:-) 、:-( 或 ;-)。

表情符号大家族的另一分支充满了东亚风格(大部分来自日本和韩国)。


他们解决了我无法解决的问题:使用ASCII 字符创造出了正脸。上面这些表情符号分别是:“快乐平静的脸”、“戴耳机或耳环的人”以及“哭泣的人”。多亏了统一码联盟(Unicode Consortium)7,现在我们大多数人都可以使用外国字符。我们能够创作出比以前用ASCII时丰富得多的表情符号。比如,这个“耸肩”的表情在当下就非常流行:


但是到了2000年,普通人所能接触到的技术终于成熟到能够支持下一个技术变革:图形表情符号来了。这些符号虽然一部分受到了早期文本表情符号的启发,但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取代了它们。当时在日本移动电话公司NTT DoCoMo工作的栗田穰崇设计了一套emoji,共计176个,用在该公司的产品上。最初它们只有12x12像素大小,每个图标都用一种明亮的单色填充。这些卡通风格的表情符号很快风靡一时,并启发了其他公司也制作自己的表情符号集。

有一段时间非常混乱:比如,我发给你一条带有笑脸表情的手机消息,而你在用不同品牌手机接收消息时,看到的却是一坨大便,或是一只鳄鱼。最终,这些公司将规范表情符号的任务交给了统一码联盟。在那之前,统一码联盟的宗旨一直是标准化世界上使用的所有字母表和字符集的计算机代码。现在的情况则很尴尬:这个充满官僚气息的标准组织正面临着充满政治色彩的任务,比如决定厨师‍或消防员‍的图片需要多少种肤色和性别选择。但不可否认,它发挥了作用。正如我在前文提到的,emoji现在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使用(在大多数情况下可以相互兼容),每天被发送数十亿次。

在一次关于笑脸表情符号的采访中,我提到自己并不喜欢emoji,不会使用它们;我更偏爱基于字符的表情符号。我认为那些黄色的圆脸大多很难看,既缺乏创意,也缺乏表情符号原本那种俏皮的趣味。不过,我或许有些偏心,毕竟我参与创造了基于字符的表情符号,并且已经和它们相处了很长时间。

媒体抓住我的评论大做文章,试图把它夸大成一种激烈的厌恶:“笑脸表情符号创造者痛恨emoji!想要消灭它们!” 不要相信报纸或网上的一切东西!如果其他人喜欢emoji,我会尊重他们的选择。但是当商业软件在没有我的允许下擅自将 :-) 符号变成时,我确实会非常气愤。


为什么 :-) 火了几十年?


2014年,我受邀在瑞士达沃斯举办的世界传播论坛上发表主旨演讲。这个论坛是传播专业人士一年一度的盛会,与会人员包括公关、广告商、政府机构发言人等等。许多人致力于为公司打造和管理国际“品牌”。他们希望我分享我的 “秘诀”:我究竟是如何 (无意中) 创造出这个风靡全球、被人们喜爱超过30年且依旧势头不减的 “品牌”—— 笑脸符号的?而且在宣传上还没花一分钱?

所以我认真思考了一番,但是确实真的没有什么秘诀。现在,我们都很熟悉那些在网上疯传的搞笑图片、视频、歌曲和Meme图8。但笑脸符号和整个表情符号的概念可能是最早在网上疯传的东西,而那一年刚好赶上民用互联网的诞生!

下面是我在演讲中分享的内容,其中可能有些值得学习的经验:

  • :-) 和 :-( 表情符号满足了一个 (小小的) 需求。它们提供了一种非常简单的方式来表达 “我只是在开玩笑”、“我很开心”、"我是认真的” 或者 “我不开心”。你不需要使用特殊代码或下拉菜单,直接输入即可。

  • 可以免费使用。如果人们需要付费或者得到我的允许或者购买订阅后才能使用表情符号,那么就没有人会用它们了。

  • 这里存在一种“小圈子”效应:嘿,看,我知道互联网的秘密语言!

  • 微笑是世界通用的。微笑能够跨越各种语言,立即被任何一个人类文化中的人们识别。哭脸也是如此。我们还不知道有哪个人类文化会让人们在快乐时嘴角下弯,在悲伤时嘴角上翘。

  • :-) 表情符号是从微笑抽象出来的,它捕捉到了微笑最纯粹的本质。它没有性别、种族、年龄、宗教或政治意味……它只是一个微笑。与emoji相比,在这一点上它有很大的优势。使用 :-) 省去了为不同群体设计不同表情的争论。因为它代表了全人类的微笑。

  • 微笑是积极、强大且具有感染力的。如果你在街上与某个人擦肩而过,一个微笑,就能为你和对方带来一份小小的快乐,也许还会拥有美好的一天。

也许,这些表情符号能够如此广泛传播并长久存在,并不是什么神秘的事。无论如何,这场演讲非常成功,我之后又被邀请了几次参加这个论坛,并且结交了许多朋友。(我后来的一些演讲涉及到人工智能的未来以及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 —— 这些主题更接近我实际的工作领域。)



:-) 是如何改变我的生活的?


这个发明带我踏上了许多奇妙的旅程,如果没有它,这些经历都无从谈起。现在我就和大家分享一些难忘的片段:

  • 卡耐基梅隆大学的公关人员和学生非常喜爱这个故事,这所大学向来以学业强度著称,外界都觉得这里的人只会埋头苦读,生活一点乐趣都没有。但看看这个故事就知道其实我们也会偶尔放飞自我,做些稀奇古怪的傻事!

    每年“笑脸日”(9月19日),我们都会在校园举行盛大的见面会,发放笑脸纪念品、饼干和T恤。我有机会遇到很多本科生,为很多T恤衫签了名,还拍了几百张自拍合照。虽然很累,但很开心!

    新生们总是惊讶地发现:

    :-) 和 :-( 这些表情符号不是从古代流传下来的,它们竟然有发明者!

    我们知道这个人是谁。

    这些表情符号竟然是在卡耐基梅隆大学发明的,发明它们的是一位计算机科学系的教授。

    发明者现在还活着!真的!

    他正在那里给T恤签名,和学生们合影。

  • 2010年12月,我收到了L'Uomo VogueVogue杂志的意大利男装版)编辑的联系。他们想拍摄我——表情符号的发明者,并刊登在2011年1月刊上。对于任何了解我的人来说,这都太可笑了,因为我可能是他们认识的人中最不关注时尚的人。我跟杂志社的人解释了这一点,但他们依然坚持要拍摄。于是,杂志社安排了他们的摄影师Bjorn Iooss飞到匹兹堡,在我的办公室和CMU校园附近拍摄我。

    他们提出,如果我提供衣服尺寸,他们可以安排一位造型师,还可以提供一些漂亮的阿玛尼西装和其他服饰,我猜想只是为了拍摄,并不是让我保留。或者如果想要舒服一点的话,我也可以穿自己的衣服。我选择了后者。

    巧的是,拍摄那天正好赶上匹兹堡历史上最冷的一个冬天,所以我穿上了比平时稍微漂亮一点的衣服,还套上了一件我在古董商场花了25美元买来的二手皮夹克。那是当时我拥有的最保暖的衣服。

    Bjorn在办公室和电脑前为我拍了不少照片。最后,他问我有没有什么想法。我提议穿上我的飞行员夹克,站在我们计算机科学系大楼的阳台上,以匹兹堡冬日天空为背景来拍摄。他很喜欢这个主意,在那儿拍了几个镜头,其中一张最终被刊登,而且是一整页!照片中的我看起来就像是一位刚从浮冰上获救的南极探险家。


    当然,消息传到同事们耳朵里,他们都忍不住要好好打趣我一番。他们纷纷向我请教时尚秘诀,于是我煞有介事地告诉他们,今年飞行员夹克将会大热。几天后,我和Vogue的一位编辑聊天,无意中提到了这些对话。她笑着说:“真有趣,我们刚开完会,也确定今年飞行员夹克会非常流行。”

  • 由于达沃斯演讲的缘故,我被邀请到许多其他有趣的地方谈论笑脸表情,有时也谈论人工智能。其中最让我难忘的是2016年受邀在《连线》杂志意大利版举办的科技节上发言。演讲地点就在佛罗伦萨的旧宫9,当时我的太太也一起去了。

    站在五百人大厅,周围环绕着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绘画和壁画杰作,向数百人讲述着可能是史上最书呆子气的东西,真是一次超现实的体验。那感觉像一场奇怪的梦,但它真的发生了。视频链接在这里:https://www.wired.it/internet/web/2016/09/18/scott-fahlman-papa-delle-emoticon-al-wired-next-fest/

谁能想到,40年前只花了我十分钟写出来的帖子竟然成为我最为人所知的成就。如果可以选择,我更希望凭借在人工智能研究上的成就而获得关注。不过有点小名气也不赖,而且这的确是一段有趣的旅程。


授权说明:作者已授权The Nexus翻译及发布本文。


The Nexus


注释:

  1. https://www.guinnessworldrecords.com/world-records/first-digital-emoticon

  2. https://www.cs.cmu.edu/~sef/sefSmiley.htm

  3. https://www.cs.cmu.edu/~sef/Orig-Smiley.htm

  4. ADM-3A是一种早期的计算机显示器,于1976年由Lear Siegler公司推出。它采用ASCII字符集,并被广泛应用于早期的个人计算机系统和终端。

  5. 位图(bit-map)与矢量图不同,它是一种由像素点阵记录图像的文件格式,其中每个像素都包含颜色信息。

  6. 亚历山大大帝(公元前356年-公元前323年)是古希腊马其顿王国的国王,也被认为是一位天才的军事家和战略家。他领导马其顿军队征服了亚洲大部分地区,建立了一个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庞大帝国。

  7. 统一码联盟(Unicode Consortium)是一个国际标准化组织,致力于制定和维护Unicode字符编码标准,以支持全球范围内的文本和符号的一致表示和交换。

  8. Meme是指在互联网上传播的一种通过模仿、传播和改编等方式产生的文化元素,通常以图像、视频、文本等形式表现,并在社交媒体和在线社区中广泛传播。

  9. 佛罗伦萨旧宫(Palazzo Vecchio)是意大利佛罗伦萨的一座历史悠久的宫殿,位于佛罗伦萨市中心。它是佛罗伦萨政治和文化的象征,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建筑之一。五百人大厅(Salone dei Cinquecento)是佛罗伦萨旧宫内最宏伟的大厅之一,位于宫殿的第二层。五百人大厅之名源于其宽敞的空间,可容纳五百人参加政治会议和公共活动。

作者简介

Scott E. Fahlman

卡内基梅隆大学语言技术研究所,计算机科学学院荣誉教授。Fahlman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为人工智能,所涉及领域包括规划、知识表示与推理、图像处理、自然语言处理、文档分类、神经网络等。目前,他正致力于开发Scone项目:这是一个实用的知识库系统(Knowledge Base System,KBS),能够表示大量现实世界的知识,并能高效地进行搜索和推理。

Fahlman教授还是Common Lisp语言的核心开发者之一,他的研究团队负责开发了卡内基梅隆大学的Common Lisp实现,这一实现成为许多商业Common Lisp系统的基础。

1982年,他提出了在帖子和电子邮件中使用 :-) 和 :-( 符号。这些符号通常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互联网表情符号,也是当今图形表情符号的纯文本前身。

原文链接:

https://www.cs.cmu.edu/~sef/Smiley2021.pdf

致谢

感谢王桥老师审校本文。

The Nexus
Connect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