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 创新数字金融服务,走好内蒙古特色乡村振兴之路

学术   财经   2024-09-10 19:01   北京  

文 / 中国人民银行内蒙古自治区分行 孙旭敏

内蒙古自治区外接俄蒙、内联八省、横跨三北,总面积118.3万平方公里,共有103个旗(县、区),其中牧业旗(县)33个,半农半牧旗(县)21个,合作社7.8万家,家庭农牧场3.7万户,涉农涉牧龙头企业770家,中小型农牧企业上万家。拥有“粮仓”“肉库”“奶罐”“绒都”等多张与农牧业紧密结合的名片,关联农业农民、农户农商千家万户。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等重要部署,释放出我国将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更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积极信号。为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深入贯彻落实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及中国人民银行等8部门《关于深化实施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示范工程的通知》精神,中国人民银行内蒙古自治区分行积极指导辖内金融业机构充分发挥金融科技在资源配置精准化、服务渠道全时化、业务流程自动化、风险管理智能化等方面的功能作用,建设完善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牧区数字普惠金融服务体系,使得以“数字驱动、智慧为民、绿色低碳、公平普惠”为发展理念的金融科技成果在祖国的正北方熠熠生辉。



协同发力,优化资源配置


因地制宜推进农牧区普惠金融标准化建设。探索建设“金融标准+乡村振兴”模式下的助农金融服务点,依据《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点支付服务点技术规范》探索创新农牧区金融标准技术、管理、服务及模式,规范优化农牧区数字普惠金融产品和服务,实现村级行政区金融服务全覆盖。2024年一季度全区助农金融服务累计取款笔数39.46万笔,取款金额2.53亿元;转账汇款11.38万笔,转账金额3.2亿元。


“以人为本”健全金融支农支牧服务机制。创新“金融副村长”人才培养模式,培育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主力军,打通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最后一公里”。阿荣旗组织部会同中国建设银行内蒙古自治区分行率先开展试点工作,结合人才引进计划在呼伦贝尔市阿荣旗聘任148名大学生村官为“金融副村长”,推动金融服务向基层延伸,引导金融资源配置到“三农三牧”重点领域。目前全区12个盟市72个旗县所辖554个苏木乡镇共聘用“金融副村长”6000余名,协助银行、保险机构对接授信农牧户近6万户,授信额度89.85亿元,已用信额度占比高达92%。


数字技术加速金融服务渠道融合发展。鄂尔多斯银行通过优化、升级农牧区传统服务渠道,促进数字金融服务精准触达。运用物联网安全、移动终端、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广泛建设“普惠金融服务站点”,推进适老化特色服务改造,下沉农牧区金融服务渠道。包头南郊农村信用联社运用4G移动转网、加密数字渠道、人脸识别等技术打造“一站式”惠农便民服务项目,使广大农牧区居民足不出村办理各项金融业务及民生缴费、社保等非金融服务。

中国人民银行内蒙古自治区分行赴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麻黄洼村为村民送去金融服务,宣传金融网络安全和金融标准化知识



分类施策,服务渠道全时化


强化产业链金融服务助力奶业振兴。中国银行内蒙古自治区分行针对核心企业上游奶源供应商搭建的“乳e链”线上融资平台,实现原奶供应商奶牛头数、供奶量、实发奶款、奶价、草价等关键信息实时推送;同时,推出“青贮惠牛e贷”实现贷款在线申请、在线签约、在线提还款等功能,提供一点对全国的金融服务,打通区域融资壁垒,结合地区优势、产业优势解决全国千家上游原奶供应商的融资难题。围绕伊利集团、蒙牛集团等核心乳企开展产业链合作,累计为上游原奶供应商发放贷款100余亿元,支持牧场1800余户,业务涵盖内蒙古、河北、山西等多个重点奶牛养殖地区。


聚焦重点产业链畅通活体资产抵押渠道。中国农业银行内蒙古自治区分行运用电子围栏、生物识别等技术搭建“智慧畜牧数字平台”,实现对活体抵押物的实时识别和全时监管,使得“活体牛”变身“资产牛”,助力农牧业经营主体融资增量扩面,切实解决了涉农涉牧企业在经营发展中的融资难题。5月末,智慧畜牧信贷业务余额9.12亿元,有效支持法人客户19户,个人客户198户。

金秋九月的麻黄洼村,中国人民银行内蒙古自治区分行的志愿者正赶在霜冻前帮助一户高龄村民抢收马铃薯



循序渐进,业务流程自动化


资源整合打造数字普惠金融平台。中国工商银行内蒙古自治区分行与自治区相关厅局、农业保险公司、涉农龙头企业实现数据对接共享,充分利用涉农数据、保险数据湖、数据建模等为支撑搭建“乡村振兴金融服务平台”。系统在线调用平台数据湖,交叉验证客户信息,自动完成农牧户信用等级评定和实时授信测算,自动为客户匹配贷款额度,实现客户全流程线上化的普惠金融服务,在部分地区试点一个月累计通过保险数据为207户农牧民授信2038万元。


“整村授信”下的“310”极致体验。鄂尔多斯银行采用“线上操作、自动审批、自主提款”操作流程全线上模式,打造“农村数字化批量主动授信平台”,依托网络化营销展业,以行政村为单位通过批量授信方式达到“一村一策、快速放贷”的目的。该平台依托H5、大数据风控体系、手机银行等技术手段实现了农户授信业务批量化、自动化、高效化办理,为客户提供3分钟申请、1分钟审批、0人工干预的“310”极致体验。业务开展以来累计授信金融达到15.5亿元,授信农户10694户,贷款余额4.33亿元。



守正创新,风险管理智能化


数字化小额信贷书写乡村振兴大文章。内蒙古农信“小额贷款标准化服务平台”有效解决了农牧民贷款办理周期长、流程繁琐的问题,减少金融机构贷款办理流程由于各地区实际情况不同未实现标准化带来的人力物力、运营成本的增加。平台采用OCR证件识别、人脸识别等技术手段,持续完善评级模型,提升风险预警以及贷后检查的智能化水平;同时,支持客户类型分类准入、差异评分,为贷后管理等方面提供决策参考,实现涉农涉牧资金的精准投放。系统上线累计授信40.24万笔,授信金额796.11亿元,贷款余额698.33亿元。


风控流程自动化助力涉农涉牧贷款精准滴灌。陕坝农商银行“面向农牧业全产业链服务的开放式场景金融平台”通过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全过程、动态采集涉农数据后,对数据加以分析整理,为数字金融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力数据支持;通过数据挖掘技术自动分析实时数据,精准测算涉农交易者的资金需求和使用情况,从而完善涉农数据的监测预警。五月末,平台注册用户3.28万,入驻商家企业125家,累计交易额2.02亿元,累计交易4791笔,其中申贷761笔,金额达到1.63亿元。


内蒙古自治区幅员辽阔,旗(县)域特别是农牧区乡镇、苏木、嘎查众多,广大旗(县)域、乡村蕴含着丰富的金融需求,深化实施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工作,是提升全区金融业服务“三农”水平,将金融活水引入“绿色草原”的重要举措。中国人民银行内蒙古自治区分行不断探索适合自治区农牧背景下的数字金融之路,将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上自治区金融工作的重要任务,由点及面、迭代升级,建立健全涉农标准与人才队伍,加速金融基础设施转型升级,切实推动“三农”金融服务数字化、智能化、精细化水平,驱动具有区域特色的信贷产品投入到农牧产业。


守正创新,久久为功。中国人民银行内蒙古自治区分行指导全区金融业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信心、铆足干劲,实干苦干,共同书写出内蒙古自治区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新篇章!


(此文刊发于《金融电子化》2024年7月下半月刊)


新媒体中心

主任 / 邝源

编辑 / 姚亮宇  傅甜甜  张珺  邰思琪

金融电子化
面向金融界科技人员、业务人员,在金融信息化建设中,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为科技人员和业务人员提供交流的园地以及了解科技应用的窗口,为读者提供金融信息化发展最前沿的各类知识和信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