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精英入股品牌成合伙人!资源配置正打破传统模式?

乐活   2024-08-22 19:58   广东  

  • 主流企业的投资门槛比较高,动辄以亿计,后面进来的职业经理人很难投得起相应的入股资金真正成为股东。做“打工皇帝”当然也可以,但那毕竟是阶段性的,风光不过几年,我认为行业的发展趋势必然会催生一些更开放的机制,让这些真正核心的经营骨干成为股东,而不是始终只能是一个打工的身份和心态。

  • 如果老板只是给一点经营股、业绩分红,其实跟普通提成机制也没太大区别,既没有充分的经营主导权,也不能享有企业发展的长期红利,但成为一个有经营主导权的实际股东,身份还是很不一样的,动力也就大不一样,可以激发出更大的潜能。
  • 这种行业精英组合和厂家品牌之间的结合,我认为还是有一定的机会,我个人也很希望他们能够把这条路闯出来。如果真的成功了它就有一个示范效应,可能行业很多老品牌,凭厂家自己的老玩法已经很难再拉起来的,这种模式也带来了新的希望。
  • 其实目前在陶瓷行业,还有很多这样的人,正当盛年,对行业很熟悉,有资源,有经验,有专业能力,但是没有很多资本是吧?所以为什么这次事情很多人关注,其实是同类的企业和品牌,同类的职业经理人有很多,大家希望看到这个模式能不能成。
  • 这是一种“双向奔赴”,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大家也在寻求新的资源配置模式。有很多人也试过自己新创品牌,但大部分是很艰难的,因为你没有基础,没有工厂背书,没有渠道基础,也没有品牌基础。职业经理人合伙创业也是早就在行业内有不少案例,几个人凑个千把万,搞个展厅,开发一批产品,就去招商,往往是一到两年钱花完了,经销商店还没建多少,有效的更没几个,就玩不动了,黯然退出。
  • 厂家品牌总体还是处于一个相对主动的位置,但在和经销商的合作中很难再强势如前,我认为以后会有一些品牌,可能会让核心经销商也持有股份,以加深品牌方与核心经销商的长期利益共同体关系。
  • 不管采用什么模式,产品和服务是最终落点,你的产品要么是有综合性价比,要么就得有差异化、有附加值。
近日,格仕陶迎来由龚志云、戴宣贵和梁风华领衔的全新经营管理团队的消息得到了广泛关注。在陶瓷行业知名专家姚若晗看来,这次合作之所以受到行业关注,一是因为3人都是行业老兵,在陶瓷行业深耕多年,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受关注度;二是大家也在观望,这种行业精英与品牌合作的新模式能否成功,找到一条新路。“这是一种双向奔赴,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大家也在寻求新的资源配置模式。有很多人也试过自己新创品牌,但大部分是很艰难的,因为你没有基础,没有工厂背书,没有渠道基础,也没有品牌基础。”

他认为,对于行业精英/职业经理人到合伙人模式,是行业资源配置打破传统模式的一种新尝试,“我认为这是一个机会,如果他们能够把这条路闯出来、成功了,对于行业而言也有示范效应。”

以下为原文——


打破传统资源配置的新尝试

对行业而言也可能是新机会

日益严酷的市场趋势已经打碎了回到行业黄金时代的美梦,不得不冷静下来直面行业现实之后,大家开始选择更适合自己的模式。很多企业会重新去评估,到底哪些方面还有什么资源、还有什么优势,还能够做出什么价值来。很多人也逐渐意识到,这种价值的实现需要一个系统的支持,如果原来的系统已经很难把这个价值兑现,那他就需要嫁接。不管你是厂家、品牌方,还是说职业经理人、经销商,大家实际上都在重估一切价值。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你不愿意上车的话就只能被抛落在后面。
格仕陶这个事情大家关注比较多。第一,我觉得这个现象很正常,以后这种合作案例可能还会更多;第二,我认为这是个好事情,也就是说行业在做这种资源配置的时候,会打破原来的一些框框,大家面对现实可能会有更多契合当下发展趋势的新模式出来;第三,从行业的角度出发,我认为这也是一个机会。如果这个事情能干成功,我认为对行业是有好处的。
我个人也算是谨慎看好,现在这个行情下,不管是新创一个品牌还是把一个老品牌再拉起来,都是很不容易的。从基本面来看,他们还是具备了一些不错的条件,比如工厂、品质的把控,品牌之前有一定的形象和知名度。这个三人组我觉得也是各有所长,在行业内应该可算是比较高的配置了。
其实这一类型的品牌行业还有不少,这个事情之所以受到这么多关注,就是很多人都在看这个模式能不能玩成功。这种行业精英组合和厂家品牌之间的结合,我认为还是有一定的机会,我个人也很希望他们能够把这条路闯出来。如果真的成功了它就有一个示范效应,可能行业很多老品牌,凭厂家自己的老玩法已经很难再拉起来的,这种模式也带来了新的希望。
这种模式的关键不仅仅是投入了多少资金,实际上是强化了注入的“人”这个要素,人才是企业经营最关键的因素,这可以带来新的活力。如果说这个案例能做起来的话,可能会有一批类似的品牌愿意去做类似的尝试。
大家都知道,陶瓷行业一直有个特点,就是主流企业的投资门槛比较高,动辄以亿计,后面进来的职业经理人很难投得起相应的入股资金真正成为股东。做“打工皇帝”当然也可以,但那毕竟是阶段性的,风光不过几年,我认为行业的发展趋势必然会催生一些更开放的机制,让这些真正核心的经营骨干成为股东,而不是始终只能是一个打工的身份和心态。如果老板只是给一点经营股、业绩分红,其实跟普通提成机制也没太大区别,既没有充分的经营主导权,也不能享有企业发展的长期红利,但成为一个有经营主导权的实际股东,身份还是很不一样的,动力也就大不一样,可以激发出更大的潜能。


合伙人模式

也是一种“双向奔赴”

合伙人的模式,以前在陶瓷行业是比较少的,它是一种相对对等的地位了,但是你拿到这个权利,你肯定也要承担相应的义务,责权利是相应的。对于很多陶瓷企业老板来说,他可能也发现行业进入急剧动荡萎缩期之后,自己一个大股东是很难去玩得转的,用自己存量的资源优势、资金优势、工厂优势来做对等的合作,有可能是一个值得尝试的比较好的模式。
这种真正的合伙人模式,就不单单是帮你卖砖了,在品牌运营上面他们也是需要有相当大的主动权的。
其实目前在陶瓷行业,还有很多这样的人,正当盛年,对行业很熟悉,有资源,有经验,有专业能力,但是没有很多资本是吧?所以为什么这次事情很多人关注,其实是同类的企业和品牌,同类的职业经理人有很多,大家希望看到这个模式能不能成。
这是一种“双向奔赴”,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大家也在寻求新的资源配置模式。有很多人也试过自己新创品牌,但大部分是很艰难的,因为你没有基础,没有工厂背书,没有渠道基础,也没有品牌基础。职业经理人合伙创业也是早就在行业内有不少案例,几个人凑个千把万,搞个展厅,开发一批产品,就去招商,往往是一到两年钱花完了,经销商店还没建多少,有效的更没几个,就玩不动了,黯然退出。
现在的行业环境下,单打独斗越来越困难,更多人知道要抱团求生存求发展,包括有些原来有一定体量的企业,品牌本身以前做得也还不错的,为什么现在愿意选择这种合伙人模式?因为也有很多老板越来越感到自己力不从心,甚至面对经营的不断下滑有点束手无策,需要面对的不单单是资金问题,其实更多是人的问题。
你当然可以按以往的做法不断找不断更换职业经理人,但是一般来说职业经理人的心态跟合伙人的心态还是有很大区别的。作为职业经理人,他首先关注的是他在位期间能收获多少利益,他也没办法去考虑品牌的长远利益,毕竟利益取向不一样。但如果自己是股东,是合伙人,而且是自己在操盘的品牌,其实很大程度就是当成自己的事业了,投入程度是不一样的。


未来这种模式可能会更多

产品和服务是最终落点

这种模式在经销商层面很早就有,店长或者是操盘手成为股东甚至大股东。因为在终端,人的资源要素显得更重要,而且它投资门槛没那么高。经销商投资是以服务为主的,人在里面的作用更大,但是上游建工厂,长期以来还是资金在这里面起的作用更大。
上一次贾总在潭洲陶瓷展提的关于“品牌建设是不是只是厂家功劳”的言论,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关注?因为很多人有同样的困惑和不满。但这就是这么多年大家遵循的商业规则,品牌是厂家的,渠道你来做,你把渠道做好了,我的品牌肯定收益更大,但是品牌起来了,跟你是没关系的。
目前来看,厂家品牌总体还是处于一个相对主动的位置,但在和经销商的合作中很难再强势如前,我认为以后会有一些品牌,可能会让核心经销商也持有股份。目前成熟品牌很少有这种现象,有些新品牌,则是一开始可能有一些核心经销商是股东。但是这种模式也有它的问题,因为品牌运作还是在核心的经营团队手里,经销商就算是股东之一,在品牌经营层面的参与程度毕竟是有限的,不过正好碰到这几年行业整体往下走,冒出来的这种新品牌还真不多。我认为从大趋势来说,未来这个模式可能会多起来,以加深品牌方与核心经销商的长期利益共同体关系。
不管采用什么模式,产品和服务是最终落点,你的产品要么是有综合性价比,要么就得有差异化、有附加值。无论是各种模式的组合,还是人员资源的配置,都是为了通过产品和服务的落地来体现自己的独特价值和转化效果,都要回归到产品这个基本点。如果是在产品很难做差异化的情况下,为了避开难的事情,才去强化这种资源配置创新模式,那就还是胜算不大。简而言之,模式必须是有利于提高产品与目标客户的匹配度,如果产品还是做不好,光凭模式也是很难成功。
这里要再强调一下,我们对于产品的理解,不要只看到这一块瓷砖做得跟别人有什么不一样,其实不是这么理解的。产品的差异性对应的是差异化的目标用户和用户的差异性需求,都是具有针对性和相对性的,差异化的价值也是能且仅能在这种高匹配度下得以体现。单块瓷砖看上去可能大家差不了太多,但是差不了太多不代表没差别,就算细节99%跟你差不多,但是我就是能有一点跟你不同、比你好,那也是本质的差别。因为对于某些用户群体来说,他要的就是这一点不同,要的就是跟别人不一样的1%。你想做出这1%的不同,其实是需要比别人更专业、更专注、投入更多的,因为很多事情差的就是最后那一步,如果每个环节都差那么一丢丢,最终给目标用户的感受就完全不是可以相提并论的东西了。
还有终端的服务,以前是大家都能做到的一些显性的服务,诸如送货、退补换货、投诉处理等等,似乎没有太多差异性。现在很多追求差异性的服务,实际上主要体现在人跟人之间的这种黏性,比如说你跟客户的粘性,你的专业度、用心度,客户对你的信任度,你给客户带来的安全感愉悦感或者说情绪价值,你对客户的引导力、顾问式朋友式服务的能力等,实际上也是可以做出很大的差异的,而且这种差异性服务比显性的标准化服务更难以代替,这也会是未来服务升级的一个方向。


这是陶城报微信第 3389 期 

订报:0757-88038622

打破内卷,多品牌发布年中新品,谁能引领下半年市场?
上半年巴西瓷砖产量4.06亿平方米,同比增长7.9%;英国最大瓷砖龙头企业收购;中国家居企业出海聚焦海外新兴市场
听说,努力工作的陶瓷人都有【在看】

陶城报
从1989年开始我就玩陶瓷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