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式府内派太极拳简介
众所周知杨式太极拳是由杨露禅先师祖所创,而目前国内流传的杨式太极拳套路,多为杨露禅之孙杨澄甫先生所传之大架。许多练拳者提出一个问题,即当年杨露禅先师祖在京城宏扬太极拳数十年,打遍京城无敌手,人称“杨无敌”颇负盛名,如果只有一套太极,未必能撑得住门户。实际上杨式太极拳并非只有一套大架,只是由于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杨家只把一套大架公诸于世,而其他功法则秘不外传或择人而传。杨露禅先师祖当年在京城端王府教拳才有了太极拳这一说,清朝的皇帝多为马上皇帝,满族也是一个好习武术的民族,在王府内教拳是不敢弄假和懈怠的。由此可见杨露禅先师祖教的拳法是具有非常强的实战性和极有高效养生功能的拳法。
以下是李国强老师演练的“杨式府内派太极拳老架32式”的视频:
(温馨提醒!将屏幕旋转成横屏即可大屏幕观看!)
目前“国强太极”所传授的杨式府内派太极拳就是杨露禅先师祖当年在王府授予徒弟富周等人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原汁原味的太极拳现称为府内派太极拳。
杨式府内派太极拳的特点是:“雍容华贵、舒展大方、气势磅礴、潇洒流畅”。其拳架舒展优美,身法中正,动作和顺,行云流水,由松入柔,刚柔相济,一气呵成,犹如湖中泛舟轻灵沉着兼而有之。
杨式府内派太极拳练法独特主要通过身体缠绕缠裹、胸腰折叠、气沉丹田、腰胯带动四肢运动,也就是说所有的动作都是由脊柱在行拳走架,在招式运用变化中产生对抗力形成阴阳虚实、张弛变化,腹部转动使丹田气息在身体里协调运行,身体动脉血管得到适量挤压及放松,使血液加速运行,促进新陈代谢,在调理气血方面,疏通经络从而使人体获得健康和长寿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太极拳健身的关键在于脊椎的运动,但未必人人都知道——“用脊柱行拳”,而用“脊柱行拳”是府内派太极拳一大特点,能够疏经脉、通气血、养生祛病的根本所在。脊柱包括颈椎、胸椎、和腰椎,以下从人体的构成,脊柱的构成,腰胯的重要作用三方面做一叙述。
1 、人体的构成
太极拳运动是全身运动,或者叫做在腰脊带动下的全身运动,所以应该从人的结构谈起。
按照中医理论,人体是由气、血、经脉、骨、髓及脏腑组成。五脏指:心、肝、肺、脾、肾。六腑指:大肠、小肠、膀胱、胃、胆、三焦。这些脏腑由经络联结,每条经络都有若干个穴位,这些穴位相当于气血的能量库,调节它不仅能防病治病,而且可以改变人的生命质量。
脏腑的俞穴都处在脊柱周围,根据中医的气血理论,对经络穴位进行一定的刺激,就能疏通脏腑的气血,来达到内病外治的目的。根据各种临床经验显示,许多内脏疾病通过脊柱的推拿、按摩、针灸等疗法就能治愈。临床中诊治颈椎、胸椎、腰椎疾病中,有一半以上的病人伴有植物神经紊乱和相应的内脏疾病,当脊椎病治好后,这些相应的脏器疾病也就痊愈了。
练杨式府内派太极拳同样也可以起到这样的作用,杨式府内派太极拳是以活动腰脊为主要运作方法。要求由腰主宰,腰脊一动无有不动。由于腰脊不停地运动,使人体产生各种各样的姿态,配合拳势呼吸及内气鼓荡,使脊柱有节律伸缩张弛,只要脊柱一动,处在脊柱周围脏腑的俞穴就得到按摩和锻炼,尤其是腰脊命门的两边,腰眼的前折后迭更为激烈,使两肾得到非常有益的按摩,从而增强丹田气,疏通脏腑的气血,达到健身治病的目的。只有丹田气饱满,才能阴平阳秘,固命之本。丹田气是生命的根本,是协调阴阳,抗御病邪侵袭的关键。
以下是李国强老师和七仙女老师演练的“杨式府内派太极拳老架32式”的视频:
(温馨提醒!将屏幕旋转成横屏即可大屏幕观看!)
2、 脊柱的构成
人的脊柱是由5节腰椎、7节颈椎和12节胸椎所组成。24块骨节支撑着全身的重量,动摇性很大。人体的各种姿态,是通过脊柱的变动,并且带动四肢的运动而形成的。人体的自然脊柱为S形,由胸椎的后曲,颈椎和腰椎的前曲而形成两道弯曲。要想形成杨式府内派太极身法,这两道弯曲应该基本上填平,通过虚领顶劲、含胸拔背、松胯敛臀等功法的作用,把脊柱的S形弯曲度减小了一些,这是所有内功拳和健身气功所要求的,以利于内功的修炼和内气的蓄养。
脊柱中间形成椎管容器,容纳全部的骨髓,骨髓中有许多神经细胞体,如运动神经元、感觉神经元、行走的神经纤维束,是联系脑和神经的通路。行拳时感受器收到外界的信息,通过脊髓传给大脑,大脑进行综合分析,发出命令,由脊髓传给身体的相关部位,作出反应产生出太极拳的掤、捋、挤、按、采、挒、肘、靠,前进、后退、左顾、右盼、中定的十三势动作。
杨式府内派太极拳中的气沉丹田、尾闾中正,是腰椎活动的结果。含胸拔背、气贴脊背、力由脊发,这些是胸椎活动的结果。虚领顶劲、顶头竖项,这些是颈椎活动的结果。只要行拳,在意念的统领下,讲究“意领、形随、神往”,以命门为火车头,带动脊椎和四肢运动,直接关联到背部的骨髓神经。府内派太极拳的每一个动作,先由脚下的阴阳,腰胯的虚实,通过脊柱及四肢节节贯串,带动肢体变化。这里所说的节节贯串,必须是在全身松净、松透的前提下才能完成。松是练拳的方法,也是练拳的灵魂。而节节贯串才是练拳的目的,没有节节贯串,就没有行气走劲,就不能练出内家拳所需的有弹性的内劲,肢体松不透就不可能达到节节贯串的目的。
拳经曰:一举动周身具要轻灵,尤须贯串。这说明节节贯传在太极拳中是何等的重要。腰带肢体和四肢运动,先有腰部的松、沉、转、放长,然后才有肢体的变化。整个行拳的过程,就是脊柱活动的过程,这样不仅任督二脉及五脏六腑的俞穴得到按摩,同时脊髓神经也获得良好的锻炼,增强了任督脉的气血畅通,脏腑才能强健,这些部位的骨节和肌肉群亦同时得到锻炼。
3、腰胯的重要作用
腰在脊柱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由五节腰椎组成的,由尾闾向上第三节,俗称腰眼,就是指的命门穴。命门穴旁有先天之本的两肾,对应的是神阙穴(肚脐),下边有气海穴(气海穴是储藏内气的地方),这个部位俗称丹田,是修练府内派太极内功的关键部位。拳经曰:“主宰于腰”、“刻刻留意在腰间”、“命意源头在腰隙”等,这些都说明无论是盘架还是推手,腰总是起关键作用。腰是身形变换的关键,是十三势、八种劲使用和变化的总动力,而腰的松空是肢体圆活、灵敏变化的前提,所以松腰又是关键中的关键。不管是“腰隙”还是“腰间”之说,都说明腰的一种重要状态,那就是腰的空和松,只有腰松开,腰节才能离开,腰椎之间才有间隙,所以松腰才是命意的源头。
杨澄甫太极拳十要中第三条特别提到松腰:腰为一身之主宰,能松腰然后两脚才能有力,下盘稳固,虚实的变化皆由腰来转动。要想松腰,必须敛臀。只有松腰方可进入太极之门,只有臀方可进入松腰之门,所以腰只能松,而不能用硬力。腰松不开,脚难以放松,膝胯僵紧,腰是呈上启下的大关节,腰松不开形成一块板,堵塞上下通道,上肢的肩、肘、腕、手四大关节本力退不掉,周身挂力操作,这样就很难体会到阴阳变转,举动轻灵,行步如猫行,运劲如抽丝的太极味道。腰胯虽然连在一起,但各有各的作用。塌胯也称坐胯,与顶头悬同是太极身法立身中正的重要规则。从作用上讲,顶头悬与气势和轻灵有关,塌胯则与沉气、沉劲,化劲,发劲等密切相关。塌胯是求得髋关节的灵活,只有胯关节高度灵活了,腰胯及整体才可能有上浮下沉的浮动之感,左旋右转进退随心。小腹是一身重心所在,所谓松腰塌胯,开裆沉气,气沉丹田等说法,都不过是强调降低重心而又灵活安稳,再加上带轴的腰,旋转自如,才能化解对方的来力,安稳不败。
练习杨式府内内派太极拳,一定要注意:腰主转动,以灵活为用,以之带动四肢,这是练柔软的基础;胯以沉稳为主,在灵活的位移中稳定中心。腰胯虽然连在一起却作用不同,功夫稍深者,行拳时主动运用腰胯。四肢的活动只不过是腰胯动作的外在延伸,或称为腰胯动作的表现形式;而功夫浅的人,只见手脚盲动、乱动,不见腰胯的运动规律。
所以,只要经过明师的指点,学会用正确的方法坚持习练杨式府内派太极拳,身体就会越来越健康。
(编辑整理:太极七仙女)
【国强太极网络培训学院】:
太极入门、提升、精髓的教与学!
欢迎加入国强太极!
自2019年5月【国强太极网络培训院】成立以来,为世界各地的太极爱好者提供太极网络学习平台,以教学优质的口碑获得了学员喜爱和认可,掀起了世界广大太极爱好者到【国强太极网络培训学院】学习的热潮。【国强太极网络培训学院】目前开设的课程分别如下:
1、武当太极剑63式(已培训6期网络班)
2、武当新龙形剑(已培训4期网络班)
3、杨式府内派太极拳32式(已培训3期网络班)
4、太极球功法(已培训3期网络班)
5、武当太极归元养生功(已培训6期网络班)
6、陈式太极拳24式(已培训1期网络班)
7、健身气功八段锦(公益课程)
微信扫一扫或长按以下二维码,关注“国强太极院”公众号
◎名称:国强太极院(点击标题下蓝色字体“国强太极院”即可订阅)
◎微信号:guoqiangtaiji
◎国强太极教学地址:室内场地:广西南宁市青秀区广园路112—1号(格林豪泰酒店六楼)、室外场地:广西南宁市金花茶公园
◎教学内容:杨式府内派太极拳、陈式太极拳、太极剑、太极球、 推手、武当归元养生功、双节棍、儿童武术等。
◎【国强太极院】教学咨询电话:13317613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