涌活力,科技创新展双翼 | 践行嘱托·奋楫前行
时事
2024-11-05 12:02
湖北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五次考察湖北武汉,灼灼目光,殷殷话语,关注最多的是科技创新。牢记嘱托、知“重”负重,努力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今天的武汉,正坚持把创新驱动作为城市发展主导战略,举全市之力把科教人才优势转化为创新发展优势,科技创新的双翼,正助力武汉蓄势腾飞。关键核心技术是产业链供应链的“命门”,如果“命门”掌握在别人手里,那就好比在别人的墙基上砌房子,再大再漂亮也可能经不起风雨,甚至会不堪一击。勇担科技自立自强这一光荣使命,武汉于关键处破题: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努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难题,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实现自主可控。日前,武汉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喜讯频传,创新活力不断迸发:长飞助力我国通信运营商建立了全球首个800G空芯光纤传输技术试验网,创下多项光传输世界纪录;华工科技自主研制的IC载板激光刻蚀装备,1秒左右可检测近万颗芯片缺陷并激光刻蚀,国际领先;武汉衷华脑机成功研制出6万5千通道、双向植入式脑机接口,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武汉禾元生物成功实现从稻米中提取高纯度人血清白蛋白,建成年产能100万瓶注射液的智能化工厂,填补了国际上此项技术规模化生产的空白。为我国未来网络和数字经济下一轮发展做好底层核心技术储备,独树一帜的光谷已下好“先手棋”:在湖北九峰山实验室9000平方米的洁净室内,上百个项目正同时运转。前不久,该实验室在8英寸硅基芯片中点亮了激光光源,国内“芯片出光”技术取得突破,填补了我国光电子技术领域少数空白之一;与此同时,国家信息光电子创新中心研发的国内首款2Tb/s三维集成硅光芯粒成功出样,是我国高端光芯片研发取得的又一个重大突破。一项项科技成果要想“从0到1”,再“从1到100”,再到“N”,需要经历实验室成果与市场需求之间的“死亡之谷”,努力飞越从基础性研究到大规模产业化的“达尔文之海”。立足武汉一流的创新资源,运行两年多的武汉创新发展研究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创新,致力于做“政府不能做、高校院所不愿做、企业做不了,但科技创新又必须要做”的事情,发挥聚合、引导、撬动作用,已组建成立专业研究所20家、企业联合创新中心34家、公共技术服务平台7个,一批批科技成果在此落地转化。新型显示、特种光纤、航天动力系统……一批制造核心技术正在以“揭榜挂帅”的方式被攻关;推动职务科技成果“限时转化”在全国首开先河;近500名懂技术、熟悉市场、会谈项目的“科技成果转化联络员”深入高校院所,为产学研牵线搭桥;一批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中试平台“接力”,从技术到产品、再到商品,力求让每一“公里”都能接续。目前,全市科技成果转化中心达20个、备案中试平台已达156家。因地制宜、迭代更新政策释放出叠加效应,加快推动成果更快面向市场。2023年,武汉市技术合同成交额为2198.43亿元,同比增长62.23%,实现较高增幅,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排名前列。锻长板,补短板,大中小企业如何协同发展,对本领域产业链产生乘数带动效应?武汉正逐步构建起企业创新发展的梯度培育体系,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不久前,武汉组建产业创新联合实验室,探索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以重大产业需求为导向、以行业领军企业为核心,探索多种组建模式,依托在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智能网联汽车、激光、未来新材料、无线通信、生物医药等优势领域的头部企业建设联合实验室,坚持以“用”为导向,采取“就地联合”“并肩作战”的模式,同心勠力解决细分市场技术难题。目前,武汉首批筹建的产业创新联合实验室已投用,正在有序推进25个产业化项目快速落地。到2026年,武汉将组建10个以上联合实验室,推动牵头企业实现产值复合增长率超过15%,对本领域产业链产生乘数带动效应,孵化出一批创新企业。“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 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3年全球创新指数》,武汉在科技集群领域连续6年保持上升态势,今年武汉排名全球第13位、全国第5位。武汉科技创新活力涌动的背后,是思想的力量。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武汉奋力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步履铿锵!
来源:武汉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