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邦:春在东山雕花楼

文化   2024-11-19 20:03   北京  



洞庭东山,又称东山,上天赋予她独特的地理位置——三面环水,成为延伸于太湖之中的一个美丽触角,湖光连天,渔帆鸥影,隐约可见,真谓画图难收。在中国文化历史版图上,东山又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位置,她身处“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苏州城的边缘地带,成为文人骚客心中链接尘世与世外泉林的绝佳去处。


到达东山雕花楼的时候,黑暗已经完全笼罩在苍茫太湖之上。进入院中,我独自一个人向房间走去。道路两边有路灯,但并不明亮,走在石板路上,能够清晰地听到自己脚步声。享受着一个人的晦冥时刻,我看到孤独的旅人正深入江南的心脏,似乎我是骑着一匹白马而来。郑愁予先生的诗句不禁萦绕在这四月的暗夜:“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坡仙说:“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来到烟波浩渺的太湖边,我确实是个过客,但并非是“美丽的错误”,而是大湖召唤了我那永不停滞的马蹄。


就在那一刻,我闻到一股清香,一种暮春的芬芳。那是橘子花的香味。橘树的枝头开满了一朵朵黄白之花,清新淡雅,犹如东山岛致意太湖的清供,与这微凉的四月之夜融为一体。东山的景致奇绝澹荡自不必说,而其风物清嘉丰盛,亦是闻名遐迩,橘子、杨梅、枇杷、碧螺春、太湖三白皆令人难以忘怀。东山的橘子自古以来就享有盛名:白居易到东山后写下“浸月冷波千顷练,苞霜新橘万株金”的绝妙好诗;苏州乡贤范仲淹这样写东山的秋色:“万顷湖光里,千家橘熟时”。关于东山最有意趣的诗歌,我觉得是韦应物写的《答郑骑曹青橘绝句(一作故人重九日求橘书中戏赠)》,诗中写道:“怜君卧病思新橘,试摘犹酸亦未黄。书后欲题三百颗,洞庭须待满林霜。”清人管世铭说这首诗“潇洒独绝”。这首诗写了一个朋友因病想吃橘子,可惜橘子还未成熟,诗人暂时还不能满足友人愿望。诗中描绘了因橘子将熟未熟、自己要送却又不能送的矛盾心情,细腻别致,无以复加。如此笔墨,东山橘子不名动天下才怪哩?


橘子通过清新的气味向我传递春在江南的消息。人与大自然之间存在着微妙而默契的关系,爱默生说得妙:“田野和树林给予的最大快乐是人和植物间玄妙关系的暗示。我并非独自一人,也不是没人认识我。它们向我点头,我向它们点头。”我们会沉浸在这样寂静的幸福时刻,但又担心春光易逝、芳华不再,此刻我们似乎更容易理解T.S.艾略特了——他说,“四月是最残忍的月份”。这座雕花楼又叫春在楼,据说雕花楼的主人、民国年间上海滩棉纱大王金锡之及其兄弟金植之就是取“向阳门第春常在”与清代诗人俞樾的名句“花落春仍在”之意,寓意春天的永在和美好。这座建筑是金锡之兄弟为母亲养老而建,“孝为本”是建造者的初心,所以我们会目睹诸多以二十四孝为主题的传统寓意雕花。



春天在哪里?宋人汪莘智慧地说:“春在水无痕,春在山无迹。李白桃红未吐时,好个春消息”。而辛弃疾则看到春在荠菜花头,他在《鹧鸪天·陌上柔桑破嫩芽》中写道:“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这是实写。而他在《玉楼春·风前欲劝春光住》中则有这样两句诗,“春在城南芳草路”与“人不负春春自负”,这其实是虚写——喟叹这残忍的季节。



第二天一大早——在人潮如涌的游客到来之前,我就溜达进雕花楼中,遇到了最美季节里的春在楼。雕花楼的整体建筑布局合理、规模宏大,占地面积达一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为2242平方米。建筑群由照墙、砖雕门楼、前楼、后楼、花园、膳房等组成,以厢房(楼)相连,是典型的江南苏派建筑。雕花楼的最大特色在于其建筑雕刻艺术,几乎做到了“无处不雕,无处不刻”,以诗为雕,以戏为刻,以圣为雕,以花为刻,拥有3854幅雕刻作品,以木雕、砖雕等多种形式,展现了香山帮工匠精湛的技艺。古人云:“无刻不成屋,有刻斯为贵。”这是一座把雕刻艺术发挥到极致的建筑。全楼以精美绝伦的雕刻、匠心独具的工艺、富丽堂皇的装饰享誉海内外,看到细节处,常令人拍案叫绝。雕花楼的雕花繁多,多用谐音和象征,并非一味的高山流水,恰恰相反,下里巴人的人间烟火气扑面而来。它所展示的浓郁的市井文化和民俗心理极接地气,亦易于为芸芸众生津津乐道。主楼之外的照墙,用浮雕刻了一个双喜字,谓“出门有喜”;抬头一看屋脊,上有万年青聚宝盆,谓“进门有宝”;砖雕门楼内,有圆雕八仙庆寿,寓“抬头有寿”;前厅梁柱上,嵌木雕官帽帽翼,寓“回头有官”;门窗上装有铜雕古币搭钮,谐“伸手有钱”;门槛上有铜雕的蝙蝠形锁眼,谐“脚踏有福”。门楼外的字枋内刻有“天锡纯嘏”四字,语出《诗经·小雅》,意为“上天赐予大福大贵”,表达了主人对天意的尊重和对福祉的祈愿。如果我猜测没错的话,主人名字“锡之”二字亦应从中来。门内字枋中刻有“聿修厥德”四字,语出《诗经·大雅》,这是清代书法家尹立勋所题,意为积德行善,修养好自己的德行。1921年,金锡之在东山首创时疫医院于其老宅(雕花楼前身),救死扶伤,为东山人民免费应诊给药。1925年春在楼建成,金锡之与母亲及妻儿在此居住数年,母亲去世后,他们又搬离春在楼。时疫医院的医护人员继续在春在楼客厅为当地人民免费诊病给药。后东山保安医院创立,金锡之把时疫医院所有医疗器械均捐献给保安医院。金锡之虽非医生,但其济世救人之举令人感动,可谓“聿修厥德”。我想,春在楼经历风雨,却巍然不动,仍以最美的姿态屹立在太湖之滨,不正是流逝的时光与厚德的大地对于主人嘉德懿行的褒奖吗?



可以说,雕花楼也是苏州园林的一部分,它是苏州古典园林多样性的一种体现,既拥有江南园林格局与要素,又处处精雕细琢,是传承了几个世纪的大国工匠——香山帮雕出的一朵奇异之花,是巧夺天工的匠心献给水墨江南的一大礼物。从雕刻的材料上分,有砖雕、石雕、木雕、金雕之别,整座春在楼,砖雕赋予其灵魂,木雕赋予其骨骼,石雕赋予其气质,这些材料或彰显艺术的形象,或展示文化的灵魂。你踏进春在楼,脚下每走一步,目光每到一处,都会与这个古老民族的美好愿景相遇,都会和千百年来的传统文化与道德理想相遇。 


完雕花楼,我信步走进它的花园。保洁阿姨正在打扫昨天晚上被风雨打落的树叶和花瓣,而孩儿莲正在开放,其怒放的生命姿态夺人眼球。以前我来雕花楼时并未注意到,此刻不免暗暗庆幸时光给予了我慷慨的馈赠。一朵朵娇艳欲滴的花朵,小巧玲珑,有围棋子般大小,花型如倒挂的水中莲花,更像婴孩白嫩红润的脸庞,千万张小脸蛋正对这个世界绽放出纯洁的微笑,又如初升的月亮散发出朴素而皎洁的光芒。


春在橘子枝头,春在孩儿莲开放的花冠之上。花落春仍在,春在东山雕花楼。


育邦简介

育邦,1976年12月生,原名杨波,《雨花》副主编,文学创作一级。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再见,甲壳虫》,诗集《体内的战争》《忆故人》,纪实文学《渡江》,随笔集《潜行者》《附庸风雅》。诗歌入选《新华文摘》《大学语文》《21世纪中国文学大系•诗歌卷》《中国70后诗人全编》、最佳诗歌等选本。曾获第八届金陵文学奖、首届江苏青年诗人奖(提名奖)、后天文学艺术双年奖。


原鄉書院
高品位的文学家园——重情怀的综合读库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