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发于2021年09月10日)
2001年,我正在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圣路易斯)学习。我所在实验室是从美国银行大楼中租用的一层楼。这座大楼是当地最高的建筑。
9月11日大约9点,我像往常一样带着满面阳光走进实验室,例行向先到的同事们问早:
“Morning, Dr. Stein”
“Hi, Peter”
......
这时突然感觉到气氛不对,似乎大家脸上表情都很凝重。
进入实验室首先经过一个会议室,我看到实验室主任Stein教授和另外两位同事围坐在电脑前,音箱中传出记者用很急促的声音报道的breaking news:纽约发生了严重事故,一架飞机撞到了世贸中心双子塔北塔。
我也走到电脑前跟大家一起听着滚动播报的新闻。当时人们都认为这是一起意外事故。
仅仅几分钟后,记者用更严肃的语音报道又一架飞机撞到了双子塔的南塔,这时记者开始使用“严重事件”的措辞,言外之意这似乎不是一起简单的“事故”。
大约过了半小时,又一架飞机撞向五角大楼,这时记者称这有可能是“第二次珍珠港事件”,办公室的气氛更加紧张,似乎一场战争即将来临。
几十分钟后,第四架飞机坠毁……
圣路易斯的机场离市区很近,航班起降很频繁,并且飞机引擎声很响亮。
大家都没有工作,继续收听滚动播报的新闻。这时窗外又传来一阵飞机的轰鸣声,我心跳瞬时加快,我身旁的同事Adnan则迅即把头扭向窗外……
大家都没说什么,但能够感觉到彼此内心的紧张——这是当地最高的建筑。
这一天,人们都没有工作,除了收听即时新闻就是在网上搜集相关信息,都希望尽快了解事情真相。
很快,美国领空禁飞了,暂时听不到一阵阵的飞机马达声,但人们内心的紧张感远未缓解。
几天后,美国国内航班逐渐恢复飞行,人们对于飞机引擎轰鸣声的警觉持续了很久。
在此之前的一段时间里,我一直在考虑是不是留在美国继续发展,毕竟那时还年轻。但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用度日如年形容我内心的感受一点也不夸张,我只想尽快完成课题、尽早回国。
次年年初,我回国了。当我搭乘的美西北航空公司航班在北京国际机场降落的那一刻,突然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安全感,持续数月的紧张焦虑情绪顿然缓解。在机场、在大街,看到一张张轻松愉悦的脸庞,深切感受到一个安全的生活环境多么重要。
整整20年过去了,曾经的那种难以言表的感受至今记忆犹新。
的确,我们都需要一个安全、安定的社会环境,安放每一颗脆弱的心。
(河北省人民医院 郭艺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