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Crop Journal | 四川农科院杨武云团队揭示五倍体杂交促进节节麦基因组向四倍体小麦渐渗

学术   2025-01-22 00:03   海南  
种间杂交可以产生新的遗传变异,用于作物遗传改良。利用六倍体小麦和四倍体小麦杂交的五倍体杂种,可以同时改良四倍体和六倍体小麦。以五倍体杂交为育种桥梁,可转移人工合成小麦中节节麦D基因组的抗病、耐逆、优质等优异基因至四倍体小麦遗传背景,是四倍体小麦遗传改良的有效策略之一。

2025年1月7日,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杨武云团队在The Crop Journal在线发表了题为“Pentaploidization allows introgression of Aegilops tauschii into tetraploid wheat”的研究论文,利用细胞遗传学方法和D基因组特异性分子标记,通过对五倍体杂种自交获得的F7高代系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和D基因组小片段渐渗检测,证明了五倍体杂交途径可以促进节节麦D基因组向四倍体小麦A和B基因组渐渗,继而产生丰富的遗传变异新材料。

作者首先将硬粒小麦LM与节节麦AT23杂交合成双二倍体LM/AT23,再将该人工合成小麦与其四倍体AB基因组供体亲本LM杂交获得F1五倍体杂种,并通过连续自交获得197份F7高代系。结合Oligo-pSc119.2–1和Oligo-pTa535-1两种寡核苷酸探针,采用多色荧光原位杂交(MC-FISH)技术对所有材料进行染色体组成分析(图1),发现:(1)衍生的197份F7高代系中整倍体类型193份(98%),其中,含28条染色体的四倍体186份(96%),仅7份为包含所有ABD染色体组的六倍体;非整倍体系仅4份,且倾向于在五倍体杂种自交过程中恢复D基因组成为六倍体。(2)在186份四倍体衍生系中,高达9%的系渗入了D基因组的染色体、染色体大片段或小片段遗传物质,其中,5份为节节麦4D染色体替换四倍体小麦4B染色体而成的4D(4B)代换系,1份为节节麦2D染色体短臂片段替换四倍体小麦2A染色体短臂片段而成的2DS.2AS易位系,11份为经核型分析判定无染色体数量、结构变异但采用D基因组特异性分子标记Dgass44能检测出D基因组遗传物质的小片段渗入系。

综上所述,五倍体杂交可以大大促进外源D基因组向AB基因组渐渗。据此,提出了五倍体杂种法创新四倍体小麦的技术路线:首先利用四倍体小麦(AABB)与节节麦(DD)杂交、染色体加倍合成新的人工合成小麦(AABBDD),再将该人工合成小麦与其原四倍体小麦供体亲本杂交获得F1五倍体杂种,并通过连续自交衍生出高代群体,再经细胞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获得遗传背景单一的D基因组渗入四倍体小麦高代系(图2)。通过这一方法创制的四倍体小麦材料因遗传背景单一,有助于特定染色体/片段的功能深入解析;同时,我们可以利用商用价值高的四倍体硬粒小麦AB基因组为底盘导入大量D基因组片段特殊材料,再聚合培育出具有六倍体小麦生物学特性(尤其是耐逆性)和品质功能的超级四倍体小麦推广应用。

图1 染色体核型鉴定
图2 利用五倍体杂交改良硬粒小麦或面包小麦的技术路线

作者和基金项目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核技术研究所杨凡博士为该文第一作者,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刘泽厚博士、万洪深博士为该文共同第一作者,杨武云研究员、李俊研究员为该论文共同通信作者。该研究得到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2024NSFSC1218)、四川省农业科学院高层次人才引进项目(NKYRCZX2024022)、四川省财政专项资金“1+3”项目(1+3 ZYGG001)和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战略科学家工作室项目资助。杨武云研究团队长期从事人工合成小麦创新与遗传育种工作,完成了首个人工合成小麦衍生品种川麦104和小麦近缘种偏凸山羊草的高质量基因组组装,研究结果在Plant Communications、The Crop Journal、Scientific Data、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Journal of Systematics and Evolution、《中国农业科学》、《作物学报》等学术期刊上发表。先后育成川麦42、川麦104和川麦93等小麦品种,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小麦族多组学网站:http://wheatomics.sdau.edu.cn
投稿、合作等邮箱:shengweima@icloud.com
微信群: 加群点击小麦研究联盟交流群

小麦研究联盟
本公众号意在分享小麦组学研究和生物信息学领域相关的知识,包括相关软件,方法,文章,编程相关的知识。bioinformatics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