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7日,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杨武云团队在The Crop Journal在线发表了题为“Pentaploidization allows introgression of Aegilops tauschii into tetraploid wheat”的研究论文,利用细胞遗传学方法和D基因组特异性分子标记,通过对五倍体杂种自交获得的F7高代系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和D基因组小片段渐渗检测,证明了五倍体杂交途径可以促进节节麦D基因组向四倍体小麦A和B基因组渐渗,继而产生丰富的遗传变异新材料。
作者首先将硬粒小麦LM与节节麦AT23杂交合成双二倍体LM/AT23,再将该人工合成小麦与其四倍体AB基因组供体亲本LM杂交获得F1五倍体杂种,并通过连续自交获得197份F7高代系。结合Oligo-pSc119.2–1和Oligo-pTa535-1两种寡核苷酸探针,采用多色荧光原位杂交(MC-FISH)技术对所有材料进行染色体组成分析(图1),发现:(1)衍生的197份F7高代系中整倍体类型193份(98%),其中,含28条染色体的四倍体186份(96%),仅7份为包含所有ABD染色体组的六倍体;非整倍体系仅4份,且倾向于在五倍体杂种自交过程中恢复D基因组成为六倍体。(2)在186份四倍体衍生系中,高达9%的系渗入了D基因组的染色体、染色体大片段或小片段遗传物质,其中,5份为节节麦4D染色体替换四倍体小麦4B染色体而成的4D(4B)代换系,1份为节节麦2D染色体短臂片段替换四倍体小麦2A染色体短臂片段而成的2DS.2AS易位系,11份为经核型分析判定无染色体数量、结构变异但采用D基因组特异性分子标记Dgass44能检测出D基因组遗传物质的小片段渗入系。
综上所述,五倍体杂交可以大大促进外源D基因组向AB基因组渐渗。据此,提出了五倍体杂种法创新四倍体小麦的技术路线:首先利用四倍体小麦(AABB)与节节麦(DD)杂交、染色体加倍合成新的人工合成小麦(AABBDD),再将该人工合成小麦与其原四倍体小麦供体亲本杂交获得F1五倍体杂种,并通过连续自交衍生出高代群体,再经细胞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获得遗传背景单一的D基因组渗入四倍体小麦高代系(图2)。通过这一方法创制的四倍体小麦材料因遗传背景单一,有助于特定染色体/片段的功能深入解析;同时,我们可以利用商用价值高的四倍体硬粒小麦AB基因组为底盘导入大量D基因组片段特殊材料,再聚合培育出具有六倍体小麦生物学特性(尤其是耐逆性)和品质功能的超级四倍体小麦推广应用。
作者和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