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投顾会客厅 | 2025人形机器人产业投资机会

企业   2025-01-17 08:32   山东  

直播时间2025年1月16日 15:00

直播平台:长城证券微信视频号、长城炼金术APP

直播嘉宾:

长城证券资深投资顾问-谢李斯

执业资格编号:S1070616010004

长城证券投资顾问(主持人)-黄月

执业资格编号:S1070624060001

摘要



1、人形机器人最新技术进展;

2、2025年人形机器人市场空间;

3、人形机器人产业链的机会与风险;



内容



主持人 :回顾2024年A股市场,跌宕起伏,喜忧参半,整体先抑后扬,截止12月31日,指数收官涨幅12.67%。我们可以看到,市场上半年整体表现都不太乐观,主要指数震荡下行,成交低迷,投资回报匮乏。然后随着9月24日国新办发布会宣布多项重磅政策后,A股强势反弹,市场情绪火爆,国庆节后第一天成交额达3.48万亿元,创历史新高。


全年来看,高股息策略大部分时间表现较好,银行股持续领涨,成为市场的重要支撑,部分科技股在年底实现了较好的涨幅。总体而言,2024年A股市场在政策的推动下,算是有个不错的收官。


但最近我们看到,2025年A股的开局不太理想,创下近9年来最差开局表现。这个开局,是给全年拉响警钟还是继续先抑后扬为2025创造更高弹性,也是我们非常关注的。乐观来看,近期多个重要会议提出2025年的政策支持将继续加码,财政政策更为积极,货币政策适度宽松,降息降准均有空间,将为市场提供充沛的资金支持,另外经济复苏预期,消费提振和企业盈利增长预期,或也将为股市提供重要的基本面验证。
    

那么,2025年会有哪些投资机会呢?是AI+风格的延续还是扩大内需提振消费?还是医药和新能源的困境反转?亦或是国产替代的增长预期?我们近期的直播都将给大家带来全面且深入的讲解。


但是今天,我们斯斯老师说她最想给大家分享的是“人形机器人产业链”的投资机会,对此,我也很兴奋,话不多说,接下来的重点交给斯斯老师。


谢李斯:是的,我相信每个成熟的投资顾问都会有自己比较专注去研究的行业或者个股,那于我而言,每年年初都会重点筛选2-3个这一年想要关注的行业,为这一年的投资做准备,今年的话,“人形机器人”就是其中之一。其实人形机器人产业链的相关个股在2024年表现大都非常优秀,截止12月24日,机器人板块上涨 26.8%,跑赢机械设备 19.0个百分点,领跑机械设备行业。2024 年下半年人形机器人概念爆发,机器人指数表现优于沪深 300。但由于行业尚处于发展期,高额的研发投入也预示着大多数公司还未到明显的业绩兑现期,也就导致我们看到相关的个股波动都比较剧烈,易大涨大跌,对于投资来讲,机会通常都是跌出来的,它们的回调或许对于我们而言反而是机会。人形机器人是AI应用落地的主要载体。大模型问世是人工智能发展的分水岭,以人工智能大模型为代表的人工智能第三发展阶段未来会有一段较长的发展红利期,将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人形机器人作为人工智能落地物理世界的优质载体,将受益于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其拥有感知、思考、决策等能力不再遥不可及。人形机器人集成人工智能、高端制造、新材料等先进技术,有望成为继计算机、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后的颠覆性产品。


主持人:谢谢斯斯老师,刚才你提到人形机器人有望成为继计算机、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后的颠覆性产品。这个我也很认同,很期待,但是这个产品的实现肯定也有个过程,所以在这里也想先问一下斯斯老师,在你看来,现在人形机器人发展到哪个阶段了呢?2025年会处在哪个阶段呢?


谢李斯:首先,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看到近期多个机器人相关企业对外公布了关于“人形机器人”的最新进展,包括运动控制,智能感知、人机交互等方面的技术迭代。


如逐际动力科技有限公司于2024年12月30日向外展示了其全尺寸人形机器人,其可以实现全身多关节协同的大范围运动与动态平衡,对于“亚洲蹲”“帕梅拉深蹲”“甩腰”等动作可以稳稳拿捏。“此次技术重点是全尺寸人形。”公司相关人士表示,该类产品在保持平衡和稳定性方面面临更大的挑战,它们需要更复杂的算法和传感器来实现稳定的行走和动态平衡。


去年12月26日,上海矩阵超智集成系统有限公司发布其自主研发的全尺寸通用人形机器人原型机MATRIX-1。同一天,上海优理奇 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发布了全新通用人形机器人Wanda2.0。此外还有四川具身人形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发布了人形机器人的最新进展。


近期多家上市公司也在积极披露人形机器人进展情况。如深圳市汇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表示,公司本身从事工业机器人业务,在人形机器人领域也在不断跟进和探索。目前,公司对人形机器人产业的相关布局尚处于洞察与早期的研发阶段,正在开发中的零部件产品有电机、驱动、执行器模组等。


超捷紧固系统(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表示,公司已有PEEK材料材质汽车零部件供应客户,同时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已有金属材质小批量样品供应给客户。


大连豪森智能制造股份有限公司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透露,公司作为智能生产线和智能设备集成供应商,在汽车及工业生产制造领域具有深厚的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柔性化底蕴。目前已同步开始在人形机器人应用与装备领域进行技术储备,可提供人形机器人、AMR机器人应用集成解决方案,并同步布局人形机器人生产线、测试台。


其次,从人形机器人产品端来看,目前国内比较先进的人型机器人有众擎机器人 SE01、优必选 Walker、达闼机器人、乐聚机器人、智元机器人、宇树科技人形机器人、“航海家” 人形保姆机器人、“鸿鹄” 人形机器人、“通天晓” 人形机器人等等。


优必选 Walker具备丰富的动作库,能够完成各种复杂的动作,如舞蹈、瑜伽等,还可以进行人机对话和互动。乐聚机器人能够理解人类语言和指令,完成各种家务劳动,如打扫卫生、整理物品、照顾老人和小孩等,还可以与家中的其他智能设备进行互联互通,实现智能家居控制。智元机器人具备丰富的教育资源和教学功能,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服务,如辅导作业、讲解知识、组织学习活动等,还可以与学生进行互动和交流。宇树科技人形机器人能够在复杂的地形和环境中行走、奔跑、跳跃等,同时还具备一定的自主决策和学习能力,能够根据环境变化和任务要求进行自我调整和优化。可应用于科研、教育、军事、救援等领域,如用于科学研究中的机器人实验、教育中的机器人编程教学、军事中的侦察和巡逻、救援中的危险区域探测和物资运输等。这里说到宇树机器人,不知道大家还有没有印象,去年11月底的时候,机器人概念股有一波涨幅就是宇树机器人带来的,宇树机器狗的快速行走和后空翻功能,还得到了马斯克的点赞,相关概念股都有不错的涨幅。


最后,除了关注国内的人形机器人,我们还可以重点关注一下全球这个行业比较有代表性的马斯克的人形机器人Optimus的进展。2024 年 12 月特斯拉发布的视频中,Optimus 能够在复杂地形上稳健行走,甚至在滑倒时也能依靠自身能力重新保持平衡,且这一过程未进行远程控制,而是依赖神经网络和传感器自主导航。Optimus 可以完成一些精细的动作,如分拣彩色方块、将倒地的玩具积木扶正等。在特斯拉发布的视频中,Optimus 稳稳地接住了迎面抛来的网球,并轻松将其放下,其手指还能灵活弯曲,展示了极高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近期(1月9日)在CES展会上,马斯克通过视频直播的形式,接受了采访,还透露了特斯拉的“AI+”布局中有关人形机器人的几个关键线索,强调了人形机器人的重要性——人形机器人将是有史以来最宏大的产品,人人都会想要拥有至少一个机器人。看起来像画饼,但这个饼也确实能画到消费者的心坎里。


同时,马斯克认为,他们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精细的机器人(除非有人藏了什么先进技术),手部有22个自由度,看起来就像人类的手(单纯从手部有22个自由度来看,国内目前还没有公司达到,众擎机器人 SE01手部自由度也仅12 个)。这其实就有点儿像新能源汽车中的特斯拉,行业发展的标杆,也标志着行业发展的进程,同时,其实我们也可以关注到,前几年国内与特斯拉合作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相关的公司,也在纷纷跟随着特斯拉布局人形机器人产业链,以寻求与特斯拉的持续合作。


在产能规划上,马斯克也给出了具体目标:特斯拉计划在2025年生产数千台人形机器人Optimus(擎天柱),初期这些机器人将在特斯拉工厂内测试。“如果一切顺利,我们明年(2026年)计划将产量提高至(2025年的)10倍,也就是大约5万-10万台;后年将进一步提高至10倍,也就是50万台起。”

换言之,若马斯克“画的饼”能顺利落地,则2027年Optimus的产量将是2025年的100倍。


值得注意的是,在一天前的游戏直播中马斯克已表示, “未来几周内,我们就可能会更新Optimus(人形机器人擎天柱),它的进展非常顺利,团队做得很棒。”——这一版更新,或许有望成为他此前所说的,“2024年底至2025年初,Optimus将进行的‘重大的硬件改版’” 。


当然,我们也很期待看到它的更新,便于我们了解行业发展进程。


我相信2025年对于机器人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特斯拉、 Open AI、华为等科技巨头在人形机器人行业的持续投入有望驱动行业迭代加速并不断突破。


主持人:谢谢斯斯老师这么全面细致的分享,说得我也非常期待看到未来人型机器人的发展了,就像马斯克说的,人人都会想要拥有至少一个机器人,我也想要,想想以后机器人给我打扫卫生、整理收纳、照顾老人小孩等,省心又省事。刚刚斯斯老师提到,特斯拉计划在2025年生产数千台人形机器人Optimus(擎天柱),近期也看到很多券商研报都在提到2025年可能是人形机器人的量产元年,对于这个量产,斯斯老师怎么看呢?


谢李斯:好的,首先,在我看来,有量,才能降价,有合适的价格,才能普及提升规模,有了规模,才有盈利效应。就像特斯拉汽车,前期价格高昂,直到2019年底的MODEL3具有性价比的价格上市,同时上海建厂提升产能,让我们看到特斯拉后面的快速增长,亦看到2020年之后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增长和业绩兑现。所以人形机器人也是,合适价格的量产是我们关注其业绩兑现的关键。


根据马斯克的预测,人形机器人达到100万台大规模量产之后,售价可降至 2-2.5万美元,即不高于一辆汽车的售价,具有可大规模推广的性价比基础。以100万台量产后成本2万美元(14.6万元人民币)为预期对人形机器人核心硬件的成本进行拆分,预计包括旋转执行器、线性执行器、灵巧手及六维力传感器在内的人形机器人本体核心硬件成本将达到10.10万元,占总成本的69%。其中,灵巧手、六维力传感器、行星滚柱丝杠、谐波减速器为高价值量零部件,且存在较大的降本空间。


近期智元机器人、特斯拉已给出明确的交付预期。目前, 智元机器人已开启通用机器人的商用量产,12月底,智元机器人量产工厂总计下线超过 900 台机器人,其中自用两百多台,发货将近700台,预计近期将超千台。特斯拉预计2025年将有几千台人形机器人投入工作,正式商业化量产将于2026 年开启。所以行业大部分认为,2025年将是人形机器人的量产元年,预计全球将有数千台人形机器人进度工厂场景训练。工厂场景训练有望推动人形机器人泛化能力的提升,因此2025年也将是人形机器人通用能力跃升的起点。


2025年,除了特斯拉optimus有望进入小批量量产阶段,有数千台人形机器人落地在内部工厂运行外。英伟达在GTC2024大会推出人形机器人通用基础模型Project GR00T。2024年11月,华为(深圳)全球具身智能产业创新中心宣布正式运营。Figure、1X、宇树、智元、开普勒、优必选等国内外机器人领先企业已经先后开启人形机器人的量产。


主持人:好的,谢谢斯斯老师,人型机器人的量产催生的投资机会还是值得我们期待。但说到量产以及未来的市场空间,前面主要还是从市场的需求端来看待的,我们知道,行业的发展需求,有时候也会受政策面和资金面的影响,这两方面斯斯老师怎么看,也给我们分享一下。


谢李斯:是的,一个行业的发展是多方面的,人形机器人的发展需求多年前就提到,为什么2025年我们的股票投资要重点关注呢。我简单说说我的看法。


第一,政策层面,利好频出。政策的支持力度关乎行业的发展速度。对于人型机器人的政策层面,我们能看到利好政策频出。2023年以来围绕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国家及地方层面陆续颁布了一系列重要政策。2023年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七部门发布《“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目标为:到2025年,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较2020年实现翻番,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行业应用深度和广度显著提升,机器人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为响应中央政策及抓住产业变革机遇,北京市、上海市、深圳市、杭州市、山东省、安徽省等多地密集跟进发布针对人形机器人产业的支持政策,细化了发展目标、路径、应用场景落地等细节,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这也将进一步推动行业发展。最近的,2024年11月,杭州市人民政府发布《杭州市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 (2024—2029年)》,里面提到,到2027年,产业创新体系初步建成,支撑人形机器人发展的基础设施基本健全;到2029年,产业规模实现跨越式增长,全产业链生态体系和产业集群基本成型。2024年12月,安徽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布《安徽省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行动计划 (2024—2027)》,里面提到,到2025年,安徽初步建立人形机器人创新体系, “大脑、小脑、肢体”等一批关键技术取得突破, 整机产品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特种、制造、民生服 务等场景得到初步应用。到2027年,构建安徽省人形机器人产业的“23456”创新体系和产业生态;建设人形机器人省级创新平台、中试验证平台、招引孵化平台等三大平台;打造不少于四种型号具有国内代表性的人形机器人整机。


2023年10月工信部印发《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指出人形机器人集成人工 智能、高端制造、新材料等先进技术,有望成为继计算机、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后 的颠覆性产品。《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作为顶层设计文件具有指导意义,发展目标明确。《意见》提出两个关键节点目标:到2025年人形机器人创新体系初步建立,“大脑、小脑、肢体”等一 批关键技术取得突破,确保核心部组件安全有效供给;到2027年人形机器人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形成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生态, 综合实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政策大力支持下,各地也在建立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抢占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先机。人形机器人有极大解放生产力和改善人类生活的应用潜力,正日益受到国家政策的重视与支持,未来或将有更多针对性的扶持政策陆续出台。



第二,大量资本入局。我们可以看到近期资本入局的两个特点,特点一:机器人板块中人形机器人融资占比结构性上升。海外情况:2024年海外机器人板块融资反弹。在过去的2022年和2023年,全球科技板块融资经历了寒冬期,机器人作为资源密集型产业受到尤为严重的影响,根据Pitchbook统计,2022年及2023年海外(美国、欧洲、以色列)机器人融资额分别约为128亿美元(同比-32%)及85亿美元(同比34%)。这一情况在2024年得以改善,根据Pitchbook统计,截止2024年8月,机器人板块总融资近126亿美元,已超过2023年全年融资额。人形机器人融资占比结构性提升。Pitchbook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8月,海外人形机器人领域融资规模达到8亿美元,较2023年的1亿美元增长数倍,占整个机器人板块融资金额的比例由2023年的1%提升至6%,人形机器人已成为机器人板块的最新热门投资赛道。国内情况:人形机器人赛道投资热度显著上升,今年融资总额有望超过80亿元。根据高工机器人统计,2023年全年,国内人形机器人相关的融资事件共19件,融资金额达到26亿元,截至2024年10月,今年国内人形机器人领域共发生55起融资事件,较23年有近2倍的增长,融资金额已达到67.6亿 元,较23年增长160%。保守估计,今年国内人形机器人领域的融资总额将超过80亿元。本体硬件融资与具身智能融资双线开花。除人形机器人本体企业(如宇树科技、优必选等)外,2024年,以具身智能和机器人模型为亮点的初创企业也同样受到资本市场的青睐。究其原因,机器智能仍是制约人形机器人能够提升通用性与自主性、实现量产与商业化应用的重要因素。银河通用、智元机器人、星海图、千寻智能等具备“具身智能” 业务布局的初创企业在2024年也收获了亮眼的融资表现。特点二:科技巨头、车企、地方国资积极入局。海外:微软、英伟达、亚马逊等科技巨头投资人形机器人企业。今年以来,海外人形机器人融资除PE/VC等机构积极参与外,硅谷的科技巨头也纷纷加入人形机器人投资,Figure AI于2024年2月获得微软、英伟达、亚马逊等科技巨头的6.75亿美元融资,为今年海外人形机器人领域最大的一笔融资。亚马逊创始人贝佐斯通过个人及其投资公司Bezos Expeditions还投资了机器人大模型公司Skild AI、机器人大脑初创公司Physical Intelligence等初创企业。国内:科技大厂、地方国资、传统车企积极入局。科技大厂方面,阿里、美团、百度、联想、科大讯飞等科技大厂都投资了人形机器人企业;地方国资方面,北京机器人产业发展基金、上海人工智能产业基金、深创投等地方国资在今年也加大了对人形机器人企业的投资力度;传统车企方面,上汽创投和北汽产投均投资了智元机器人及其他人形机器人企业。


主持人:谢谢斯斯老师,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跟我一样,听得越来越激动。当然,今天的直播也到了最关键的时候,相信大家也跟我一样,想要更直接的,更明确的人型机器人产业链的投资机会。


谢李斯:好的,关于人形机器人产业链,主要包括上游的核心零部件,例如减速器、传感器、无框力矩电机、空心杯电机、专用芯片等,这些零部件和软件系统的质量和技术水平直接影响到机器人的性能和稳定性;中游为机器人本体制造,包括设计、制造、测试三大环节,这三个环节紧密相连,相互影响,共同决定人 形机器人的最终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下游为人形机器人应用领域,包括工业制造、仓储物流、医疗服务、商业服务、家庭使用等,这些应用场景对机器人的功能性、适应性和智能化水平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整个产业链的协同发展,不仅推动了 人形机器人技术的创新,也为各行各业提供了更高效、更智能的解决方案。根据Tesla AI Day的预测数据,以特斯拉Optimus为例,2023 年人形机器人核心零部件价值量排名为无框力矩电机(21%)、减速器(16%)、力传感器(16%)、丝杠(14%)、 空心杯电机(4%)、惯导imu(1%)和其他(28%)。从单机价值量占比来看,无框力矩电机、减速器和力传感器价值量占比较高,这些核心零部件的质量和性能直接影响到机器人的整体表现和应用潜力。目前,由于行业还处于技术突破和小批量生产阶段,所以我们的关注重心更偏向于产业链上游的核心零部件。投资主线一:看好六维力传感器行业。六维力传感器是人形机器人的重要零部件,特斯拉Optimus为代表的人形机器人将为六维力传感器行业带来较大增量,国内多家厂商现已开始布局,并有相关产品进入产业化应用,我们认为相关厂商有望长期受益。投资主线二:看好精密减速器行业。减速器是人形机器人本体成本占比最高的环节。国际品牌价格高、售后维保费高, 一定程度制约国内机器人生产商发展,促使进口替代进程加速。国内部分企业通过技术突破、工艺改进,在性能和稳定性等方面已经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相关的标的大家也可以从这两条线去寻找。


产业链除了上中下游的划分,我们所熟悉的,还可以根据爆款产品及重要公司进行产业链的划分,这在市场投资中,也比较管用,比如12月份比较活跃的宇树机器人概念股,以及大家比较关注的特斯拉机器人optimus概念股,华为机器人概念股等等。关注先进人型机器人的技术更新和最新进展,有利于我们在投资中选到更有价值的标的。


主持人:除了看好六维力传感器行业和精密减速器行业这两条主线,我们也看到地方政府也出台了不少有利政策,来支持机器人产业的发展。那么,在接下来投资人型机器人板块中,我们还需要关注其他方面吗?


谢李斯:关注今年行业发展中的重要事件催化。回顾2024 年上半年,人形机器人催化因素较少,基本保持震荡行情。9 月随着华为(深圳)全球具身智能产业创新中心正式启动以及 10 月特斯拉出台新的灵巧手方案,人形机器人开始走出新的一轮行情。11 月,华为(深圳)全球具身智能产业创新中心宣布启动运营,并举行优选合作伙伴备忘录签署仪式,乐聚机器人、兆威机电、深圳市大族机器人、墨影科技、拓斯达、埃夫特、禾川人形机器人等共16家企业参与了签约,人形机器人行情达到高潮。12 月,安徽、重庆等城市相继出台人形机器人利好政策。以上一系列因素刺激了机器人行业板块的反复活跃。


同样,在2025年,随着行业的加速发展,2025年有望迎来人型机器人的百花齐放,催化因素或将增多。


主持人:说了这么多机会,但我们知道,投资是机会与风险并存,斯斯老师平时讲课也特别喜欢提示风险,那斯斯老师也给我们讲讲今年投资人形机器人应该注意哪些风险呢?


谢李斯:是的,我希望大家做投资看好机会的同时,也要重视可能会出现的风险,了解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才能更安心的做好投资。


1、产业政策不及预期: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尚处于早期,政策扶持起到重要作用。如果后续政策支持力度不及预期,则可能导致行业发展迟滞。


2、技术创新不及预期:技术研发创新是行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基础,如果人工智能技术、运控水平、零部件核心技术进步不及预期,将影响行业未来发展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3、人形机器人技术迭代不及预期的风险:人形机器人的技术迭代为人形机器人扩大应用场景,实现通用性的前提条件,若人形机器人技术迭代 不及预期,则会影响人形机器人商业化进程。


4、人形机器人量产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人形机器人尚处于行业发展初期,人形机器人企业推动产品的大规模量产前需要经过样品认证、供应 链搭建等多个阶段,因此存在人形机器人量产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


主持人:人型机器人的机会和风险斯斯老师都给大家做了重要的提示,希望对大家2025年的投资能起到重要的作用。最后,还请斯斯老师再给我们做一个人形机器人的投资总结。


谢李斯:好的,关于人形机器人,最后再给大家做个行情复盘。2022年至今,A股人形机器人板块经历了六轮行情波动。过去两年人形机器人板块主题投资特征显著,其中,以特斯拉Optimus为代表的人形机器人产业化进程持续深化是行情的主要驱动力,人工智能加速发展、政策出台为重要催化剂。


行情复盘:六轮行情波动,事件催化密集


(1)概念萌芽与赛道建立:2022/04/29~2022/08/18,超额涨幅69.6%(相对上证指数)。2022年6月03日,马斯克预告9月AI DAY将发布特斯拉人形机器人Optimus原型机。市场关于电驱动人形机器人技术方案与核心零部件矩阵的认知开始建立,但9月发布的Optimus原型机尚不能自主移动,市场普遍认为行业处于早期阶段。


(2)大模型热潮激发:2022/12/30~2023/2/10,超额涨幅14.8%。2022年11月30日,Open AI发布ChatGPT。AI大模型的发展能够为人形机器人智能化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激发市场对于人形机器人落地应用的积极预期。


(3)具身智能推动:2023/5/16~2023/7/4,超额涨幅35.2%。2023年5月16日,英伟达创始人兼CEO黄仁勋在2023年ITF大会上提出具身智能是AI的下一个浪潮,次日,Optimus Gen1首次展示实地行走视频,人形机器人硬件与软件利好共振,点燃市场对人形机器人即将量产的预期。


(4)政策发布与产业化预期推动:2023/10/24~2023/11/21,超额涨幅18.5%。2023年11月2日,工信部发布《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人形机器人产业顶层设计出台,12月13日,特斯拉重磅发布Optimus Gen2。市场基于人形机器人的小规模量产预期,重点关注具备高壁垒 的行星滚珠丝杠、减速器、六维力传感器等核心零部件环节及轻量化材料环节。


(5)海内外事件催化:2024/2/6~2024/3/20,超额涨幅30.6%。2024年1月16日,特斯拉展示2代机器人硬件方案对复杂操作的完成度,2月23 日,Figure AI获微软、OpenAI等科技大厂6.75亿美元融资,英伟达发布其首个人形机器人通用基础模型。性能提升、海内外板块投融资活跃、科技大厂积极布局人形机器人赛道等事件形成催化,在年后回暖的情况下推动此轮行情。


(6)海外量产临近,本土蓄势待发:2024/9/24~2024/12/12,超额涨幅95.2%。海外方面,2024年10月10日,数台人形机器人亮相特斯拉”We, Robot”发布会,硬件结构趋向完善,马斯克此前提出特斯拉人形机器人将在2025年实现小规模量产,市场预期供应链定点将在小规模量产前完成。国内方面,11月15日,华为成立的具身智能创新中心正式运营,并与16家企业签订合作备忘录,本土人形机器人产业链进展加速,板块进入扩散期。


2022年以来,A股市场对于人形机器人板块的投资主要集中于硬件板块。从细分赛道来看,随着市场对人形机器人产业研究的深化,人形机器人产业细分板块的投资由下游本体/关节总成向上游核心零部件/材料/制造设备延伸。硬件端,旋转/直线关节由于配置数量多、价值量高,在人形机器人行情早期涨幅较大。随着人形机器人技术路线讨论的深入,谐波减速器与丝杠等兼具高价值量与高技术壁垒的零部件环节收获较高涨幅,随后市场关注度持续向上游延伸至电机磁材、加工设备及轻量化材料等环节。软件端突破性进展晚于硬件,后市潜力可期。人形机器人需要搭载具身AI模型方能实现通用性,但是目前具身AI模型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国内的算力算法正在加速发展。展望后市,具身AI的突破性进展、国产芯片的推出有望成为机器人软件板块的积极催化。


复盘总结:人形机器人产业链表现为事件驱动和小市值和新进入行业的标的相对表现较好,主要原因是行业远期空间大,但是短期没有量产落地,业绩上暂未有表现。股价上涨的核心都是围绕增加的期权价值, 大家可以关注五个维度去帮助把握人形机器人产业链的投资机会。1是机器人应用功能增加:事件催化背后是头部厂商技术进展,增加机器人应用功能,增加潜在销量和加快量产进展,确定性和行业潜在空间提升,股价上涨;2是被头部厂商采用确定性:环节被头部厂商采用的概率 增加增强了确定性和潜在空间,股价上涨;3是细分行业格局:细分环节的壁垒越高,格局越好,最终落实到终局可以获得较高的市占率以及净利率;4是定点确定性:过往与头部厂商有合作的企业获得定点概率更大;5是公司弹性:机器人业务占比高,受其他业务影响越小的公司,弹性更大。


主持人:感谢斯斯老师给我们带来人形机器人板块的精彩讲解,如果大家还想继续和斯斯老师学习交流的,可以关注长城证券视频号,点击头像给主播留言,或者在长城炼金术中查看斯斯老师的投顾主页。选择专业的投资顾问,让您的投资更安心。


风险提示:本次直播的观点和信息仅供风险承受能力适当的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不作为投资获利的保证。本节目提到的上市公司仅作为分析方法案例,不作为投资推荐。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长城投顾服务
长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总部官方公众号,点击“开户交易-3分钟开户”菜单可自主选择营业部开户,提供手机交易软件炼金术下载。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