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表现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 ——基于37家A股上市商业银行的经验数据
本文以2012-2022年沪深A股37家上市商业银行为研究样本,利用主成分分析法,从盈利性、流动性和安全性三个维度,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进行测度,在此基础上,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分析ESG表现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结果表明:良好的ESG表现有助于提升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并且对其盈利性、安全性和流动性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且这种促进作用是可持续的;良好的ESG表现主要是通过提升商业银行的创新水平和经营效率进而提升其经营绩效,创新水平和经营效率在商业银行ESG表现与经营绩效之间具有中介效应;数字化转型在商业银行ESG表现与经营绩效之间具有正向调节作用。
进一步分析表明,与区域性商业银行相比,全国性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在其ESG表现与经营绩效之间的调节作用更加显著。
随着全球对气候环境问题的重视,ESG理念逐渐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指导原则。在中国,这一理念与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相吻合,对于实现国家的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强调,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ESG表现对经营绩效的影响值得深入研究。此外,文章还指出数字化转型对商业银行履行ESG责任的潜在影响,这是当前金融行业面临的新趋势。
研究的数据覆盖了2012年至2022年,选取了沪深A股市场上的37家上市商业银行作为样本。
数据来源主要是CSMAR和Wind数据库,这些数据库提供了包括财务数据、ESG评分在内的详尽信息。
对于数据库中缺失的数据,研究者通过查阅银行年报进行了补充,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变量选取上,文章选取银行经营绩效(PER)作为被解释变量,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合成;华证ESG评分数据(ESG)作为核心解释变量;熵值法计算得出的数字化转型(DIG)作为调节变量;分别使用银行申请专利的数量和随机前沿分析法(SFA)测算得到的创新水平(INNO)和经营效率(EFF)作为中介变量;最后使用资产规模(SIZE)、经济发展水平(GDP)、货币供应量(M2)、通货膨胀水平(CPI)和行业发展情况(BPI)作为控制变量。
作者使用了主成分分析法来综合评价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从多个相关指标中提取出关键因素,更准确地反映银行的整体表现。
其次,作者运用了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来分析ESG表现与银行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有效地控制不随时间变化的个体特征和时间效应,提高估计的准确性。
此外,作者还通过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分析来探讨ESG表现影响经营绩效的作用机制和条件。
在进行实证分析之前,作者对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包括1.剔除数据严重缺失的样本;2.对少量缺失数据通过线性插值法补足;3.对连续变量进行上下1%的缩尾处理,以减少极端值的影响。
同时对主要变量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包括均值、标准差、最小值和最大值等。具体结果如下:
基准回归分析
作者通过递进式的策略进行回归分析,发现ESG表现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并且这种影响具有一定的持续性。
其次作者通过更换变量、更换样本量和内生性处理等方法对研究结果进行了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主要结论是稳健的。
同时作者发现创新水平和经营效率在ESG表现与经营绩效之间起到了中介作用,即ESG表现可能通过提升银行的创新能力和经营效率来提高经营绩效;发现数字化转型对ESG表现与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有正向调节作用,即数字化转型程度越高,ESG表现对银行经营绩效的提升效果越大。
最后通过对全国性商业银行和区域性商业银行的分组回归分析,发现数字化转型的调节效应在不同类型的商业银行中存在差异,全国性商业银行的数字化转型调节作用更为显著。
基于实证结果,作者认为商业银行应当重视ESG责任的履行,并通过提升创新水平和经营效率来增强自身的经营绩效。
同时,数字化转型被证明是提升ESG表现与经营绩效关系的有效途径,特别是对于全国性商业银行而言。因此,文章建议商业银行应加强ESG治理,规范信息披露,并利用数字化技术提升ESG管理水平。
对于监管机构,建议制定统一的ESG信息披露标准,提高监管力度,并为商业银行提供政策支持,以促进整个银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咨询方式
扫描下面微信进行咨询及报名
(添加好友请备注“咨询”)
微信ID:Get_up_earlier_
了解可持续发展,
O陪你走过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