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平山堂对联的独特魅力
扬州平山堂,乃文人雅士聚集之地。清人伊墨卿所撰集句联:“衔远山,吞长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送夕阳,迎素月,当春夏之交,草木际天。” 此联在楹联文化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这副对联集中了范仲淹《岳阳楼记》、欧阳修《醉翁亭记》、王禹偁《黄冈竹楼记》和苏轼《放鹤亭记》中四大名记的名句。上联 “衔远山,吞长江” 出自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描绘出浩渺壮阔的景象;“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则来自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展现出山林之美。下联 “送夕阳,迎素月” 源于王禹偁的《黄冈竹楼记》,营造出宁静美好的氛围;“当春夏之交,草木际天” 出自苏轼的《放鹤亭记》,呈现出自然的生机与活力。
从艺术价值来看,这副集句联浑然天成,确切工稳。虽然是集前人之句,但毫无拼凑之感,仿佛是为平山堂量身定制。上联从山水峰林的角度组织,下联从夕阳素月、季节草木的角度分析,意境优美。它不仅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也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集句联的独特魅力。
平山堂作为扬州的文化圣地,这副对联更是为其增添了浓厚的文化底蕴。它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赏,让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学的博大精深。
二、对联中的四大名家四大名记
(一)范仲淹与《岳阳楼记》
“衔远山,吞长江” 出自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在对联中营造出了一种宏大、壮阔的意境。此句描绘出洞庭湖衔接着远方的山峦,吞吐着长江之水的磅礴景象。在平山堂对联中,这一描述为整个上联奠定了雄浑的基调。它让人仿佛看到了远方连绵的山脉与奔腾不息的长江水,与平山堂所处的地理位置相呼应,突出了平山堂视野的开阔。同时,也暗示了平山堂的气势不凡,如同洞庭湖一般,具有广阔的胸怀和包容万物的气度。
(二)欧阳修与《醉翁亭记》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来自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这句话对平山堂的自然景观起到了生动的描绘作用。它让人联想到平山堂西南方向那连绵起伏的山峰,以及山林间优美的景色。这里的山峰郁郁葱葱,山谷幽深秀丽,给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感觉。此句与上联的 “衔远山,吞长江” 相互呼应,进一步丰富了平山堂周边的自然景观。它不仅展现了平山堂周围的自然风光之美,也体现了欧阳修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三)王禹偁与《黄冈竹楼记》
“送夕阳,迎素月” 出自王禹偁的《黄冈竹楼记》,为对联增添了独特的韵味。这句话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好的画面,当夕阳西下,明月初升之时,平山堂仿佛置身于一种诗意的氛围之中。此句为下联营造出了一种清幽、淡雅的意境,与上联的雄浑壮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它让人感受到了时间的流转和自然的变化,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四)苏轼与《放鹤亭记》
“当春夏之交,草木际天” 出自苏轼的《放鹤亭记》。这句话与其他句子共同构建了一幅优美的画面。在春夏之交,草木繁茂,生长至天边,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此句与下联的 “送夕阳,迎素月” 相互映衬,展现了平山堂在不同季节的美丽景色。它让人仿佛看到了平山堂周围那郁郁葱葱的草木,以及在夕阳和明月的照耀下所呈现出的迷人景象。同时,也体现了苏轼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赞美之情。
三、扬州平山堂还有一副很著名的对联
扬州平山堂还有一副很著名的对联:“晓起凭栏,六代青山都到眼;晚来对酒,二分明月正当头”。这副对联中化用了多位宋代诗人的诗句或诗意,主要涉及以下两位宋代诗人:
欧阳修:欧阳修曾写过《朝中措・平山堂》,其中有 “平山栏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 的词句。而 “晓起凭栏,六代青山都到眼” 这部分对联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与欧阳修所写的平山堂周边景色的意境有相通之处,可能在创作上联时受到了欧阳修诗词中这种观景感受的启发。
徐凝:唐代诗人徐凝写过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而 “晚来对酒,二分明月正当头” 中的 “二分明月” 的表述,明显是化用了徐凝的这句诗,虽然徐凝并非宋代诗人,但这一诗句在扬州文化中影响深远,对联作者巧妙地将其融入其中,以突出扬州的明月之美以及此地夜晚的独特景致。
所以严格来说,这副对联主要与欧阳修相关,同时化用了非宋代的徐凝的诗句来展现扬州平山堂的景色与意境之美。至于另外两位宋代诗人,可能并不存在与这副对联的直接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