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遇到两类“适航人”,
一类想创业,他们在适航岗位有积累,看到了市场需求,想要凭借适航技能去搞咨询服务...一类想就业,他们待入职场,想把适航作为职业方向或者职业标签,但生怕入错行...聊聊适航的择业、就业、创业、副业、再就业…
正所谓男怕入错行,择业择的是行业。但适航不是行业,而是专业或职业技能。它所指向的行业才是关键。这正是广泛意义上的航空业,包括航空制造,也包括航空运输,航空公司,维修企业,大飞机制造,大飞机产业链,无人机制造等等都在此范畴,还包括行业监管与服务单位。我国的航空业处于快速向上发展阶段,尤以大飞机和无人机牵引的航空制造最为强势。航空运输业虽然遭受了近年来各种不利影响,不过该行业本身周期性就很强,起伏是常态,而重点是仍处于高速增长预期之中。适航在航空业中有着非常明确的职业价值,不可或缺,择业看未来,我觉得此刻“择业”适航大体上是个非常不错的选择。
就业考虑的是具体去向,就的是组织。但到底是“迁就”,还是“高就”,这差异性可就太大了。对行业的了解,信息的获取,表达的技巧,社交的圈子,机遇的识别,甚至运气的好坏,没有哪个因素的影响是次要的。仅凭适航知识和业务能力是不足以赢得最好的就业机会的。如果你真的只懂适航,其他什么都不擅长,甚至运气都很一般,那就写文章发表到“适航思维”吧!适航领域的知识诉求是强烈的,知识是你的强项,把它变成交际的媒介,一定会给你带来职场际遇和伯乐的。相信我,我是实践者!
有颁证的,就有办证的。颁证的是审查机构,办证的是服务机构。办证的有市场因为提供了三个价值,一个是知识价值,了解办事流程;一个是劳力价值,替你跑腿;还有一个信任价值,老面孔信得过,审查相对顺畅。最终体现的是一个时间价值,办理时间短,客户投入精力少,拿到结果是关键。实际上,以上述心智理解适航服务的,不在少数,一般是非专业群体。如果你是专业人员,听句劝,尽快结束友好对话,因为结果就是没结果。道理非常简单,这种理解偏离了适航服务的价值本质,和市场需求本质。适航服务所针对的对象情况是各异的,产品不同,行政审批不同,技术状态不同,可重复的服务一般不多。适航需求是因规则产生的需求,适航论证很像律师打官司,逻辑(“适航思维”)是生产力核心要素,广泛的知识,深度的规章理解,对安全的深刻认识是根本。而服务对象的目的也绝不应该仅仅是拿到结果,还要建立实实在在的能力。因此,从创业角度看,这个业务实在没什么吸引力。重复度差,技能要求极高。那如果,我喜欢呢?劝你小心。适航创业的获客难度以及获客成本非常高,获客周期可能比你想象的要长很多。目前并不存在一个成熟的服务市场,这是事实。很多人认为低空经济热刺激了很多无人机取证需求,这正是他们想要试水的动机。现实很骨感,需要的确是有的,加上支付意愿才是需求。目前在这个细分中,需求是非常有限的。截至2024年8月,中国有8个型号无人机取得TC,有40余型号在开展适航审定工作(信息来源:民航局官方报告,2024年9月,无人驾驶国际论坛 长春)。另外,适航意识强的企业也必然是自建能力意识强的企业,所以招募专业人才内化能力是这类企业的首选,服务需求有限,有需求也是知识需求的层面较大,即培训需求。另外,我们观察到,有个别组织给外界的感觉适航业务很成功,这可能也是一种商业错觉。实际上很多工程服务类活动是综合业务,适航是其中的重要部分,但需求往往是杂糅的,多专业、软硬件,甚至产品+体系+审定,都可能综合到一起。这类业务的可复制性更低,只能说明某些团队是适应的,也包括了他们的市场开发能力,不能作为一种创业参考。还有一点,在传统领域真正有需求的单位已经和熟知的行业内专家及机构建立了持续对话,如果你有幸位列其中,那么你已经具备了市场资源。否则,个人建议还是去和有市场资源的伙伴合作吧!对,搞副业!
这是适航工程师的优势,凭借知识和能力的积累,去参与项目协作!当然,对于很多人来说,这是职业的灰色地带,很多时候是不被领导支持的一件事。但我们不能否定它的真实存在。(本文对此不鼓励也不反对,尽量只陈述事实)。
不过,当你退了,副业变成“再就业”,这个事情就很顺畅了。
适航从业有点像中医,越老越值钱。你的知识和经历并没有因为年龄而减值,反而愈久弥香。不可否认,很多企业在返聘适航人员的时候所看重的不仅仅是适航知识、经验、经历,也有对该领域和人员的熟识度。总结,适航是一个有宽泛选择以及长久价值的职业。但是,作为创业方向,需要评判自身特点,以及对细分市场的把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