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价的艺术

文摘   2024-07-29 20:47   江西  
有同学问上周末怎么没发周记,连跌了一周,账户都懒得打开,就那几个持仓,没什么特别想“记”的。

昨晚继续刷《在峡江的转弯处:陈行甲人生笔记》,后半部分读得热血沸腾,对作者逐渐仰慕,后半部分书评就不写了,留待大家自己体会,总之,这本书强烈推荐,麻烦出版社把广告费打一下。。。

如今主要阅读电子书,阅读纸质书的时间不到10%,电子书有一些纸质书无法比拟的优势。比如电子书划重点非常方便,APP会把一整本书的重点整理在一起,方便回头快速浏览一整本书的重点,一些好书二次甚至多次阅读每次都有不同的收获。再比如电子书可以看到别人的读书笔记,一些阅读量大的电子书后的网友的读书笔记有很好的阅读性。

有天晚上去买羊肉串,一边等,一边抖脚上的拖鞋,一边看老板娘用竹签穿韭菜。

老板娘穿着一条长裙,身材丰腴。

新疆女人的胖和汉族女人不太一样,她们臀部脂肪堆积程度明显比其它部位更多,走起路来更明显。

大概注意到我看着她,她用硕大的眼睛瞥了我一眼。

“老板娘,今年生意好不好?” 我问。

“不太号。” 老板娘用不太标准的普通话回。

“以前对面这个时间都没地方停车,今年生意好像是差了点。” 我转头看了看街对面的一排夜宵店。

“一半,去年一半。” 她补充到。

今年我在很多消费场景都问过类似的问题,酒店、餐饮店、零食店等,基本上回答都是负面的。

爱马仕的高管说:“人们买爱马仕不是基于收入,而是基于财富”。我觉得人们对普通商品的消费也不是基于收入,而是基于对未来的信心。

房价下跌,负债刚性,导致家庭净资产迅速缩水,高杠杆的家庭净资产甚至可能转负。经济低迷让很多人不敢看得太远,对未来信心下降。

所以目前压制消费的两个因素(财富缩水、对未来信心缺失)都具备。当悲观蔓延开来,呈现在资本市场就是现金流确定、收益率高于无风险利润的资产被追捧。股市还叠加基金应对巨额赎回的压力,基金只能通过不断抛售流动性好、高配的资产用以应对赎回。因此红利股、公用事业股和昔日的白马股形成一正一反的资金流向。在上证指数年内微跌的行情下,红利板块和消费板块股价表现能相差50个百分点以上。

这是一种理性选择,这股理性的力量大到一定程度,形成所谓的“市场风格”,成为共识。当理性成为共识,便不再理性,最终走向过度,在达到某个极致的点后朝相反方向修复。

无法判断什么时候才是这个极致的点,好在投资不需要如此精确的判断,当一些当前被市场抛弃的公司跌到已经有不错的股息率,而且商业模式极为强健,长期大概率能拥有充沛的自由现金流和净资产回报率,便可以考虑逐步买入了。

投资是一门比价的艺术。

顿牛投资
一个全职投资的中年奶爸。分享投资路上的每一个思考和困惑,希望找到同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