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价值事务所max》的随笔“生活就是无数的自以为是”中所长讲到,自己去看中医的过程中,有不少老爷爷老奶奶“自以为是”地给所长推荐股票并传授他们的实战经验。
嗯,所长觉得有点好笑、有点感动,不过更多的还是有点无语,尤其他们因为各自推荐的不同在排队过程中还起了争执。
其实站在局外人的角度看,所长觉得他们每个人说的都有部分道理,但每个人说的也有不对的地方,如果他们几个可以坐下来好好沟通、交流,可以纠偏从而真的走上价值投资的正道。
可惜没有,他们每个人都觉得自己讲的是真理,本是来看病的,却因为投资观念不同争执得面红耳赤,看着这一切,所长还是觉得挺可怕的。
一个人一旦被某些教条所“牵绊”,他便会偏执地认为自己所信的才是唯一正确的真理,然后会将其余所有不一样的观念全部视作邪见。这里虽然说的是投资,但其实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是如此。
有人喜欢清净,觉得话少好,因此看见那些很喧哗、声音的大的人就很烦;
有人喜欢热闹,觉得话多好,话少的都是有毛病的,看见那些不说话的就觉得他们心理有问题……
有人喜欢干净,觉得干净才是好的,房间要一尘不染,干什么都要洗手,看见一点点污垢就不能忍,看见他人不如自己爱干净就会愤怒;
有人不太讲究,觉得怎样都可,被子叠不叠无所谓,反正晚上都要再睡觉,手洗不洗这么勤都无所谓,只要不会因此生病,没啥大不了的……
上述全部说的是生活中的小事,所长也懒得讲什么大事,因为见微知著,小事都容易产生如此多的纷争和冲突,更何况大事?历朝历代因为政见不合而怨恨杀人的多了去了。
其实仔细想想,我们生活中几乎一切纷争与冲突都来自于“自以为自己讲的是真理”的狭窄眼光和见解,并且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自以为是”,这每个人的自以为是,在所长过往的文章中还有另一个词与之匹配,那便是执着点。
我们每个人都执着着自己认为绝对正确的东西,看似有那些很好,但再深层次讲,我们每个人却都被它束缚而不自由,我们给自己贴满了标签,xx的母亲、xx的父亲、xx的丈夫/妻子、爱干净、喜欢同人打交道、喜欢喝咖啡、不喜欢喝茶%
每多一个这样的标签,其实就妨碍了我们去理解标签另一面的世界,我们越认同这些标签、标签越多,我们的生活、认知范围就越狭隘,越容易同人起冲突。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句话看似很无情,实则有大爱,在天地的眼中,一切都是被允许的,没有一切标签,所以天地才这么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