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曾说,教育孩子要因材施教。由此可见,对不同的孩子,父母要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才行。不论父母用怎样的方式教育孩子,教育的根本目的都是一样的,那就是孩子首先成为一个温暖有爱,有责任心,懂礼仪的人。今天我给大家分享古人的17句关于教育孩子的家训,希望对你有帮助。
1、养子不教如养驴,养女不教如养猪。
父母生养儿女,如果不去培养和教育,就像养了笨驴和蠢猪一样。这句话告诫世人:不管是儿子还是女儿,父母都要重视对孩子的教育。教育不止是让孩子学习文化知识,更包括良好言行的引导。在今天这个社会,读书虽然不是唯一的出路,但它却是普通人成本最低的出路。不读书就不能明理,不读书就不能修身,不读书就不能提高技能,等等诸多好处,不一而足。我们立身处世,与人打交道,与社会打交道都会用到曾经所学过的知识。因此,不要再相信什么读书无用论,要是读书无用,那你不妨让自己的孩子成为文盲试一试。
2、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
子孙后代即使愚钝不开,也要让他们去研读四书五经。放在今天来说,此言是告诉我们,不管子孙后代是聪明还是愚钝,都必须要让他们接受教育,通晓做人的道理。如果我们的天资本来就低,还不去读书学习,那么我们就会越来越愚笨。晚清的曾国藩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天分很普通,和同龄人比起来可以说算笨,但他明白自己的短处,选择了勤学苦练,克己修身,终成一代名臣。有个成语叫勤能补拙,意思是说人只要勤奋努力,即使愚笨也会做出一番成就的。相反,假如我们天资过人,却不虚心学习,那么就会成为王安石笔下那个方仲永,沦为大家的笑柄。
如果希望儿孙后代富贵发达,就要让他们读书,学习礼教。古代社会,读书是通往仕途的必经之路。放在今天,读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他不仅启迪智慧,提升技能,更能陶冶情操,让人知礼懂法,学会与人相处。纵观古今,但凡兴旺发达,绵延不绝的家族,必定拥有良好的家风家训,必定都会把诗书礼仪传承下去。因此,父母一定要让孩子多读书,在读书的同时,还要学习为人相处之道,让孩子做一个有文化,有知识,懂礼仪,知分寸的人。
父母越关爱孩子,就应该对孩子越严厉才行。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父母若是真正地爱着孩子,就应该为孩子做长远的考虑和打算,而不是一味地纵容溺爱孩子。俗话说,惯子如杀子。父母爱孩子是天性使然,那么,何谓真正地爱呢?我认为只要违背了孩子健康、独立成长的事情,父母都该凶一点。比如孩子有经常喝色素饮料,经常喝冷水,经常骂人,没礼貌等情况,父母必须制止并严厉批评,否则,只会害了孩子的一生。
刚生下的小牛都是到处跑大的,而刚学步的幼儿都是摔大的。孩子都是经过生活的摔打和磨练,才能逐渐长大。孩子未来的路,必须要靠孩子自己去走,父母不可能永远庇护着孩子。父母要做的是,必须教会孩子独自面对社会的一切本领,也就是要告诉他们立身处世的方法。俗话说,人教人,教不会,事教人,一教就会。要想孩子明白人生的道理,必须要靠他自己去尝试后才知晓。
立身处世一定要节俭朴实,教育子孙一定要有好的方法。待人接物要朴实无华,生活起居要懂得节俭。教育是一门学问,父母要用心学习,根据自己的孩子因材施教,找到一条适合自己孩子的方法。父母不能让孩子任其发展,为所欲为,要让孩子不危害这个社会。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要让孩子首先成为一个有温度的人,然后才是成为有才能的人。
父母不能有邪恶的想法,不可得罪天与地,言行要合乎道德和法律,做好榜样,把良好的言行传给儿孙后代。这句话也是告诫世人:父母的一言一行关乎孩子的成长。父母应该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有句话说得好,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原件是什么样,那么复印件就是什么样。我们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那么父母就要先成为什么样的人。
儿孙后代自然有他们的福分,父母就不必为他们过分操劳。父母操心孩子的一切无可厚非,但孩子的路必须要靠他们自己去摸索。父母就不应该替他们操劳一辈子,应该学会放手,让孩子慢慢成熟起来。在中国,很多父母生怕孩子吃亏,生怕孩子吃苦,为了孩子恨不得自己包干一切。可这些父母不知道,包办代替孩子干事,其结果只会害了自己,更会害了孩子的一生。
牛必须耕田,马儿也要骑,否则日久它们就会倦怠,孩子如果不管教,就会耍脾气。父母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父母对孩子疏于管教,让坏习惯任其发展。那么,孩子就会无所顾忌,为所欲为,更有甚者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因此,孩子犯了错误,父母一定要引导并纠正。如果孩子触犯了做人的底线和原则,父母就更应该严厉惩罚,决不能心慈手软。父母爱孩子就是管教孩子时要分寸得当,不偏不倚,该严厉时就不能松手,该放松时就不能苛刻。比如孩子努力了,一次考试不佳,父母就不能责怪他。身为父母,不能总是过于苛责孩子,要求孩子每次考试必须考满分。父母要允许孩子失误,要允许孩子犯小错。
点击下方小卡片关注后阅读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