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些大厂的技术大佬出现陆续离职的情况,这事儿我在自己另一个公众号「二叉叨」上有聊过。
昨天得知我认识的一个产品大佬也从大厂离职了,他们大多数都奔赴了同一个方向,创业。
如果没记错的话,上一次出现大公司核心人员陆续离职的情况应该还是在 2012 到 2015 年那几年。
原因很简单,很多有能力、有野心、有机会的人都不想错过一个时代,从原来的大公司出来加入小公司,或者去创业。
若干年后,这些小公司和创业公司都成了现在的大厂。
现在,这样的情况又出现了,好几家大厂的大模型技术负责人或者核心骨干陆续离职,其中大多都直接或参与了创业。
这些人出去创业有两个优势,一个是有成功案例,比如帮助老东家搭建了大模型底座。另一个就是资本愿意给钱,这是基于第一点再加上市场风口。
没办法,能干这件事的人如今在市场上还是太少了,是属于高阶玩家的局。
不仅国内是这样,国外也同样如此。
就拿 OpenAI 来说,当初的一些核心骨干也有很多离职出去创业的,当然也有加入其他大厂继续发光的。
对于这些人来说,在最好的风口自然想着价值最大化。
创业肯定是个九死一生的局,但如果他们现在不做,错过的就是一个时代。
如果做了,至少还有不到 1% 的可能性。
很多做产品的老铁都看过一本叫《幕后产品》的书,这本书的作者王诗沐也去 AI 领域创业了,还拿到了几千万美金融资。
可能有人会问,短期内还会出现十年前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潮么?
说实话,我觉得很难。
原因很简单,因为这一轮技术周期的门槛更高,不是做一个网站和做个 App 那么简单。
这一轮的创业会分为几个阶段,一个是基建阶段,属于做大模型基础设施的那些大厂。
第二个阶段就是应用阶段,属于那些能利用模型能力提升原有产品效率和降低成本的团队。
对于普通人来说,第二个阶段才是我们的机会。
不管怎么说,这也是机会,所以我才说要逐步提升自己的 AI 含量,以及产品思维和商业思维。
说到产品思维和商业思维,最近我也在跟一些离职创业的产品经理聊他们的新事业,这里也跟你们分享其中一个。
翻了下聊天记录,这哥们儿跟我是 2020 年认识的,那时候他还在互联网公司里做产品,当时就加入了我们星球。
后面几年里,他离职过,也折腾过一些创业项目,后来又回到了职场,也连续续费了我们星球。
前段时间我看他朋友圈总是发一家火锅店的照片和视频,开始以为他只是去线下打卡,后来才知道那是他自己开的店。
我发现店里总是爆满,生意很好,好奇之下也跟他聊了聊。
他离开大城市回到老家,在河北廊坊开了一家牛肉火锅店,不是那种高大上的店,而是地摊火锅。
店面不大,总共也不超过十张桌子,小桌子小椅子,店里装修也很简单,主打性价比和口味。
他们主打的是牛排火锅,手艺是他花钱跟以前的同学学的,也是尝过很多地方的味道后调试出自己认为最好的。
店铺一年租金加上装修大概 10 万块钱左右,没有做什么推广,只是自己在抖音上发了些视频,结果门店客户就络绎不绝。
有时候客满后还得拒掉一些客户,单天流水能超过 5000 块,预计回本周期三个月。
餐饮毛利率大概 35% 到 40% 左右,他如果把店面扩大一点,控制好成本,流水和利润还可以做大。
现在店里员工都是他家人,可以说是夫妻店,所以额外人工成本也没有,整体可控。
我问了下他后续的打算,他说等这家店模式跑通了就打算做加盟,也会把这家店扩一下。
核心主打口味和性价比,这在低线城市是绝对的王道。
我想了下,的确。
他们客单价才 50 块钱,味道好,回头客多,店里每天都忙得不可开交。
以至于我一个星期前给他发的消息,他一个星期后才回,不过还是能看到忙碌背后的充实和踏实。
开店,和动脑筋开店完全是两码事。
懂行的读者知道,餐饮的淘汰率是很高的,那是因为很多人都只想着开店,没有想过差异化、定位、需求、产品以及成本和 ROI。
或者说,没想明白。
他这个点就切入得很好,独特品类,定位下沉市场,满足周围几公里区域市场需求,味道好,成本可控。
如果能把口碑做起来进而做成品牌,然后开分店或者放加盟,都是不错的选择。
关键的关键,我觉得就是定位、口味、价格。
所以,他选的这个赛道以及学的那门手艺,以及在 ROI 下定出来的价格,是这个生意成立的前提。
凡事都有出路。
我之前也说过,做产品的人做其他事都有天然优势,这是产品思维和商业思维的游戏世界。
有些人知道,但不懂。
有的人懂了,但不做。
懂了,做了,又持续迭代的人,就会拿到结果。
祝福!
这个冬天明显偏暖,长沙快 12 月份了,今天还有 20 度。
不负好天气,拖家带口公园露营,今天又是在外工作的一天,主打一个看景写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