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着世界上最安全车并不意味着最安全
一流的技术不能实现一流的安全
安全是交叉科学
技术、管理、文化协同发展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创刊30周年学术交流暨安全管理高峰论坛
我国安全软科学发展历史现状与未来
报告提纲
前言 人类工业安全的智慧
百年尺度
千年尺度
建国以来
新时代
一、意义及价值
1.价值及意义
2.作用及目的
3.从事故致因规律看软科学
4.从安全要素贡献率看软科学
二、历程演进——知其所来
(一)学报发挥重要作用
(二)我国早期的启蒙著作
(二)安全哲学的发展演进
(三)安全文化学的发展演进
(四)安全管理学的发展演进
(五)安全管理体系的发展演进
(六)安全学科建设发展演进
(七)安全体制机制法制演进
(七)安全软科学大事记
三、发展现状——识其所在
(一)科技学科分类体系
(二)学科教育一级学科
(三)中国大百科全书
(四)研究热度与成熟度
(五)研究热门学科
(六)前沿研究热点
(七)前沿研究热词与冷词
(八)薄弱学科
四、未来趋势——明其所往
(一)大安全、大应急体制下的理论创新挑战
(二)大数据、信息化环境下的智慧安全挑战
(三)高质量发展要求背景下的安全治理挑战
(四)新时代安全软科学需要研究的重要命题
前言 人类的安全智慧
一、意义及价值
1.促进安全软科学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的安全发展战略规划和安全体制、机制设计与进步;推动国家安全治理体系建设,促进和优化安全立法,完善安全管理模式及体系构建,促进依法治安,提升国家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2.为社会、政府、企业和各类组织提供安全策划、安全决策、安全指挥、安全管理、安全评估等方面的理论指导和方法支持,提高国家安全生产、公共安全、防灾减灾的保障能力和水平。
3.科学指导各级政府的安全行政执法监察、安全监管机制改革,合理实施事故灾害的调查处理和追责等科学行政、执法,提高各级政府行政执法的效能和效率。
4.科学指导企业和社会组织层面的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安全制度建设、事故灾害风险防控、安全投入合理化、安全管理信息化等,强化对事故灾难的事前防范、事发预警、事中应对、事后恢复的能力及水平。
5. 推进公共安全文化、社区安全文化、企业安全文化、校园安全文化、应急管理文化建设,强化全民安全素质能力,增强全社会安全软实力。
二、演进与历程
安全哲学的演进:
安全认识论:事故论→危险论→风险论→系统论→本质论;
安全方法论:教训型→经验型→制度型→系统型→本质型。
安全文化学的演进:
安全观念文化:宿命论-天命学→经验论-事故学→系统论-危机学→本质论-安全学;
安全行为文化:运气型-神灵保护→经验型-事后整改→系统型-法制规范→本质型-能动智慧。
安全管理学的演进:
管理理念:事故导向→问题导向→制度导向→责任导向→目标导向→规律(科学)导向;
管理对象:事故→事件, →技术要素(设备、工具)→系统要素(人、机、环)→组织因素(系统、组织、体制、机制);
管理理论:事故学理论→技术危险学理论→系统风险学理论→本质安全学理论;
管理特征:神治→人治→规制→法治→文治→善治;
管理模式:经验型管理→制度型管理→系统型管理→本质型管理;
管理手段:头疼医头→就事论事→综合管控→系统管控→精准管控;
管理方式:事故驱动→技术驱动→责任驱动→目标驱动→理论能动;
管理定位:事前→事中→事后→全面→全过程全生命周期。
三、发展现状
科技领域:归属交叉科学领域,一级学科代码620,11个二级学科,52个三级学科,20个软学科分枝;
高教领域:本科教育14个专业,研究生教育5个一级学科;
图书领域:与环境科学共享X类一级层次,安全科学类代码X9;
成熟度较高学科:安全管理学、安全系统学、应急决策指挥、灾害学、安全文化、安全法学等;
成熟度较低学科:安全史学、安全经济工程、安全学、安全伦理学、安全经济学、安全哲学等、应急决策指挥、安全运筹学、安全系统学,安全社会学;
近年研究热点:智慧安全、智慧应急、本质安全、安全脆弱性、、安全领导力、党政同责、安全绩效、人为因素、应急决策等。
四、未来趋势
(一)大安全、大应急体制下的理论创新挑战
(二)大数据、信息化环境下的智慧安全挑战
(三)高质量发展要求背景下的安全治理挑战
(四)新时代安全软科学需要研究的重要命题
使命“大格局”:承担国家安全、民生安全、社会安全、经济安全、生产安全等使命; 责任“大体系”:担当政治责任、法律责任、社会责任、经济责任等; 价值“大范畴”:生命安全、财产安全、国家安全、环境安全、经济保障、社会稳定等。 “全灾种”:事故灾难、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 “全链条”:事前、事发、事中、事后; “全手段”:防灾、减灾、抗灾、救灾; “全要素”:人因、物因、环境、管理; “全策略”:科技、法制、监管、文化; “全主体”:政府、社会、企业、人民。
附件:报告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