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届三中全会“完善公共安全治理机制”的学习解读与思考探讨

文摘   科学   2024-07-29 16:29   北京  

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了全面的部署。其中,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七大总目标中,明确了“聚焦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的战略目标;在深化改革的十四项系统总任务中,强调了“推进国家安全体系能力现代化”的战略任务;在具体的推进国家安全体系能力现代化的战略措施方面,明确提出:“完善公共安全治理机制”。

本文对完善公共安全治理机制”进行学习解读与思考探讨。

内容目录:
一、公共安全治理机制的概念及定义
二、我国现实的公共安全治理机制
三、中国式现代化的公共安全治理机制
四、政府层面中国式安全生产监管机制
五、企业层面中国式安全生产管理机制

内容重点亮点



一、中国式现代化的公共安全治理机制


  1. “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机制;
  2. 多元主体参与机制;
  3. “文化引领、思想教化、教育培训”机制;
  4. 依法治理与法治保障机制;
  5. 行业、部门、社会协同联动与信息共享机制
  6. “预防为主、源头治理”机制;
  7. “大安全大应急“融合机制;
  8. 综合应急与专业应急相结合的机制;
  9. 履责与追责双向驱动机制;
  10. 智能化智慧科技支撑体系;
  11. 公共安全国际合作机制;
  12. 公共安全法制建设机制;
  13. 公共安全标准化建设机制;
  14. 应急管理能力建设机制;
  15. 公共安全教育培训机制;
  16. 应急资源保障机制;
  17. 公共安全信息沟通与发布机制;
  18. 公共安全社会动员机制;
  19. 公共安全责任落实与追责机制;
  20. 事故灾难监测预警机制;
  21. 突发事件应急救援处置机制;
  22. 突发事件恢复重建机制;
  23. 公共安全监督与评估机制:
  24. 事故灾难保险机制等。

二、政府层面的中国式安全生产治理机制

  1. “依法治安”机制;
  2. 方共担机制;
  3. “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三管三必须”机制;
  4. 综合监管与行业监管相结合的工作机制;
  5. 行政许可机制;
  6. 属地监管机制;
  7. 中介技术服务机制;
  8. 安全生产责任落实机制;
  9. 安全生产监督检查机制;
  10. 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机制;
  11. 安全生产联合执法机制;
  12. 重大事故隐患挂牌督办机制;
  13. 重大危险源分级监管机制;
  14.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管理机制;
  15. 安全监管信息通报与共享机制;
  16. 安全生产监管考核机制;
  17. 事故法律责任追究处罚机制;
  18. 安全生产标准化分级评估机制;
  19. 安全文化示范企业创建机制;
  20. 经济政策激励机制;
  21. 政府监管队伍建设机制;
  22. 基于风险分级的分区分类分层监管机制;
  23. 政府智能化信息化建设机制;
  24. 行政执法监督机制:
  25. 落实企业主体责任的激励机制;
  26. 安全生产社会监督机制;
  27. 政府监管效能评估机制;
  28.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综合能力建设机制;
  29. 组合保险保障机制;
  30. 中小企业托管服务机制;
  31. 安全生产社会多方协调机制等。

三、企业层面的中国式安全生产管理机制



  1. 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

  2. 员工“三级教育培训”机制

  3. 企业负责及管理人员定期教育培训机制;

  4. 党建融入安全生产的工作机制;

  5. 工会参与安全生产的工作机制;

  6. 全员安全责任绩效评估(奖罚)机制;

  7. 中国式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8. “本质安全型企业“建设体系与机制;

  9. 企业安全生产自律机制;

  10.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星级评估机制;

  11. 安全文化管控机制;

  12.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

  13. 企业应急管理“第一响应人“制度;

  14. 企业基层(班组、岗位)标准化建设机制;

  15. 企业相关方(承包商)管理机制;

  16. 工程项目相关方多元主体风险管控机制;

  17. 安全检查与监督机制;

  18. 安全投入保障机制;

  19. 危险源分类分级管控机制;

  20.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机制;

  21. 全生产考核与奖惩机制;

  22.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机制;

  23. 生产安全事故事故报告与处理机制;

  24. 班组安全文化建设机制;

  25.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分级建设机制等。


注:中国式现代化公共安全治理机制首先具有中国式和现代化的特点,同时,也充分吸收国际化的、符合中国国情的,有益于我国公共安全发展的经验和做法。

全文内容

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了全面的部署。其中,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七大总目标中,明确了“聚焦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的战略目标;在深化改革的十四项系统总任务中,强调了“推进国家安全体系能力现代化”的战略任务。在具体的推进国家安全体系能力现代化的战略措施方面,明确提出:“国家安全是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的重要基础。必须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完善维护国家安全体制机制,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切实保障国家长治久安。要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完善公共安全治理机制,健全社会治理体系,完善涉外国家安全机制。”

本文就“完善公共安全治理机制这一战略任务措施,进行学习解读与思考探讨。

一、公共安全治理机制的概念及涵义

1.“机制”的定义及内涵

“机制”一词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含义,常见的定义有:
1)指有机体的构造、功能和相互关系。
2)泛指一个工作系统的组织或部分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和方式。主要强调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和运作方式,以实现特定的功能或达到特定的目标。
总的来说,“机制”通常用于描述某种具有规律性、系统性和稳定性的运作或工作的模式或体系。

2.“治理机制”的定义及内涵

治理机制是指组织或系统中用于规范、引导和约束参与者行为,实现组织目标和提高绩效的一系列制度、规则、流程和方法。

治理机制涵盖了决策制定、权力分配、监督与制衡、激励与约束、信息传递与沟通等多个方面。良好的治理机制有助于确保组织的高效运作、公平公正、透明度和可持续发展,降低风险,协调各方利益,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并解决可能出现的利益冲突和问题。

治理机制可以存在于各种组织和领域,如企业治理机制、政府治理机制、社会治理机制等。不同的组织和领域可能会有不同的治理机制重点和特点,但其核心目标通常是保障组织的正常运转和实现预期的成果。

3.“公共安全治理机制”的定义及内涵

公共安全治理机制是指为了预防、应对和减轻公共安全事件,保障社会公众的生命、财产和公共安全利益,所建立的一系列规则、制度、流程和协同方式、工作模式或管理体系的总和。

二、我国现实的公共安全治理机制

国家和社会层面的公共安全治理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有助于提高全社会应对公共安全事件的能力,降低事故灾难等突发事件对国家和社会造成的损害和损失,从而保护人民福祉、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目前我国现实建立的公共安全治理机制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1.公共安全法制机制:建立完善的公共安全法规,明确政府各层级、社会各组织的公共安全的责任、权利和义务,为公共安全治理提供法律依据和保障。
2.公共安全标准化建设机制:完善公共安全标准体系,推进公共安全标准化工作,促使全社会、各组织、各单位公共安全保障工作规范化和标准化。
3.应急管理能力建设机制:包括应急预案体系的建设、应急指挥体系的建立、应急资源的储备和调配、应急演练等综合能力建设,以有效应对各类公共安全突发事件。
4.公共安全教育培训机制:加强对公众的公共安全知识教育和培训,提高公众的安全意识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5.应急资源保障机制: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的储备、调配和管理,确保在应对公共安全事件时有足够的资源支持。
6.公共安全信息沟通与发布机制:建立畅通的公共安全信息渠道,实现政府部门之间、政府与社会公众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及时发布,避免信息混乱和谣言传播。
7.社会动员机制:鼓励和引导社会组织、企业和公众参与公共安全治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治理的格局。
8.公共安全责任落实与追责机制:明确公共安全治理中的责任主体,对失职、渎职等行为进行严肃追究,确保责任落实到位。
9.事故灾难监测预警机制: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和信息收集渠道,对可能影响公共安全的事故灾难进行监测、分析和预判,及时发布事故灾难预警信息,以便采取及时、有效的应急响应措施。
10.突发事件应急救援处置机制:明确在公共安全事件发生时,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和社会组织的职责、行动流程和协同配合方式,以迅速、有效地开展事故灾难的应急救援和处置恢复对策措施。
11.突发事件恢复重建机制:在公共安全突发事件得到控制和解决后,组织开展受灾地区的恢复和重建工作,包括基础设施修复、经济恢复、社会秩序重建、人员心理疏导、家庭经济补偿等,帮助受灾地区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12.公共安全监督与评估机制:对公共安全治理工作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评估治理效果,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公共安全的治理机制。
13.事故灾难保险机制:大类上,我国建立了公共安全方面的社会保险与商业商业保险相结合的保障机制,具体的有:工伤保险、公众责任保险、雇主责任保险、安全生产责任保险、环境污染责任保险、食品安全责任保险、特种设备责任保险、公共交通承运人责任保险等。
这些机制遵循“事前预防、事先预备、事发监测、事中应急、事后恢复“的全生命周期治理的原理,相互配合、协同作用,共同构成了国家和社会层面的公共安全治理体系,以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中国式现代化公共安全治理机制

中国式现代化公共安全治理机制首先具有中国式和现代化的特点,同时,也充分吸收国际化的、符合中国国情的,有益于我国公共安全发展的经验和做法。

新时代,遵循我国“大安全大应急“的理念框架,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的战略策略指导下,我们应坚持和完善如下中国式的公共安全治理机制:
1.强化“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的机制。坚持党对公共安全工作的领导,发挥政府在规划、政策制定、资源调配和组织协调等方面的主导作用。
2.推行多元主体参与机制:人民和公众是安全的受益者,也应是安全的参与者。应该强调社会组织、企业、社区和公众等多元主体积极参与公共安全治理,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格局。
3.推动文化引领、思想教化、教育培训的机制:遵循“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强化”红线意识、底线思维“,建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观念;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强化公共安全知识的宣传普及,提高公众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4.优化依法治理、法治保障机制:建立、健全完善中国式公共安全的法律法规体系,严格依法治理;明确公共安全“全社会、多主体、全方位”的安全责任和义务;加大对公共安全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确保公共安全工作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5.深化行业、部门、社会协同联动与信息共享机制。公共安全涉及社会的诸多行业领域,建立全社会、各部门、多层级的协调联动机制,对提高突发事件应对能力具有重要的、决定性的作用;加强政府不同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打破信息壁垒,实现信息的快速、有效共享,形成全社会、各层级、多主体的综合信息联通、信息共享机制。
6.强化“预防为主、源头治理”的机制:强调公共安全风险的预防和源头治理,加强安全风险评估、监测预警和隐患排查治理,将风险控制在萌芽状态。
7.实施“大安全大应急“融合机制:公共安全的治理既包括安全保障(大安全),也包括应急管理(大应急),安全保障的主体是社会(组织、单位和企业),应急管理的主体是政府,政府从“大安全大应急”的角度,强化公共安全应急的统筹规划,建立健全应急预案体系,强化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提高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强化应急演练和培训,提升应急处置的效率和效能。 
8.构建综合应急与专业应急相结合的机制:基于“大应急”、“综合应急”思想,充分利用各种应急资源(人员队伍、器材物质、信息数据等),建立专业应急与综合应急相结合的机制,提高国家和社会应急效率、效能和效果。

9.推进“履责与追责”双向驱动机制:履责与追责双向发力,建立责任落实、监督检查、绩效评价机制,加强公共安全责任事故的责任追究,对因失职、渎职导致公共安全事故的相关责任人员进行严肃问责。

10.加强智能化科技支撑体系: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建立智能化、智慧化的安全风险监测与预警预控体系;推行基于风险分级评估的公共安全事件风险因素监测、收集、分析、评估、预警机制,提高对潜在公共安全风险的识别和评估能力,建立科学、准确、及时的预警系统,提高公共安全风险预控的科学、精准水平。

11.扩大、深化国际合作机制:在全球化背景下,发挥大国体制优势,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在公共安全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跨国性、区域性的公共安全风险。

国家和社会面临的公共安全挑战是动态、变化的,因此,中国式公共安全机制的现代化应该是不断发展和持续改进的过程,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优化、改进和完善。

四、政府层面中国式现代化的安全生产监管机制

安全生产是公共安全的首要领域,遏制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是国家安全的重要战略目标。

在政府层面,相对完善的安全生产监管机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五方共担机制。《安全生产法》确立了“生产经营单位负责、职工参与、政府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的五方共担的工作机制。

2.“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机制:国家明确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和“三管三必须”的责任制度。

3.“依法治安”机制:通过制定和完善安全生产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标准,为安全生产监管提供法律依据和政策指导。

4.行政许可机制:长期以来,安全生产“三大行政许可”,一是高危行业的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二是特定人员(企业负责人、安全专管人员、特种作业人员)资格许可制度;三是特种设备和危险化学品的生产、使用、检验、处置、报废等“全生命周期”行政许可制度等。

5.综合监管与行业监管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各级政府安全生产综合监管部门与其他有关职能部门相互配合、齐抓共管、信息共享、资源共用,实现信息跨部门、跨地区、跨领域共享和部门间信息互联互通的监管机制。

6.㞚地监管机制:安全生产工作按行政区划,明确划分监管范围、监管责任,由所属地区进行监管,提高安全生产监管的效率和效果。

7.中介技术服务机制:建立由专业机构为企业安全生产提供法律、政策、技术、宣传教育、人员培训、安全评价、安全文化建设、应急管理、应急演练等方面专业技术服务,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8.安全生产责任落实机制:建立各级政府、相关部门的安全监管责任制度,以及各行业企业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机制,建立、健全从履责到追责任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体系。

9.安全生产监督检查机制:包括日常巡查、专项检查、综合检查等多种形式,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技术监察、行为监察,以及过程监督等,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生产风险和事故隐患查治。

10.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机制:通过多种渠道、各种方式,开展全社会、各行业的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提高全民安全意识和从业人员的安全素质。

11.安全生产联合执法机制:协调多个相关部门开展联合执法行动,形成监管合力,提高企业安全生产的执法效率和效能。

12.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机制:建立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各级政府建设重大事故隐患的挂牌督办机制。推动企业主动排查治理隐患,实现隐患排查治理的常态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13.重大危险源监控机制:对重大危险源进行登记、评估、监控和管理,预防重大事故的发生。

14.事故应急管理机制:制定和完善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建立应急救援指挥体系,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15.信息通报与共享机制:及时收集、整理、分析和发布安全生产信息,实现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为安全生产的决策提供依据。

16.安全生产考核机制:对下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安全生产工作进行考核评价,推动安全生产工作的有效开展。

17.事故追责处罚机制。建立刑事责任、行政责任、民事责任的三大法律责任追究制度。通过事故追究,促进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和事故预防水平的提升和提高。

18.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机制:推行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三级评定机制,促使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规范化、标准化,落实安全生产基础保障体系。

19.安全文化示范企业创建机制:为了促进企业“文化兴安”,提高企业员工的“本质安全”能力和水平,国家推行安全文化示范企业评估机制,使各行业、各地区形成文化引领,标杆示范的安全文化氛围。

为了实现国家高水平、高质量的安全生产战略目标,政府层面需要加强、完善和改进、优化的治理机制建议如下:

  1. 持续优化法律法规的机制:修订、完善、优化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使之更加明确、具体、严格、科学、合理,确保依法治安、依法监管有法可依。
  2. 开拓创新经济政策激励机制:结合行业、企业实际情况,出台针对性强、可操作性高的安全生产经济激励政策机制,引导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如融资联动、土地联动、政策优惠、风险补偿、安全升级、综合绩效评优等激励机制。
  3. 加强政府监管队伍建设机制:增加安全生产监管人员数量,充实基层监管力量;定期开展培训和教育,提高监管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执法能力;建立职业激励机制,吸引和留住优秀的安全监管人才。
  4. 建立基于风险分级的分区分类分层监管机制:建立全面的安全生产风险评估体系,基于地区(区域)、行业、企业、项目工程、重大危险源、重大隐患、典型事故等监管对象的风险评估分级,实施科学、精准、合理的分区、分类、分层(级)监管机制。
  5. 加强政府智能化信息化建设机制:建立安全生产监管信息平台,实现企业安全生产数据的实时采集、分析和共享;利用智能传感、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提高政府安全生产监管的专业性、精准性和时效性。
  6. 规范行政执法监督机制:在加大违法违规企业的处罚力度的同时,建立规范执法和执法监督的机制,确保监管执法的公正性和规范性。
  7. 强化企业落实主体责任的激励机制:通过宣传、培训和激励等手段,提高企业对安全生产的重视程度; 建立企业安全生产信用体系,对守信企业给予政策激励,对失信企业进行严厉惩戒。
  8. 加强社会监督机制:鼓励公众参与安全生产监督,设立举报奖励制度;发挥行业协会、工会等社会组织的作用,形成社会共治的良好局面。
  9. 推行政府监管效能定期评估机制:对各级政府安全生产监管效能进行定期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和完善监管措施和政策。
  10.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能力综合建设机制:完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预案,定期组织演练;加强事故应急救援队伍和装备建设,提高事故应急处置能力;推行区域性事故应急物质储备第三方服务机制等。
  11. 建立组合保险保障机制:面向企业,建立工伤保险、安全生产责任险、商业保险三重组织保险的机制。完善相关赔付政策,实现安全生产保险的合理化、最大化安全保障。
  12. 开拓中小企业托管服务机制:发展专业化、社会化的服务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安全生产的托管服务,提升企业安全生产专业化水平。
  13. 多方协调机制:根据《安全生产法》明确的安全生产“五方工作机制”,建立不同的“多元组合”协调机制,如政府部门之间、政府-行业-企业、政府-社会-企业、行业-企业、企业-员工、企业-社会等不同组合的协调机制。
上述机制相互协同、配合、作用,共同构成企业安全生产保障体系,实现企业的安全生产。

五、企业层面中国式现代化安全生产管理机制

基于中国式企业安全生产保障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需要,企业层面最基本的安全生产管理机制包括以下方面:
  1. 全员安全生产责任机制:建立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各部门和各岗位在安全生产方面的职责和义务;确保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三管三必须“,将安全生产责任层层分解,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顶、纵向到底“,落实到每个岗位和个人。
  2. 全层级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机制。制定全面的安全教育培训计划,包括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全员职培训、定期复训、专项技能培训等;培训内容涵盖安全法规、安全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安全知识、安全理论、安全管理、安全技术、事故应急处理等;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和跟踪,确保员工安全素质及能力。
  3. 安全检查与监督机制:通过日常检查、专项检查、综合检查等方式,及时发现和纠正违规行为和不安全状态。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机制:包括新员工入职培训、定期的岗位培训、特种作业人员培训等,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4. 安全生产投入保障机制:确保有足够的资金用于安全设施设备的购置、维护、更新,以及安全技术研发、安全教育培训;优先保障重大事故隐患的整改资金。
  5. 危险源管理与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机制:进行危险源辨识分析,识别生产过程中的各类危险有害因素,建立管控机制;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形成常态化的检查机制;对发现的隐患及时整改,并对整改效果进行验证。
  6. 应急管理机制:制定应急预案,定期组织演练,提高应对生产安全事故及相关突发事件的能力。
  7. 安全考核与奖惩机制:对安全生产工作表现优秀的部门和个人进行奖励,对违规和发生事故的进行惩罚。
  8. 事故报告与处理机制:规范事故报告流程,及时、如实报告事故,按照“四不放过”原则进行处理。
  9. 安全文化建设机制:营造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使员工自觉遵守安全规定,形成全员参与的安全管理格局。
  10. 安全标准化管理机制: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实现安全生产的标准化、规范化。

    除了上述相对完善的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制外,中国式的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制还需要在如下方面进行开拓、创新和完善、优化:

  11. 开拓基于“党政同责”原则的“党建融入、工会参与”机制;
  12. 推行企业全员安全责任绩效评估(奖罚)机制;
  13. 创建中国式的“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14. 推行“本质安全型企业“建设机制;
  15. 倡导企业自律机制(承诺制、自评制、自规自管制);
  16. 建立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星级评估机制(优化安全文化示范企业创建);
  17. 推行安全文化管控机制(全员承诺制、全员自律制、管理自评制、社会参与制、家庭监管制、名誉员工制、轮留监督制、执行表态制、员工自评制、心理疏导制等);
  18. 优化“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双重预防机制;
  19. 推广企业应急管理“第一响应人“制度;
  20. 强化企业基层(班组、岗位)标准化建设机制(深化安全生产标准化);
  21. 加强企业相关方(承包商)管理机制;
  22. 深化工程项目相关方多元主体风险管控机制。

往期推荐

  1. 视频讲座2:第二讲  现代安全管理理论与模式

  2. 视频讲座1:第一讲  现代安全管理的发展与趋势

  3. 视频讲座:国内外先进安全生产管理经验|PPT(主要负责人版)

  4. 《安全软科学》-应急管理出版社 | 附“我国安全软科学发展历史现状与未来”PPT下载

  5. 安全风险管控:宏观安全风险预控与治理

  6. 安全生产理论100则(开篇)

  7. 现代企业安全管理

  8. 专著:企业本质安全—理论·模式·方法·范例

  9. 如何培塑本质安全型员工-化工出版社开年新书

  10. 国务院最新《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分类学解读|重要和关键知识点

  11. 信息通信行业“双重预防机制”团标中国互联网协会最新发布

  12. 我国“大安全大应急”学科专业体系 | 最新版《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简介及其学位基本要求(试行版)》(2024)

  13. 最新法规:事故发生单位罚款处罚的人和事-6类人、14种违法处罚行为、企业最高1.25亿(PPT)

  14. 公共安全的国家战略与策略 —二十大报告“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精神学习与解读

  15. 中国化校园安全管理体系创建-基于最新版“大安全”管理体系国家标准

  16. 安全软科技产业:专业化的安全科技服务与咨询项目工程方案

  17. 落实做到“安全第一”100法 | 从治理国家到百姓生活

  18. 《安全生产三十六计》-计策计略计术与计法 | 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

  19. 国家级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观察与分享|专题视频

星罗云布
【思想感悟、学术研究、人生家庭】安全理念,理念决定行为,行为表现素质,素质决定命运;安全策略,策略决定方向,方向引导路径,路径决定成败;安全系统,系统构建模式,模式体现方法,方法决定效能。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