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出台的一系列增量政策涉及房地产、地方化债、特别国债、刺激消费等各个领域,再次强调反映出了政府对于落实新政的决心和转折的明确态度。
强调近期系列政策的贯彻落实
政策转变方向更明确
自9月24日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增量政策,覆盖了房市、股市、债市,体现出了国家对于当前严峻形势的判断,也是对于第三季度经济数据及人民诉求的反应,对处于谷底的市场信心起到了重新激活的作用,后续各部委陆续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政策发力的具体内容和方向,本次领导人讲话再次强调政策的落实效力,并且从此前在发展中更多考虑安全因素的要求转向为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更加显示出了中央政策转向的决心和意志。
9月24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云泽、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吴清介绍金融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会上公布了一系列重磅政策,涉及降准降息,降低存量房贷利率,新的支持资本市场货币政策工具和引导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等一系列重磅利好,受重大利好政策提振,9月24日收盘,A股、港股迎来了近四年最大单日反弹。紧接着9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多项刺激经济的政策和新表述,并且强调了财政政策发力的可能性。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0月8日上午10时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发改委主任郑栅洁和副主任刘苏社、赵辰昕、李春临、郑备介绍“系统落实一揽子增量政策,扎实推动经济向上结构向优、发展态势持续向好”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国家发改委的副主任都负责不同方向的工作,这次共同参加新闻发布会,也是在向社会释放一个明确的信号,一揽子增量政策是在全方位发力,打出政策“组合拳”,国家发改委承担着政策执行协调中枢的角色。10月12日,国新办就“加大财政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财政部部长蓝佛安、副部长廖岷、王东伟等参加会议。会议围绕稳增长、扩内需、化风险描述了财政部将在近期陆续推出一揽子有针对性的增量政策举措,主要解决方案落在中央加杠杆上,政策对债市股市的各个资产品类均有实质性利好,后续政策实际落地可期。最后,10月17日上午10时,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住房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和财政部、自然资源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负责人介绍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有关情况。会上介绍,住房城乡建设部会同有关部门,指导各地迅速行动,抓存量政策落实,抓增量政策出台,打出一套组合拳,推动市场止跌回稳。
“四个取消”和“四个降低”
落地后进一步带动商品房销售热情
9月底以来房地产利好政策频出,“四个取消”及“四个降低”以及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的表述,均旨在提振市场信心、改善预期,推动房地产市场积极变化,从地产成交高频数据来看,政策催化下10月以来数据趋势回升。据Choice数据统计30大中城市商品房新房成交面积:截至2024年10月18日,24年累计同比-32.41%,Q1同比-42.5%,Q2同比-31.3%,Q3月同比-24.54%,10月前18天同比-3.49%。此外,在二手房成交方面,截至2024年10月16日,13城二手房成交(万方,MA7)趋势24年累计同比+3.8%,Q1同比-16.2%,Q2同比+6.2%,Q3同比+19.0%,10月前16天同比+37.8%;72城中介二手房成交(套数,MA7)趋势- 24年累计同比+14.1%,Q1同比-19.6%,Q2同比+35.3%,Q3同比+27.5%,10月前16天同比+80.0%。
数据来源:Choice、国投证券金融产品研究与配置中心
统计区间:2017年11月至2024年10月
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货币化安置方面,从历史来看,上一轮货币化安置主要出现在2014至2017 年,背景同样是地产景气度低迷,特别是三四线城市库存压力大。四年间货币化安置的套数分别达到 47万套、180万套、294万套和365万套,商品房待售面积由2016年初7.39亿平方米高位下降至2018年末5.24亿平方米,其中住宅由4.60亿平方米下降至2.51亿平方米,去库存效果明显。从当下来看,截至2024年9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为7.32亿平方米,其中住宅 3.77亿平方米,库存水平已经逼近2016年初历史高位水平,然而与上一轮货币化安置不同 的是,居民部门杠杆率已经很高(2014年末为36.00 %,2024年6月末为63.50 %),同时收入增长预期明显趋弱,难再重现上一轮全民炒房去库存盛况。从数量上来看,据麟评居住大数据研究院发布的《重点城市二手房月报》显示,2024年9月监测14个重点城市二手住宅挂牌量约220万套,若本次棚改货币化顺利完成100万套目标,或对存量商品房去化有一定促进作用,不过需要注意到本次改造面临“禁止大拆大建”指导文件的束缚,且本次计划开工数量亦远低于历史计划数量,100万套所实际带动的实物工作量预计也会远低于此前棚改。
数据来源:Choice、国投证券金融产品研究与配置中心
统计区间:2009年至2024年
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在房企纾困方面,早在2023 年1月就已设立总额度为800亿元的房企纾困专项再贷款,定向给予五大AMC,利率仅为1.75%。截至今年6月末,房企纾困专项再贷款余额为209亿元,且“政策存续状态”为“到期”。实际使用率偏低,主要是由于在实际落地中,AMC需遵守自主决策、自担风险的原则,决策更加审慎,且对纾困对象要求较高。从白名单信贷规模来看,根据前期数据,白名单项目审批授信完成后贷款发放节奏相对偏低,再贷款和“白名单”机制的实际使用率相对偏低。
中央加杠杆空间较大
地方隐债化解和收储落地成色仍需观察
2024年以来,财政部已经安排了1.2万亿元债务限额支持地方化解存量隐性债务和消化政府拖欠企业账款。从全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来看,据Choice数据统计,截至2024年8月体量约为43.6万亿,地方政府债券的存量整体呈明显上升态势,这意味着地方政府的显性债务压力实际上也是在上升的。作为融资平台发行的标准化产品,城投债目前总体余额在11-12万亿之间。2024年8月,城投债新增融资监管依然严格,借新还旧比例维持高位,当月发行量3483亿元,环比增加但同比大幅减少,净融资由正转负,环比、同比大幅减少。从偿还类型来看,8月城投债到期金额占总偿还量的比重环比提升,本金提前兑付、回售和赎回金额占比环比下降。地方政府债券和城投债券体量合计在53-55万亿之间。
就其它隐性债务而言,除融资平台的非债券类债务外,通常还包括政府购买服务、PPP、垫资施工、延期付款、融资租赁、BT、各类政府发展基金以及各类应付未付款项等,此外,一些隐性债务和显性债务往往还会交织在一起,使得隐性债务风险在极端情况下还会通过对应的项目传导至显性债务上,从而放大地方债务压力。本次明确提出了中央加杠杆化债的模式,拟一次性增加较大规模债务限额,催化市场对财政支出的力度和频率拥有较大的想象空间,亦对重塑弱地区和高负债地区的估值信心起到一定催化作用,反应到债市预计会快速助力城投债的整体信用利差修复。
互换便利和回购增持再贷款已顺利落地
长期资金入市或有更大空间
2024年10月18日,央行联合金融监管总局、证监会发布《关于设立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有关事宜的通知》,正式设立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激励引导金融机构向符合条件的上市公司和主要股东提供贷款,分别支持其回购和增持上市公司股票。自央行正式推出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以来,各大银行火速行动,推进相关业务。据经济参考报报导,截至10月30日,除国有大行外,包括中信银行、招商银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等近十家股份制银行也已参与相关业务,落地贷款金额超百亿元,目前还有多家商业银行正积极收集上市公司融资需求额度及时间规划,已与超百家上市公司对接或已达成合作意向,预计将很快启动审批流程,这也意味着近期还将有一批上市公司披露专项贷款公告。
根据各银行最新公告,中行已向32家上市公司明确贷款承诺,涵盖集成电路、交通运输、高端制造和商业服务等多个行业;农行表示,已完成9家上市公司的股票回购增持贷款业务审批,业务金额近40亿元,另有近80家上市公司正在积极对接中;平安银行全国范围内已与超200家上市公司进行了贷款意向接洽,其中已初步达成贷款合作意向且进入业务流程超50家;兴业银行已成功完成20家上市公司的股票回购增持贷款业务审批,批复总金额逾40亿元。2024年以来,上市公司回购增持热情高涨,回购计划数量和金额较上年同期均翻倍增长。据Choice数据统计,2024年前8个月A股已有约1900家上市公司实施回购,累计回购金额约1300亿元。根据《通知》,21家金融机构自主决策是否发放贷款,合理确定贷款条件,自担风险,贷款利率原则上不超过2.25%。面对激烈竞争,已有银行选择通过压缩利率空间占领市场,例如农行与恒逸石化签署的借款合同直接以1.75%的借款利率向上市公司发放贷款,支持后者回购股份。1.75%-2.25%的借款利率对高股息公司而言极具吸引力,央行此番通过结构性工具直达新的市场领域,打开了货币政策调控、精准支持的空间,并且未来还可视运用的情况扩大相关规模。
数据来源:Choice、国投证券金融产品研究与配置中心
统计区间:2017年11月至2024年10月
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与此同时,互换操作将由央行通过公开招投标确定SFISF操作的互换费率和中标结果,并为SFISF国债或互换央票实施专项额度管理,放宽相关经营性指标。10月21日,人民银行开展了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首次操作,操作金额500亿元,采用费率招标方式,20家机构参与投标,最高投标费率50bp,最低投标费率10bp,中标费率为20bp。互换便利可大幅提升非银机构融资能力,持续为股市带来增量资金,据报导部分国有大行表示愿为互换便利项下相关回购融资提供便利,放宽参与机构回购融资的授信额度要求。
关注后续关键会议
风险提示及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页面对宏观经济、市场行情的分析仅供参考,不构成对投资者的投资建议,不构成对投资者本金或收益的承诺。本页面内容仅属于基金投资配置策略讨论,不涉及具体基金产品宣传推介。基金投资有风险,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请投资者认真阅读《基金合同》和《招募说明书》等法律文件,并选择适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的基金产品进行投资。
本页面基于已公开的资料或信息撰写,但本公司不保证该等信息及资料的完整性、准确性。本页面所载的信息、资料等仅反映本公司于本页面发布当日的判断,在不同时期,本公司可能撰写并发布与本页面所载信息、资料等不一致的内容。本公司不保证本页面所含信息及资料保持在最新状态,本公司将随时补充、更新和修订有关信息及资料,但不保证及时公开发布。同时,本公司有权对本页面所含信息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修改,投资者应当自行关注相应的更新或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