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教研展风貌 促进学习共成长

教育   2024-11-08 22:08   江苏  

深耕教研展风貌

促进学习共成长

阜师附小教育集团数学半日研修

 在数学教研中,我们要落实“双减”,深入研读新课标,聚焦学习任务群,让数学核心素养在数学课堂落地生根,11月7号下午,阜师附小教育集团数学半日研修活动在新兴路校区举行。


教师风采



王亚琴,任教小学数学,个人曾获盐城市小学数学学科信息化优质课评比(阜宁赛区)一等奖、阜宁县青少年科技模型竞赛活动优秀辅导员称号、盐城市优秀教育论文三等奖、2022年阜宁县中小学教师“育人”、学生家长“身教”优秀案例评选活动三等奖,积极参加学校举办的活动并获得优秀指导老师称号,多次发表论文并参与课题研究。

个人座右铭: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范正艳,一级教师,县小学数学学科带头人,曾获江苏省“优秀科技辅导员"、盐城市“优秀科普信息员”、阜宁县“优秀组织个人”、“优秀教练员”、“教育教学服务先进个人”、小学数学信息化优质课竞赛一等奖,小学劳动优质课一等奖。多篇论文在省、市获奖,参加多篇课题研究。在她眼里,每一个学生都如数学里的一个温柔霸道的词语:有且仅有。一直以自己的数学精神带动学生的数学精神。


课堂展示



01



王亚琴老师执教《认识线段》

教学思路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让学生经历操作活动和观察的过程,会用语言描述线段特征。会找、数、折、画、连线段培养学生初步空间观念,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课前由学生熟悉的数学书封面引出长方形是由4条线围成的图形,这样线在数学上我们称之为线段,感知现实空间中线段的存在,引出课题。再由学生指出长方形的4条边都是直直地,再由他们自己“造出”他们认为的线段,由学生来完成“拉毛线”、“折纸”、“画线段”的教学环节,放手让他们去说一说他们眼中的线段,最后再一起小结线段是直直的、有2个端点,这样学生能更充分认识线段的特点。让学生结合具体的实例初步建立概念表象,再借助多样的活动感知线段的特征。

设计丰富的练习,逐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由4个图形根据线段的特点辨析出正确的线段,再呈现一组多边形引导学生通过数线段条数进一步巩固对线段的认识,同时让他们思考多边形命名的方法,积累图形学习的经验,发展几何直观。再引导学生正确规范地画出线段,充分感知线段地数学形象与特点。学生利用给定的2个点画一条线段,并数一数一共能画出多少条线段,在操作、展示与交流中进一步感受线段的特征,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鼓励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去探索更多个点的情况,就自然而然地把学生地学习由课内延伸到课外,课亦终而学未止。

由视频展示点线面是平面空间的基本元素,点动成线,线动成面,点线面之间相互转化,构成复杂的几何图形。丰富学生数学课外知识,激发他们的研究热情,希望他们用发现的眼光去看世界。

02



范正艳老师执教《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思路

学生进入小学以来,第一次正式运用策略解决问题所谓从条件想起的策略,就是从已知条件出发,想出由这些条件所能解决的问题,并最终与所需解决的问题建立起联系,这是一种由因到果的思考方法。所以理解并掌握这一策略,对于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节课主要贯穿:

一个实验导入:引起学生兴趣,揭示课题。

两个关联:有联系的条件解决问题,隐藏问题到最终解决问题。

三个奖励:小猴妈妈奖励小猴,小猴奖励同学们,老师奖励同学们。

四个思考①思考“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

      ②思考可以有多种方法得到结果。

      ③思考条件变了,解决问题的共同之处。

     ④思考新学知识到再学知识的一个提升思考。

本节课我的思考是如何让学生从 会想到会说?会说到会做?会做再产生新的思考?具体设计是:课始,我以土豆爬竿”引入新课教学,揭示课题。以缺少一个条件的问题让学生明白有联系的条件可以解决相应的数学问题。然后再出示教材中安排的“小猴摘桃”的例题,通过读题,找已知条件和问题,分析“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这个已知条件的含义,引导学生体验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明确小猴第三天摘了多少个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给学生一个脚手架,让学生用“先根据哪两个条件算出(  ),再根据哪两个条件算出(  )”有利于学生在形成解题思路的同时,体会蕴含其中的思考方法

经过多次改题,让学生强化解决问题的策略,条件变了,但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变,还是从条件想起,一步一步逼近问题。练习的安排我是按由易到难、由扶到放的层次启发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感受策略的意义和价值。

在展示作业时发现学生没有很好的认识列表这一方法,于是我制造表格机会,让学生明白列表也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式。在皮球一题中“每次弹起的高度总是它下落高度的一半”这句话学生比较难理解,在试上的过程中我尝试让学生画图解决问题,但是发现一下子就能正确画出题意的学生不多,于是我启发学生用比划的方法来理解,比划时进行了适当的指导最后运用策略解决方框画圈一题,其实是一个让学生发现画图方法优势的好机会,运用画图的方法能更快地找到答案,针对具体问题合理选择解题方法。

事实上,策略的教学不是靠一节课就能体会并学会灵活运用的,在以后的教学中还会一如既往的渗透各种策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评课交流



01



周成林老师

范老师这节课导入新颖从如何让土豆到筷子的另一端,通过现场多种道具的演示从引出方法的多样性,提高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从而导入课堂。

教学层次分明出示例题,学生读题以后,把注意力集中在“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这个条件上面。让学生深入思考,充分说说对这个条件的理解,学生方面理解的很透彻。确定思路:根据题中给出的两个条件来整理思路,在范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回答的比较到位,初步获得从条件向问题推理的体会。

让学生尝试列表、列式解答:学生有了刚才明确的解题思路,根据第一天摘30个,和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算出第二天摘的;再依次算出第三天摘的。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在实物投影上详细分析,甚至不放过每一句话的完整性,这都体现了一位教师扎实、严谨的教学功底。引导反思:比较算式和列表过程,说说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发现他们都是从条件出发进行思考。并顺势揭示题目。

回顾反思:说说解题过程中的体会是什么?及时总结、整理成:读一读、理一理、

范老师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引领学生走向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个地方不论是对教材的处理,还是对学生的引领,都值得我学习,也许对于我来说还不知道该怎么向学生讲明这是“从条件出发,分析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内容,范老师就是这样潜移默化地抓住了本课的重点,突破了难点。

对第2题涉及到生活中球的反弹,范老师则着重让学生理解“每次弹起的高度总是他下落高度的一半”这个条件展开思考。通过教师和学生的现场展示,让学生更直观的弄清第一次弹起的高度,再依次算出第2次、第3次、第4次等。让孩子们数学的学习不再抽象。

以上我简单地说了范老师的课堂安排给我收获启发,范老师的教态自然亲切,语言娓娓动听,和孩子的配合密切,学生在活动中积极思考,学习积极性高,课堂气氛活跃等,这些都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学习的地方。

02



王亚婕老师

《解决问题的策略》课堂环节安排合理,环环紧扣,由新颖的实验进入课堂,让学生对课堂产生浓厚的兴趣。新课讲授部分抓住解题的重点条件“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让学生深入思考其中的含义,充分对这个条件进行理解后再列式解决问题。之后对条件进行变化,让学生自己思考,自己解决,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形成了较好的思维节奏。习题巩固时,也是抓住重点条件利用和学生的互动以及多媒体的展示让学生的理解更直观,具体。

03



单春霞老师

“整体把握教学内容”是2022版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第二条教学建议。整体把握教学内容,旨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数学的核心本质,领会数学知识的价值与深远意义,这要求我们关注两个关键点——端点的价值与意义,以及线段的价值与意义。王老师的课堂教学充分体现了这两方面的关注。

1.注重实践操作。

王老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探索,让他们直观地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坚实基础对线段概念的理解。

2.多元深化理解。

王老师引领学生从生活实例中发现线段,从数学书封面的长方形中提炼出线段的数学模型,进而构建概念,并通过折一折、画一画等多种方式深化对概念的理解。

3.善于寻求突破。

在学生动手操作有困难时,王老师善于从学生熟悉的角度找到突破口,一步步引导学生继续研究,加深学生对线段的认识,感受数学学习的意义,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是小学生第一次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其实,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学生几乎在每一次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都会运用。因而,理解并掌握这一策略,对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范老师这节课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情境一体化。

范老师选择小猴摘桃、拍皮球的情境贯穿课堂。学生在情境中思考问题,发展思维。

二、训练多样化。

小猴拍皮球,说条件提问题,运用策略猜一猜等让学生的审题能力、语言能力得到了多样的训练。

三、总结形象化。

范老师放手让学生自主分析,“以后每一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这个复杂条件所蕴含的意思,循循善诱,从想意思,找关系,定步骤,求结果出发,助力学生思维进阶。


总结点评






施素娟主任


一、生活化的教学引入,激发学生兴趣

两位教师均从生活案例出发,将抽象的数学问题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使得课堂导入自然流畅,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有助于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二、实践操作与自主探索相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两位教师都注重实践操作,通过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自主发现规律和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体现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整堂课中,教师始终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体现了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四、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个体差异

在评价方面,两位教师都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通过及时反馈、鼓励表扬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同时,教师还关注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

五、总结教学策略,构建知识体系

在课堂结束时,两位教师都能够对教学过程进行总结,提炼出教学策略或概念性的理念。这不仅有助于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还能够为学生的后期学习提供结构化的知识体系支持。

建议:

1.要更多的注重思维培养,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在思维培养方面,两位教师可以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多样化的思考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2.可更多的融入跨学科元素,拓宽学生视野

在教学设计方面,两位教师可以尝试融入跨学科元素,将数学与其他学科如科学、艺术、文学等相结合,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思维广度。让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应用和价值,还能够培养跨学科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认识线段的课程中,教师可以引入建筑、艺术等领域中的线段应用实例,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研是一次灵魂的唤醒,也是一次诗意的修行,愿我们于唤醒中迈步,在诗意中同行,抱团成长,共研共学,齐步前进。


-END-

编辑:周   游

初审:施素娟

复审:刘永民

终审:赵才广






阜宁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我校创建于1954年,几经沿革,如今的学校已成立阜师附小教育集团,分设通榆路校区、香港路校区和新兴路校区。学校2000年被省教育厅评为“江苏省实验小学”。学校以“厚德至善,乐学博爱”为文化理念,着力打造至善校园,走尚善教育之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