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园运营|产业联动的重要性

楼市   2024-11-09 03:39   广东  

今天看了深圳人才公园的咖啡市集活动,同期打擂的还有莲花山的咖啡节活动。莲花山公园相比人才公园的咖啡节,两边的侧重点不同,莲花山的内容更丰富,也比较接地气,更符合大众客群的喜好;而作为周边都是高薪客群的人才公园,咖啡品牌多选择手冲咖啡,联动咖啡的上下游产业链,包括咖啡机、咖啡豆等,一杯标王咖啡售价达2900元,妥妥的将高品质高端咖啡进行到底。


今天我们就以咖啡产业与公园如何联动,来分析一下,城市公园运营与产业联动的重要性。


一、中国咖啡市场概况

2023年,中国的咖啡产业规模达到了2654亿元,显示出显著的增长潜力。人均年咖啡消费量也上升至16.74杯,与2016年相比接近翻倍。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咖啡文化的深入渗透和消费市场的扩容。咖啡消费的主力人群为26岁至45岁的消费者,占销量比例超过68%。从地域消费来看,一二线城市是咖啡消费的重点区域,随着咖啡品牌的下沉,县域农村地区的咖啡消费也在持续增长。


根据《2024中国城市咖啡发展报告》,预计2024年中国咖啡产业规模将增至3133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7.14%。


上海作为咖啡文化的重要城市,2023年咖啡门店数达到9553家,领跑全国。国内连锁咖啡门店共计52308家,其中77%的门店被排名前十的连锁咖啡品牌占据。


深圳的咖啡市场发展迅速,2023年已经成为中国咖啡相关企业数量最多的城市,有超过17000家咖啡馆落地,被誉为“咖啡之城”,其咖啡文化虽然相对年轻,但已经展现出独特的魅力和活力。这个市场的快速发展体现了深圳在咖啡行业的重要地位和巨大的消费潜力。


总的来说,中国的咖啡市场不仅规模在不断扩大,而且消费潜力巨大,尤其是在下沉市场。值得注意的是,国产品牌虽然入场较晚,但扩张迅速,覆盖了各级城市的消费人群。


随着消费者习惯的逐渐养成和咖啡文化的普及,预计未来几年中国咖啡市场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我们选择公园联动的产业类型,除了符合公园场景外,其未来市场的可发展规模及发展潜力预判也是很重要的,朝阳产业的迅速发展为公园运营的产业联动提供了产业增长基础。


二、咖啡产业与公园如何联动

以深圳城市公园为例,咖啡店是最早也是最普遍的进入公园运营领域的产品。在深圳的各个公园几乎都有特色的咖啡店。公园生态自然友好的社交环境,与咖啡作为社交、白领精英的必备饮品有着天然的契合度。但是如果只是开咖啡店或者举办短时间的咖啡节,无论是公园咖啡的盈利能力,还是咖啡节的盈利能力都是非常有限的。深圳在公园里已经举办过很多次咖啡节活动了,几乎都是靠政府补贴维持,虽然确实对宣传咖啡文化、促进短时消费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其商业模式始终无法闭环。我前面的文章也是提到过很多次了,公园里无论是商业还是活动,如果只能靠财政补贴维持都是不可持续的,如果不能通过财政补贴完成商业模式的闭环,其还是会一直成为财政负担的一部分。


咖啡适合公园场景,很多产业诸如灯光艺术、时尚产业、潮玩文创、亲子娱乐设施等也都适合公园场景,总结来说就是可以在公园场景中形成独特产品展示及售卖并且自带流量的产业都非常适合与公园深度合作。现在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断断续续的合作,真正的产业联动效应还未形成。


以咖啡为例,如果走产业联动模式该如何发展呢?


1)首先就是咖啡文化产业的聚焦。现在的咖啡节及咖啡店在公园场景中的应用的广度是够的,但深圳没有一个公园真正的做到深度的产业融合。如果我们提到咖啡,哪个公园都有,如果要找到一个代表咖啡文化的公园,我们却说不出来一个。


文旅行业有句话叫“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不做第二,必须第一。对于任何产业,无论是生产环节还是展示销售环节,聚集效应和规模效应都是产业发挥作用的重要因素。现在各区的公园看别的公园做什么,自己的公园也要做什么,资金从财政分到各个区再像撒胡椒面一样雨露均沾,看似公平,这些资金却没有起到促进产业可持续及与公园深度融合的作用。


2)其次是咖啡产业与公园的深度融合。就咖啡产业而言,如果我们选定一个确定的公园,考虑这个公园的地理位置、周边人群及资源优势,确定他是最适合与咖啡文化产业深度发展的公园,那么就要聚焦这个产业做深做透,比如咖啡品鉴大会、咖啡论坛、咖啡常态化的装配式文化商街、咖啡品牌孵化、咖啡上下游产业链产业园等,将所有业态布置在公园及公园周边,打造全场景的咖啡文化产业聚集地及展示展销基地,那么只要是咖啡爱好者就会聚集到这个公园,外地游客来到深圳也可以很明确的知道来到这个公园就可以获得关于咖啡的一切信息,甚至咖啡产业也可以依托公园的展示体验场景将产业的上下游产品从这里推广到全世界,那么这个公园的产业效益将发挥到极致,同时为这个公园打上一个产业标签。


3)第三就是长期政策及时间孵化。无论是产业、旅游、商业或者公司,投入和收入进而形成可持续的商业模型都需要长期的政策支持及时间孵化,就像深圳的华强北电子商圈、南油服装城、湖贝珠宝城,一旦形成产业聚集效应以后,其后续力量是很大的。公园由于其空间形态及资源交通优势与传统的商超写字楼产业园都不同,但是这种不同也造就了其可能适合联动的产业类型与传统产业形成差异化的发展路径。


公园运营之于产业联动的重要性,与文旅景区是否有产业支撑的逻辑是类似的。前几天与许秋洋总聊天,他就特别强调了他未来要运营的文旅叫“产业文旅”,一定要有产业基础才可持续。这点我是十分赞成的。他的观点与董教授说的,文旅是否可以发展好,依托的是经济发展不谋而合。文旅运营和公园运营都是更侧重于场景体验,没有产业基础及经济基础,只靠流量网红经济的成功偶然性是非常强的,好不容易靠创新营销抓到一波流量,如果没有扎实的产业基础也会随风而去。而如果有全链条产业基础布局,任何一波流量带来的都是品牌与金钱的双丰收,这些又可以通过产业去放大和强化,形成循环经济体。政府的资金只是成熟产业模型的启动资金,而不需要持续无效的投资,永无收回的可能。


三、产业联动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

迪士尼作为全世界最成功的主题公园,其百年历史就是产业帝国逐渐完善的过程。迪士尼乐园只是迪士尼众多产业中展览展示体验的重要一环,在乐园中我们可以深度体验迪士尼的产品,购买迪士尼众多文化IP品牌的衍生品,并且作为迪士尼品牌永不落幕的展览展销基地,持续扩大IP影响力,为迪士尼的IP品牌矩阵延伸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做好准备。现在即使不在迪士尼乐园中,我们也可以在流媒体平台上欣赏其影视动画作品,在书店买到相关画册、在商店买到各种联名商品。而迪士尼一开始在橘子园中构建这个体验乐园的时候,也是与通用汽车产业达成了深度合作,通过汽车技术经过娱乐化改良打造了最初的迪士尼乐园,因此迪士尼乐园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乘骑乐园”。其本质就是一个类似公园的空地上通过与汽车产业的深度合作及创新设计打造的大型乘骑体验乐园。因为与汽车产业的深度合作,为迪士尼的建设节省了大量的资金,也为迪士尼后来的产业多元化发展奠定了基础。如果不是读了迪士尼的成长史,我们现在到迪士尼乐园中体验,是很难想象其庞大的产业帝国是从汽车产业合作开始的。文旅的特点就是其可以从任何一种产业的成功,孵化出人们生活所需的全生态产业图谱。


中国的主题公园也好,景区也罢,由于一直是依托房地产反哺的形式维持,因此从底层架构上就很少考虑产业逻辑,致使今天为止,当房地产崩塌无源头活水后,其自造血能力薄弱,只能不断的靠创新营销及频繁更换吸引力产品维持。方特模仿了迪士尼的产业发展模式,算是跑出了熊出没这样可以在知识产权方面持续蓄能的文化产业产品,其他主题公园和景区几乎都要持续的创新获得不稳定的收入,没有孵化出任何品牌产品及品牌产业获得持续的现金流。


现在一些乡村振兴的项目是比较注重产业联动的,一方面乡村振兴确实需要解决就业问题,并且由于面积足够大,可以很方便的与当地的农副产品统筹考虑,另一方面乡村振兴项目如果没有产业支撑很难只靠当地乡村旅游赚到钱,因此在设计之初就会考虑商业模型如何可以跑通。


而原来的一些在大基建时期未深思熟虑就建设的众多景区,由于建设之初没有资金问题,考虑的不够周全,等景区遍地开花经济大环境又差的时候,无数的烂尾景区资金不足的问题就凸显出来了。


未来,那些偏远地区没有绝对的景观及文化优势的景区,又无产业支撑的情况下,大批的烂尾景区就像在偏远地区大片的烂尾楼一样,将成为极大的资源浪费。而这也是最近我们几个文旅人在一起讨论思考需要解决的问题。那些偏远地区的烂尾楼未来恐怕是无解了。可一些仍有一定发展空间,可能与周边资源或产业形成联动效应的景区,也许还有救。


想象一下一个风景优美,低密度设计的景区,如果周边还有些可联动的产业,通过资产证劵化(或政府补助)获得一些运营资金,再通过共建模式启动起来,召集一些城市中的七零八零后情系田园养老生活的共创者,还是可能在这些地方做出些成绩出来的,至少这种可想象的创新生活方式是有吸引力的。


与景区的颓势相比,城市公园的可想象空间要大得多。大部分偏远的景区只对有一定年纪想要避世的人群有吸引力,而城市中的年轻人还是更希望聚集在快节奏的城市中生活工作。这时,公园式的工作生活环境对于城市中的人是无差别的有吸引力的。比如再深圳创业的人,在公园中发展需要的创业资金比写字楼或商场中低,环境又更好,那么其吸引力是很强的。


为什么成都、新加坡都将城市公园经过几年的发展变成了公园城市。因为生态环境友好,对于生活环境逐渐提高的现代人是很有吸引力的。未来,随着公园的发展,商场、写字楼与绿色生态的融合度也会越来越高,甚至住宅也会强调生态设计。绿色生态向城市的各种空间载体延伸,也就是公园城市的逐步形成的过程。


当可以想象的公园城市形成,公园的差异化发展就体现在文化差异及产业差异上。文化之于产业是其品牌化的精神升华,之于公园是其IP化的精神高度探索。没有产业空谈文化及IP是无法形成可持续发展模型的。越是高层次的精神需求满足越需要底层实体经济的支撑。公园要公益、要文化内涵、要干净安全.....其所有的服务功能都需要资金支持,有产业支撑才可持续产生稳定收益。不同的公园可以根据其自身特色选择不同的联动产业,这也可以提高公园的差异化发展优势,使每个公园都有其独特的竞争优势。


公园对比景区其优秀的地理位置及产业可联动优势是很明显的,因此我对于公园的可持续运营一直持乐观态度。但是,谋事在人, 成事在天,也不排除大批的公园会走景区的老路,天下作业一窝蜂的抄,从大量景区互抄作业形成同质化恶性价格竞争的经验来看,有时弯路总是需要走一下才会谨慎的思考全局。如果真的进入公园运营打乱仗阶段,那些胡乱发展的公园也总会为未思考先行动付出金钱的代价,但也同时会不乏智慧者打造标杆名牌。毕竟,任何一个行业,成功者都属少数,二八定律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就是自然法则。


我们要思考的是,你的城市公园运营,准备好了一个有逻辑的商业模式了吗?





主题公园设计
主题公园设计|文旅项目策划|城市公园运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