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春风催桃李,一腔热血育新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薪火相传、后继有人的战略高度,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指明前进方向,对教师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全国教育大会、山东省教育大会相继召开,对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段时间以来,原诸城十中校长魏培友2003年“给刚当教师女儿的信”在整个教体系统引发热议。很多教育干部、教师纷纷发表自己的感想和建议。市教体局家庭教育研究科王树华同志不辞辛苦,搜寻魏培友校长信件的原件,拜访魏校长的两位从教的女儿,并写下了《关于魏培友校长家书的后记》,引发了强烈反响。
为进一步强化榜样示范作用,面向广大教职员工生动讲好师德故事,用身边的榜样传递师德力量,市教体局在官方微信公众号推出“师德传承”系列主题,对魏培友父女扎根教坛、奉献教育的感人事迹进行刊发,希望广大教职员工不忘为师本心、教育初心,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传承“诸城师魂”。
聆听着前辈的叮嘱前行
贾悦学校初中部 白俊
在市教体局的微信公众号上,我又一次拜读了魏培友校长《给刚当教师女儿的信》。在信中,魏校长用朴实无华的语言通过细致入微的叮嘱,为刚刚踏上教师岗位的女儿指明了前行的方向和工作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字里行间不仅充满了一位父亲对女儿的深情厚爱,更展现了一位老教育工作者对教师职业的深刻理解与崇高敬意。静心阅读,仿佛有一种聆听前辈叮嘱的感觉。魏校长的话语,不仅仅是对自己女儿的叮咛,更像是一盏明灯,为所有新教师们照亮了前行的路。这封信中所讲的内容是魏校长三十年教师生涯的切身体验的凝华,虽然已经过去了二十一年,但今天拿起读来,仍然有一种春风拂面的感觉,让人倍感亲切。
从学子到师者的华丽转身,是担当责任使命的开始。从校园里的学子到讲台上的教师,这一身份的转变意味着责任的重大转变。学子时期,我们主要任务是学习知识,提升自我;而成为一名教师后,我们的责任则在于传授知识,培养人才,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这种身份的转变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更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师德风范。
魏校长在信中提到“从你上班第一天开始,就应该转变身份”“你要用自己的思想和行动去教育和感化每一位学生”。作为师者,我们应时刻铭记自己的身份和使命,始终保持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敬畏之心。《礼记•学记》中说到:“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作为教师,我们若能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那学生们才能向阳而生。若我们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则会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青年人实现身份的华丽转身是培育良好师德的起点,也是关键节点,只有时刻保持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和热情,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才能以实际行动践行“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教育理念。
生活中严谨自律,则能为学生树立良好榜样。生活作风是教师师德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教师的生活作风不仅反映其个人品德修养,更会影响学生的成长和学校的风气。因此,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要严格要求自己,保持严谨自律的生活作风。
魏校长在信中说到“个性化的穿着,随意的口头禅,对大学生来说也许意味着活力,但这些假如出现在课堂上或对学生的教育中,难免就会有被理解偏颇的时候,无意中可能就落了个不好的名声或就伤了谁”,就是强调了教师生活作风的重要性。教师要做到“慎独”,即使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也要保持高尚的道德品质和正确恰当的言行举止,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遵守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同时,我们还要注重个人形象和仪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为学生树立一个积极向上的榜样。然而,在日常课堂上,我们很多老师在被个别学生气到的时候,往往会口无遮拦地乱发脾气,甚至会恨铁不成钢地说一些不该说的话,结果适得其反,不仅学生不领情,而且还伤了学生的心,破坏了自己在学生中的良好形象,降低了自己的威望,减少了自己的“追随者”,这是多么不应该出现的事情啊。
生活作风的转变是培育良好师德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我们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信念,不断反思自己的言行举止,及时纠正不良习惯和行为语言。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信任,重塑良好的教师形象。
善于沟通的语言和和蔼可亲的态度是融洽师生关系的润滑剂。语言是教师与学生交流的重要工具。一个教师的语言风格不仅会影响教学效果,还会影响师生关系的建立和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语言的艺术性,努力做到和蔼可亲、善于沟通。在这一点上,很多老教师做得很好。
俗话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家长把孩子交给学校,就是对我们的信任。生活上,我们应该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自己的学生,用亲切的语言与学生交流,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和心理变化;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情感体验,用温暖的话语和鼓励的眼神激励学生积极进取。同时,我们还要注重与学生的沟通技巧和方法,学会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尊重他们的想法和感受,因为现在的学生思维活跃,见识更广,他们的信息量和对新生事物的感知能力甚至远超部分老教师。然而,在日常工作中,我们时常发现很多年轻教师对学生缺乏耐心和热情,学生犯点错误或学习稍有懈怠,动辄厉声呵斥、冷嘲热讽,批得学生灰头土脸、颜面尽失。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用“爱语”才能结善缘,一句不合时宜的话,极有可能刺伤了学生脆弱的心灵,把他推到了千里之外去了。这不仅不利于让学生改正错误,还极有可能触发了他的叛逆之心,让他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教师的语言艺术是提升教学质量和融洽师生关系的关键。作为教师,若能时刻保持平和和开放的心态,不断学习和尝试新的沟通技巧,我们就能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影响和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成长。
塑好杏坛专业形象,展现教师职业风范。教师着装是教师职业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反映其个人品位和审美观念,更会影响学生对教师的印象和评价。因此,教师在着装时要注重整洁大方、松紧适度。
魏校长在信中强调了教师着装的重要性,指出“切勿为追求个性而款式怪异或颜色特别,这样均不利于接近学生,无形中会拉大跟学生的距离,是无益于教学和带班的”,教师服装要做到“整洁大方而干净,松紧适度”。这要求我们在选择服装时要注重款式和颜色的搭配,避免过于花哨或过于随意。同时,我们还要注重服装的舒适度和质感,确保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自如地活动并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莎士比亚说“衣裳常常显示人品”。在培育良好师德的过程中,服装的整洁大方和松紧适度是塑造专业形象和展现职业风范的基础。我们要时刻保持对职业形象的重视和关注,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服装搭配技巧和审美观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学生树立一个专业、严谨、自信的教师形象,赢得他们的尊重和信任。
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是筑就教育梦想的基石。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是教师职业发展的重要保障。一个教师只有与同事、学生和家长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才能在工作中如鱼得水、左右逢源,获得广泛的支持和帮助,从而成就自己的教育梦想。
魏校长在信中说到“不要走入孤立的误区,因人而异,因地制宜,把自己融入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网,你才有可能如鱼归大海,鸟上蓝天,尽情发挥自己的才华,做一个合格的教师”, 他告诫女儿应该具备团结协作的精神和意识,积极与同事沟通交流、互相学习借鉴。同时他也是在告诫我们,在日常工作中,一个人学会尊重同事的意见和建议,虚心接受批评和指导;在遇到困难时,要勇于担当责任、积极寻求帮助和支持。雷锋说过:“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同事之间只有相互尊重,相互支持,加强合作,才能在共同为学校的发展贡献力量的同时成就自己。教育的发展要求我们在工作中要注重团队合作和集体协作,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和贡献。同时,我们还要注重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需求,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此外,我们还要与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关系,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和教育问题,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和机会。
创造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是提升教育质量和实现教育梦想的重要保障。我们只有时刻保持对人际关系的重视和关注,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沟通协作技巧和方法,才能与同事、学生和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桥梁,共同推动学校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
魏培友校长的《给刚当教师女儿的信》不仅是一封充满父爱的家书,更是一位德高望重的教育前辈对青年教师的殷殷叮嘱。再次读来,深深叹服于魏校长春风化雨般的教育情怀。教育是千秋大业,是一项永不竣工的工程,需要一代又一代的教育人前赴后继为之奔赴。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只有时刻铭记自己的身份,不忘初心使命,积极传播和践行良好的师德风范,才能传承好“诸城师魂”,才能以高尚的师德和优异的成绩去书写诸城教育事业的新篇章,为学生的成长和家乡的进步贡献自己应有的力量。
责编|郭良 编辑|尹海滨
来源|诸城市教育和体育局
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进一步畅通教育诉求表达渠道,您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提出您对教育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我们将及时予以反馈回复。让我们家校社联手,共同谱写新时期诸城教育高质量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