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抗癌协会发展史——历史沿革

文摘   2024-12-09 00:01   浙江  

第一章 历史沿革

一、中国抗癌事业的兴起

早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就出现了肿瘤诊疗机构。1933年,由美国人开办的北京协和医学院创建了中国第一个肿瘤科,约翰·斯皮斯任主任。两年后,比利时人在上海开办的圣心医院成立了中比镭锭治疗院,1936年成为独立单位,通过镭锭治疗肿瘤。1879年8月,天津的英国伦敦会施医院马根济大夫(英国人),在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事务大臣李鸿章的安排下,做了一次西医手术演示,从一位患者颈后取出了一个很大的肿瘤,这是有记载的用手术方法治疗肿瘤的第一例。


几年后,肿瘤诊疗的重任开始由中国人担纲。1934—1937年7月,获得美国纽约州立医科大学医学博士的金显宅先生担任了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科主治医师,首次开展了乳腺根治术,在世界上首先发现嗜红细胞增生性淋巴肉芽肿病。1937年7月—1939年3月,他在美国纽约市曼哈顿区纪念医院进修肿瘤病理,在芝加哥肿瘤研究所进修肿瘤临床;1939年3—9月赴英国、法国、比利时、德国、丹麦、瑞典、瑞士和意大利考察肿瘤医院及肿瘤研究中心诊治工作;1939年10月回国被任命为北京协和医院外科副教授和肿瘤科主任,开始在国内推广乳腺癌及头颈部肿瘤的临床诊断、病理诊断与手术治疗。他出生于韩国,1930年加入中国籍,是第一位担任肿瘤科主任的中国人。1941年金先生在国内首创“舌癌根治性联合切除术”。1942年日寇占领北平,协和医学院被迫关闭,金先生来到天津合资开办了“恩光医院”,继续从事外科和肿瘤工作。


远在上海的中比镭锭治疗院1941年开始由中国人自己经营。1946年,在英国伦敦大学附属医院担任放射肿瘤治疗科副主任的吴桓兴先生回到上海,被聘为中比镭锭医院医务院长,第二年担任院长,确立了肿瘤放射治疗的学术地位。吴先生出生于毛里求斯,1936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医学院获医学博士学位,1937年赴欧洲深造分别获得肿瘤学和放射医学文凭,并曾在英国皇家放射学院从事肿瘤学的医疗和研究工作。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医学事业蓬勃发展。1951年冬,天津当年的英国伦敦会施医院(后更名为马大夫纪念医院)被人民政府接管,称天津市人民医院,创建了新中国第一个肿瘤科,由金显宅先生主持。上海中比镭锭治疗院同年更名为上海镭锭治疗院,吴桓兴先生任院长。两所医院南北辉映,成为国内肿瘤诊疗的两盏明灯。


1954年,第一届全国肿瘤医师进修班合影


1954年,受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委托,金显宅教授在天津人民医院创办全国肿瘤医师进修班,为各地区培养肿瘤专业人才。进修班设立肿瘤病理、肿瘤外科、肿瘤放疗等课程,1960年以后增加了肿瘤化疗和其他综合治疗的内容。金先生亲自授课,他特别重视掌握肿瘤病理知识,早期学员都由他亲自带领阅读病理切片,为了对学员负责,每张切片均送天津医学院病理教研组核对。金先生的外科技术独具特色,他解剖动作果敢、准确、利落、精致、出血甚少、并发症少、治愈率高,学员们称赞:“观看金先生的手术无异于欣赏一场艺术表演”。在他的手术示范中,由指定学员担任手术记录,术后亲自修改,誊清后存于病历中,学员结业时都要带一套典型手术记录回去。金先生讲课内容后由学员整理成稿,成为国内第一本《肿瘤学讲义》。


进修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中除讲课外,安排典型案例讨论、门诊教学会诊、定期查房、病理诊断、疾病治疗以及参加肿瘤科各种实际工作等。教学除金先生系统授课外,还请金先生的助手天津人民医院医师张天泽、李树玲、王德元、金家瑞、王德延和天津市妇科专家林崧、俞霭峰,普外专家虞颂庭等人授课。


1951年,人民政府接管马大夫纪念医院,天津市立人民医院正式挂牌


全国肿瘤医师进修班每年一期,春晖布泽。许多学员回去后积极建议创建了所在省市的肿瘤医院和肿瘤研究所,如浙江的李挺宜、湖北的张明和、广东的李振权、吉林的刘谦、辽宁的张文范、安徽的李同度等。有的人积极创办肿瘤学期刊和报纸。多数学员后来成为著名的肿瘤专家和学科带头人。


1952年,天津人民医院创建了新中国第一个肿瘤科,由金显宅教授主持


1958年,随着“向科学技术进军”“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洪流,中国医学科学院附属肿瘤医院在金显宅教授的帮助下在北京建成,吴桓兴任院长。此后相继建立了浙江省肿瘤医院、中山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和肿瘤研究所、湖北省肿瘤医院和肿瘤研究所、吉林省肿瘤医院和肿瘤研究所、山东省肿瘤医院、山东省德州市肿瘤医院、河北省肿瘤研究所、成都军区肿瘤研究所等。一批综合医院建立了肿瘤科,如长春医大附属医院肿瘤科、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中心医院肿瘤科、哈尔滨市第五医院肿瘤科、西安市第二医院肿瘤科、厦门市第一医院肿瘤科、天津市塘沽医院肿瘤科、武汉市第一医院肿瘤科、兰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肿瘤科、南京八一医院肿瘤科、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肿瘤科、山东省泰安市中心医院肿瘤科等(这些肿瘤院所和肿瘤科的创建者均是全国肿瘤医师进修班的学员),肿瘤专业队伍迅速增长。


1963年,金显宅教授在天津市人民医院创办了我国第一本肿瘤杂志《天津医药肿瘤附刊》(后易名为《中国肿瘤临床》),介绍国内外肿瘤学科的新进展,搭建肿瘤临床诊疗和科学研究的交流平台。他亲自撰写文章和审阅修改稿件,指导弟子和医师进修班的学员们撰写论文,杂志成为培养肿瘤诊疗人才的重要途径。在他的带动下,相继出现了《癌症》《实用癌症杂志》《癌症防治研究》《淋巴瘤学刊》等一批肿瘤学期刊。


1981年1月,全国肿瘤医师进修班学术交流会


二、中国抗癌协会的成立

全国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撤销,引起各地肿瘤界人士强烈反响。大家渴望能有一个组织,加强肿瘤科技工作者之间的联系和交流,与国外学术组织建立联系,提高我国肿瘤防治水平。特别是肿瘤防办所属13个防治研究协作组的专业人士,十分留恋彼此相聚协作科研的经历,希望将这种协作攻关的形式保持下来,以专业研究会的名义转移到中华医学会肿瘤分会。但该分会是全国学会的二级机构(非独立法人),协作组转入后只能成为三级机构学组,不能独立对外进行学术交流,这显然不能为肿瘤科技工作者所接受。


金显宅对肿瘤医学科学酷爱至极


1983年初夏,天津人民医院院长金显宅邀请张明和、张天泽、金家瑞、张嘉庆、刘谦、李月云等肿瘤专家到北戴河,为即将召开第一届国际乳腺癌学术会议审稿。审稿会期间,讨论了肿瘤科技工作者组织起来的问题。与会者受中国科协所属的“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分会”与“中国防痨协会”并存的启示,一致赞成在“中华医学会肿瘤分会”存在的同时,有别于肿瘤分会,团结一切热心于抗癌的各界人士,发起成立“中国抗癌协会”。


1983 年,中国抗癌协会秘书处成员研究撰写申请成立中国抗癌协会报告


当年6月,第一届国际乳腺癌学术会议筹备会在天津举行,会后召开了由12个省市自治区肿瘤专家参加的座谈会。大家认为,我国抗癌事业的发展亟须组织多学科的协作,争取与国际肿瘤界的交流与合作,并求得社会上一切力量、医学的、非医学的和国内外各界热心于肿瘤事业人士的大力支持,建议成立中国抗癌协会。金显宅教授、吴桓兴教授出席了会议并赞同大家的建议。会议决定将此建议在肿瘤界广泛征求意见。

1984,中国抗癌协会秘书处成员向国家体改委撰写成立成立中国抗癌协会报告


经过半年多的酝酿、征求意见、与相关部门沟通,1984年2月23日,金显宅、吴桓星、叶馥荪、李光恒、李挺宜、张明和、金家瑞、张天泽、徐光炜、李同度、余新生、张文范、张嘉庆、张毓德、童国瑔、刘谦、李月云、姚鑫、顾绥岳19位专家共同签署了《申请成立中国抗癌协会的报告》,全文如下:


《申请成立中国抗癌协会的报告》

我国肿瘤防治工作,在党和敬爱的周总理的亲切关怀下,取得了很大成绩。但迄今为止,癌症仍然在严重地威胁着广大人民的生命和健康。我们认为我国肿瘤防治工作除了依靠肿瘤医疗、研究机构和肿瘤学会等之外,急需更广泛地求得社会上一切力量,医学的、非医学学科的和国内外各界一切关注癌症的人士的大力支持,以弥补当前我国抗癌事业这一十分薄弱的环节。当今世界上各先进国家抗癌事业之所以蓬勃发展,群众性民间抗癌协会一类组织起了重大作用。有鉴于此,我们深感成立中国抗癌协会的迫切和需要,具体理由陈述如下:


1.中国抗癌协会(以下称协会)是在中国科协领导下的比之现有的肿瘤学会具有更加广泛社会性的群众团体。它可以跨出医学界将一切关心癌症的各界人士组织起来,共同携起手来对抗癌症。


2.协会便于组织中国抗癌基金会、国内外一切单位和个人、凡热心防癌事业者,均可志愿向基金会捐助抗癌基金,有利于开展多种抗癌活动。


3.协会的另一个作用,它将面向基层,面向群众,普及防癌宣传教育,除将现有刊物如天津医药肿瘤副刊和肿瘤防治研究二刊物作为协会副刊,开辟科普园地之外,还将创办癌症咨询周报,编印防癌科普读物,组织广大人民群众自查肿瘤以及协助癌症患者康复等一系列群众性的抗癌活动。


4.国外抗癌机构多为群众团体,我国协会便于与之相联系交往,有利于促进我国肿瘤事业的加速发展。因此,我们恳切请求组织上早日批准成立这一机构,一边着手筹备,早日开展工作。本协会筹备处可暂设于天津市肿瘤研究所内,协会章程将随后上报。


以上当否,希于批示。


中国抗癌协会发起人

1984年2月23日


1984年2月27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方毅在报告上批示:“我赞成,请周老、鲍奕珊同志办处”。2月29日,中央书记处书记王任重在报告上批示:“我个人赞成并尽力协助”。据此精神,成立了“中国抗癌协会筹备组”,全面展开筹备工作。


1984年2月27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方毅在报告上批示


1984年4月24日—27日,我国第一届国际乳腺癌学术会议在天津召开。4月28日召开了中国抗癌协会筹备大会(即成立大会——先组建后上报批准)。天津市教育卫生委员会、科学技术协会领导同志到会祝贺。来自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的100余名专家出席会议。会议由湖北省肿瘤医院院长张明和主持,国际抗癌联盟主席思格伦博士到会祝贺,中国医科院肿瘤研究所所长兼肿瘤医院院长吴桓兴教授代表发起人阐述了建立中国抗癌协会的宗旨和必要性紧迫性,天津人民医院(肿瘤医院)院长金家瑞介绍了协会的发起和筹备经过。



会议讨论通过了《中国抗癌协会章程》。章程明确:“中国抗癌协会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领导下、由全国肿瘤科技工作者和热心于抗癌事业的各界人士和团体组成的群众性学术团体,是依法成立的社团法人,是党和政府联系肿瘤科技工作者的纽带和发展肿瘤科学事业的助手”;明确了开展学术和技术交流、普及肿瘤科学知识、加强医学继续教育、编辑出版学术期刊、推广肿瘤防治成果、兴办肿瘤科技实体、承办项目评审、成果鉴定等科技服务、开展民间国际科技交流、举荐优秀科技人才、建言献策和维护肿瘤科技工作者权益等十项任务;规定了会员、专业研究会员、团体会员、荣誉会员的入会条件、程序、权利、义务;规定了全国会员代表大会、理事会、常务理事会、专业研究委员会的产生办法、职责以及经费来源和管理。


1984年中国抗癌协会代表会议筹备大会全国会员

中国抗癌协会首届会员代表大会投票现场


会议选举产生了50名委员组成的中国抗癌协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选举产生了23人组成的执行委员会。会议一致赞成金显宅教授为协会第一任主席候选人。金教授谢辞了大家的推举,他说现已八十高龄,去年已辞去天津市人民医院院长改任名誉院长,建议中国抗癌协会主席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吴桓兴先生担任。会议采纳了金教授的意见,经充分酝酿讨论选出了协会第一届领导成员。


名誉主席金显宅 天津市政协副主席、天津市人民医院名誉院长

主   席 吴桓兴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院长

副主席 李光恒 山西省肿瘤医院院长

副主席 叶馥荪 广西医学院院长

秘书长 金家瑞 天津市人民医院院长


金显宅教授(左)、李月云教授(中)、吴桓兴教授(右)合影


会议决定:暂设宣传情报、防治研究、社会服务、培训交流、国际联络和财务管理6个指导组,由各位执行委员分别担任正副组长;会址设于天津人民医院。新当选的名誉主席金显宅、主席吴桓兴在热烈的掌声中讲话。


自20世纪50年代起,金显宅先生组织全国肿瘤医师进修班,为各省市培养肿瘤事业的骨干,到70年代末成立若干癌症防治研究协作组,汇聚了我国从事临床工作的肿瘤专业人才,得到国内同道的广泛支持,奠定了中国抗癌协会的组织基础。协会内人心所向、志同道合,民主、团结的气氛甚浓,成为协会长期发展的精神支柱。

1985年3月5日,国家体改委以改办字〔1985〕17号文件批准中国抗癌协会成立。

1985年5月,中国科协〔1985〕科协发学字第089号文件批准中国抗癌协会成立。


从此中国抗癌协会这艘航船扬帆起航,乘风破浪。


三、第一届理事会

第一届理事会在艰难中起步。当时全国性学会大都因袭计划经济的模式挂靠在中央部委和国家级院所,有的办事机构人财物有稳定的渠道,有的具有政府转移的行政职能。涉医的全国学会几乎全部挂靠在国家卫生部,像中国抗癌协会挂靠在地方医院的“草根”学会确实是凤毛麟角。


第一届理事长吴桓兴教授


1984年7月,在天津市和平区大沽路87号原人民医院一个二层小楼里,协会办公室正式成立,与尚未撤销的天津市癌症防治研究办公室(1986年又恢复)同在一个屋里合署办公。两个机构两名工作人员王文礼和李学荣,王文礼同志为负责人。虽然医院对协会工作十分支持,但院会分开,单独核算,协会的资金主要靠自筹捉襟见肘。至今可以在当年的记录本上看到1985 年各单位包括个人向协会的捐助款。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15000 元

天津市卫生局 20000 元

天津市第一轻工业局 20000 元

天津新港造船厂 10000 元

天津电力建设公司综合加工厂 7000 元

天津市化工局劳动研究所 5000 元

山西卫生厅 5000 元

重庆肿瘤所 5000 元

鞍山铁西医院 4000 元

山西阳城县肿瘤医院 3000 元

河北省民主同盟委员会2000 元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生物所 1000 元

上海第一医学院肿瘤医院 1000 元

江西第二人民医院 1000 元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 1000 元

山西垣曲县肿瘤医院 1000 元

山西运城地区医院 1000 元

山东德州地区肿瘤医院 1000 元

鞍山肿瘤防治所 1000 元

北京空军总医院 1000 元

蚌埠医学院附属医院 1000 元

郑树同志 200 元

李月云同志 100 元……





这些单位和个人连同他们对抗癌事业的满腔热忱和寸草之心,已经永远地留在抗癌协会的史册上。


第一届理事会从四个方面开始了协会的征程。


一、发展组织


1984年9月27日,中国抗协会天津分会成立协会推广该会经验。一年多内,吉林省、北京市、广东省、河北省、湖北省、四川省、福建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河南省、宁夏回族自治区纷纷响应,成立分会。至1988年5月,全国已有21个省市自治区、14个地市成立了中国抗癌协会分会,会员达5000余人。与此同时建立专业研究委员会。1985年4月,在天津召开一届二次理事会,同意在原全国肿瘤防治办公室管理的13个专题协作组(鼻咽癌、肺癌、食管癌、胃癌、大肠癌肝癌、官颈癌、乳腺癌、造血系统肿瘤、抗癌药物、肿瘤传统、肿瘤基础、肿瘤流行病学)基础上,成立本会相应的专业研究委员会。此后又成立了临床细胞学、头颈肿瘤等专业研究委员会。至1988年5月,专业研究委员会共 15 个。


1985年7月广西抗癌协会成立


二、兴办期刊


1985 年元月,首先在武汉创立《中国抗癌报》,为中国抗癌协会机关报,全国公开发行,定价0.04元,由湖北省肿瘤医院承办。接着,协会与天津市肿瘤医院协商,将该院1963年创刊的《中国肿瘤临床》学术刊物转为本会主办、天津市肿瘤医院、天津市肿瘤研究所承办。此后又将湖北省卫生厅、湖北省肿瘤医院创办的《肿瘤防治研究》刊物、上海市肿瘤医院创办的《淋巴瘤学刊》《临床细胞学刊》相继转为与本会联合主办。1985年开始评选优秀论文,联合中华医学会设立亿利达中青年优秀科研奖,奖励肿瘤刊物中的优秀论文。同年在北京举行了第一届颁奖大会,头等奖2人,二等奖2人,三等奖18人。1986年4月在杭州召开的一届三次常务理事会,讨论通过了《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优秀论文亿利达奖评选条例》。


三、组织学术交流


成立临床学术交流团,到中小城市、边远城市进行巡回学术讲座;举办新技术学习班,推广新的、简便的、有效的群众性肿瘤防治技术;胃癌、肺癌、食管癌大肠癌、乳腺癌、鼻咽癌、官颈癌、淋巴瘤、肿瘤化疗抗癌药物、临床细胞学等专业委员会先后举办全国性学术会议;省市自治区抗癌协会积极组织小型学术交流。1987年8月,协会成为亚太抗联盟团体会员,张天泽理事长应邀参加在韩国汉城举办的第八届亚太抗癌大会,代表协会申办第十届亚太抗癌大会获得成功,并被选为亚太抗癌联盟常务理事。


四、开展科普宣传


湖北省抗癌分会在武汉市设立5个癌症防治咨询点,广州抗癌协会组织癌症普查,李同度副理事长在安徽蚌埠筹建以收治晚期癌症患者为主的肿瘤康复医院。1985年4月15日,上海60多个单位发起“控烟”活动,上千人集会,印发宣传资料,并将“4.15”定为“全市劝阻吸烟日”。这是后来“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的前奏。


协会第一届委员会执委会先后在北戴河、天津、杭州、重庆召开四次会议。其中1985年4月8日在天津召开的一届二次执委会上,根据协会刚刚批准成立不够健全的实际情况,补选了44名委员、16名执行委员和7名领导成员,争取每个省市自治区都能有委员、多数省市自治区有执行委员。到第一届委员会换届时,协会委员会已有94名委员、37名执行委员。一届二次执委会新补选的领导成员名单如下:


一届二次执委会新补选的领导成员名单

名誉副主席李冰 中国医科院肿瘤医院党委书记、副院长

名誉副主席叶馥荪 广西医学院院长

副主席徐光炜 北京市肿瘤研究所所长

副主席张明和 湖北省肿瘤医院院长

副主席张友会 中国医科院肿瘤研究所研究员

副主席许良中 上海市肿瘤医院院长

秘书长张天泽 天津市肿瘤研究所所长


1985-10-28-中国抗癌协会1届2次理事会-武汉


1985年10月28日-30日,协会在武汉召开了一届二次全体委员会议。根据中国科协的要求,全体委员会议决定将全委会更名为理事会,执委会更名为常务理事会,正副主席更名为正副理事长,专业研究委员会更名为专业委员会;原6个指导组也改为工作部;并确定了会徽。


中国抗癌协会第一届理事长吴桓兴教授(右)与名誉理事长金显宅教授(左)合影

中国抗癌协会名誉理事长金显宅、世界抗癌联盟主席、中国抗癌协会理事长吴桓兴亲切交谈、


第一届理事会期间,协会领导成员发生较大变化。1984年,吴桓兴主席患病,一届一次执委会决定李光恒副主席定期到天津主持协会日常工作。1985年4月,金家瑞秘书长病逝,一届二次执委会上补选天津市肿瘤研究所所长张天泽为秘书长(见上)。1987年4月,吴桓兴理事长病逝,一届四次常务理事会上补选张天泽为代理理事长,天津市人民医院头颈肿瘤科主任、乳腺肿瘤科主任李树玲接任秘书长,增补北京市肿瘤研究所徐志刚为副秘书长。


1987年中国科技大会中中国抗癌协会代表在北京饭店门前合影


一代老一辈肿瘤专家凭借他们的信仰,凭借“大医有道”、“悬壶济世”的医德,凭借攻克癌症的信念,前仆后继、继往开来,开始了新的征程。



四、第二届理事会

第二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于1988年5月24日-26日在湖北省武汉市举行,44名理事和顾问出席了会议。会议讨论通过了张天泽理事长代表第一届理事会所做的《工作报告》,修改通过了《中国抗癌协会组织条例》和《关于改进学术活动组织管理的几点建议》,选举产生了39人组成的常务理事会和新一届领导成员。


世纪之交的张天泽理事长


第二届理事会领导成员

名誉理事长

金显宅 天津市肿瘤医院名誉院长

李冰 中国医科院肿瘤医院党委书记、副院长

叶馥荪 广西医学院教授


理事长

张天泽 天津市肿瘤研究所所长


副理事长

许良中 上海市肿瘤医院病理研究室主任

李光恒 山西省肿瘤医院院长

张友会 中国医科院肿瘤研究所研究员

张明和 湖北省肿瘤医院院长

徐光炜 北京市肿瘤研究所所长

陆士新 中国医科院肿瘤医院院长、研究所所长


秘书长

李树玲 天津肿瘤医院头颈肿瘤科、乳腺肿瘤科主任


中国抗癌协会第二三届理事长张天泽教授


二届一次理事会议还成立了顾问委员会,推举上海市肿瘤研究所特约研究员朱瑞镛为顾问委员会主任委员;聘任北京市肿瘤研究所副研究员徐志刚、天津市肿瘤医院胸科主任张熙曾、上海市肿瘤研究所副研究员高汝聂为副秘书长;聘任天津市肿瘤医院干部王文礼为办公室主任。协会办公室设在天津。


第二届理事会拓展了第一届理事会的四大成果,在许多方面有了创新。


1992年,中国抗癌协会第二届理事会-天津


一、继续发展组织


成立了肿瘤病因、肿瘤流行病、肿瘤临床化疗、儿童肿瘤专业委员会,专业委员会已有18个。在5个省市自治区、31个地市建立了抗癌协会分会,中国抗癌协会省市分会已达26个,地市分会45个。会员队伍不断壮大,1988年底为6200名,1989年底为7600余名,1990年9月为10728名,1992年9月为12000余名。


1988.5.5山西大同  李铭新主委(1988-1994)


二、继续兴办期刊和出版专著


1988年,联合北京市肿瘤医院创办了《中国癌症研究》英文版期刊;开展第二次全国肿瘤优秀论文评选,评出优秀论文9篇,在福州颁发了肿瘤突出科研贡献奖,有6人受奖。1989年,受恢复后的全国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的委托,组织编写出版了第一部《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包括肺癌、肝癌、胃癌、鼻咽癌、食管癌、大肠癌、宫颈癌、乳腺癌、淋巴瘤、白血病等十大病种,被称为肿瘤界第一部法规性丛书。1991年2月为丛书录制发行了配套的八种示范录像教学带,召开新闻发布会。1992年1月,由张天泽、徐光炜主持,协会组织200多名著名专家着手撰写《肿瘤学》一书,并在同期出版了《人与癌的斗争》(杨斌辉著,7.8万字)等一批科普书籍。


三、继续开展学术活动


1989年1月,二届二次常务理事会议决定成立科技咨询服务部,由该部每年给予全国性学术会议1000元、1500元、2000元不等的补助,进一步推动学术活动的开展。先后举办了20多次全国性肿瘤专业学术会议,其中1988年8次,1989年6次,1991年10次。1988年,协会连续举办5期专业技术培训班。1990年,受中华医学会委托,承办了全国肿瘤医师岗位培训班,面向全国招生,初显协会锋芒。


1989年10月9-13日,全国肿瘤医师进修班第二届学术交流大会,天津


四、点燃抗癌宣传之火


1990年8月,二届三次常务理事会批准成立中国抗癌协会癌症康复工作委员会及癌症康复会,挂靠于北京肿瘤防治研究所。癌症康复会是癌症患者群众性抗癌组织。首届主任委员高文彬(海军某部部长),常务副主任委员张宗卫(北京肿瘤医院康复科主任)。各地纷纷响应,上海成立了癌症俱乐部,天津成立了癌症患者康复乐园,积极开展癌症康复活动。许多地区开始组织咨询义诊、肿瘤普查、科普宣传活动。协会及时要求各地抗癌分会组织的普查工作要确保质量,注意跟踪,防止假冒。1989年4月7日,国家邮电部发行了第一套防癌抗癌纪念邮票。


五、突破国际学术交流


1989年,协会加入亚太抗癌联盟。同年10月,组团赴巴基斯坦拉赫尔市参加第9届亚太地区肿瘤学术大会,欢迎各国专家参加下一届在中国召开的学术大会。会议期间召开的亚太抗癌联盟执行理事会上,协会理事长张天泽当选为亚太抗癌联盟理事会执行主席(1989-1991)。1991年8月,第十届亚太地区肿瘤学术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与会外国专家学者400余名,国内专家学者900余名,由我会与中华医学会肿瘤分会、中国科协国际会议中心共同主办。这是在我国第一次召开大型综合性国际肿瘤会议,展示了中国肿瘤界的学术水平和风采。


第二届理事会期间,先后在武汉、福建省崇安县、昆明、广州召开四次常务理事会,修改补充了《中国抗癌协会章程》部分条款,增补部分理事;决定除有肿瘤专业机构、肿瘤高发防治点的县,可由省市自治区抗癌分会审批成立县级抗癌分会外,一般暂不考虑建立县级抗癌组织。


1989年1月8日,CACA2届2次常务理事会-武夷山


1989年10月,协会在天津召开“全国肿瘤医师进修班第二届学术交流会”。金显宅先生抱病到会听取学员论文交流,参加小组讨论。到会300多名肿瘤专家学者一致推崇金显宅教授为“中国肿瘤医学之父”,对恩师表达了不尽感激与崇敬爱戴之情。


1989-全国肿瘤医院进修班学员返校与金显宅教授合影留念(左起:张文范、孙燕、金显宅、张明和等)


1990年9月4日,我国肿瘤事业的主要开拓者金显宅先生因病逝世,终年86岁。天津市肿瘤医院举行追悼会,全国政协主席李先念送了花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瑞环发来唁电。协会举会哀痛,所属团体和肿瘤专家以不同方式表示深切悼念。


五、第三届理事会

第三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于1992年9月26日-28日在天津举行,64名理事出席。会议通过了张天泽理事长所做的《第二届理事会工作报告》,选举产生了39人组成的常务理事会和新一届领导成员。


1992年9月26-28日,中国抗癌协会第三届理事会


第三届理事会领导成员

理事长

张天泽 天津市肿瘤研究所所长


副理事长

徐光炜 北京市肿瘤研究所所长

张明和 湖北省肿瘤医院院长

张友会 中国医科院肿瘤研究所研究员

曹泽毅 中华医学会常务副会长

沈震宙 上海市肿瘤医院外科主任


秘书长

李树玲 天津肿瘤医院头颈肿瘤科、乳腺肿瘤科主任


名誉理事长

李冰 中国医科院肿瘤医院党委书记、副院长


名誉理事长

叶馥荪 广西医学院病理研究室主任


顾问委员会主任

朱瑞镛 上海市肿瘤研究所特约研究员


张天泽(1920-1999年)


三届一次理事会议还聘任了北京市肿瘤研究所副研究员徐志刚、天津市肿瘤医院胸科主任张熙曾、上海市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研究员陈浩泉为副秘书长,天津市肿瘤医院干部李学荣为协会办公室负责人。


第三届理事会期间,协会从规模和功能上有了较大的发展。


一、组织队伍迅速壮大


批准成立了肿瘤标志、肿瘤病理、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泌尿生殖系统肿瘤、肉瘤五个专业委员会;撤销了造血系统专委会,重组血液肿瘤专委会;撤销肿瘤医学基础专委会,重组肿瘤生物治疗专委会;将宫颈癌专委会改为妇科肿瘤专委会。1995年5月,三届四次常务理事会决定,可有计划地发展团体会员。1996年2月,三届五次常务理事会决定成立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医院(研究所)管理专业委员会,挂靠于天津市肿瘤医院。陕西、江苏省抗癌协会分别于1992和1993年成立。截止到1997年4月,协会已有专业委员会23个、省级抗癌协会26个、地市级抗癌协会90个,全国会员23482人,其中在总会登记注册15041人。


二、学术建设初步繁荣


各专业委员会每3年或者4年召开一次全国性学术会议,相继召开肺癌、大肠癌、妇科肿瘤、小儿肿瘤、化疗、生物治疗、临床细胞学等20多次全国性学术会议。肝癌、鼻咽癌、大肠癌、头颈肿瘤、血液病、抗癌药物、传统肿瘤医学等专业委员会分别举办1-2次国际性专科学术会议。协会开办了全国鼻咽诊治规范学习班,联合中国免疫学会创办了《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1994年在郑州颁发了中青年优秀科研论文奖,12人受奖。1996年,由张天泽、徐光炜主编、肿瘤界一批知名专家经过三年苦战编撰的《肿瘤学》一书出版。全书500余万字,分上、中、下三册,是一部有重要影响力的大型肿瘤参考书。


三、国际交流继续扩展


1993年11月,组团60人参加在泰国曼谷召开的第11届亚太肿瘤学术大会,同期举行的亚太抗癌联盟执行理事会上,张天泽理事长再次被推选为常务理事。1995年10月,组团80人赴新加坡参加第12届亚太抗癌大会。此后又组团参加了在马来西亚举行的第13届亚太抗癌大会、在香港举行的第14届亚太抗癌大会、在印度新德里举行的第15届亚太抗癌大会。1996年联合日本相关团体定期举行中日大肠癌研讨会,每两年一次。1997年1月,协会被国际抗癌联盟接纳为团体会员。


1993年,张天泽理事长被选任亚太地区抗癌联盟协会会长


四、科普宣传全面启动


1994年4月在郑州召开的三届二次理事会上,一些专家提出,每年四月的第三周,全国从南到北气候转暖,易于开展户外活动,建议吸收上海举行“4.15无烟日”的经验,举办全国性的抗癌活动宣传周。会议决定每年4月15日-21日为“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希望各专业委员会、省市自治区抗癌协会、各团体会员单位,广泛开展科学普及活动,积极成立癌症患者康复组织,加强对肿瘤患者的康复指导。1995年4月第一个全国抗癌宣传周,主题是:“提倡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人人参与抗癌防癌活动;癌症可防可治;癌症不等于死亡”。上海、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宁夏等省市抗癌协会组织肿瘤科技工作者,大张旗鼓开展科普宣传,举办科普讲座,举行义诊咨询,发放宣传资料等。北京、天津、上海等城市组织癌症明星聚会,交流抗癌经历,坚定战胜癌症的信心。全国21个省市自治区抗癌协会建立了科普宣传组,展开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


1994-04-20-中国抗癌协会3届2次理事扩大会-郑州


五、癌症康复丰富多彩


中国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会成立后,连续7年在京开展科普讲座,每季度一期;每年举办肿瘤患者春节大联欢;1992年和1994年分别举行了两届声势浩大的抗癌明星评选,还分别在北京、上海、大连、深圳举办两次全国癌症康复学术研讨会和两次癌症康复工作经验交流会。由癌症康复会主办的《癌症康复》杂志(季刊)发行量已达13000份。各地癌症康复组织如雨后春笋,全国正式注册的组织已有39个。1996年3月2日,国家卫生部部长陈敏章接见了协会癌症康复会的主要领导成员,对癌症康复活动给予充分的肯定。


六、科技服务初展身手


科技咨询服务部成立后,积极与制药企业合作,开展了药品监制、推荐、咨询、组会等活动,筹集资金达133万元,支持了中青年论文评选、《肿瘤学》编写、《中国抗癌报》《肿瘤防治研究》杂志、《中国肿瘤临床》杂志、《中国癌症》杂志及协会、十多个专业委员会的工作。其中1994年3月-1995年3月,应日本化学制药公司委托,组织京津沪穗几所大型肿瘤医院对该公司生产的足叶乙口服胶囊制剂lastet-c进行二期临床观察。其成果在第12届亚太抗癌大会上交流。


1995年9月17日-19日,在北京隆重纪念中国抗癌协会成立十周年,张天泽理事长在纪念大会上讲话。他回顾了协会成立的经过和十年来的工作。他说,十年的历程,倾注了老一辈肿瘤专家及全国各界同仁的心血;十年的辉煌,汇集了全国肿瘤界几代人的耕耘奉献;十年的成就,谱写了一曲人民群众抗癌防癌的雄壮乐章;十年的办会经验,用16个字概而言之:“团结献身,兴科育人,全力抗癌,稳步前进”。会议印发了纪念册。


1995-中国抗癌协会10周年合影


三届理事会期间,先后在天津、井冈山茅坪、郑州、南京、深圳、杭州召开了六次常务理事会,并于三届三次常务理事会期间召开了三届二次理事(扩大)会,先后补选了46名理事,截止到三届理事会换届时,理事为110名。1996年1月,在深圳召开了三届五次常务理事会,筹备召开第四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研究代表、理事、常务理事产生办法。1996年11月,在杭州召开的三届六次常务理事会,对第四届理事候选人进行了资格审查,通过了“第四届理事会选举办法”。


1996年11月,中国抗癌协会三届六次常务理事会-杭州


六、第四届理事会

1997年4月24-26日,中国抗癌协会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在天津召开。中国科协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张玉台,国家卫生部副部长王陇德,天津市委常委、教卫工委书记王鸿江,副市长庄公惠等领导到会祝贺。会议通过了张天泽理事长所做的《第三届理事会工作报告》,修改了《中国抗癌协会章程》,选举产生了132名同志组成的第四届理事会。四届一次理事会选出了48名同志组成的常务理事会和新一届领导成员。


中国抗癌协会第二三届理事长张天泽教授(左)与第四五届理事长徐光炜教授(右)合影


第四届理事会领导成员

理事长

徐光炜 北京市肿瘤医院院长


副理事长

张明和 湖北省肿瘤医院院长

张友会 中国医科院肿瘤研究所研究员

沈镇宙 上海医科大学肿瘤研究所副所长

郑   树 浙江医科大学校长

郝希山 天津医科大学校长兼肿瘤医院院长


秘书长

徐志刚 北京市肿瘤研究所副研究员


名誉理事长

张天泽 天津市肿瘤研究所名誉所长


名誉副理事长

李树玲 天津市肿瘤医院教授

曹泽毅 中华医学会常务副理事长


中国抗癌协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


四届一次常务理事会聘任北京李春海教授、上海陈浩泉教授、天津金庆文教授为副秘书长;决定在北京设立协会秘书处,挂靠于北京市肿瘤医院。秘书处下设学术部、出版部、科普宣传部、社会服务部、科技开发部、继续教育部、国际联络部、组织部、财务部。原协会办公室保留在天津,仍由李学荣同志负责。


第四届理事会期间(1997.4-2002.9),开展了5项具有开创性的工作。


一、首次举办全国肿瘤学术大会


大会于 2000年10月在北京举行,由中国抗协会与中华医学会联合主办,国内30个省市2200名代表参会,国外代表40人出席。会议收到论文2000余篇,获得中国科协重点学术项目A级奖励。2002年9月在杭州举办了第二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10多位院士、40多位国外专家、200多名国内专家共2500余名代表出席会议。大会设置了25个分会场,收到论文2792篇,交流论文700余篇,壁报交流500余篇。从此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每两年一届,成为我国肿瘤界最具影响力的学术盛会。


2000年,全国肿瘤学术大会


二、首次举办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


大会于1999年1月8日-12日在哈尔滨召开,出席会议代表500多名,其中台湾代表80名。会议收到论文600余篇,其中台湾提交论文48篇。第二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于2002年9月在杭州举行,与上述第二届全国肿瘤学术大会一并召开。在此期间,协会还联合中华医学会承办了第七届亚洲结直肠癌学术大会(1999 年)、第一届国际华人肿瘤学术会议(2000年)。


1999年1月8日-12日,第一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哈尔滨


三、开启国家级医学继续教育


1998年协会被卫生部确认为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申报单位,自1999年起至2002年,先后举办34个国家级继续教育培训班,1600多人参加学习和培训;同时组织专家修订再版《新编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共 12个分册,在全国发行。


四、向党和政府提出肿瘤防治建议


1989年12月20-24日,由中国科协主办、中国抗癌协会、中华医学会等十个涉医学会共同承办的“全国肿瘤防治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会议提出了《关于加强肿瘤防治研究工作的建议》,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作为国家制定防治计划的依据之一。各专业委员会、省市自治区抗癌协会积极建议献策。抗癌药物专业委员会在广西南宁召开第三届全国肿瘤药物和化疗学术会议,通过了《抗癌药物筛选规程、临床前疗效和毒性研究规程》,被国家卫生部药审办批准实施。


五、建立太极抗癌科学基金


1998年11月28日,协会与太极集团有限公司签订协议,建立中国抗癌协会太极抗癌科学基金。第二年在基金资助下,组织中国医科院肿瘤医院、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上海复旦大学肿瘤医院、广东中山大学肿瘤医院,为全国各省市80名医师提供为期一年的专业进修,培养了一批高素质的肿瘤专业骨干。在基金支持下,还开展了肿瘤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收集了全国十大肿瘤近五年生存率统计资料。


第四届理事会期间,批准成立了肿瘤转移、肿瘤信息、临床肿瘤协作三个专业委员会;内蒙古自治区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先后成立了抗癌协会;协会已有专业委员会27个、省市自治区抗癌协会28个,会员28865人。协会增加了对全国性学术会议的补助,由5000元提高到10000元,进一步推动了学术活动的开展。1998-2002年,各专业委员会举办全国和国际性会议60多个,参会15000余人次,交流论文10600余篇。学术期刊增加了《中国肺癌杂志》(与中国防协会联办),协会主办期刊年发行17000册,入编论文约1500篇。科普宣传呈现新的局面,“4.15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参加单位大幅度增加,成为标志性的活动。协会组织百余名肿瘤专家编写出版了《肿瘤防治科普丛书》,百余万字,共13分册。癌症康复组织已发展到75个,会员6万余人,相继组织了全国万名癌症患者签名支持北京申奥、抗癌勇士迎接新世纪第一缕曙光(百名癌症康复者赴浙江温岭看我国第一日出)等富有影响的活动。


第四届理事会期间,先后在天津、浙江温州、成都召开了两次理事会和三次常务理事会。其中1998年4月在温州召开的四届二次理事会,通过了《中国抗癌协会专业委员会组织条例》,并分别召开了“专业委员会工作会议”和“地方抗癌协会工作会议”。不久,根据国家民政部和中国科协的要求,协会将中国抗癌协会地方分会改为各省市自治区抗癌协会,由省市自治区科协领导,中国抗癌协会业务上指导。


1999年4月,中国抗癌协会四届二次理事会-成都

2001年4月2日,中国抗癌协会第四届第五次常务理事会,南宁



七、第五届理事会

2002年9月27-28日,在杭州举办的第二届全国肿瘤学术大会期间,召开了中国抗癌协会第五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出席会议代表137人,其中正式代表113人,特邀代表5人,列席代表19人。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冯长根到会祝贺。会议通过了徐光炜理事长所做的《中国抗癌协会第四届理事会工作报告》,通过了组织部长杨文献所做的《中国抗癌协会章程修改草案的报告》,选举产生了152人组成的第五届理事会。五届一次理事会议选出55人组成的常务理事会和新一届领导成员。


中国抗癌协会第五届理事长徐光炜教授


第五届理事会领导成员

理事长

徐光炜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名誉院长


常务副理事长

郝希山 天津医科大学校长、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院长


副理事长

程书钧 中国医科院肿瘤研究所研究员

沈镇宙 上海市乳腺癌防治中心主任

刘奇 山东省立医院院长

张岂凡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院长


秘书长

张宗卫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康复科主任


名誉理事长

张天泽 天津市肿瘤研究所所长


名誉副理事长

张友会 中国医科院肿瘤研究所研究员

张明和 湖北省肿瘤医院名誉院长

郑树 浙江医大名誉校长、肿瘤医院名誉院长

徐志刚 北京市肿瘤研究所副研究员


顾问委员会主委

汤钊猷 上海医科大学肝癌研究所名誉所长


顾问委员会副主委

郑树 浙江医大名誉校长、肿瘤医院名誉院长


2002-09-中国抗癌协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合影-杭州


在五届一次常务理事会上,批准成立了学术与对外交流、继续教育、信息出版、科普康复、组织工作、科技财务6个工作委员会;制定了理事会会议制度;健全了专业委员会组织细则等12项规章;扩大了设在北京的秘书处,下设学术、外联、继教、信息、出版、科普、康复、组织、财务、科技开发9个工作部,并在会后招聘专职工作人员。原在天津的协会办公室继续保留。协会办事机构集中在京津两地办公。


五届理事会期间(2002.9-2007.10),有6项影响广泛和开创性的工作。


一、两届学术大会精彩纷呈


2004年9月,第三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在广州举行,参会代表4000余名。大会邀请了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和美国临床肿瘤学会专家做报告,设立15个分会场供30个肿瘤专业学科交流。2006年10月26日-29日,第四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在天津举行,2948名代表出席会议,其中国外代表88人。会上16名院士和国内外著名专家作专题报告。国际抗癌联盟、中国抗癌协会和中华医学会肿瘤分会共同签署,向世界发出了“你我手拉手,共同抗击癌症”的天津宣言。


在第四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上,国际抗癌联盟、中国抗癌协会、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向全世界发出“你我手拉手、共同抗击癌症”天津宣言


二、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形成制度


前四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时间地点没有固定,第一、二届会议间隔了三年,有三届会议都在大陆举行。自第五届会议开始,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每年一次,分别在大陆和台湾间隔举行。协会偶数年主办,与中国肿瘤学术大会联合召开。2006年10月,协会举办第四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同期举办了第五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


第四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


三、成功申办第21届世界抗癌大会


世界抗癌大会是世界肿瘤界最有影响力的学术盛会。2006年,协会组团参加了在美国亚特兰大召开的第19届世界抗癌大会,申办第21届世界抗大会一举成功,郝希山常务副理事长当选为国际抗癌联盟常务理事。


2006年,时任常务副理事长的郝希山教授当选国际抗癌联盟常务理事,此为国际抗癌联盟全体常务理事合影


四、设立中国抗癌协会科技奖


2006年11月,国家科技部批准设立中国抗协会科技奖,授予用先进科学技术成果、在肿瘤防治医学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医学科技工作者和单位。这是我国肿瘤医学领域唯一的社会力量设奖。


五、建立《中国抗癌协会系列杂志》


2005年10月,在济南召开全国肿瘤期刊和信息工作会议,决定共同创建系列杂志。2006年9月,在天津召开中国抗癌协会系列杂志编辑部主任会议,研究修订了《中国抗癌协会系列杂志管理办法》,制定了实施方案,共有29种肿瘤期刊参加协作,占全国肿瘤期刊64%。从2007年开始,系列期刊采用统一标志。


六、建立中国抗癌协会网站


2007年,协会网站在北京运行,成为重要的宣传服务窗口。


五届理事会期间,成立了神经肿瘤、肿瘤影像、肿瘤介入、肿瘤微创、肿瘤心理学、胰腺癌6个专业委员会。青海、甘肃先后成立抗癌协会。截止到2007年10月,协会已有33个专业委员会、30个省市自治区抗癌协会、46个团体会员单位,个人会员35000多名。其中专业会员6000余名。2003-2007年,举办全国性肿瘤学术会议95次、国际学术会议9次,参会33724人次。其中国外代表1690人,交流论文20946篇。“4.15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遍及全国,五年来印发科普宣传品(书籍、挂图、光盘、册子、单页)50余万册,举办科普报告、科普讲座、科普展览2250次,参与125万人次。《癌症康复》《防癌报》《抗癌》等科普报刊和“全国癌症康复者文艺汇演”等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2005年5月,经卫生部批准,协会承办“全国百万妇女乳腺普查工程”,召开了工程授牌启动大会,制定了乳腺癌普查实施方案、技术规范和质量标准,在全国20个省市40个普查定点医院开展了试点工作,完成3万多适龄妇女(35-70岁)的普查任务,早期发现率达到34%。后因政府的普查经费和相关政策支持滞后而中断。

2005年4月25日,中国抗癌协会五届四次常务理事扩大工作会议-杭州


八、第六届理事会

第六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于2007年10月27日-29日在北京建银大厦召开,卫生部疾病控制局局长齐小秋、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副部长朱雪芬致辞祝贺,来自34个专业委员会、30个省市自治区抗癌协会和团体会员单位的262名会员代表出席了大会。会议通过了徐光炜理事长所做的《第五届理事会工作报告》。报告中指出:要进一步树立以会员为本、服务为宗旨、学术为重点、创新为核心、自身建设为动力的理念,坚持“民主、团结、改革、创新、依法按章办会”的工作方针。会议通过了《章程修改报告》和《关于会费标准的议案》,选出了172名理事组成的理事会,表彰了为中国抗癌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15位优秀专家和49位先进工作者、30个先进集体。


六届一次理事会议选出了62人组成的常务理事会和领导成员。


中国抗癌协会第六届理事长郝希山院士

中国抗癌协会第四、五届理事长徐光炜教授(左)与第六届理事长郝希山院士(右)


第六届理事会领导成员

理事长

郝希山 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医科大学校长、肿瘤医院院长


副理事长

刘奇 山东省卫生厅副厅长

张宗卫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教授

赵家宏 哈尔滨医科大学肿瘤医院院长

唐步坚 广西医科大学名誉校长

高国兰 南昌大学副校长、医学院院长

曾益新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肿瘤医院院长

程书钧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研究员

蒋国梁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院长

樊代明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副院长


秘书长

张广超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教授


名誉理事长

徐光炜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教授


名誉副理事长

张岂凡 哈尔滨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教授

沈镇宙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教授


中国抗癌协会第六届全体会员代表大会

会员们认真阅读学会文件


六届一次常务理事会议聘任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副院长王瑛教授、天津医科大学副校长张宁教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副院长顾晋教授、北京军区总医院肿瘤科刘端祺教授为副秘书长,决定协会办事机构(秘书处)设立十部一室:学术部、科普宣传部、国际交流部、期刊出版部、癌症康复部、信息部、继续教育部、科技服务部、组织部、财务部、办公室。


2008年2月,协会秘书处由北京迁往天津,挂靠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秘书处初期在肿瘤医院南院独立小楼办公,2010年5月迁入新址天津新技术产业园区兰苑路5号A座10层。新址内有大小会议室、各部办公室、接待室、餐厅、阳光多功能厅等,建筑面积2000余平方米;楼顶上高高竖起一人多高的“中国抗癌协会”六个巨幅大字,以一个崭新的面貌呈现于世。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沈爱民来协会时说:“我们提倡全国学会有家有业,像抗癌协会这样形象的科技工作者之家还确实不多。”


2008年2月,中国抗癌协会外景

2010年,中国抗癌协会新地址


五年中,协会坚持“为肿瘤防治事业服务,为提高全民健康素质服务,为肿瘤科技工作者服务,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的方针,从9个方面实现了协会工作的新跨越。


一、打造中国肿瘤学术大会的品牌


在前四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的基础上,扩大规模,提高层次,加强集成,增强主报告,加大国际化成分,邀请国际抗癌联盟协办,增加中国抗癌协会科技奖表彰分别于2008年9月、2010年5月在石家庄和上海,成功举办了第五届、第六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同期举行第七届、第九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两届会议出席代表7500余人次,其中两院院士45人次,国外代表近200人。大会和分会场报告1025人次,国际抗癌联盟主席大卫.希尔(David Hill)、美国安德森肿瘤中心院长约翰.门德松(John Mendelsohn)及汤钊猷、刘德培、程书均、郝希山院士等国内外著名专家作专题报告,引起广泛关注。


2008年9月,第五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开幕式文艺演出


二、举办一批高端学术论坛


2010年与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联合举办肿瘤防控战略高层论坛,国际抗病联盟主席大卫·希尔和吴咸中、汤钊猷、杨胜利、甄永苏等10位院士发表演讲;2009年与欧洲肿瘤学院联合主办的第二届全球乳腺癌及淋巴瘤学术讨论会,7个国家的13位专家作精彩报告;2009年与首都医科大学联合主办的首都国际癌症论坛2009,国家卫生部长陈竺院士致辞,美、英、法、中等国家的400余名专家参与研讨;2011年联合相关学会承办的中国科协第十三届年会第18分会场,提出了我国控制恶性肿瘤的新战略,以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被中国科协评为“优秀分会场”。


五年中协会举办千余场学术会议。据2009-2011三年统计,各专业委员会、省市抗癌协会共举办各类学术会议803次,参会185000余人次。其中国际性学术会议62次,全国专业性学术会议209次;地区性学术会议594次。组织实施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119项,培训50440人次,颁发证书17104册。


三、承办第21届世界抗癌大会


在中国的土地上召开一次世界抗癌大会,始终是我国肿瘤科技工作者的一个梦想。2010年8月,第21届世界抗癌大会在深圳召开,国家卫生部部长陈竺院士世界卫生组织(WHO)助理总干事、国际抗癌联盟前任主席、新任主席、南非第一夫人、约旦王妃、乌拉圭前总统等出席,92个国家和地区的3222名代表参会(其中国外代表1400余名),500多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在102个专场中作专题报告。会议期间召开了世界卫生领导人峰会,156位各国卫生部官员、皇室成员进行交流,形成了今后一个时期参照使用的抗癌防癌原则。国际抗癌联盟官员称赞大会创造了三个“最”——参会人员最多,演讲水平最高,媒体覆盖面最广。


2010 年,第21届世界抗癌大会开幕式,深圳


四、成功申办第22届亚太抗癌大会


2009年11月,郝希山理事长率团赴日本筑波参加了第20届亚太抗癌大会,代表中国抗癌协会申办2013年在中国举行第22届亚太抗癌大会,一举获得通过。2011年11月,在马来西亚举行的第21届亚太抗癌大会上,协会理事长郝希山院士接过亚太抗癌大会会旗,并当选为亚太抗癌联盟新一届主席(任期两年)和第22届亚太抗癌大会主席。此外,协会还建立了国际抗癌联盟中国联络处,开展了“世界抗癌宣言”签名活动,荣登UICC“白金至尊”会员单位行列;组团参加了第20届、第22届世界抗癌大会、美国癌症研究学会第100届年会、首届阿姆斯特朗基金会全球抗峰会等。


第二十一届亚太抗癌大会-开幕式

第二十一届亚太抗癌大会-开幕式-协会展台

第二十一届亚太抗癌大会-毕幕式-亚太抗癌大会会旗交接仪式

第二十一届亚太抗癌大会合影


五、拓展三大科普平台


一是提升肿瘤防治宣传周影响力。每年举办“4·15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启动仪式,发挥中央媒体声高远播的作用。五年中先后在天津银河广场、广州英雄广场、合肥党校礼堂、福州五一广场和北京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举行宣传周启动仪式,分别举办了抗癌报告、义诊咨询、专家访谈、抗癌丛书首发、患者趣味运动会等大型活动。每年全国参与宣传周活动的单位超过200家,受益群众数十万人,百余家媒体包括中央主流媒体进行了报道。


二是启动“2.4世界癌症日”活动。这是国际抗癌联盟发起的世界性活动,协会自2009年起在全国推行。前四年“世界癌症日”主会场设在天津,2012年“癌症日"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启动。全国参与的单位逐年增加,成为协会科普活动的又一品牌。


2008年,中国抗癌协会理事长郝希山院士参加抗癌日宣传活动


三是举办“抗癌希望之路”活动。这是联合卫生部疾控局、上海罗氏公司搭建的患者康复教育平台。自2008年起,连续五年分别以“对话希望”、“携手希望”、“传递希望”、“聚爱,生命亦精彩”为主题,在20个城市开展患者教育和爱心康复活动,受益患者20000余人次。50多家媒体对此进行报道,中央电视台制作了《携手希望》特别节目—“中国癌症60年”。


2008年,“对话希望”启动仪式

2011年,“聚爱,生命亦精彩”启动仪式


六、实施两大公共卫生项目


受国家卫生部委托,2008-2009年完成了“中国妇女乳腺癌筛查项目”,在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设立53个筛查点,筛查91万人,确诊乳腺癌466人。2009-2011年,完成了“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农村妇女乳腺癌检查项目”,在全国设立200个项目点,检查妇女146万人,确诊病例636人协会作为项目的技术支持单位,制定技术方案,举办技术培训,开展现场督导,进行数据录入,为项目的实施做出了重要贡献。卫生部部长陈竺院士专门来信致谢。


七、启动中国抗癌协会科技奖


该奖项2006年经国家科技部批准后,2009年5月开始启动,先后开展了两届评审活动,共评出一等奖8项、二等奖22项、三等奖30项;奖励了60个项目、81个单位、373位完成人;分别在第六届和第七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上隆重颁奖。其中6个项目被评为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为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009年和2011年,经协会推荐,陈志南院士、林东昕院士、朱正纲教授和赫捷院士、于世英教授、刘端祺教授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八、推进肿瘤学系列期刊的发展


2008年7月,在井冈山召开了中国抗癌协会系列杂志编辑部主任会议,系列期刊由28种扩大到32种,占全国肿瘤期刊的73%。据20种期刊统计,2008-2011年国内发行147万册,英文期刊发行1.7万册,刊登论文9514篇,被引频次30241次。其中有9种期刊入选中文核心期刊,14种期刊入选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被国外数据库入选的期刊达51种。


九、加强自身建设


坚持民主办会,召开6次理事会议(其中4次通讯方式)、10次常务理事会议(其中5次通讯方式)和16次理事长办公会议。经天津市编办批准,设立了“中国抗癌协会秘书处编制”,向社会招聘,建立一支30多人的专职工作队伍。规范专业委员会成立、换届,新建泌尿男生殖系肿瘤、胆道肿瘤、肿瘤放射治疗、肿瘤麻醉与镇痛、肿瘤营养与支持治疗等5个专业委员会,协会已有专业委员会38个、省市自治区抗协会30个、团体会员单位46个,个人会员35040名。严格财务管理,连续评为全国学会财务决算先进单位。编辑出版《中国抗癌协会通讯》,重建协会网站,发布信息1800余条,访问量百余万次。成立机关党支部,参加了全国第三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被国家民政部等9部委联合评为“全国社会组织学习实践活动的先进单位”,获此殊荣的全国学会仅有两家。


2011年10月,在中国科协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中国抗癌协会被授予“先进集体”称号。2012年2月经国家民政部实地检查评审,协会被评为4A级社会组织。同年被中国科协评为“提升学会能力建设专项”二等奖,获得连续三年每年200万元资助。



九、第七届理事会

2012年9月6日,中国抗癌协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在北京奥体中心隆重举行,来自各专业委员会、省市自治区抗癌协会、肿瘤专科医院、肿瘤研究所、综合医院肿瘤中心及相关医药企业的230名代表齐聚一堂,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徐延豪、学会学术部副部长朱雪芬到会祝贺,我国肿瘤界资深专家孙燕院士、陆道培院士、邱蔚六院士、姚开泰院士、徐光炜教授、沈镇宙教授、郑树教授、朴炳奎教授、孙建衡教授、万德森教授、高宗人教授、徐万鹏教授等应邀出席会议。


2012年9月6日,中国抗癌协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在北京奥体中心隆重举行


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投票现场

第七届中国抗癌协会领导成员合影


大会通过了16人组成的主席团名单,审议通过了郝希山理事长所做的《中国抗癌协会第六届理事会工作报告》、张广超秘书长所做的《中国抗癌协会第六届理事会财务工作报告》、樊代明副理事长所做的《关于修改中国抗癌协会章程的报告》和修订后的《中国抗癌协会章程》,审议通过了《选举办法》和理事候选人名单。全体代表以无记名投票方式选出了195名理事组成的第七届理事会。接着召开的七届一次理事会,选出了由65名常务理事组成的第七届理事会常务理事会和新一届领导成员:


中国抗癌协会第六、七届理事长郝希山院士


第七届理事会领导成员

理事长

郝希山 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医科大学校长、肿瘤医院院长


副理事长

樊代明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副院长

曾益新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

唐步坚 广西医科大学教授

蒋国梁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院长

高国兰 南昌大学副校长、医学院院长

于金明 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省肿瘤医院院长

詹启敏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医学部主任

张岂凡 哈尔滨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教授

季加孚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院长


秘书长

王瑛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副院长


名誉副理事长

刘奇 山东省卫生厅厅长

赵家宏 哈尔滨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教授

程书钧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研究员


会议授予14名资深专家为中国抗癌协会荣誉理事表彰了62名“中国抗癌协会先进工作者”。


第七届理事会荣誉理事台上合影

中国抗癌协会先进工作者代表台上合影


郝希山理事长在会上号召肿瘤界同仁,认真贯彻党的第18次代表大会的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贯彻国家科技和卫生工作方针,在中国科协的领导下,团结广大会员和肿瘤科技工作者,努力为肿瘤防治事业服务,为提高全民健康素质服务,为肿瘤科技工作者服务,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建立具有学术影响力、会员凝聚力、社会公信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的现代科技组织。为促进我国肿瘤事业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新的贡献!


七届一次常务理事会议聘任刘端祺、张宁、顾晋、姜文奇、应敏刚为副秘书长,决定协会秘书处设立八部一室:学术部、科普宣传部、国际交流部、期刊出版部、癌症康复部、继教与科技服务部、组织部、财务部、办公室,办公地址不变。


五年中协会发展能力全面提升。


郝希山理事长(右2)向程书钧院士(左2)颁发名誉副理事长证书


一、学术交流持续繁荣


成功举办第七、第八、第九,三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同期举办第11、13、15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共设立100多个分会场,17300多人次参会,数十位院士和1100多人次演讲,把学术大会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成功举办2015诺贝尔奖获得者医学峰会暨国际肿瘤研究高峰论坛,1500余名中外专家学者参会,杰克·邵斯达克、托马斯、苏德霍夫等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做精彩报告,10余位院士和百余名国内外知名专家在4个分会场相继发言,为我国肿瘤界搭建了一个与世界顶级肿瘤专家对话的交流平台。


2015年5月9-10日,成功举办2015诺贝尔奖获得者医学峰会暨国际肿瘤研究高峰论坛(天津)


举办全国专业性肿瘤学术会议278次,参会83955人次,交流论文13736篇,外籍专家出席1325人次,一批会议已形成肿瘤领域的品牌。


打造精品肿瘤期刊。协会主办的《中国肿瘤临床》《癌症康复》《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入选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英文期刊《中国癌症研究》《癌症》被纳入《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连同《肿瘤生物学与医学》《中国肺癌杂志》分别被SCI、MEDLINE、PUBMED收录,协会期刊部也被入选“期刊集群(联盟)建设项目”。


二、国际交流不断扩大


成功承办第22届亚太抗癌大会。来自亚太地区和美国、英国、加拿大、德国、澳大利亚等28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余名代表出席,200多位中外专家在主会场和18个分会场做学术报告。大会首次举办了“亚太癌症防控领导人峰会”,颁发了“金进博纪念奖”,是历届亚太抗癌大会中规模最大、议题最多、学术水平最高的一次盛会。


2013年,第22届亚太抗癌大会开幕式


成功承办第18届全球乳癌患者支持大会。这是在我国首次举办肿瘤患者世界性大会。来自27个国家和地区的610位代表参会,交流了各国乳癌医疗与防治的经验,展示了乳癌治疗最新研究成果,讨论了罹患妇女面临的实际问题和挑战。


联合国际抗癌联盟开展青年高端人才国际培训。经遴选的一批优秀的肿瘤专业人员赴国外一流肿瘤中心进修,打开了协会高端人才国际培训的通道。


承接中国科协“一带一路发展战略”项目。在与83个团队激烈竞争中一举中标,联合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以色列癌症协会、马来西亚国家癌症协会、俄罗斯国家卫生科学研究中心等,建立一带一路国际肿瘤防治专业人员联合培训中心,拟培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肿瘤专业技术人员,举办学术会议,出版中英文肿瘤诊疗指南等,争取2019年在我国建立“亚欧抗癌联盟”总部。


2017年4月17日,一带一路会议,天津


此外组团参加了第23届世界抗癌大会、第23届亚太抗癌大会、第24届世界抗癌大会,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成立50周年大会,以及世界食管疾病大会、欧洲肺癌年会、国际心理社会肿瘤学大会等,成功举办第12届世界胃癌大会。


三、科普宣传深入开展


“2.4世界癌症日”活动拓展到全国。先后在武汉同济医院、天津肿瘤医院、杭州绿地大厦、南昌八一广场举行启动仪式,分别举办了肿瘤防治高峰论坛、“无痛过大年”医患联谊会、专家媒体见面会、公益普查,《科普宣教手册》发放等活动。每年有百余家单位、数千名医务工作者参与,百余家媒体报道。


“4.15肿瘤防治宣传周”继续高涨。先后在重庆渝中区人民广场、长沙枫林宾馆、上海报业大厦、北京奥森公园广场、南京荔枝广场举行启动仪式。黄埔沿江健身跑、长沙万人手语操、防癌误区指导会、抗癌经典赠书会、“心音坊”志愿者音乐会等一批活动别开生面。每年全国举办活动上千次,参与的群众百余万人。2016年9月,协会参加了中国科协“全国科普日”主会场活动,刘云山、李源潮等中央领导同志参观了展览。


患者康复教育蓬蓬勃勃。癌症康复会地市级组织已达90多个,全国会员20多万人,广泛开展科普讲座,经验交流、义诊咨询、康复指导、病友联谊、表彰抗癌明星评选等活动,相继举行“相信生命的奇迹”乳癌患者支持行动、膀胱癌患者支持行动、中国癌性贫血关爱行动,在48个城市举行“同一天,一起行”抗癌健步行动,引起社会强烈反响。


经常性科普跃上台阶。繁荣科普创作。组织编写出版了《癌症知多少》等一批科普系列丛书,推进科普信息化。形成了网站、微博和微信公共服务终端三大新型媒体,2016年在“科普中国”网络投票中获得“科普微平台活力榜”的第二名。各省市开展一批特色活动。协会连续三年被中国科协评为“全国学会科普工作优秀单位”。


四、人才培养积极推进


发挥科技奖励引领作用。开展了两届“中国抗癌协会科技奖”评审,评出一等奖10项、二等奖20项、三等奖32项(含特定地区3项);奖励了60个项目、89个单位、398位完成人。2013年和2015年,经协会推荐,程书钧院士、姜文奇教授、石汉平教授和周清华教授、石远凯教授、步宏教授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016年设立中国肿瘤青年科学家奖,郝继辉等10名同志获得首届殊荣。


办好医学继续教育。实施国家继续教育项目120项,培训38500人次,学分累计899分。各所属团体普遍加强规范化诊疗和新技术培训,积极开展全国巡讲活动。编辑出版《中国常见癌症诊治系列丛书(专业版)》9部专著,精选适合我国国情的最新诊疗技术,成为肿瘤医学继续教育的重要教材、肿瘤科技人员的案头工具书。


五、社会服务惠及民生


民政部中国抗癌协会贫困地区癌症救助项目

2013-2015年,连续3年承担“民政部贫困地区癌症患者救助”项目,理事长郝希山院士带队探望贫困地区患者


承担“民政部贫困地区癌症患者救助”项目。连续三年组织专家组,分别到江西赣州所属的瑞金市、兴国县、靖安县和贵州毕节所属的威宁县、大方县,指导基层医院开展以村为单位的宫颈癌、乳腺癌筛查,完成两癌筛查12000例;救济70余位贫困患者,发放救助金40余万元;培训医疗技术人员1400余名,并资助30余名骨干技术人员赴大型专科医院进修。


义诊现场


开展“中国女性乳腺癌筛查优化方案多中心研究”。对2008-2010年在北京、天津、沈阳、南昌、山东肥城曾参加过协会“中国妇女乳腺癌筛查项目”中的35000名筛查对象进行复查,综合比较不同筛查方案的成本效果比,建立适应我国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乳腺癌筛查模式。


手术示范

疑难病例会诊


向政府提出癌症防控建议。开展了《中国癌症防控策略》调查研究,邀请肿瘤界多位知名专家对该项目进行论证,提出了《关于在2030年实现癌症发病率死亡率双下降的建议》。2016年对《建议》补充了相关材料上报中国科协。


协会所属团体积极承担国家和地方科技支撑项目,制定了一批诊疗标准和规范,开展肿瘤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参与“癌痛规范化诊疗示范病房”创建、验收和评审,承担了一批“三早民生工程”上消化道癌、大肠癌、妇女两癌筛查项目。


六、自身建设跃上台阶


2014年03月14日,七届五次常务理事会合影


加强组织建设,召开5次理事会议(其中2次通讯方式),12次常务理事会议(其中7次通讯方式)和11次理事长办公会议。全面实行专业委员会前任主任委员、现任主任委员和候任主任委员相结合的动态集体领导体制。规范专业委员会换届程序,开展专委会新任主委培训,定期召开省市抗癌协会秘书长会议,年年评选先进团体,促进二级机构健康成长。协会队伍不断壮大。新建纳米肿瘤学、肿瘤分期、肿瘤内镜学、甲状腺癌、老年肿瘤、肿瘤护理、肿瘤核医学、肿瘤靶向治疗、肿瘤药物临床研究、整合肿瘤学、肿瘤精准治疗、肿瘤重症医学、肿瘤分子医学等13个专业委员会,专业委员会已有49个,团体会员单位53家,个人会员5万余人。协会已成为肿瘤学科齐全、覆盖全国、人才荟萃的科技大团体。


加强财务管理。实现了对各分支机构经济往来和财务收支管理的全覆盖,对科技服务部建立起完备的项目、财务管理办法和审批流程,连续被评为全国学会财务决算先进单位。经济实力不断增强,2015年年收入达到6113.3万元,2016年年收入达到7000.8万元,名列全国学会前茅。


加强信息化建设。创办了官方微博和微信公共服务终端,办好《中国抗癌协会通讯》。协会网站每年发布信息四五百篇,访问量达100余万次,连续四年获得全国学会优秀稿件图片奖。


加强能力建设。2012年以来,实施了两期中国科协“提升学会能力专项”,设立18个子顶,获得资助900万元。每年承担一批中国科协课题和项目,2014-2016三年完成47项,获得资助982.1万元,有力促进了协会能力的全面提升。


加强党支部建设。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决抵制四风,严格遵守党的纪律和八项规定,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连续四年获得“党建强会特色活动”组织奖,2015年获得中直机关党建研究会2015年度课题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




CACA30周年纪念活动


2014年是中国抗癌协会成立30周年。8月29日在天津召开了中国抗癌协会成立30周年座谈会,巴德年、曹泽毅、徐光炜、郑树、郝希山、张文范、刘谦、沈镇宙、管忠震、高玉堂、董志伟、郁仁存、胥彬、詹启敏、张志愿等百余名肿瘤界前辈、知名专家欢聚一堂。


“中国抗癌事业特别贡献奖”颁奖现场


大会表彰了34位为中国抗癌协会发展和抗癌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观看了《大道同行——中国抗癌协会三十年》纪录片,参观了《中国抗癌协会三十年图片展》,赠送了《中国抗癌协会三十年》画册。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沈爱民到会祝贺。20余位古稀耄耋之龄的老专家先后发言,回顾历史,畅谈感想,缅怀先贤,寄托希望。


老专家观看30周年回顾展


郝希山理事长发表讲话。他回顾了协会的创立和三十年走过的风雨历程,总结了协会成长壮大蓬勃发展的基本经验:一是要以团结四海同道为立会之根。只有坚持五湖四海、民主办会,才能赢得广大专家和会员的信任,增强协会的凝聚力。二是要以提高学术水平为兴会之道。肿瘤科技工作者加入协会,从根本上说,是为了获取信息、开阔视野、切磋技术、寻求合作、提高诊疗水平。协会要为会员服务,必须尽力满足会员的学术需求。三是要以服务社会大众为建会之宗。“救死扶伤’是医务工作者的终生志向,服务社会是社会团体肩负的责任。协会必须面向公众,面向患者,增强社会公信力。四是要以珍惜科技人才为强会之本。抗大业,人才为重;协会发展,人才为本。只有突出人才优势,才能提升学术活动的品质和科普活动的水平,才能吸引会员、凝聚会员、壮大协会组织,扩大协会影响。三十年来形成的这支团结和谐、奋发进取、浩浩荡荡的人才队伍是协会最珍贵的财富。


郝希山理事长发表讲话


郝希山理事长深情地缅怀协会开创者们的卓越功绩和道德风范。他说:在纪念中国抗癌协会成立三十周年的时候,我们更加怀念金显宅、吴桓兴等老一辈肿瘤专家。他们为协会的创立和发展殚精竭虑、呕心沥血,建立了丰功伟绩。他们那种“大慈恻隐,生命为贵”的高尚医德,“神存心手之际,意析毫芒之理”的精湛医术,“博极医源,勤精不倦”的治学态度,“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人格魅力,以及对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深思远虑和责任担当,常常浮现在我们眼前,令人经久难忘。他们永远是我们前进的榜样和动力。


会议现场


让我们继承和发扬老一辈肿瘤专家“德高医粹,至善尚新”的优良风范,在“抗癌济世”的大道上,继续携手同行!


十、第八届理事会

2017年7月28日,当选第八届理事长的樊代明院士为第六、七届理事长郝希山院士颁发“中国抗癌事业贡献奖”


2017年7月28日,中国抗协会第八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在天津隆重召开。来自各专业委员会、省市自治区抗癌协会、肿瘤专科医院、肿瘤研究所、肿瘤中心的265名代表出席会议。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苏小军副部长,天津市科协党组成员白景美副主席到会祝贺并致辞。中国抗癌协会七届理事长郝希山院士,副理事长樊代明院士、唐步坚教授、高国兰教授、詹启敏院士、于金明院士、张岂凡教授、季加孚教授,秘书长王瑛教授,赫捷院士、王红阳院士等专家出席会议。


中国抗癌协会第八九届理事长樊代明院士


大会通过了郝希山理事长做的《第七届理事会工作报告》,张岂凡副理事长做的《第七届理事会财务工作报告》,樊代明副理事长做的《关于修改章程的报告》等文件。全体代表以无记名投票方式选出了由155名理事组成的第八届理事会和由6名监事组成的中国抗癌协会第一届监事会。召开了第八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选出了51名常务理事及11名领导成员。


第八届理事会领导成员合影


第八届理事会领导成员

理事长

樊代明 中国工程院院士、第四军医大学西京消化病医院院长


副理事长

詹启敏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医学部主任

于金明 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省肿瘤医院院长

张岂凡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主任

季加孚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院长

王红阳 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副院长

赫捷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院长

李强 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党委书记

郭小毛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院长

徐瑞华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院长

朴浩哲 辽宁省肿瘤医院党委书记 (2019年增补)

吴永忠 重庆市肿瘤医院院长、党委副书记 (2020年增补)


秘书长

王瑛 中国抗癌协会


会议现场


经监事会选举,郝希山院士当选为第一届监事会监事长;唐步坚教授、蒋国梁教授当选为副监事长。


会议授予郝希山院士“名誉理事长”和“中国抗癌事业奉献奖”奖牌;授予曾益新院士、唐步坚教授、蒋国梁教授、高国兰教授“名誉副理事长”和“中国抗癌事业奉献奖”奖牌;授予李树业、刘端祺、张广超、周保利教授等14名专家“荣誉理事”奖牌。


理事长樊代明院士(中)为第六、七届副理事长唐步坚教授(左)和高国兰教授(右)颁发“中国抗癌事业贡献奖”

“荣誉理事”颁发仪式


会议对七届理事会五年中连续三次以上获得先进集体的14个单位颁发“中国抗癌协会先进单位”奖牌;对积极承办协会各类重要活动,并为协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的13个单位颁发“中国抗癌协会贡献奖”奖牌。


中国抗癌协会第七届理事会“先进单位”颁发仪式合影

中国抗癌协会第七届理事会“贡献奖”颁发仪式

中国抗癌协会第七届理事会“贡献奖”颁发仪式合影


新一届全体党员理事召开了“中国抗癌协会第八届理事会中共党员大会”,会上郝希山院士做《关于建立中国抗癌协会第八届理事会功能型党委的情况报告》,全体党员理事通过了中国抗癌协会第八届理事会功能型党委组成及建议人选。


五年来,在第八届理事会带领下,协会在老一代前辈学人打下的深厚基础上,锐意创新,聚力改革,以“六件大事”为抓手,推动学会事业迈入创新发展的快车道。


一、“建大军”



协会会员总数由5万人发展到42万余人,在中国科协全国学会会员系统中实现会员总数和会员增幅两个“第一”,荣获中国科协2022年度全国学会会员入库优秀单位,时任中国科协主席万钢特别对中国抗癌协会会员发展工作提出表扬。同时,协会大力推动专业委员会建设,建立一批符合学科发展需求、临床实践需要的新兴学科、交叉学科,专委会数量增至103个。扩大单位会员队伍,加强企业合作,增强协会在全国范围的覆盖面与凝聚力,共同推进抗癌事业的发展。为充分调动广大青年肿瘤专家的热情,发挥青年人的才智和创新意识,协会于2018年成立了中国抗癌协会青年理事会,为青年专家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


2018年1月10日,中国抗癌协会青年理事会成立大会


二、“开大会”


5年来,协会创新办会理念,整合各方资源,着力提升中国肿瘤学大会(CCO)的品牌影响力,获得巨大成功。从2018年开始,大会从两年一届改为每年一届;建立主旨报告遴选制度,分别在昆明、南宁、南昌、西宁、合肥等地召开主旨报告遴选会议,从全国推荐的数百位讲者中,优中选优,通过公开试讲遴选产生每届主旨报告专家,为线下数万名代表提供了最高水平、最精彩的学术报告;扩大会议规模,每届参会人数达到现场数万人、线上数千万人,成为本领域规模最大的学术盛会;大会群贤毕至,医星闪耀,每届均邀请到数十位院士亲临参会、2000余位讲者现场做学术报告;以“高端、前沿、综合、交叉”为定位,打造了“主会场-主题会场-学术分会场”三级综合会议体系,每届CCO举办学术专场数量达到百余场,建立肿瘤医学“横纵结合”的学术会议交流创新形式;针对新冠疫情的挑战,探索疫情常态化影响下,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打造以“互动、互融、互补”为特色的新型会议形式;发挥平台优势,集成学术资源,组织开展院士论坛、专题交流、青年辩论、成果展示、指南解读、新书发布、专题培训等一系列专场活动;科普学术并重,医学人文并举,组织开展人文专场、CCO科普大会、科普大赛、科普论坛、患者表演等多种跨界交流,实现每届科普患教活动百余场,现场参会公众患者达到数万人的规模;整合媒体资源,发挥融媒体的跨时、跨地、跨专业的独特优势,打造“云端CCO”的全新会议传播新模式,不断夯实CCO大会的行业引领地位。


2022年11月,2022中国肿瘤学大会开幕式,杭州


三、“写大书”


为了推动肿瘤整合医学的发展,由樊代明院士作为总主编,组织86个专委会、672位全国知名专家,历经2年编写出版了《整合肿瘤学》大型学术专著。该书分为《基础卷》和《临床卷》6大分册,3650页,620万字。《基础卷》以整合医学思维系统论述了肿瘤的基础研究、诊断和治疗的历史发展、研究思路、技术原理、实际应用、未来发展方向等,是整合医学理念在肿瘤学领域落地的最佳体现。《临床卷》分别介绍几十个常见癌种的概述、诊疗规范、整合评估与决策、康复随访及复发预防、临床诊疗整合思考与发展。作为亮点之一,每个病种均配有MDT模式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典型案例。《整合肿瘤学》是迄今我国乃至全世界规模最大、学科最全、内容最广的整合肿瘤学专著。《整合肿瘤学》已入选“十四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专项规划荣获中国第十届“出版奖”,是前10名中唯一一部自然科学领域的图书。


四、“办大刊”


为了向全世界推广中国原创研究成果和肿瘤防治临床经验,协会与Springer Nature出版集团合作创办了Holistic Integrative Oncology英文期刊(简称HIO)。期刊主编樊代明院士,组建了阵容强大的国际化编委会队伍,包括12名中外院士和诺贝尔奖得主在内的100余名国际知名专家,覆盖25个国家和地区,国际编委占比60%,覆盖肿瘤学67个亚专业。该刊以“整合医学”为理念,以“CACA指南”为抓手,有机整合国内肿瘤学术资源、前沿成果、诊疗经验,包括我们特有的中医药宝贵财富,向全世界传递肿瘤防治的中国声音!2022年4月28日第一期上线,阅读量已超万人,读者遍布全球65个国家。期刊设立四个专栏:专家述评、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指南、综述和原创论著,每期重点发表肿瘤各病种的临床诊治指南,采取面向全球开放的自由获取同行评议的办刊模式,为全球读者提供免费刊登、免费下载。2022年HIO中标中国科协卓越期刊高起点新刊项目,为获得国内统一刊号提供了绿色通道,并为协会加快培育世界一流学术期刊,提升国际影响力创造有利条件。协会报送的HIO案例《向国际传递中国肿瘤科学研究的声音》入选“喜迎二十大奋进新征程”中国科协十年优秀工作案例,将在中国科协网、“今日科协”、“科协改革进行时”和相关主流媒体平台进行发布和推广。相信未来将成为中国抗癌协会推广我国肿瘤防治学术成果、推动整合医学理念和学科建设的旗舰学术期刊。


五、“立大规”


为了快速提升我国肿瘤防治水平,协会全面启动《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指南(CACA)》编写工作。作为我国首部肿瘤整合诊治指南,CACA指南由3131位权威专家集体编写完成。指南图书以中英文双语形式出版,中文版包括1本专著(合订本)+29本口袋书,共收录53个癌种,370万字,2360页。CACA指南立足中国国情,纳入中国研究,关注“防-筛-诊-治-康”全程管理,贯彻“MDT to HIM”整合医学理念,重视我国基层医务工作者的可及性、操作性和指导性,与美国NCCN指南、欧洲ESMO指南形成“三足鼎立、优势互补、并驾齐驱”的发展态势,将为中国肿瘤学界提供临床指导。CACA指南通过图书出版、期刊发表、指南精读巡讲、中国行系列巡讲、国际合作推广、短视频系列解读、媒体专栏、继教培训、科普患教等,实现全领域、多渠道、立体化、融媒体解读推广,赋能学科建设,助力临床实践。


六、“开大讲”


2022年8月7日,“CACA 指南精读巡讲”第36场——神经肿瘤整合诊治前沿,南京


为了更好地推动CACA指南的全国推广,协会启动第六件大事——“开大讲”,组织CACA指南参编专家,开展“CACA指南精读系列巡讲”活动,聚焦53个癌种的“防筛诊治康”核心观点进行权威精讲,每场活动还邀请相关领域数位院士现场做精彩点评,活动获得业内及全社会的广泛专注。CACA指南现已在全国13个省会城市完成38场不同瘤种指南精读巡讲,246人次院士进行了点评,2103家中央及地方媒体向全国直播(报道),3.3亿人次全国医务人员及公众通过线上线下方式观看,掀起全国肿瘤医学界“学指南、用指南、遵规范”的热潮,得到国务院副总理刘鹤的高度肯定。目前正在开展CACA指南“进校园、下基层、双师认证、技术篇编写”等系列工作,赋能学科建设,助力临床实践,CACA指南也开创我国原创肿瘤医学指南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创新发展之路。


此外,协会各项业务工作均取得卓越成绩。


学术立基,根深叶茂


5年来克服疫情影响,组织开展各类学术交流活动1662场,线下参会人数105万次,线上参会人数达到2.57亿人次,交流学术论文8.2万篇。10场品牌会议成功入选中国科协《重要学术会议指南》。各省市自治区抗癌协会每年举办数百场地区学术会议。


扎根基层,传道授业。5年来,协会及各专业委员会、省市抗癌协会、团体会员单位累计组织开展国家级继教项目459项,举办培训295场,培训11.2万人,授予学分1475分。


立足前沿,助力创新。2018年开始建立学科发展报告发布制度,至今已出版5部《中国恶性肿瘤学科发展报告》。受中国科协委托,组织多学科专家,撰写癌症领域决策咨询学科研究报告,为后续我国肿瘤防治领域科技创新如何实现弯道超车提供建言献策和决策咨询。


刊群建设,头雁领航


“中国抗癌协会系列期刊”刊群规模不断扩大,至今已增至35种,其中24种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5种英文期刊被SCI收录。Cancer Biology&Medicine和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Research两本英文期刊分别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重点期刊和梯队期刊项目资助。


科学普及,惠及民生


协会每年组织开展4.15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暨中国抗癌日、2.4世界癌症日等品牌科普活动。每届4.15活动均有数千家医疗机构、几十万医务工作者参与,直接受益群众上亿人,成为我国最具影响力的肿瘤科普品牌。


2022年4月11日,第27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暨中国抗癌日全国启动仪式,北京


协会在中国科协指导下,创建20支科学传播专家团队,组建多学科肿瘤科普专家库;致力科普创作,每年组织出版数十种科普图书,传播权威、科学、实用、生动的抗癌科普知识,协会组织编写的《癌症知多少》科普丛书成功再版,获得国家十三五重点图书奖。从2018年开始,每年在全国范围内征集抗癌故事,出版《逢生》患者故事集,并在CCO科普大会上首发,激励全国癌症患者积极乐观抗击癌症;在中国科协专项支持下,在全国范围内建设313家科普教育基地,实现精准、常态化科普宣传;建立国内首个肿瘤医生科普能力培训全国继教品牌——“肿瘤科普训练营”,与人民网、新华网等建立战略合作关系,连续获得“全国学会科普工作优秀单位”等荣誉称号。


海纳百家,智汇全球


五年来,协会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扩大。持续开展“一带一路”国家间的肿瘤医学领域学术交流和技术培训,组织开展“一带一路”国际肿瘤高峰论坛、中国—乌兹别克斯坦肿瘤防控双边学术研讨会、“一带一路’中澳肿瘤护理专场等培训及交流活动;秉承“请进来,走出去”的理念,组团参加世界抗癌大会、圣彼得堡国际肿瘤医学论坛、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学术年会、亚洲肿瘤学会(AOS)学术年会等一批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并在大会作精彩发言;多名优秀青年专家获得国际旅费资助奖,其中一名杰出青年学者荣获2022世界抗癌大会最佳科研论文奖,彰显了中国青年科学家风采;推荐专家在国际学术组织担任重要职务,极大提升我国在国际肿瘤领域的学术影响力。


2018年10月1-4日,2018世界抗癌大会中国抗癌协会代表团合影,吉隆坡


党建引领,保驾护航


协会建立了“理事会党委-办事机构党组织-分支机构党小组”三级党组织体系,实现党的组织全覆盖。每年组织开展“党建强会特色公益活动”,承接中国科协党建调研课题项目,连续多次获奖。2021年,协会首批入选中国科协党建研究会团体会员单位,成功入驻“学习强国”,成为协会党建宣传的亮丽名片。



推优荐才,做强品牌


2019年中国抗癌协会科技奖及青年科学家奖评审周期改为每年一次,2021年增设科普奖。五年来评审出科技奖获奖项目93项,其中6项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经过层层选拔评选出青年科学家50人。在国家奖励办组织的社会力量设奖第三方评价中,中国抗癌协会科技奖得到很高评价。


科技服务,助力创新


协会以科技服务为纽带,广泛开展与创新抗癌药研发生产企业的合作,累计开展上市后临床研究17项,百余家医疗机构参加,设立科研基金10个,资助课题150项;启动医生培训项目74项,累计召开线下线上培训会议1000余场,培训医生十余万人次;开展县域/基层肿瘤诊疗能力提升项目8项,开展疾病管理项目5项,惠及肿瘤患者数万人。


自身建设,夯基垒土


五年来,协会积极推动秘书处职业化建设,建立了完善的聘任制度和绩效考核制度,健全完善秘书处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管理科学的办公体系,提高秘书处管理能力和办事效率。加强分支机构管理,每年开展专业委员会和省市抗癌协会工作考核,做得奖惩分明。搭建全方位宣传阵地。协会网站在中国科协全国学会网站排行榜中名列前茅。2022年连续5个月居中国科协系统科学传播榜全国学会榜首。


一手抗癌,一手抗疫


2020年新春伊始,伴随新型冠状病毒的肆虐,中国抗癌协会第一时间发布告全体会员书、制作《抗疫抗癌,我们同在》宣传片,动员协会全体会员众志成城,“一手抗癌,一手抗疫”,协会被中国科协授予全国“优秀抗疫学会”称号。



荣誉等身,继往开来


由于在多领域工作中不断取得创新成果,协会荣获一系列荣誉称号。2018年,协会成功入选中国科协“世界一流学会建设项目”2021-2023年再次入选中国特色一流学会建设项目一类学会,有力促进了协会能力的全面提升。


十一、第九届理事会

中国抗癌协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


2022年12月24日,中国抗癌协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在天津隆重召开。中国科协党组成员、国际合作部部长罗晖,天津市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陆为民参会并致辞。中国抗癌协会第八届理事长樊代明院士,名誉理事长、监事长郝希山院士,副理事长詹启敏院士、季加孚教授、李强教授、徐瑞华教授、吴永忠教授,党委书记陆伟教授、秘书长王瑛教授以及沈洪兵院士、范先群院士、邵峰院士、邬堂春院士等院士专家共392位全国代表参会。


中国抗癌协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投票现场


大会通过了樊代明理事长《第八届理事会工作报告》,王瑛秘书长《第八届理事会财务工作报告》、徐瑞华副理事长《关于修改中国抗癌协会章程的报告》、吴永忠副理事长《关于修订中国抗癌协会会费标准的议案》等文件。全体代表以无记名投票方式选举产生第九届理事会理事和第二届监事会成员。在第九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上,选举产生了第九届理事会常务理事及领导成员。


中国抗癌协会第八、九届理事长樊代明院士

中国抗癌协会第九届理事会领导成员合影


第九届理事会领导成员

理事长

樊代明 中国工程院院士、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


副理事长

陆伟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党委书记

赫捷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院长

樊嘉 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

沈洪兵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

范先群 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

郭小毛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党委书记

徐瑞华 中山大肿瘤防治中心中心主任、院长

朴浩哲 辽宁省肿瘤医院党委书记

吴永忠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党委书记

王瑛 中国抗癌协会

张建功 河南卫生健康干部学院党委书记

程向东 浙江省肿瘤医院党委书记

李子禹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院长、党委副书记

石汉平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主任


秘书长

赵勇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


中国抗癌协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合影

中国抗癌协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会议现场


会议同期选举产生第二届监事会,詹启敏院士当选为监事长,李强教授当选为副监事长。组织召开第九届常务理事会中共党员大会及第九届理事会党委第一次会议,会上单保恩教授宣读了中国科协《关于同意中国抗癌协会党委委员推荐建议人选的批复》,选举产生了第九届理事会党委,陆伟教授当选为党委书记,詹启敏院士当选为党委副书记。


第九届名誉理事长证书颁发仪式(左:郝希山院士,右:樊代明理事长)

第九届荣誉理事证书颁发仪式(左:樊代明理事长,右:罗荣城教授)


对名誉理事长郝希山院士,名誉副理事长于金明院士、王红阳院士、张岂凡教授,以及30名“荣誉理事”予以表彰和颁牌。对第八届期间工作表现突出的13个专业委员会、11个省市自治区抗癌协会授予“中国抗癌协会第八届理事会先进单位”称号并颁牌。


第八届先进专业委员会颁奖仪式

第八届先进省市抗癌协会颁奖仪式

第九届常务理事会中共党员大会


一、“十七件大事”筑牢品牌


第九届理事会践行健康中国战略,秉承“肿瘤防治,赢在整合”的核心理念,以CACA指南推广为抓手,在第八届理事会“六件大事”的基础上,全面启动了“建大军、开大会、写大书、办大刊、立大规、开大讲、进大学、绘大图、举大考、立大项、发大作、颁大奖、明大势、开大播、建大营、拓大疆、结大果”的十七项重大战略举措,推动协会事业迈入创新发展的快车道。



1


建大军


第九届理事会换届前,协会会员总数42万余人,一年多来已发展到超82万人,成为我国乃至世界规模最大的肿瘤专业学术组织。


组建各瘤种整合护理专业委员会30家,各瘤种中西整合专业委员会27家,各瘤种整合康复专业委员会25家,各瘤种整合防筛专业委员会10家。随着技术篇CACA指南的推广和应用,编写团队专家组建了一批专业委员会,其中包括肿瘤整体评估专业委员会、肿音乐干预专业委员会、肿瘤运动康复专业委员会等。目前专委会数量增至218家。根据学科发展需要,建立中医系列、护理系列、器官保护系列、整合防筛系列、整合康复系列等一批前沿、交叉学科,不断丰富“合纵-连横”的学科建设体系。扩大单位会员队伍,加强企业合作,推动产学研用转化对接,增强协会在全国范围的覆盖面与凝聚力,共同推进抗癌事业的发展。目前,团体会员单位已达到162家。



2


开大会


组织召开学术会议是集中智慧、规范行动的重要举措。协会创新办会理念,整合各方资源,着力提升会议的品牌影响力,获得巨大成功。从2023年开始,协会的品牌学术会议中国肿瘤学大会(CCO)更名为中国整合肿瘤学大会(CCHIO)。以2023年大会为例,会议由中国抗癌协会主办,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天津市抗癌协会、中国整合医学发展战略研究院承办。大会采取“1+N”创新办会模式,在天津市举办主会场,在全国32个省市自治区设立各大癌种的学术分会场,全国联动,助力各地区肿瘤防治整体水平不断提升。会议邀请超过100个国家的专家、学者开展形式多样的交流探讨,实现“以天津为中心,启神州之聚;以中国为中心,聚世界之合”的学术热潮。大会创下三个历史之最。第一,参会规模最大,全国线下参会总人数16.5万人,中外院士共计21人,讲者4862人。第二,学科覆盖最全,会议按照三级学术会议体系,设主会场1个,主题会场18个,学术分会场199个。第三,投稿数量最多,大会共收到投稿论文17581篇,汇编收录14512篇,入选壁报5627篇。会议践行学术与科普并重,同期举办科普大会,以“溯本求源·精医重道”为主题,溯中国抗癌协会之源,精肿瘤防治科普之道。大会齐聚“医、患、众”,带来一场“学术与科普并重”的肿瘤防治科普盛宴。



3


写大书


为推动肿瘤整合医学的发展,中国抗癌协会组织上千位权威专家,集体编写出版《整合肿瘤学》大型学术专著,该书分为《基础卷》和《临床卷》6大分册,3650页,620万字,该书是迄今我国乃至世界规模最大、学科最全、内容最广的整合肿瘤学鸿篇巨著。《整合肿瘤学》已入选“十四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专项规划,荣获中国第十届“出版奖”,是前10名中唯一一部自然科学领域的图书。



4


办大刊


2021年,中国抗癌协会与Springer Nature出版集团,强强联合打造Holistic Integrative Oncology (HIO)英文旗舰大刊。樊代明院士担任主编,期刊编委会阵容强大,包括诺贝尔奖得主和国内外知名院士等一百余位知名专家,国际编委占比72%,目前下载量超14万,读者覆盖全球五大洲的86个国家。2022年,成功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高起点新刊项目。2024年,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成为国内正式期刊。HIO设有4大栏目,立足中国,放眼世界,成为国内肿瘤医学领域与世界同行交流对话的重要窗口。据统计数据显示,CACA指南的阅读量在每期文章中位居榜首,是最受海内外读者欢迎的文章。



5


立大规


2022—2023年,由樊代明理事长担任总主编,中国抗癌协会组织13000多位专家,331人次院士,集体编写完成我国首部肿瘤整合诊治指南(CACA),即CACA指南,中英文及试题库合计3000万字。指南覆盖53个常见瘤种(瘤种篇)和60个诊疗技术(技术篇),共计113个指南,涵盖了97%以上的中国肿瘤疾病谱。指南秉承“防—筛—诊—治—康、评—扶—控—护—生”十字方针,是兼具中国特点和国际视野,适合中国人群的肿瘤指南规范体系。


指南被翻译成越南语、缅甸语等16个语种。完成试题库、思维导图、病例解读、查询工具、核心科普知识、AI大模型等全方位立体建设,开创我国原创肿瘤医学指南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创新发展之路。



6


开大讲


CACA指南发布后,中国抗癌协会组织指南参研专家组成600余人的精讲专家团,启动“CACA指南发布暨精读巡讲”全国系列活动。2022年2月起,历时164天,在全国13个省会城市完成了肺癌、结直肠癌、胃癌、乳腺癌、肝癌、食管癌、甲状腺癌、胰腺癌、前列腺癌、宫颈癌等38场CACA不同瘤种指南发布暨精读巡讲活动。2023年2月起,历时226天,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完成了整体评估、支持治疗、诊断技术、治疗技术、器官保护、基础研究等62场CACA不同技术指南发布暨精读巡讲活动。2年时间,100场活动,33个省级行政区,累计总行程27万里;共有331人(次)院士,62位各地卫健委主任或副主任,以及来自93个不同学科领域国家一级学会的95个会长或副会长,对指南给予审评指导;10多家中央及2000多家地方媒体参与全国直播报道,全网观看总量累计超26亿人次;掀起全国“学指南、用指南、遵规范”的热潮,开创了我国原创肿瘤医学指南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创新发展之路。



7


进大学


鉴于目前我国高校医学教育中使用教材普遍更新较慢、跟不上临床实际需要,中国抗癌协会创新性地提出将指南体系引入校园,以“进课堂、进临床、进图书馆、进教材、进试题库”五进、协作(产学研合作)、互动(鸿雁大讲堂、知识竞赛、志愿服务)一系列措施为基础,纳入肿瘤防治的先进理念,旨在推进肿瘤医学教学改革、培养适应医学发展客观规律的高素质人才。


2023年2月起,中国抗癌协会从河南起步,开启CACA技术指南全国巡讲和指南进校园活动。足迹全国,与当地知名高校、医学院校签署CACA指南进校园合作协议,累计226所高校引进CACA指南,210所高校领导交流发言,24位省教育厅领导、7位省卫健委领导给予点评指导,开创了我国医学教育的全新实践模式,高效推进了中国式医学教育现代化进程,成功打造了中国“新医科”。


2023年12月,CACA指南进校园工作交流会在温州医科大学成功举办,会上举行了CACA产学研转化联合体、“CACA指南 我知你知”校园科普行活动启动、指南进校园委员会聘书颁发和赠书仪式。2024年6月,CACA指南进校园创新发展大会在中国医科大学成功召开,会上为6家单位授予了CACA产学研转化基地,举办了成果展,进一步强化高校整合教育思维,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教医研成果转化。2024年,协会建立指南进校园工作委员会。在深化“五进”工作的基础上,协会着力打造“鸿雁大讲堂”品牌活动,已分别走进昆明医科大学、长春中医药大学、郑州医药健康职业学院、天津师范大学、温州医科大学、潍坊科技学院、南华大学衡阳医学院、大连舰艇学院,有效促进了学生对临床整合医学思维的培养和创新理念的激发。协会各分支机构响应号召,组织各类指南进校园活动:“CACA指南校园行——整体评估指南巡讲”走进北京中医药大学,“CACA指南进校园上海科技大学专场”等活动成功举办,为促进肿瘤领域的科技创新和教学研究合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8


绘大图


为更有效地指导临床应用,方便广大基层医务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能够便捷、高效运用CACA指南,协会以思维导图的形式,系统梳理完成53个常见瘤种的诊疗流程和60个诊疗技术的实施路径,使指南的运用实践变得更加流程化、结构化和逻辑化。同时结合其可视化的突出特点,复杂的信息以更加直观、易懂方式呈现,有助于提高医务工作者的工作效率和准确性。


此外,中国抗癌协会创建“CACA AI”等智能应用工具,通过数智融合应用,力求满足CACA指南临床实践中的多层次、多领域需求,实现CACA指南的智能化建设。通过搭建CACA指南数智平台,嵌入CACA指南思维导图,不仅极大地提升了CACA指南的实用性和便捷性,也为广大基层医务工作者提供了便捷、高效的辅助工具。



9


举大考


临床专科能力建设是国家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协会依托CACA指南,建立了“培训-考核-认证-应用”四位一体化的指南认证评价体系,通过以考促学,助力医生职业生涯发展,推动肿瘤医疗行业健康发展。


作为培训和考核体系,协会搭建了三级平台。(1)学习平台:考试不是最终目的,通过搭建学习培训平台,将指南查询、精品课件教学、专家解读、试题库练习、疑难知识点解析、学员答疑等板块,实现以考促学,截至2024年6月底,累计36000名学员参与CACA指南培训学习;(2)考试平台:通过公开报名、审核、全国统一考试,完成各疾病和技术的指南认证工作。目前已经搭建完成29个常见肿瘤疾病系列和60个技术手段的考试平台,并面对全国开放报名考试,截至2024年9月底,累计15843名专业技术人员通过了CACA指南考核认证,获得协会颁发的认证徽章,认证专家信息也已收录在“中国抗癌协会CACA指南认证专家名录”。(3)工作平台:通过认证的专家将有资格进入CACA指南工作平台,有资格受邀参与CACA指南的各类学术交流、继教培训、科普宣教等工作,以及科研协作、指南编写、并将被优先推荐为相关专委会的委员、获得各类人才举荐机会。工作平台为认证专家提供CACA知识库、素材库、选题库,方便专家们参与指南推广解读工作中。


CACA指南认证已经成为肿瘤医学领域权威、有影响的行业人才培养及认证体系。



10


立大项


面对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宏伟愿景——“总体癌症五年生存率提升15%”的总体目标,协会聚焦CACA指南更新中的重大难题、科研热点领域、临床痛点问题,组织开展一系列重大原创研究,产出一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原创性科研成果,为学科建设和临床实践助力,展现我国医学科技工作者在健康中国建设中的责任担当与卓越贡献。



11


发大作


国家始终鼓励高校科研人员发表高水平、高质量,具有创新价值,体现服务贡献的学术论文,在国际学术界发出中国声音。近年来我国在肿瘤学领域的研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科学家们凭借不懈的努力与卓越的才华,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为世界医学的进步贡献了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第八届理事会以来,协会各分支机构委员更是以卓越的科研能力和高度的责任感,共在Nature、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Science、The Lancet、JAMA、Cell、Nature Medicine等10本全球顶尖的学术期刊上,累计发表了超过百篇的高水平论文。不仅彰显了我国科学家在肿瘤学领域的深厚底蕴与创新能力,更为我国在全球科技竞争中赢得了宝贵的声誉与地位。



12


颁大奖


中国抗癌协会自成立以来,高度重视科技奖励工作,并作为重要工作实施,设立了奖励科研成果的“中国抗癌协会科技奖”,奖励优秀人才的“中国抗癌协会青年科学家奖”,同时还积极组织推荐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等。


中国抗癌协会科技奖分为肿瘤基础医学、肿瘤临床内科、肿瘤临床外科、肿瘤科普4个专业评审组,已完成11届评审,共255个项目获奖。中国抗癌协会青年科学家奖分为基础和临床2个专业评审组,已评选八届,共有80位优秀青年人才获此殊荣。获奖项目汇集了我国肿瘤医学领域中的最新、最优秀的研究成果,代表了本领域中的较高学术水平,已有14个项目获得国家奖。协会具有直接推荐国家奖资格,推荐的项目已有2项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尤其是2012年协会首次直接推荐的由第三军医大学卞修武教授等完成的《肿瘤血管生成机制及其在抗血管生成治疗中的应用》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每届颁奖仪式在中国整合肿瘤学大会开幕式上举行,中国科协、国家奖励办等上级领导多次参加颁奖仪式并做重要指示。近几届参加开幕式的全国肿瘤医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医务工作人员、获奖代表及有关人员每次超过30000人。颁奖大会受到了广大技术人员的高度关注,增强了科技奖的社会影响力,进一步调动了肿瘤领域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13


明大势


为了让肿瘤临床医务工作者对专业信息和前沿动态有更好的了解,协会在中国科协的统一部署和领导下,组织不同专业领域的专家,每年对恶性肿瘤学科发展情况进行调研和总结,撰写发布《中国恶性肿瘤学科发展报告》(下文简称“《报告》”),从学科发展的高度,全面梳理、归纳肿瘤医学各领域(常见瘤种、诊疗技术、基础研究)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进展;依托临床经验,对学科的发展困境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度解析,并提出解决方案与建设性意见,体现权威性、前瞻性、时效性、全局性,同时,对原创重大成果,优先推荐纳入CACA指南,完成从“前沿成果”到“指南规范”的学术双引擎闭环建设。


2018-2023年,《报告》已连续对外发布6册,其中,《报告(2022-2023)》年获得了中国科协学科发展引领工程-学科发展研究项目的支持。《报告》不仅展示了我国在恶性肿瘤研究方面的丰硕成果,同时对未来恶性肿瘤学科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还提出了加强基础研究、推动技术创新、优化诊疗流程等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建议。



14


开大播


中国抗癌协会打造了“网站、客户端、学习强国号、微信公众号、视频号”5端融合的媒体传播矩阵,同时建立了中国抗癌协会科普平台新媒体矩阵,现有关注用户累计超过200万。协会充分发挥专业媒体的内容生产和传播优势,以CACA指南推广工作为抓手,与媒体共同打造“活动共建-内容共建-栏目共建-平台共建”的肿瘤防治融媒体生态。2018年以来,分别与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医师报、百度、今日头条、健康界、生命时报、爱筛网、TOPMD、大专家、乐问医学、丁香园、医脉通、良医汇、医视界、CCMTV、医朵云等媒体平台建立战略合作关系,通过“专业策划、专业创作、专业传播”,共筑“社媒融合”新生态。


2022-2023年,CACA指南全国精读巡讲100场,2000多家中央及地方媒体参与直播报道,全网观看总量累计超26亿人次;2023中国整合肿瘤学大会全球线上直播观看总量2.2亿人次;中澳、中拉、中非、中美、中加、中新、中欧等系列抗癌峰会全球实时在线观看总量达1.28亿人次;掀起全国“学指南、用指南、遵规范”的热潮。


中国科协科普部联合中国科协信息中心共同开展“一体两翼”科普信息化评价工作,采用大数据技术自动抓取215个全国学会、32个省级科协的自有网络平台以及主要第三方平台的科普信息数据,结合科普中国资源使用和传播情况,定期发布科协系统科普新媒体传播榜。2023年1-12月,科协系统科普新媒体传播榜,中国抗癌协会9次排名第一,1次排名第二、1次排名第三,1次排名第四。2024年开始,中国科协改为按季度发布媒体传播榜。截至目前,已经发布的两期榜单,我会均位列全国第一。



15


建大营


协会秉承“防-筛-诊-治-康”的疾病全程管理整合理念,推动肿瘤防治工作实现“关口前移”(关注“防、筛”)和“重心后延”(重视“康复”)。在此背景下,为了让该理念、该模式能够真正落地,助力临床,造福患者,协会依托CACA指南的推广体系,打造了“5库6基地12个推广模块”独有的学科建设体系。其中,“6基地”即:科普宣教培训基地、整合临床培训基地、整合防筛培训基地、整合康复培训基地、产学研转化基地、一带一路培训基地。


截至2024年10月,协会已在全国30个省67个市建设了309个基地。具体到实施层面,协会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和效果导向,有效引导需求清单,从需求侧、供给侧双向发力,为基层肿瘤医疗机构服务能力赋能。


首先,针对当地常见瘤种和难治瘤种,前沿技术和适宜技术,引导对方根据自身临床实际和发展需要提交需求清单;其次,中国抗癌协会专家团对当地肿瘤防治现状(流行病学、肿瘤诊治的技术力量,优势及劣势)进行调研梳理,最终给出适合当地的肿瘤防治的整体策略和路线图,持续精准施策。


主要工作内容几个方向。第一,医生对医生临床技能培训:线下讲座、科室交流、带教查房;第二,医生对患者肿瘤防治科普:公益义诊、科普患教等;第三,学科建设:将真实世界研究等相关的科研带到基层,助力基层医疗机构学科建设的提升;第四,人才培养:拿到中级以上的医师可以进行CACA专科医师考核认证,最终参与到CACA智库建设,并且在全国学会组织的各类学术活动中交流、培训,也有机会优先推荐为全国委员,给予成长的空间;通过基地向其所覆盖地区的医院进行向下的技能培训,如绍兴市可以向区域级、县级医院开展向下的培训;第五,临床支持系统建设:通过临床支持系统,可以进行远程诊疗,或不定期的线下的诊疗支持。


通过以上措施,提升基层医疗机构肿瘤服务能力的同时,形成与大型医疗机构差异化的发展,助力打造以县级医疗机构为主导把好“防筛关”、地市医疗机构为主导把好“诊断关”、省级医疗机构为主导把好“治疗关”、全国各地康养基地为主导把好“康复关”,统称“四关”适合国情的肿瘤防治体系,最终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真正解决好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16


拓大疆


CACA指南,立足中国,放眼世界,其一经推出令世界瞩目。2022年12月,在中美抗癌峰会上,樊代明理事长在国际上推广CACA指南,与诺贝尔奖得主、美国癌症研究学会(AACR)现任主席、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现任主席进行高端对话,全球直播在线观众达500万人次,引起巨大反响。2023年5月,中国抗癌协会理事长、欧洲癌症研究协会(EACR)主席、国际癌症进展学会(SPCC)主席及欧洲癌症组织(ECO)主席齐聚一堂,樊代明院士在峰会上推出《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指南(CACA指南)》,参众达1250万人次,为欧洲国家提供了肿瘤防治的借鉴经验。2023年7月至今,陆续召开了中澳、中拉、中非、中美、中加、中新、中欧峰会,通过举办系列抗癌峰会,已将CACA指南推广至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瑞士、德国、荷兰、丹麦、意大利、日本、韩国、斯里兰卡、孟加拉、马达加斯加、马拉维、卡塔尔、沙特阿拉伯、埃及、突尼斯、摩洛哥、肯尼亚、南非等35个国家,全球实时在线观看总量达1.28亿人次。抗癌峰会是一个和国外相互借鉴肿瘤防治成功经验、进行平等对话的交流平台,为全球癌症防控事业贡献了宝贵的“中国经验”,为进一步提高全球肿瘤防控水平,造福全球肿瘤患者起到关键的推动作用。


中尼抗癌峰会


2023年,伴随着CACA指南全国精读巡讲,协会在周边省份建立了8个国际交流中心,作为桥头堡,分别向周边国家辐射。其中,在新疆乌鲁木齐(向中亚五国),宁夏银川(向阿拉伯各国),内蒙古呼和浩特(向蒙古国),黑龙江哈尔滨(向俄罗斯),广东广州、云南昆明、广西南宁(向东盟各国),辽宁沈阳(向朝鲜)等地共设立8个“一带一路”整合肿瘤医学培训基地。


依托整合医学理念,同时结合基地的区位优势,协会将与各地同道共同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CACA指南多语种推广。其中,除中英文外,翻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主的15种语言,累计17种语言,总字数3200万字。依托培训基地,以多语种翻译的指南版本为培训体系进行全面推广。除此之外,还开展国际学术会议、科研合作、临床培训、技术推广、远程会诊、科普患教等方面的工作,以“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强我国与国际社会肿瘤科学的交流,推动我国肿瘤防治水平和医疗辐射能力的提升,带动“一带一路”国家肿瘤防治与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



17


结大果


响应政策,赋能行业,助力临床,造福患者。中国抗癌协会携手八十万会员,以“肿瘤防治,赢在整合”为行动纲领,将“十七大”重点工作的每一步都视为通往最终胜利的关键环节,而非终点。我们的目标,远不止于过程的精彩,更在于结出的硕果——即到2030年我国要实现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提高15%的目标,让健康中国的梦想照进现实,让每一个生命都能在抗癌的征途上绽放希望之光,共同绘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健康蓝图。


二、学科建设,齐头井进


协会以“CACA指南”为抓手,把握机遇,砥砺创新,各项业务工作均取得卓越成绩。



1


学术立基,根深叶茂


2023年,协会组织开展各类学术交流活动1250场,线下参会人数52.5万次,有力推动了肿瘤领域各分支学科的学术交流。18场品牌会议成功入选中国科协《重要学术会议指南(2023)》。各省市自治区抗协会每年举办数百场地区学术会议,有力促进了各地的产学研对接,推动了各地区肿瘤领域的学术交流和规范化诊治的推广普及。



2


培训指导,服务基层


自2023年起,协会共计获批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289项,至今共计组织实施192项,授予学分543分培训学员38124人。为促进中国肿瘤医疗事业的发展,充分发挥协会优势,近两年开展了一批高水平、接地气的临床指导和技术培训,推动基层诊疗新技术的临床推广应用。同时,为贯彻以临床需求为导向的继教原则,协会继教部门主动拓展项目申报渠道,邀请权威专家牵头申报开展一系列基层医务工作者迫切需要的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培训活动。继教部门也不断深化继教服务,助力分支机构合规、高效开展高水平继教项目,提升肿瘤领域医务人员的专科诊治能力,使其为广大肿瘤患者提供最佳诊疗策略。



3


刊群建设,打造平台


作为肿瘤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和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协会高度重视期刊建设,37种“中国抗癌协会系列期刊”发展迅猛,5种英文期刊被SCI收录;系列期刊以学科为纽带,积极发展,提升期刊质量,规范期刊发展,学术影响力不断增强,在纸媒基础上不断拓展数字化建设和多元化传播,极大助力我国肿瘤医学领域科技创新和成果交流。



4


肿瘤防治,科普先行


1.组织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暨中国抗癌日


2023年,CACA肿瘤防治全域科普行动启动仪式,天津


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4.15)是由中国抗癌协会1995年倡导发起,至今已经成功举办30届,成为我国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强的肿瘤防治品牌科普活动。2023年第29届宣传周全国启动仪式在天津盛大召开,主题为“CACA指南,我知你知”。学习强国、科普中国、央视频、人民日报客户端、新华网客户端等上百家媒体全程直播报道,全国实时在线观看总人数达6168万人次。宣传周期间,参与机构达5168家,直接参与活动人数达61.2万,举办各类科普活动21,715场,发送图书资料235.5万,受益公众人数超1.1亿,媒体报道总数225087篇,媒体阅读总人次超10.35亿。


2024年,第30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启动仪式,陕西·西安


2024年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启动仪式在陕西西安举办。陕西周边五省(甘肃、河南、山西、四川、新疆)及全国各地区的领导、专家及现场1500位同道参加启动仪式。中央电视台、新华网、人民网等上百家媒体参与直播报道,全国实时在线观看总人数达5561万人次。宣传周期间,参与机构达5575家,直接参与活动人数达68.5万,举办各类科普活动31788场,发送图书资料267万,受益公众人数超1.3亿,媒体报道总数100569篇,媒体阅读总人次超11.8亿。


2.组织开展全域科普行动


2023年,协会在天津创立举办“CACA肿瘤防治全域科普行动”。“全领域行动、全地域覆盖、全专业融合、全媒体传播、全民共同参与”,打造“四全”科普新模式;进校园、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进军营、进网络,建立“七进”传播新形式。2023-2024年,每年组织开展全国各地全域科普行动数百场,获得广泛赞誉。


3.科普创作,硕果累累


(1)出版精品科普书籍

2022年,作为中国抗癌协会核心科普知识库建设重要项目,《健康中国“我”行动-癌症防治科普丛书》在京启动,并得到了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办公室指导,该书定位为我国肿瘤一线工作者进行癌症防治科普工作的指导用书。丛书首批编辑出版10个分册,每个篇目按照癌症核心知识点,通过数字化手段融入科普视频和音频,将纸质图书与新媒体相结合,让公众对癌症有全面的了解和正确的认知。


2023年,《科普中国·肿瘤防控科普丛书》项目在京启动,得到了中国科协科普部指导。丛书主要集中在我国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癌种,聚焦重点、关注热点、普及要点,以社会医疗问题和患者健康问题为导向,制止流言、揭穿谎言、粉碎谣言,将近年来“全健康”理念深入融合,通过多机构、跨学科、跨地域的协同合作,以期积极提高公共卫生治理体系的整体效能。


组织专家编写《中国肿瘤科普之声》《胃,你好吗?》,引领肿瘤医生发出科普的声音。出版《逢生》系列患者故事集,组织医患、患患互动交流,推动常态化科普宣传。


(2)共建精品科普专栏

协会以CACA指南推广工作为抓手,与媒体共同打造“活动共建-内容共建-栏目共建-平台共建”的肿瘤防治融媒体生态。在该模式下,前后分别与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合作开设的《肺腑之言》栏目;与中国人民广播电台合作录播的“肿瘤专家谈防癌”节目;与《三联生活周刊》合作出品的《医生的角色》系列专题;联合新华网客户端、乐问医学共建《肿瘤那点事儿》大型人文栏目;与人民网·人民健康共建《肿瘤三人行》专栏;与北京广播电视台·京视健康共建《京视探院》品牌栏目等,推动优质科普内容的生产、传播。


连续多年获得“全国学会科普工作优秀单位”等荣誉称号。



5


海纳百川,智汇全球


1.积极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彰显中国癌症防控水平


2023年5月,中国代表团赴希腊参加了由世界乳腺健康学会(SIS)举办的第21届世界乳腺癌及乳腺健康大会。本次大会中国专家有34篇投稿被大会接收,其中13篇遴选为口头发言,21篇为壁报交流。会上中国专家与国外同行积极开展学术交流,在国际学术舞台发出中国声音,传播了中国乳腺癌防治的前沿进展,传递了中国经验。6月16日,我会与韩国癌症协会(KCA)在首尔共同举办了中韩肝癌双边研讨会,中韩专家就肝癌的诊治与研究最新进展做了专题报告并进行充分讨论,反响热烈。10月18-21日,王瑛副理事长带队赴日本参加了亚洲肿瘤学会第三届国际学术会议,并应邀做大会发言。本次会议中国学者共投稿61篇,其中45篇接收口头发言,在亚洲学术舞台充分展示了中国专家风采。


中韩肝癌双边研讨会,首尔


2.举办国际学术盛会,提升国际影响力


2023年10月14-16日,我会与国际癌症进展学会(SPCC)、欧洲肿瘤学会(ESO)共同主办、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承办了The BEST of BCY6暨2023中国年轻乳腺癌精准诊疗前沿论坛,会议邀请了20余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共话乳腺癌防控议题,由刘红教授主编的发布我国首部面向年轻乳腺癌的全景报告《中国年轻乳腺癌白皮书》在会上正式发布。


《中国年轻乳腺癌白皮书》在会上正式发布


11月18日,中国整合肿瘤学大会(CCHIO)在天津召开,我会邀约来自世界100个国家的肿瘤专家,其中包括全球抗癌领袖、权威专家、学者齐聚神州,共享防癌抗癌新成果,共商全球癌症防控之大计,共赴“以中国为中心,聚世界之合”的国际学术盛宴。中国抗癌协会在大会发起成立世界整合肿瘤协会(WAIO)的倡议,是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会。


2024年,来自世界100个国家的肿瘤专家出席了中国整合肿瘤学大会,天津



6


推优荐才,做强品牌


1.开展两院院士候选人推选

根据2023年中国科协办公厅关于组织推选2023年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的通知,协会积极开展两院院士推荐工作。经个人申报、推选专家委员会评审,推荐7名专家为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院士候选人,其中2位为中国工程院2023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


2.开展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

通过中国科协生命科学学会联合体参与青年托举项目,2023年收到76份申请,经过协会和联合体专家评审,最终协会择优推荐的2位优秀青年人才获得资助。



7


党建强会,保驾护航


1.开展党建特色活动,提升社会影响力

在中国科协指导下,继续延续党建强会品牌,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中国抗癌协会党建强会特色活动”组织全国专家赴西藏林芝等地,扎根西部,组织党员专家为基层群众和患者开展科普患教、义诊咨询、公益赠书、技术培训等服务。活动得到中央电视台的两次直播报道。


2.开展中国科协“党建+完善高质量科普服务体系”建设专项

党建引领,开展科普平台建设。推动与各省市及各行业合作单位、协会各分支机构的党组织合作共建,建设党建科普基地(癌症防治科普基地)、建立科普资源共享平台(常见十大瘤种防控平台)、制定科普标准(《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指南(CACA)》)、完善科普评估体系等。


3.承接中国科协全国学会党组织负责人国情研修班项目

承接中国科协项目,与天津科协共同承办2023年全国学会党组织负责人国情研修班,来自全国学会的党组织负责人参加研修。为期一周的研修班通过课堂讲授,现场教学、研讨交流等多种形式,获得良好培训效果和广泛好评。



8


公益服务,惠及民生


1.启动“CACA肿瘤防治千县行”公益行动

为推动全国县级基层医疗机构的肿瘤规范化诊治水平,由协会、新华网和基层医院共建党建合作平台,启动全国“CACA肿瘤防治千县行”公益行动(2023-2025),依托CACA指南的知识体系、专家优势,开展面对县域医院的指南推广技术帮扶、人员培训、科普患教、义诊咨询等公益活动,新华网作为独家合作媒体,负责活动直播、宣传报道、“新华名医”专栏打造和医生访谈等工作。计划三年完成1000个县的帮扶工作,为实现“到2035年初步建立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目标贡献力量。


2.组织“癌症防治中国行”科普公益活动

协会联合甘肃天水市科协,在天水市秦州区、平凉市崆峒区等地开展CACA“癌症防治中国行”系列科普公益活动,发布服务当地的肿瘤防治科普指南;开发与当地常见癌症防治规范的资源包等项目,“线下+线上”受众群众上万人次。本次活动获得中国科协2023智惠行动·百会百县乡村行项目支持。



9


科技服务,助力创新


协会以科技服务项目为纽带,广泛开展与创新抗癌药品/医疗器械研发生产企业的合作。2023年以来,继教与科技服务部继续积极支持协会专家开展临床研究、学科建设、科研基金、会议培训、县域/基层肿瘤综合诊疗及实践能力提升、疾病管理以及模式创新等合作项目。截至2024年8月,组织研究者发起新药临床研究8项,70余家医疗机构的2700余名受试者参与。组织学科建设类项目2项,构建了遍布全国630余家医院参与的学科建设合作网络,举办线下线上活动300余场;协助近百家医院将粒缺性发热(FN)评估表嵌入到医院的电子病历,确保肿瘤患者治疗前进行FN评估及预防治疗。设立科研基金项目10项,共资助课题308个。举办培训会议项目42项,召开线下线上培训会议460余场,培训医生11万余人次。县域/基层综合诊疗及实践能力提升项目已陆续启动13个子项目,开展多学科多形式活动100余场,包含提高基层临床医生的诊疗水平的基层肿瘤规范化诊疗“培训/查房/会诊”活动,提升基层临床医生实操技能的肺癌手术观摩培训活动和乳腺癌筛查技术培训,提升基层医院病理检测水平的分子病理检测实践及诊疗策略培训活动等;录制系列科普宣传视频,组织县域群众观看,已累计数万点击量;完成县域肿瘤专科建设现状及诊疗与管理能力的调研报告。持续开展肿瘤领域疾病管理项目,在全国范围内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523场患者教育课堂,同时进行乳腺癌和妇科肿瘤领域的优秀科普作品征集活动。采用创新模式建设血液肿瘤线上数据中心平台项目,已开设5个子项目,有30余家医院参与,涉及AML、CML、MM、淋巴瘤等多个领域,服务患者超5万人次。



10


自身建设,夯基垒土


2024年,中国抗癌协会成立40周年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天津


1.CACA不惑,传承鼎新,开展CACA四十年系列文化活动。2024年是中国抗癌协会40周年,主题定为“CACA不惑,传承鼎新。”旨在遵从金显宅教授等老一辈专家在学术上打的牢固基础和精神财富,并在此基础上谋求新的发展。在传承的基础上创新,以创新来巩固基础。协会策划了成立40周年系列学术、科普、文化活动,4月25日,在天津启动,11月14日,在西安收官。系列活动以弘扬科学家精神、彰显医药文化自信推动科技自主创新为主旋律,通过系列宣传,总结肿瘤防治经验,进一步推动肿瘤防治关口前移以及诊断、治疗手段不断进步,落实好《“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的癌症防控计划,为肿瘤防治贡献“中国方案”。


2024年,中国抗癌协会成立40周年系列活动启动仪式,表彰仪式

2024年,中国抗癌协会成立40周年系列活动启动仪式,文艺演出

2024年,中国抗癌协会成立40周年系列活动启动仪式,会议现场


2.入选中国科协2023全国学会治理现代化示范专项。2023年中国科协组织实施全国学会治理现代化示范专项,示范引领全国学会不断提高会员发展服务能力和现代化治理水平,协会成功申报并获得资助。


3.开展专业委员会和省市抗癌协会工作考核,促进二级机构健康成长。每年召开中国抗癌协会工作会议,对专委会和省市抗癌协会工作进行总结和考核。经过现场汇报专家互评、评审专家与秘书处打分相结合,评选年度先进集体。每年各有10个专委会和4个省市抗癌协会成为排名末位单位。按照分支机构管理规定,本届理事会五年内如果有两次排名未位,专委会将被撤销。


2022年度先进集体为:中国抗癌协会肿瘤防治科普专委会、妇科肿瘤专委会、大肠癌专委会、肿瘤营养专委会、胃癌专委会、天津市抗癌协会、广东省抗癌协会。


2023年度先进集体为: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委会、肿瘤防治科普专委会、肿瘤营养专委会、肿瘤标志专委会、血液肿瘤专委会、天津市抗癌协会、陕西省抗癌协会。


4.搭建全方位宣传阵地。协会不断致力自身服务水平的提升,着力建设“一网、两微、多平台”的数字化服务体系,为会员提供精准多元的服务产品。2023年,协会网站发稿1681篇,新增“会员之声”栏目,发稿539篇;微信公众号发稿506篇,协会及各专业委员会网站和微信公众号共50个,月发布信息近500余篇,微信公众号关注已达36万余人。中国科协网站报道协会各类活动10余篇,其中要闻1篇。协会APP发布信息5127条,开展直播会议247场,参与授课专家6,185人,发布课程5,863次,直播观看量累计5.2亿人次。累计16次居中国科协系统科学传播榜全国学会第一。



分子检测与治疗前沿
介绍国内外临床肿瘤学前沿进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