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JNMMI | 北京协和医院霍力教授团队:新型生长抑素受体拮抗剂[18F]AlF-NOTA-LM3助力神经内分泌肿瘤诊疗

文摘   2024-06-18 21:08   上海  

近日,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核医学科霍力教授团队在《European Journal of Nuclear Medicine and Molecular Imaging》(Q1区,IF=9.1)杂志在线发表了最新科研成果 “Evaluation of the safety, biodistribution, dosimetry of [18F]AlF-NOTA-LM3 and head-to-head comparison with [68Ga]Ga-DOTATATE in patients with well-differentiated neuroendocrine tumors: an interim analysis of a prospective trial”。该研究构建了新型生长抑素受体拮抗剂药物[18F]AlF-NOTA-LM3,进行前瞻性转化研究,结果表明[18F]AlF-NOTA-LM3安全、有效,其腹部脏器摄取更低,病灶检出率高于 68Ga-DOTATATE;且图像分辨率更高,能检出被68Ga-DOTATATE所遗漏的亚厘米级微小病灶。北京协和医院临床博士后刘玫汐、主管技师任超为共同第一作者,北京协和医院核医学科朱文佳教授、霍力教授为该论文的通讯作者。

原文链接: 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00259-024-06790-y

Liu M, Ren C, Zhang H, Zhang Y, Huang Z, Jia R, Cheng Y, Bai C, Xu Q, Zhu W, Huo L.Eur J Nucl Med Mol Imaging. 2024 Jun 15. doi: 10.1007/s00259-024-06790-y. Online ahead of print.PMID: 38878175


研究背景


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早期诊断、影像学精准分期可以指导治疗,改善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由于神经内分泌肿瘤表面高表达生长抑素受体(SSTR),且具有高度特异性,其可作为分子靶点,在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中发挥重要的诊疗价值。目前认为68Ga标记的SSTR激动剂显像(如68Ga-DOTATATE)是神经内分泌肿瘤诊断的金标准。然而,生长抑素受体拮抗剂具有更多的结合位点和更高的亲和力,其腹部器官本底摄取更低,病灶检出率及敏感性高于激动剂,尤其对于肝转移灶的检出具有格外显著的优势

尽管68Ga标记生长抑素受体拮抗剂显像效能好,但是68Ga标记药物仍存在一些局限性,主要与68Ge/68Ga发生器性能及68Ga核素性质相关,包括:产量低、半衰期短、费用高等。Al18F标记药物则具有多种优势,其产量大,半衰期长,便于运输/分发至多个医疗中心。且18F正电子游程比68Ga短,预计Al18F标记药物图像质量更高,诊断效能更高,有利于小病变的检出。既往研究表明,相比68Ga标记的SSTR激动剂,18F标记的SSTR激动剂具有更好的人体分布和更高的病变检测效能。有必要开发具有高亲和力的新型18F标记的SSTR拮抗剂,以进一步充分发挥其在神经内分泌肿瘤显像方面的优势。

本课题组前期数据表明,[68Ga]Ga-NODAGA-LM3在SSTR拮抗剂中具有显像优势,其诊断效能最高,摄取最好。因此,基于LM3的良好表现,本研究构建了新型18F标记的SSTR拮抗剂[18F]AlF-NOTA-LM3,进行前瞻性临床研究,评估[18F]AlF-NOTA-LM3在人体内的安全性、分布及剂量学,并比较[18F]AlF-NOTA-LM3与[68Ga]Ga-DOTATATE对于高分化NETs患者中的诊断疗效。





研究结果


本研究前瞻性纳入21名高分化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18F]AlF-NOTA-LM3在体内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药物注射后所有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无药物相关不良反应。[18F]AlF-NOTA-LM3显示出良好的人体分布,其腹部器官及骨髓的生理性摄取显著低于[68Ga]Ga-DOTATATE,但血池和肺的摄取较高,药物通过肾脏和肝胆共同排泄(图2和图3)。人体平均有效吸收剂量为0.024±0.014mSv/MBq,与其他SSTR示踪剂相近。相比[68Ga]Ga-DOTATATE,[18F]AlF-NOTA-LM3可检出更多肝脏转移灶(457 vs.291,P=0.006)和淋巴结转移灶(30 vs.22,P=0.011)。二者肿瘤摄取(SUVmax)相近,但[18F]AlF-NOTA-LM3的靶本比(TBR)更高(图3)。[18F]ALF-NOTA-LM3 PET/CT可检出的最小肝脏转移灶(0.54±0.15 vs.1.01±0.49,P<0.001)和淋巴结转移灶(0.50±0.19vs.1.26±0.86,P=0.024)显著小于[68Ga]Ga-DOTATATE PET/CT上可检出的最小病灶,其分辨率更高(图4)。对所有患者进行中位6.9月的随访,在4名患者中,后续的影像学随访(包括 SSTR PET/CT 和增强 MRI)证实了仅在 [18F]AlF-NOTA-LM3 上检测到的微小病变为转移灶。

图1:[18F]AlF-NOTA-LM3 在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中的分布情况(药物注射后5、15、30、45、60 和 120 分钟)

图2:[18F]AlF-NOTA-LM3在2名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中的 SUVmax –时间分布曲线。(A) 胃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原发灶切除术后,出现胃周淋巴结转移;(B)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多发性肝转移。在两名患者中,正常器官的生理性摄取较低,肿瘤摄取高,肿瘤内潴留时间长。

图3:(A-D)4名患者的MIP图(上行:[68Ga]Ga-DOTATATE PET/CT;下行:[18F]AlF-NOTA-LM3 PET/CT)。[18F]AlF-NOTA-LM3肝、脾、消化道的生理性摄取更低,可检出更多病灶。

图4:39/M,患有多发性神经内分泌肿瘤综合征I型(胰腺多发神经内分泌肿瘤,肝脏及淋巴结转移)。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灶被[18F]AlF-NOTA-LM3检出(A-C,红色箭头),但被[68Ga]Ga-DOTATATE遗漏(D-F,蓝色箭头),该淋巴结小于5毫米。

图5:61/M,同时患胰腺及十二指肠神经内分泌肿瘤。入组时,[68Ga]Ga-DOTATATE(A)未发现远处转移,而[18F]AlF-NOTA-LM3(B,红色箭头)检出了一个肝脏病灶。八个月后,该患者再次行 [18F]AlF-NOTA-LM3 PET/CT显像(C),发现原肝脏病灶较前增大(C,红色箭头),且出现新发肝脏病灶(C,蓝色箭头)。因而证实入组时[18F]AlF-NOTA-LM3所检出的肝脏小病灶为转移灶,其敏感性极高。




总结与展望


[18F]AlF-NOTA-LM3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人体分布,有效吸收剂量低。与[68Ga]Ga-DOTATATE相比,[18F]AlF-NOTA-LM3的病灶检出率和肿瘤靶本比更高,格外有利于识别微小病变,可发现被[68Ga]Ga-DOTATATE 所遗漏的亚厘米级病灶。迄今为止,[18F]AlF-NOTA-LM3是首个在淋巴结转移检出方面展现突出优势的药物,其在神经内分泌瘤显像的临床应用及推广中具有广阔前景。





作者介绍

 

  第一作者,刘玫汐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核医学科临床博士后,住院医师,导师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核医学科霍力主任。以第一作者或共同第一作者在Journal of Hepatology、EJNMMI、CNM、《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学》等权威期刊发表SCI论文9篇。申请人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一项,入选“2024-2026年度北京市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

第一作者,任超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核医学主管技师,研究方向为核医学新型分子探针临床转化及应用。以第一作者在EJNMMI、EJNMMI Phys、JNC等期刊发表SCI论文3篇

通讯作者,朱文佳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核医学科主治医师,副教授。现任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PET学组秘书,中国影像技术会核医学分会青委会委员,CNETS青委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北京核医学分会PET与分子影像学组委员,北京肿瘤病理精准诊断研究会委员。在JNM、EJNMMI等国际权威杂志发表SCI论文十余篇。

通讯作者,霍力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核医学科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现任国家核医学专业质控中心主任、第十二届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学装备协会核医学装备与技术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学影像技术学会核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医师协会核医学分会会长、北京医学会核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European Journal of Nuclear Medicine and Molecular Imaging等业内顶级杂志编委,国内顶级专业期刊《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和《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编委。从事临床医学工作近三十年,在核医学临床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经验,专长于肿瘤、心血管创新分子影像探针的临床转化应用研究。近5年共发表64篇SCI论文,其中代表作发表在JACC Cardiovasc Imaging、Theranostics、JNM、EJNMMI等相关领域顶尖期刊上。参与编撰核医学类著作教材5部,参与编写核医学和影像学规范、指南与共识等十余个,授权发明专利10项。






分享转载须知


本文著作权归文章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公众号转载需经MI团队授权,禁止复制转载。




Molecular Imaging
分享核医学与分子影像的最新前沿进展,推动放射性药物的标准操作、科研探索和临床转化。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