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海思潮 | 下一次中国造船业危机在哪里?

企业   2024-09-11 13:23   北京  

据《船舶经济贸易》报道,中国造船业的下一次危机有5个可能性

1

在脱钩断链下,造船供应链中的海外设备无法进口;

2

本土产品中的海外零部件和材料断供而国内订货延迟;

3

国际结算不畅,一些海外船东无法向“制裁名录”中的厂商付款而“无奈违约”;

4

航运刚需不变下的“长臂管辖”,发生海外船东弃船;

5

在美国“301调查”后的航运成本陡增下,针对中囯船的租家弃租和航线调整。

需推进行业供应链重组,央企加大科研科创投入,对造船强国路线图进一步精细化。


应尽快形成关于供应链本土化紧迫性的高度共识,加快船用产品的本土化 ,高度关注优质优价产品在下次危机前的市场机遇。


——中囯造船工程学会

首席专家 李正建


回顾历史,危机表现将多种多样,包括在建船舶“趴窝”,履约保函失效,保节点是“画饼”,保交船成梦想,资金链条发生断裂,到期债务无法清偿等。


如何做好危机的转换?在百年未遇之大变局下,我们必须贯彻“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的大政方针,践行新时代思想,切实实施“固底板,锻长板,补短板,当样板”。


配套短板

有报告显示,我国船舶配套本土化率平均只有54%,相对日韩85%以上的水平仍有较大差距。


1

除船舶动力系统及装置、甲板机械、船用舾装件等配套设备本土化率超过50%以外,其他船用设备本土化率水平普遍较低;

2

电子电气设备本土化率只有13.31%,舱室设备本土化率只有18.8%左右,通讯导航与自动化系统本土化率更低,仅1.66%;

3

尾轴密封装置、船用电梯、装卸机械泵空压机、海水淡化装置、空调及冷藏设备、通讯导航控制系统及电子电气设备等配套设备主要依赖进口;

4

船用柴油机二轮配套能力仍显不足,优异零部件仍然依赖进口;

5

除少数几个全球品牌外,多数本土产品缺乏海外售后服务网络,好产品常在竞标最后时刻因没有海外网络而出局。


船舶配套业

本土化攻关优先项:

船体

如极地钢材及其焊丝

甲机

如克令吊等设备的液压元器件

推进

如全谱系的大功率吊舱机

辅机

如低温泵阀及其管系

电器

如大功率小型化的电机

电控

如集成电路板和芯片

通导

如通导设备总成和控制系统

通道

如大型化和轻量化设备

内装

如轻量化且可降解的船用材料


节选自《固底板,锻长板,补短板,当样板———中国船舶工业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之我见》

作者:李正建  《船舶经济贸易》2024年08月


左右滑动查看2024年08月

《船舶经济贸易》目录


《中国船舶报》官方微信版权及免责声明:


1. 凡《中国船舶报》官方微信原创内容,未经本报许可,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对文章的全部或部分内容进行修改、使用、转载、发表。已经本报授权使用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如有,不得违反该作品限制声明,且需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注明“来源:《中国船舶报》或《中国船舶报》官方微信,以及作者名称”。如违反上述声明,本报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微信号发布注明来源的转载稿件或翻译稿件,转载或翻译目的在于传递及交流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报赞同文章观点,亦不对文章真实性、数据科学性等负责。如有单位或个人对本报转载或翻译稿件的上述内容存在质疑,请直接联系原著作权机构或个人。


3. 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微信号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中国船舶报
《中国船舶报》官方订阅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