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四川成都某中学食堂的1张照片流出,在网上引起了轩然大波。
照片上显示,这所学校的食堂里,居然设置了专门的“学霸就餐区”。
吃饭用的是精致高端的木质饭盒,每人还能分配到一碗瓦罐汤和一个橙子。
到了饭点,这些学霸精英们虽然和其他普通学生坐在同一条长桌上用餐,但饭菜豪华程度明显不同。
“学霸就餐区”这几个醒目的大字,仿佛为他们镀上了一层光环,彰显着等级的森严。
一石激起千层浪,很多人看不惯学校区别对待学生,吃个饭也分三六九等:
“我感觉这就是校园歧视!”
“婆罗门的风还是吹到了象牙塔。”
“建议老师也搞个优秀教师区,普通教师区,最差教师区,这样也可以激励老师。”
也有很多人觉得这种激励方式本质和发奖状、奖学金一样,没什么问题:
“我觉得挺好,凭本事吃饭。”
“没有竞争就没有进步!机会面前人人平等!”
舆论发酵后,学校的工作人员出来解释说:
“那个是他们月考中单科第一、年级班级第一,还有进步第一名,他们获奖的奖励,平时不这样。
今天是他们表彰了,我们表彰每次都会给每个年级的一次奖励,给一个学校的文创、一次免费的餐食。”
后续也发布了情况说明,认识到这种激励方式思虑不周全,已经整改取消了。
这让我想起前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浙大奖学金”事件,和学霸就餐区有异曲同工之处。
浙江大学官方发布了一篇名为《24/67656,他们拿下浙大最高层次奖学金》的文章,却被很多学生联合抵制了。
为了造神而不顾广大普通同学的感受,傲慢地把67656名学子当成分母,否定他们的价值。
就好像这6万余人,都是优绩主义下的失败者,只是这24位获奖同学的衬托。
哲学家叔本华说得好:“赞美一个人,就是在变相贬低另一个人。”
成都市石室成飞中学表示,学校为激励学生,对在12月的考试中表现突出或有显著进步的高中生给予特别的就餐奖励,并在12月16日的午餐时段设立了“学霸就餐区”,日常学生就餐并未分区。此时反映出学校在推动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对于激励学生的方式考虑不够全面,对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也缺乏足够的认识。因此,学校已经采取了相应的整改措施,取消了这一特殊就餐区的设置。
教育领域的专业人士指出,学校的这种做法,实质上还是一种“分数至上”的观念。这种做法将学生简单地按照成绩划分等级,区分为所谓的“优等生”和“差生”。
专家认为,这种单纯依据分数对学生进行评价的做法,并不能完全发挥激励学生的作用。在某些情况下,它甚至可能引发学生的抵触情绪。因此,教育专家呼吁学校在评价学生时,应更加全面和多元,避免过分依赖单一的分数标准。
这一事件也引发了网友们的诸多讨论。
网友1:我确实反对学校这样的做法的,但是我又觉得这本身影响不大。
为了某种奖励而促进孩子的行为,会使得目标变得不纯粹,学习的原动力并不充足。但是,其实这已经是中学了,这种影响对他们来说已经很微小了。整改,只是因为规定上不适合这么做。
网友2:这是学校月考之后,对表现优秀(综合第一、单科第一)以及进步明显的学生奖励的就餐奖励。
这不是很好吗,鼓励考出好成绩,也没放弃成绩差一些的(进步明显也会有奖励),然后在学校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这也是我们工作以后的表彰先进,激励后进啊,不知道哪些人吃饱了没事干对这个也要提出质疑,有这个质疑的功夫,不如好好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网友3:又不是顿顿都这样,只是考试后的奖励而已,这和幼儿园发的小红花有什么区别?高考就是看成绩的,学生凭自己努力得来的学霸称号和一顿美食有何不可,这就玻璃心受不了?等人家上清北你上大专的时候不得偷偷憋着掉小珍珠。
网友4:殊不知,他今天设置学霸就餐区,明天就会把学生按财产等级划分,然后就会出现一个富二代就餐区,以此类推,那到时候普通的小孩,还有活路吗?明明交的是同样的伙食费,为什么他们的餐食就不能一样?如果餐馆,那无所谓,但那是学校饭堂。
网友5:这学校咋想的,凭实力吃饭?希望设立优秀教师就餐区和优秀校长就餐区,来激励老师和校长。
网友6:餐桌应是放松处,现却成成绩秀场,徒增焦虑。奖励学霸没错,可此高调分区太扎眼,强化分层感,易使孩子重成绩轻成长,让学习沦为极端内卷。幸学校有悟,发道歉声明,认奖励欠妥将改进。
其实,真奖励不必食堂高调,一张奖状、一本好书、一次班上表扬,皆可让学生觉努力被认可。且奖励不应独钟成绩优者,努力者、特长者亦当获肯定,如此学生方能寻得成就感,不陷成绩焦虑。教育初心,是助孩子见自身价值。
你会看到当下社会,“唯成绩论”、“优绩至上”的理念,就像天罗地网一样,辐射着所有人。
年轻人不断接受着分类、筛选、排名,胜出者不敢松懈,失败者则蒙受着社会羞辱。
在这种压力下,教育的军备竞赛进入了白热化的阶段,学生和家长们越来越卷,没有一刻不焦虑。
比如有7年级的学生,因为凌晨12:30还做不完作业,在书桌前崩溃痛哭。
家长反映,每天都要做到这个时候,根本做不完,也不知道该怎么办。
有人在地铁目睹了这样一幕:家长带孩子坐车,还随身携带着便携桌子。
让她坐车的时候也不能闲着,必须在桌子上看书、做功课。
另一位小学生更是装备齐全,在地铁上写作业,桌子、板凳、护眼灯一应俱全。
有家长甚至认为,学习比自家孩子的命还重要。
有孩子生病刚好一点,家长就迫不及待地让她今晚写一篇关于生病的所感所想。
有孩子想到患癌去世的爷爷而痛哭,妈妈却说,现在想爷爷都是假的,好好学习才是真的想爷爷。
有人分享说,她那在河北上高一的表妹,已经超过三周没洗澡了,甚至初三的时候就开始过这种日子了。
真实的高中生,根本不像青春校园偶像剧中刻画的那样,而是弥漫着一种淡淡的死感:
因长期睡眠不足和学习压力,导致面如土色、双眼无神,唱着唱着倒下去一个也毫不奇怪。
而内卷的风气并不是中学生、高中生的专属,已经蔓延到了小学、幼儿园。
比如北京海淀区的小学生,即使在假期,也要每天严格执行着紧凑的学习安排:
上午学写字编程口语,下午跳绳游泳打球。
他们的日程安排表,堪比日理万机的世界500强CEO,以分钟为单位计时,从早到晚不能停歇。
上海的高端幼儿园则更是到了Next level,从中班就开始选拔孩子进理科班,还提供一周7天的全寄宿托管。
幼儿园的周末辅导班,上的内容包括托福、雅思、袋鼠数学,所有班级都要经过入学测试。
在这种越来越卷的风气下,患上心理疾病的孩子层出不穷。
北京的儿童医院里,甚至衍生出了:“拒绝上学普通门诊”、“学习困难普通门诊”......
你说这些家长、孩子,敢停歇吗?能停歇吗?
家长圈里,有个“剧场效应”:
就好像电影院里的观众,前排站起来,后排也不得不一个个都站着,否则就看不到了。
别的家长疯狂给孩子报补习班、督促孩子内卷,自家如果不跟着,就会“落后挨打”。
每个人都像极了那个在跑步机上不停奔跑的人,虽然一直努力向前,却始终没法真正到达那个可以轻松自在的“终点”。
优绩主义让每个人都不断向优秀靠拢,优秀的定义却狭隘又单一。
不是每个人都注定要成为行业的顶尖精英,不是每个人都能站在聚光等下接受众人的喝彩。
一个真正有爱的社会应该是,大家都能在各自的领域里闪闪发光:
就像有人发出了这样的感慨:“亲爱的爸爸妈妈!谢谢你们没有职业歧视,没有刻板印象。
我已经学上了我最喜欢的专业,我会努力烤出世界上最香最甜的小面包。”
评论区里,好多人都分享了自己所热爱的职业:
有宠物殡葬师,把每个小动物打扮得漂漂亮亮的,送它们最后一程;
有乡村教师,在高原上好好地守护小朋友的童年;
有人争取把香菜种满各个角落,让大家都有火锅涮......
是啊,如果每个人都考公考研,谁来烤美味蛋挞呢?
生活是沿途充满美景的旅程,而不是一场只有优胜者才能抵达终点的竞赛。
坐不上“学霸就餐区”又如何,拿不到最高层次奖学金也没关系。
花草树木都有自己的时节,秋菊不该拿去陪衬春天的海棠。
亲爱的朋友,我祝你的人生永远柳暗花明。
学校食堂竟有学霸就餐区?
只听过吃饭在大厅还是包厢,生平第一次听说学霸就餐区,这是怎么回事呢?
就在前两天,有网友发文曝四川成都石室成飞中学设置“学霸就餐区”,引起了网络热议,相关话题登上热搜。
小编先带各位潮爸辣妈还原一下事情经过:
成都一学校设置“学霸就餐区”
校方:月考奖励,不存在区别对待
我们看看下面这张图,在成都石室成飞中学食堂的一部分区域,桌子上摆上了“学霸就餐区”的标志。不少同学坐在学霸就餐区域吃饭。大家埋头苦吃,看起来好像也没什么交流。
然后这所学校(成都石室成飞中学)的工作人员跳出来了,他说这是每次月考对优秀同学的奖励,奖励的对象是单科第一、班级第一和进步第一的学生。学校会给学生发一个学校文创产品和一顿免费的餐食,平时不这样。只要考好了就可以,不存在区别对待学生。
这里该划重点了,不存在区别对待学生。
所以什么叫区别对待?本来今天高高兴兴跟往日的好朋友约好一起去食堂吃饭,结果到了一看,哎哟,你的餐盒在学霸区。so?分道扬镳,你看多伤自尊~
随后该事件就火上了热搜,引发了网友们的广泛讨论。当然关于学霸就餐区的设置,大家的意见也有分歧。
那学霸可以拿奖学金,是否也是把人分成三六九等?这件事虽然有所不妥,但更多的还是有人借此机会发泄内心的不满,就像每年高考成绩发布,总有人看到别人的高分感到难以接受,因为分数线、分数都是客观可辨的标准,对于高分的人,你无法否认,对于低分的人,那就是不可逾越;这件事毕竟只是设立了学霸区,但并没有说学霸区之外的就是学渣,所以学校试过希望激励大家是真实的想法;如果不以分数这种不以人的主观意志而改变的标准,换以能力素质这种主观性极强的标准,那是否算是能力歧视、以能力把人分成三六九等呢?至于有人说学校可以通过学霸获得更多资源,但学霸具有不可替代性,不是想认为你是学霸你就是学霸的,就像纸币很容易增发制造通胀,但说用黄金制造通胀那就根本不懂了;可能有人不明白,这个社会的公平恰恰是由那些追求不公平的人决定的,因为他们要躲的、最不愿面对的,自然就是最公平的;高考也好、分数也罢,恰恰符合这一特点。
支持派:
学校设置“学霸就餐区”的举动,是对学生的激励。
反对派:
学校不应该这么做,“这会影响学生团结”“学校是讲究公平的地方”。
校方最新回应:已整改取消
事情在网络发酵之后,学校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大概是迫于舆论压力,成都市石室成飞中学就此事发布情况说明:造成不良影响,学校对此深感歉疚,现已整改取消。
这样激励学生是好是坏?
有网友说,有这样的奖励作为成绩提升激励挺好的,鼓励孩子们在学业上更加努力。但是按照学生的学习成绩,在食堂吃饭时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学霸和学渣。学校在不断强调‘唯分数论’的观念。
午餐本应该是学生心情愉悦补充营养,可以说是在繁重学业压力下能够小憩一下的时间段,看到这样的普通就餐区和学霸就餐区,该多糟心。
其实从小到大竞争和激励确实无处不在,小时候表现优异的小朋友给朵小红花,到大了发奖状、某些学校搞尖子班,都是一种教育激励的表现形式。但是这种形式延伸到孩子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连食堂吃个饭也要有压力,是不是有点过头?
教育激励是一门学问,做好教育激励,应该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正如涉事学校在致歉中所承认的,“对学生的激励方式思虑不周全”,想让学生更努力地学习,一定有比设置“学霸餐”更科学、更稳妥的激励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