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猎头同行甚至觉得惊讶:原来咱还有这么一群同行吗?餐饮行业从业人员大约也会疑惑:餐厅利润这么低,这活儿能赚钱吗?
殊不知,大厨猎头早已悄然融入餐饮生态,在行业里扮演着独特的角色。
他们面对的,是一群最“难伺候”的雇主:老板们总想找到一个能顶十个的大厨——精通八大菜系、法意日泰餐、懂红酒雪茄,最好能说会道,还清楚什么时候该保持沉默。
这群雇主里,甚至不乏一些异想天开的角色:在餐厅开业一周前才急急忙忙找主厨,要求“做出像NOMA那样的料理”,“招一个Best 50的主厨”,张口就来,仿佛猎头们是阿拉丁神灯里的精灵。
他们解决的都是最棘手问题。
猎头的工作远不止“找人”那么简单——他们有时是“餐饮顾问”:面对陷入困境的餐厅,不仅要重建已经瘫痪的厨房,还得紧急处理经营难题。
有时,他们又是“导师”,得给那些一时冲动投身餐饮业的投资人上一课:“八线小城里开人均500元的fine dining?悠着点儿吧。”
听说大厨猎头们年入百万?还日常出入星级餐厅,与顶级大厨把酒言欢?是真是假?
01
在过去,餐饮行业里根本没有“大厨猎头”这个角色。究其原因,其实很简单:没有需求。
长期以来,中餐行业的用人方式相当封闭,靠师傅带徒弟传承手艺,你可以理解为师傅与“小弟们”,厨房充斥着浓烈的江湖气息。
厨房里高阶岗位,像厨师长、主厨一类,更多是通过圈内熟人介绍来获得工作机会,自成一套系统。
中西餐厨房都存在着所谓的“圈子”,其封闭性让外界难以介入,大厨猎头的需求自然也无从谈起。
然而,这种“圈子文化”对餐厅运营者来说,一直是一个不小的隐患。
传统餐饮招聘,往往意味着招一个厨师长,还得打包带走他的一帮“小弟”——头灶(站第一炒炉,负责菜品的直接烹制,一般是技术最好的)、二灶、打荷...... (菜品预加工)团队成员各司其职,关系紧密。
如果厨师长和餐厅老板产生矛盾,厨师长不仅可能自己撂挑子走人,还可能带走整个团队。整个团队都走了,那餐厅不就瘫痪了吗?生意怎么办?新人去哪里招,什么时候能用得上?
这种情形在任何企业都堪称S级危机,不仅意味着业务中断与损失,还要为重新招聘,培训新员工支付高昂的时间和成本。
但如此传统的用人方式,至今仍是餐饮业的主流,许多餐厅正是因此而倒闭。
如何打破这个僵局?就轮到餐饮猎头登场了。
猎头扮演着平衡餐厅运营与主厨的中间角色。得益于猎头的存在,餐厅不会再过度依赖某个厨师长及其团队。
即使出现大厨“带队跑路”的情况,猎头公司掌握的几千上万名随时可调的厨师和服务人员信息,能迅速为餐厅匹配人选,降低损失。
与此同时,普通猎头在语言和文化上存在障碍,难以与外籍厨师顺畅沟通。因此,专门针对外籍厨师的大厨猎头应运而生。
而成为一名大厨猎头的门槛也不高,无学历要求,有闯劲儿,善于跟不同的人打交道;但就像任何行业一样,想要真正闯出名堂,绝非易事。
而大厨猎头这一行,日积月累到最后,大家拼的更是业内人脉和资源。
02
猎头的收入来自佣金。按行业惯例,企业为猎头推荐的成功入职者支付其年薪的20%-25%作为报酬;行业利润越高,猎头回报也就越高。
在金融、互联网等领域,年薪百万的猎头并不鲜见;然而,做大厨猎头,可没那么风光。
受这几年的综艺和网络平台的渲染,也许有不少人以为大厨是风光无限的高薪职业。
事实是,即便是米其林餐厅或五星级酒店里的大厨,能年收五十万已经是站在金字塔尖上少数人了,年入百万的......少之又少。
哪怕在北上广深这样的一线城市,大厨猎头的起薪通常只有3-5千元(不含提成)。但餐饮行业整体薪资不高,大厨猎头的分成自然也有限。
Helen在采访中表示,之所以专注于西餐外籍厨师招聘,很大程度也是因为外籍厨师在中国的薪资,普遍比本地厨师高出1.5-2倍,那她做成一单的佣金,也会相应更高。
而专注中餐的涛哥,因为入行较早,积累了大量资源,虽然相比其他行业猎头赚得少些,但仍然能获得不错的收益。
即便两位都是资深猎头了,但在涛哥和Helen的职业生涯中,猎得年薪百万的大厨机会寥寥。
涛哥的合作对象从连锁餐厅到老字号粤菜大酒楼都有,但他至今记得,他曾为一位土豪的私人会所找到年薪120万的“全能型大厨”。
这位大厨不仅精通八大菜系,还擅长东南亚菜和法餐,熟知红酒雪茄的奥妙,甚至能应对社交场合的“软实力”需求,完美契合了这位雇主的所有挑剔要求。
Helen作为西厨猎头的实际情况,和我们想象中“与大厨在高级法餐厅试菜品酒,轻松间就拿下一单”的画面相去甚远。饭局当然有,但更多时候,她的工作是在手机上,通过电话和微信不停地对接和沟通。
她接触的多是中端西餐厅,这类餐厅的雇主背景非常多元,而雇主的需求正是关系到“这单能否成”的核心。米其林和顶级外国餐厅本身就有强大的号召力,求职者趋之若鹜,并没有猎头的发挥空间;更低档的也不一定有聘请猎头的预算成本。
有些是老餐饮人,已经开过几家餐厅,清楚地知道自己要找什么样的人才,需求清晰明确:
“我要一个有10年经验的法餐主厨,带过50人团队、能根据季节、节日更新菜单。”
与这样的雇主合作,寻找候选人也相对高效。
然而,还有一些雇主给出的需求模棱两可,描述含糊不清。
“我在北京有个很大的餐厅,位置也不错,要开业了。我想找个主厨。”
“您要的是厨师长、主厨,还是行政总厨呢?”
“都行。”
这时候,Helen心里其实已经有预判了:这笔单子恐怕会很棘手——三个职位的职责大相径庭,所需技能和行业经验截然不同。翻译过来,其难度不亚于想找一个新媒体编辑,月薪8000,还希望TA懂运营、通文案又会拍摄。
注:厨师长常负责厨房的某个特定区域或菜品类别,主厨在厨房里扮演较为全面的管理角色,会直接参与烹饪,行政总厨负责整体的战略管理工作,不一定直接参与烹饪操作。
“那您希望这个人有怎样的背景?做中餐还是西餐?”
“都可以。”
面对这类客户,即便佣金再高也难以成交,因为你很难满足一个连自身需求都难以明确的雇主。
有些雇主还带着“不切实际的想法”。他们尝遍各式料理,眼界宽广,但并非见多识广就是好事。
“有没有像Noma那样的主厨?能做无国界料理的,我要每周都换菜单,从西班牙菜到意大利菜,再到日料,一应俱全。”
听到这些需求的猎头,内心都是:不如让我招个会七十二变的齐天大圣来😂。
但,即便是如此让人哭笑不得的需求,这类订单依然具有很大诱惑力;因为这些投资人往往已经投入了大量资金,餐厅装修都已敲定,厨师是最后一个“拼图”,无论如何也得填补到位。
Helen每年都能遇到几十位这样的“灵光一现”的投资人,大约也解释了为什么,这些年有那么多的餐厅,在开业、倒闭之间反复轮回,周而复始。
03
匹配到合适的主厨?
在厨师招聘中,工作年限、学历、国籍这些“纸面上的条件”,会因雇主需求而异。真正决定能否拿下工作机会的,还是试菜的表现。
对于雇主来说,蓝带、费朗迪、博古斯这些名校名头并不重要,实打实的工作经验才是最靠谱的敲门砖。近年来,高学历出国学厨的人越来越多,但厨房里的反馈却并不乐观:他们大多缺乏实际操作经验,往往难以适应厨房的高强度环境。因此,在10个出国学厨的人中,最终能有1个真正留在厨房工作的就算不错了。
尤其是主厨面试,只有试菜的味道达到雇主预期,才能获得入职的机会。
在料理技能之外,雇主们更看重哪些素质呢?
管理能力无疑是第一位的。在厨房里,人员流动性大,人员构成复杂,管理不善,很容易变得像“一盘散沙”。
Helen曾为一家中型酒店招募了一位外籍行政总厨,这位总厨要负责三个餐厅的日常运作。工作中80%时间都花在编制预算、管理员工、菜单培训、成本控制和供应商管理上。
当然,本人也必须确保厨房的关键岗位井然有序。
与《熊家厨房》、《地狱厨房》里那种主厨怒斥下属、霸凌员工的桥段不同,现实中的西餐厨房氛围相对温和。
或许在米其林餐厅里,主厨们偶尔会“有恃无恐”;但大多数西餐厅主厨,都会在意如何稳定员工情绪,避免因小事导致人员流失,从而影响出餐。
能拿三星,被木村拓哉的帅脸贴脸开大又怎么样呢?
在中国的西厨招聘中,当硬性条件都已经满足的情况下,猎头还会给自己的大厨贴上标签,增加他们的吸引力。
比较受雇主欢迎的标签,大多数都是:
(对外籍主厨)在中国待了多年,全家人都在中国,生活稳定,不会轻易离职。 了解当地人的饮食喜好,熟悉本地的人情世故。 外形出众;除了做饭,还能胜任前厅的服务,以增加餐厅话题性。 能与顾客保持长期的良好关系,善于交际,人缘好。 创新能力强,能够根据市场潮流开发新菜品,比如流行bistro风格时,就能研发相应的菜式。
04
文 - 盘丝大仙仙 / 编辑 - 小夏 mmr
图 - 企鹅吃喝 部分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