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行公祭,祀我国殇——写在第11次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之际

政务   2024-12-13 14:01   上海  

今年4月,一张对比照在互联网刷屏。



左边,一名穿着干净整洁的儿童坐在军舰上的甲板上,他的表情轻松又惬意。这是2024年,青岛,舰艇开放日活动,前来登舰参观的民众络绎不绝。


右边,一个满身鲜血的幼童坐在火车站废墟的铁轨上号啕大哭,他的周围满目疮痍。这是1937年的上海,日本对上海南站实施“无差别轰炸”。死者倒卧于地,伤者转侧呼号,残肢头颅,触目皆是,血流成河。

南京大屠杀前夜——上海南站的“空中屠杀”


1937年8月28日,日本加贺号航空母舰的舰载机对沪杭甬铁路上海南站实施了惨无人道的“无差别轰炸”,造成逃难乘客、车站人员等数百人伤亡,车站也从此废弃。



10月4日,美国《生活》杂志第3卷第14期上刊登了这张幼童坐在站内铁轨上嚎啕大哭的照片,向全世界揭露了日军的暴行。这张《生活》杂志宣称有超过136万人看到的照片成为揭露日本侵华罪行的典型影像资料,至今仍被广泛使用。


事实上,像这样的“空中屠杀”在京沪、沪杭甬铁路沿线的松江、苏州、嘉兴、无锡、长安镇等站都发生过,惨烈程度并不亚于南站,所以时人悲叹道:


逃出了火线的难民,逃不过杨行、南站,逃过了南站的难民,逃不过松江、嘉兴,逃过了松江、嘉兴的,逃不过苏州、无锡。可怜的逃难者,仍旧逃不出倭寇的毒手!


1937年11月20日,中国国民革命军在伤亡25万人之后,被迫撤退,上海自此沦陷。淞沪会战失利后,日本华中方面军开始进攻南京,南京保卫战打响。


1937年12月13日,日军侵占南京后,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40多天里,30万生命被践踏、被杀戮。屠杀、强奸、抢劫、纵火……古都南京陷入腥风血雨之中。孩童的恐惧、妇女的泣血、老人的绝望……成为这段黑暗历史最令人痛心的一页。



“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


“血的教训不能忘却。今天的人们不能脱离昨天的历史来把握今天、开创明天。”


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以立法形式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在“时间证人”、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杨翠英看来,这是国家强大的表现,举行国家公祭,就是要告诉所有的人,那段地狱般的历史是不容忘却的。2014年12月2日,杨翠英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哭墙”前献花,祭奠她的父亲、舅舅、堂爷爷还有刚出生的弟弟,每每回忆起亲人遇难的情景,她都悲痛不已。


此后每年的12月13日,中华大地,以国之名悼念平民死难者,举国上下,深切悼念死于日寇屠刀下的遇难同胞。



在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伴随着雄壮的国歌声,社会各界代表在无名英雄纪念碑前向先烈敬献花圈,市民和学生向先烈敬献鲜花,全场默哀,悼念南京大屠杀中的无辜死难者以及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献出生命的革命先烈和民族英雄。金山区金山卫历史文化公园举行的国家公祭活动上,社会各界约400名代表向遇难同胞纪念雕塑敬献花篮,向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淞沪战役“十月初三惨案”遇难同胞志哀。


以国之名公祭,在铭记历史中笃定前行


今天,我们迎来第11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距离那段漆黑的历史已经87年,时间永是流驶,如今山河锦绣、国泰民安,这样沉痛的历史似已远去,然而,历史真的远去了吗?80多年过去了,中华门城墙上的弹孔仍清晰可见,“万人坑”的累累白骨也还在。


为什么要铭记?因为这场残暴血腥的屠杀中,30多万同胞被以极其残忍的方式夺去了生命,因为尚有幸存者带着难以想象的伤痛记忆坚强地生活着,因为总有人愿以生命的代价揭开真相,因为举起屠刀者从未真正悔过,因为历史不是虚妄,是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真实,是我们民族共同的记忆。


为什么要纪念?是为了破除侵略主义、军国主义的狡饰,为了不再重蹈那样悲惨的过去,是为了坚定国家自立自信自强的信念,是源于我们血液里流动的对同胞、对家国深沉的爱!


2025年9月3日,我们将迎来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日,也是第12个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在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里,既有抗战胜利日的扬眉吐气,也有血泪国难日的凝重沉淀。


“四万万人齐蹈厉,同心同德一戎衣。”回望苦难深重的历史,中国人民从来没有为侵略者的屠刀所屈服,而是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坚定救亡图存、血战到底的不屈意志,以血肉之躯铸就抵抗侵略的钢铁长城。


今天,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这是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必须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


面对前进道路上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狂风暴雨,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坚定做好我们自己的事,以“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担当不懈推进党和人民事业,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气概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一定能够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让我们在铭记历史中笃定前行,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康庄大道上脚步不停、奋斗不止,把革命先辈开创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创造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辉煌。




(来源:上海基层党建 文字、编辑:张宁,资料:共产党员微信号、新华社、人民日报、人民网、抗日战争纪念网、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等)

上海基层党建
宣传基层党建的“微窗口”,服务基层党建的“微平台”,党员干部学习的“微课堂”。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