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任娇 方静怡 任婉晴
编辑 陈莉
实习生 郭栩君
当逛博物馆成为热门旅游方式之后,博物馆文创也刮起一阵风。文创周边中的“万金油”——冰箱贴更是成为其中“顶流”。
近期,中国国家博物馆推出的一款以明孝端皇后凤冠为灵感设计的原创凤冠冰箱贴,引发排队抢购热潮,被网友称为“当下北京最想拥有的文创产品”。上架两小时就卖出1700个,上市三个月就卖了近8万个,带火同系列文创销售总额突破1000万元。作为北京最炙手可热的冰箱贴之一,凤冠冰箱贴也被大家称为文创冰箱贴的收藏“天花板”。
为了一个冰箱贴,打卡一座城,成为2024年的文旅新潮流。各家博物馆推陈出新,出圈作品不断,冰箱贴不仅拿捏了消费者的心,也为地方文旅文创加速,多地博物馆近年文创收入超亿元。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用数据解读文创冰箱贴中有哪些“网红”,小小“冰箱贴”背后有怎样的大产业。
01
9月以来冰箱贴搜索热度增3倍 国博凤冠位居榜首 山西冰箱贴上榜最多
博物馆文创千千万万,今年终于让冰箱贴当上了“顶流”。9月以来,冰箱贴在社交平台上的搜索热度持续走高,同比增长349.42%,环比增长32.31%。
谁才是冰箱贴中的“顶流”?抖音近半年热门话题搜索指数显示,国博推出的凤冠冰箱贴问鼎第一。国博凤冠冰箱贴以明孝端皇后九龙九凤冠为原型,部分串珠部分需手工制作,8月一经推出就被抢购一空。9月,国博对凤冠冰箱贴全新升级,在原有木质版本的基础上打造了一个金属版本,还用上了AR特效技术,目前仍是脱销状态。
凭借《黑神话:悟空》出圈的山西,多款文创产品受到游客喜爱,其中最出圈的便是悬空寺流沙冰箱贴。将现实场景和游戏人物结合,悟空站在对岸,看着流沙缓缓落下,看清悬空寺的真面目。此外,云冈石窟的佛像冰箱贴、华严寺合掌菩萨雕塑冰箱贴也成为许多游客的“心头好”。
杭州博物馆的影青釉里红冰箱贴也是文创界的“老网红”了,参照了“镇馆之宝”元代影青釉里红高足瓷杯的粉青配色,还复刻了文物裂纹和“粉面腮红”的晕染效果,深受大家的喜爱。
除了将这些冰箱贴带回家,如何展示摆放也是一门学问。在社交平台上,围绕冰箱贴的相关话题还有“冰箱贴布置创意”“冰箱贴展示板”等。除了装饰冰箱,部分网友用冰箱贴DIY成背景板,记录自己的旅行轨迹,打造日常生活的仪式感。
02
冰箱贴都是谁在买? 24-40岁人群最关注冰箱贴 最看重情绪、文化价值
冰箱贴作为文创界的“万金油”,受众年龄范围广。巨量算数数据显示,24-40岁是关注冰箱贴的主要人群。其中,24-30岁和31-40岁群体的占比均为30.6%,相比之下,24-30岁人群对冰箱贴的偏好度更高。此外,18-23岁的年轻人群体占比达23.1%,不过他们对冰箱贴的偏好度最高。
冰箱贴的火热一方面是因为消费者对文创产品有浓厚的兴趣。据Mob研究院发布的《2024年文创行业报告》,超过95%的受访者会购买文创产品,74.1%的受访者会出于收藏摆设的目的购买文创产品,仅有1.5%的受访者表示对此完全不感兴趣。
而影响消费者是否购买文创产品的第一因素,是文创产品能否提供情绪价值和文化价值,61.7%的受访者表示,文创产品的附加价值是最能促进其消费的爽点。其次,能促进消费者购买的因素则是与众不同的设计和是否具有纪念意义,均有超过半数受访者认为这两点会影响自己的消费决策。
纵观这些文创冰箱贴“网红”,它们的走红都离不开情绪价值和文化价值——设计独特的同时,又兼具纪念意义。
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的天宫藻井冰箱贴被誉为“北京最难买的冰箱贴”之一,其根据馆藏文物“万善正觉殿天宫藻井”设计而成,共分为五层,每一层都按照藻井的真实结构设计绘制,展现出古代建筑的精细与复杂。
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馆长薛俭在接受采访时介绍,天宫藻井最独特的地方是上面用的盖板,是一个星象图,记录的是宇宙星球的位置。“根据我们的理解,当时的设计者和建造者,意在让人的思维穿过天空以后,深入到宇宙太空。”文创设计团队便在冰箱贴底层设计了星空夜光效果,夜幕降临,冰箱贴便能发出柔和的光芒,为产品再添神秘感。不少网友发现这一巧思后,感叹其复刻了文物的精髓。
此外,对于许多年轻人来说,冰箱贴不仅仅是装饰品,更是一段旅行的纪念。一些网友将冰箱贴看作“走过世界的脚印”,它记录着每次旅行的回忆。
03
冰箱贴背后的大产业: 多地博物馆2023年文创 收入超2亿元 今年新注册文创企业超25万家
除了冰箱贴,各地文博也频频涌现爆款文创产品。比如,甘肃省博物馆打造的本土版“Jellycat”麻辣烫玩偶,苏州博物馆推出的吴王夫差毛绒剑……
博物馆文创事业正步入快速发展阶段,多地博物馆文创收入超亿元。2023年,北京各博物馆文创产品营业额超2亿元,上海全市博物馆文创总收入达2.3亿元。此外,四川全省博物馆文创收入达2.37亿元,同比增长150%,其中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文创收入就达1.18亿元。
故宫博物院引领博物馆文创爆火,各大博物馆纷纷效仿。经过数年迭代,博物馆文创从简单“复制”,转向“整活”阶段。他们不再局限于文物的简单复制,而是通过深入挖掘文物背后的故事和文化内涵,结合现代审美和趣味,贴近年轻人的生活和喜好。
除了自主研发外,博物馆还会采用IP授权的方式与品牌合作。比如,国家博物馆文创品牌“国博衍艺”,自2016年已发布近400个文物IP资源,已与90余个品牌开展授权合作,500余款授权商品面市销售,这些产品涉及多个品类,涵盖人们的衣、食、住、行等多个方面。
2021年5月,国家九部委联合发布《关于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博物馆展览、教育和文创开发。随后文创企业数量快速增长,2021年全国文创相关企业注册量超12万家,同比增长93.0%。2021年-2023年,新注册文创企业数量持续增长,今年前十月,全国新注册文创企业数量超25万家。
天眼查数据显示,截至10月28日,我国文创相关企业超过百万家,其中广东相关企业数量最多,超过14万家。广东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阵地,2023年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25万亿元,占全国比例超过六分之一。与此同时,广东、浙江等制造业相对发达的地区,文创企业相对集中。
随着“文创热”持续升温,一些后发城市也积极布局。近些年,海南推动文创与旅游的深度融合,设立了“文化产业专项扶持资金”,举办文创活动和论坛,目前海南文创企业数量达8.2万家。
值得注意的是,文创产品行业上游为内容创作产业,其内容的原创性和创新性是产业链的核心部分。博物馆虽手握多个大IP,但是如何花样迭出,不断“上新”,仍是一直需要思考的问题。
往期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