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家
也是一种责任
PART 01
“疫”起宅家需注意
应尽量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场所,出家门时请规范佩戴口罩。家长还应购买适合孩子的「儿童专用一次性医用口罩」,回家进门后立即更换衣服鞋子,并用酒精喷雾进行消毒,正确处理废弃口罩。
如何正确佩戴口罩
(正确佩戴口罩,有效隔绝病毒传播)
(正确佩戴口罩,有效隔绝病毒传播)
家长们要提醒孩子勤洗手,勤洗脸,不乱摸,尤其是公共区域的物体表面(大门把手、电梯按钮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吃手、不掏鼻孔、不揉眼睛。饭前便后或接触不洁物体后及时洗干净小手。
户外空气质量较好时,每日每个房间轮流通风2~3次,每次开小窗通风30分钟到1小时均可,户外空气质量较差时,通风换气频次和时间减少即可。
家长频繁使用的手机不要直接给孩子玩,电子产品使用后要注意清洁消毒;孩子的玩具,学习、生活用品等可选择酒精喷洒或放置阳光下照射消毒。消毒用具应保存在干燥、避光、通风的环境下,避免儿童接触。
采用家庭分餐制,大人不和孩子共用餐具、饮具。居家期间应做到饮食规律、多样化,保证营养全面,尽量清淡饮食。
家中若有人出现发热、咳嗽、咽痛、胸闷、呼吸困难、乏力、精神稍差、恶心呕吐、腹泻、头痛、心慌、结膜炎、轻度四肢或腰背部肌肉酸痛等症状,及时保证房间分开,避免和孩子接触,佩戴合适口罩,每4小时更换一次,并及时联系医务人员处理。
PART 02
增强心理免疫力
疫情持续发展,不仅要提高生理上的防护能力,同时要提高心理免疫力,给心理穿好“防护服”。
理解接纳负面情绪
在长期居家隔离情况下,孩子和家长都可能会出现焦虑、恐慌、愤怒和烦躁等各种不良情绪。
这是面对应激事件的正常心理反应,是人体自我保护的表现。不用过度紧张,理解和接纳,坦然面对即可。
家长篇:积极面对
学习一些简单的心理调节方法。
如“冥想”“肌肉放松法”等维持情绪稳定,也可以做喜欢的运动、听舒缓的音乐、跟身边的人倾诉,来转移注意力,增加积极体验。
与亲朋好友联系,保持分享欲。
可以利用电话、微信等线上方式与亲朋好友保持联系。相互鼓励与支持,不仅能够减轻焦虑感,也能增强战胜疫情的信心,同时增进情谊。
孩子篇:科学干预
控制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
确定好孩子每天使用手机和网络的时段、时长,在有限的条件下拓展孩子的良好兴趣爱好,家长应做好榜样。
提供丰富的亲子活动。
例如把家里的纸盒、纸杯等作为材料,和孩子一起做手工,让孩子在快乐的游戏时光中转移注意力,让情绪变得稳定。
也可带着孩子找些“事”做,例如一起给家里的植物浇水,通过点滴的劳动积累生活自理能力。
温馨提示
往期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