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行人生》自上映以来,受到了观众的广泛讨论,口碑两极分化。一方面,有观众认为该片真实地刻画了小人物的生活状态,尤其是对外卖员群体的聚焦,展现了底层百姓生活的酸甜苦辣,让人在笑泪交织中重新审视生活的真谛。
而另一方面,也有观点认为《逆行人生》在情节构建上略显松散,对某些社会议题的探讨浅尝辄止,未能达到预期的深度。电影虽然触及了外卖行业存在的问题,如无理的顾客、蛮横的保安、逆行导致的车祸、无情的算法等,但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显得无能为力,甚至有评论指出电影的药方似乎是“多喝热水”。也有一些评论指出,《逆行人生》在展现小人物生活时,虽然有深刻的情感表达和社会现象的反映,但电影的焦点显得游移。既想为外卖小哥代言,又似乎更多地是为了让城市精英感同身受,这种双重视角的缝合导致电影缺乏深度,在观察视角上显得浮泛。上映6天,《逆行人生》取得2.24亿票房,远不及大众期望的水平。“未知全貌,不置可否”,《逆行人生》到底如何?我们一起看看。《逆行人生》在宣发时,就给自己贴上了“现实主义”的标签。
首先,影片通过主人公高志垒的坎坷经历,毫不避讳地揭示了互联网大潮下大厂裁员、中年职业困境以及外卖员生存状态的严峻现实。这些情节设计,不仅是对当前社会热点问题的直接回应,更是对无数普通人在时代洪流中挣扎求生的刻画。高志垒的故事,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社会转型期的阵痛与不易,让人不禁反思:在追求高速发展的同时,我们是否忽略了那些被时代巨轮碾压的个体命运?难能可贵的是,《逆行人生》并未止步于对表面现象的简单呈现,而是进一步深入挖掘,揭示这些现实问题背后更为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影片中,“系统”这一意象被赋予了多重含义,它既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技术力量,也是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无形的枷锁,对人性的异化与剥削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正如克苏鲁神话中那些不可名状、难以抗拒的力量,电影中的“系统”同样展现出一种令人窒息的压迫感,让个体在其中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无力与渺小。在《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一文中,外卖员群体在算法优化追求极致效率的背景下,所面临超时、安全隐患及心理健康问题也在《逆行人生》中显现。电影正是基于这样的社会现实,通过艺术加工,将这些鲜为人知的辛酸与挣扎搬上了大银幕,让观众在震撼之余,也能引发对科技伦理、劳动价值以及人性关怀等更深层次问题的思考。中国当代作家、编剧王朔曾说:“这世界上最阴险的赞美,就是用穷人的艰辛和苦难,当做励志故事去愚弄底层人。”
这是《逆行人生》被诟病最多的点。宣传“现实主义”希望拉近与观众的距离,但也因此遭到反噬。影片中的主角高志垒由中产阶层跌入外卖行业的情境,虽充满戏剧张力,但对于许多现实生活中的外卖员而言,他们并非因意外打击而选择这份职业,而是长期处于经济压力之下。这种设定使得影片难以与外卖员群体产生深度共鸣,反而给人一种“精英下沉”的观感。高志垒利用编程技能开发小程序,优化送餐路线并分享给同行,短时间内成为“单王”。这种通过技术手段提高效率的做法并未真正改变外卖员的生存状态,反而加剧了行业内卷,引发观众对算法裹挟下个体命运的无力感。在影片中,虽然对外卖员的艰辛生活有所展示,但却未深入探讨造成这些苦难的社会根源,而是将矛头指向个别苛刻的顾客。在描写外卖小哥的难处时,却变成了元素堆积,如家里穷、孩子生病、用户给差评等,缺乏深度挖掘人物内心世界和社会现象的能力。尽管诟病如此之多,但《逆行人生》还是有它值得一看的地方。中产阶级的脆弱性则是电影一大深刻的主题。影片不仅展现出高志垒在经济压力下的苦苦挣扎,更深入挖掘他内心对于生活仪式感和身份认同的深切焦虑。中产阶级的生活,往往建立在一种微妙而脆弱的平衡之上,一旦这个平衡被打破,他们的生活便可能陷入混乱与迷茫。《逆行人生》通过高志垒的故事,揭示中产阶级在面对经济波动时的无力与彷徨,以及他们为了维持那份看似光鲜实则脆弱的生活状态所付出的巨大努力。和《美国丽人》相似,同样以中产阶级家庭为背景,通过细腻的叙事和深刻的剖析,展现出中产阶级在物质丰富与精神空虚之间的挣扎与矛盾。影片巧妙地融合黑色幽默与象征主义等多种艺术元素,以一种既不失尖锐批判又不失幽默感的方式,刻画社会现实中的种种矛盾与不公。主演徐峥曾在《我不是药神》中,通过讲述一个普通人为了拯救生命而挑战法律与制度的故事,引发全社会对于医疗改革、药品监管等问题的广泛讨论。《逆行人生》也通过这种方式,电影希望唤醒公众对于诸如阶层固化、经济压力、个体困境等现实问题的关注。它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社会的不完美与个体的挣扎,激发了人们对于社会公正、人性关怀的深刻思考。这种影响力,远远超出了电影本身,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变革的重要力量。其实,每一个努力生活的人,都应该被尊重,被善待。就像“外卖诗人”王计兵一样,他的名字,随着他的故事,被央视新闻、新华社等媒体广泛传颂。他的诗,被赞为“真正劳动者的诗歌”,记录着普通人的苦与乐、悲与欢。15万公里的骑行,5000多首诗的创作,在送外卖的间隙,他用文字捕捉生活的瞬间,用诗歌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梦想的追求。电影中的高志垒也一样,无论他之前如何意气风发,他现在如何穷困潦倒,都是在为了生活向前奔跑,都是不畏困难的勇士。罗曼·罗兰曾说:“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我没看见什么歌颂苦难,我看见的是一个又一个摔倒了又爬起来勇敢面对生活的英雄。《逆行人生》通过对现实主义题材的剖析、对社会阶层与个体困境的反思,以及平衡电影艺术与现实问题关系的探讨,成功地将边缘群体带入了大众舆论场,引发了公众对社会公平正义的反思。然而,电影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对现实苦难的简化处理、对个体努力的过度强调,以及在表现手法上未能深入挖掘社会结构性问题,这使得电影在深度和真实性上受到了一些批评。
不过,电影仍提供了一个审视社会现实的独特窗口,促使我们思考如何在艺术与现实、揭示与解决之间寻找恰当的平衡。虽有不足之处,但它所引发的讨论和思考,让我们不再只是旁观,而是成为了这一社会现象的一部分。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转载请联系授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监制|王晓红
主编|包圆圆 岳沁蓉
撰稿&编辑|肖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