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
随时关注我们
节
日
DRAGON BOAT
FESTIVAL
端午节源于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因为端午是"飞龙在天"的吉祥日,所以龙及龙舟文化始终贯穿在端午节的传承历史中。
端午节是流行于中国以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杂糅了多种民俗为一体。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将中国“端午节”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端午节」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端”古汉语有开头、初始的意思,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午”,古人与“五”通用,故端午与端五同义。农历的正月开始为寅月,按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顺序推算,第五个月正是“午月”,而午时又为“阳辰”,所以端午也叫“端阳”。
伴随着中国历史的变迁,端午节的名称叫法也是很多,达二十多个,如: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当五汛、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节、蒲节、龙舟节、浴兰节、屈原日、午日节、女儿节、地腊节、诗人节、龙日、午日、灯节、五蛋节等等。隋唐以后,随着国家统一,端午节也就变成了全国性节日。
端午节是传统节日中
最富有刚健气息的节日。
DRAGON BOAT FESTIVAL
发明端午节的古人们,又是包粽子,又是开宴会,又是吟诗作赋,又是龙舟竞渡的,怎么看怎么都是个快乐的节日。尤其是龙舟竞渡,那妥妥就是古代的“世界杯”啊,万人空巷,群情激奋。更是在终点处插着一面锦缎旗,往往是鲜红色的,叫做「锦标」。或许,现如今的“锦标赛”就是源自于此吧。
端午"快乐"是真事,但是要说“端午安康”也不能说一点道理都没有,因为端午节在古时也叫天医节、卫生节,是一个防病、保健的大日子啊!中国人一直是一个避凶趋吉的民族。千百年来居安思危的中国人将避疫、防疫意识巧妙地融入一年四季的节庆之中,并将其上升为一种仪式化、审美化的民族心理。
在古人眼中,五月又称为“毒月”、“恶月”。端午节,也因此成为了一个祛除病瘟、驱邪禳灾的吉祥日。古人五月采摘兰草,盛行以兰草汤沐浴、除毒之俗,这也是“沐兰节”的由来。只不过当时的"兰"可不是现在的兰花,而是菊科的佩兰,有香气,可煎水沐浴。后来,渐渐泛指艾叶、菖蒲等香草中药。
俗话里说:“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 这里的"五毒",就是指蝎子、蜈蚣、蛇、壁虎、蟾蜍,也有一说是蜘蛛。此时是阴阳变动的关键时刻,天气多变潮湿,蚊虫与五毒躁动,瘟疫瘴疠之气滋长,容易引发疫病,人也常常觉得不舒服。
因此,端午节的意义也有提醒世人驱毒避邪防疫,护佑生命。也可以说是是古代的"防疫节",更仿佛是一次中华药草的盛会,以美食,以佩饰,以装饰,以香薰,以沐浴等,护佑家人安康,让人们健康迎来盛夏。
端
午
养身:保平安
端午节,家家户户门前都挂上艾叶和菖蒲。这种习俗的用意是人们为了祈求太平盛世,家人吉祥平安;其实更重要的是五月天气开始炎热,又多雨潮湿,蚊蝇和病菌繁殖快,容易传播许多种疾病。
艾、菖蒲和蒜被称为“端午三友”。艾叶、菖蒲,具有芳香气味,确有驱逐蚊蝇、净化空气、消除病毒和病菌以保持居室内卫生,起到辟邪、防病、保安康的作用。
艾灰是天然的除味剂,用小布袋子装起来,放在厕所、厨房或者是冰箱里,能起到除异味的效果,可以跟竹炭相媲美,老话也说:“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
雄黄具有解毒杀虫,燥湿祛痰等作用,对治疗蛇虫咬伤、趋避五毒十分有效。同时,也借“兽中之王”的勇猛之气镇邪。无论是“兰汤沐浴”,还是挂菖蒲、喝雄黄酒,都是先人们生活智慧的结晶。
祖先们是在节日中,靠一代代的传承,告诉我们要怎么度过当下,过好生活。所以,要牢记老祖宗们的智慧,顺应天时,趋吉避凶,方为上策。面对当下的虚邪贼风,即不正常的气候变化和外界的致病因素,要学会退避,注意防护,保持心境上的恬淡平和,平安度过。
所谓纪念屈原投江,是后来附加的内容。从古代文献记载来看,最早是南北朝时南梁吴均的神话志怪小说《续齐谐记》,而且还把吃粽子跟屈原CP到一起了。意不意外?就不是真事,当然非要非要在这一天去纪念屈原老人家,也无可厚非。
其实,粽子出现的时间,远比屈原要早,最早是用菰叶和黍包裹成牛角形的角黍,用来祭祀百谷之神。再后来,因为入夏后雨水勤,水灾不断,古人认为河里一定有河神或蛟龙,就将大米倒进竹筒做成筒粽,再扔进河中祭祀河神。事实上,粽子本来就是辟邪用的~吃粽子可以保平安,保生活。
世界一自悠行
扫描二维码,关注客服号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