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喷喉”:马链球菌引发的传染病风暴

2024-10-15 18:04   河北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


这期内容将为大家解析“槽结”的前世今生。


“喷喉”其实就是马腺疫(strangles),又称为”槽结”、“喉骨涨”等等。


马腺疫是由马链球菌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马最易感,驴、骡次之。1-2岁龄马发病率最高。

马腺疫
















1、病原介绍


马链球菌马亚种旧称疫链球菌,为链球菌属C群成员。菌体呈球形或椭圆形,革兰氏染色阳性,无运动性,不形成芽孢,但能形成荚膜。在病灶中呈长链,几十个甚至几百个菌体相互连接呈串珠状;在培养物和鼻液中的为短链,短的只有几个甚至两个相连。

本菌对外界环境抵抗力较强,在水中可存活6~9天,脓汁中的细菌在干燥条件下可生存数周。但菌体对热的抵抗力不强,煮沸则立即死亡。对一般消毒药敏感。


2、流行病学

传染源为病畜病愈后的带菌动物

主要经消化道呼吸道感染。也可通过交配感染。

本病多发生于春、秋季节,一般是9月份开始,至次年3、4月,其他季节多呈散发。气候环境突变、饲养管理不当等因素可促进本病的发生。


3、临床症状


本病潜伏期为1~8天


临床常见有一过型腺疫、典型腺疫和恶性腺疫三种病型。


1、一过型腺疫鼻黏膜炎性卡他,流浆液性或黏液性鼻汁,体温稍高,颌下淋巴结肿胀。多见于流行后期。


2、典型腺疫发热鼻黏膜急性卡他颌下淋巴结急性炎性肿胀、化脓为特征。

表现病畜体温突然升高(39~41℃),鼻黏膜潮红、干燥、发热,流水样浆液性鼻汁,后变为黄白色脓性鼻汁。

颌下淋巴结急性炎性肿胀,起初较硬,触之有热痛感,之后化脓变软,破溃后流出大量黄白色黏稠脓汁。病程2~3周,愈后一般良好。


3、恶性腺疫病原菌由颌下淋巴结的化脓灶经淋巴管或血液转移到其他淋巴结及内脏器官,造成全身性脓毒败血症,致使动物死亡。

比较常见的有喉性卡他、额窦性卡他、咽部淋巴结化脓、颈部淋巴结化脓、纵隔淋巴结化脓、肠系膜淋巴结化脓。




4、病理变化




















01


分泌物增多



鼻、咽黏膜有出血斑点和黏液脓性分泌物。


02


淋巴结肿大



颌下淋巴结显著肿大和炎性充血,后期形成核桃至拳头大的脓肿。


03


伴随局部病灶



有时可见到化脓性心包炎、胸膜炎、腹膜炎及在肝、肾、脾、脑、脊髓、乳房、睾丸、骨骼肌及心肌等有大小不等的化脓灶和出血点。










5、诊断和防治


















综合性诊断 
01

根据流行病学上的特点和临床症状可做出初步诊断。

马驹多发,体温升高,鼻腔黏膜和咽部黏膜呈急性卡他化脓性炎症,并从两侧鼻孔流出大量浓厚的脓性鼻漏,颌下淋巴结急性肿胀形成脓肿

确诊需进一步做实验室诊断


实验室诊断
02

病原学诊断以脓汁涂片染色镜检可检查病原菌。

如发现串珠状长链即可做出初步判断,然后进行细菌培养,观察菌落的特征。

预防手段
04

1、加强饲养管理改善饲养环境是预防本病的重要环节,要做到易发季节增加精饲料,冬季改喂热水,认真做好马圈的维修和保温工作,提高马匹的抗病能力。

加强对马匹的检疫,发现疫病应立即隔离治疗。同时对圈舍、运动场、马槽和用具进行严格消毒


2、免疫接种自然感染的马匹恢复后对本病有坚强的免疫力。一般可用马链球菌灭活苗
外毒素可用于紧急预防接种,用量同治疗量。
与流行株-致的菌株作为抗原制备的免疫血清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产生的免疫力可保持15~20d。



05 治疗方法


治疗发生本病时,病马隔离治疗


病初,颌下淋巴结轻度肿胀未化脓时,用磺胺青霉素进行治疗,2~3次/d,至恢复为止。


颌下淋巴结开始化脓而没有破溃的硬固肿胀,可涂擦鱼石脂10%~20%松节油软膏等,促使脓肿成熟,脓肿出现柔软而波动时,可手术割开脓灶,使之充分排出脓汁,同时用0.1%高锰酸钾液冲洗,经数日治愈。








END


E马网
您身边的马属动物疫病防控专家,分享关于马的一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