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师说药丨“点滴”背后的真相:药师为您细述静脉输液的双刃剑效应

健康   2024-12-17 18:51   重庆  

“盐水一挂,药到病除”,打点滴是大众习以为常的看病模式,甚至有些人认为去医院看病不输液,就等于没治疗。事实真是如此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打点滴”背后的故事吧。


静脉输液的定义及现状 

静脉输液,俗称“打点滴”“挂盐水”或“打吊瓶”,是将无菌液体、药品、血液制品等通过静脉输入体内的给药方法,是临床常用的药物治疗手段之一。它具有给药迅速、起效快等优点,主要用于吞咽困难、严重吸收障碍的病人,以及经口服或肌注给药治疗无效的疾病。 

静脉输液在临床治疗中极为常见。调查显示,我国住院患者的静脉输液使用率超过了70%[1]。然而,静脉输液在临床中导致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高,研究显示,静脉输液的不良事件发生率高于肌内注射、口服给药等途径。随着安全合理用药理念的普及,中国药学会在2018年公布的“公众十大用药误区”中,静脉输液的过度使用问题受到了公众的广泛关注[2]。过度输液可能增加安全风险。2023年我国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中,注射给药方式占56.3%,而静脉注射给药方式的占比更是高达91.1%[3]


静脉输液的常见误区

公众认知误区一:输液效果好,见效快

许多人误以为输液是万能的,适用于各种疾病;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例如,常见的普通感冒,大多数情况下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属于一种自限性疾病。这类疾病无需药物治疗,通过增加水分摄入、保证充足休息以及食用新鲜蔬菜和水果,通常一周左右可以自行痊愈。

发烧、头晕、头痛、乏力等感冒常见症状,通过输液真的能更快好起来吗?其实不然!对于这类患者,医师通常会开具一些解热镇痛药物,例如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这些药物几乎都是口服形式,只有极少数情况下会采用肌肉注射(即打针),而需要静脉输液的药物则非常有限。因此,感冒发烧时应遵循医师的建议,选择恰当的药物种类和给药方式。

公众认知误区二:定期输液预防疾病

一些人相信定期输液能够疏通血管,预防心血管疾病,例如脑梗死。但这种观点缺乏科学支持。脑梗死的主要病因通常是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破裂,以及房颤等心脏疾病引发的心脏内血栓脱落,从而阻塞血管。

目前,没有任何药物能够在短期内改善动脉硬化状况或疏通血管。对于房颤引发的血栓,必须依靠长期规范的口服抗凝治疗来逐步溶解。输液治疗不仅会加重患者心脏、肝脏和肾脏的负担,还可能引起输液反应。此外,这种做法可能给患者带来心理上的安慰,导致他们自行停用阿司匹林、降压降糖药物,或者忽视生活方式的调整,如继续吸烟和饮酒,从而增加不可预测的风险。

儿童使用误区:儿童服药困难,输液更省事

由于儿童的脏器尚未完全发育成熟,他们更容易出现不良反应,因此不应随意选择输液治疗。对于儿童常见的感冒、发烧、咳嗽、腹泻等症状,只要正确选择并使用药物,口服治疗同样能够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并且更为安全。即便是肺炎,轻症患儿通过口服药物也能得到有效治疗。通常情况下,只有在重症肺炎或因呕吐等其他因素导致口服药物难以实施的情况下,才会考虑输液。

老年人使用误区:输液可以补充营养,增强免疫力

人体的营养系统远比我们所理解的更为复杂。经口吃进去的食物,经过胃肠道的消化和吸收后能够获得更为丰富、全面且安全的营养物质。

因此,营养输液主要适用于那些无法通过进食获取营养的患者。对于其他患者来说,依赖输液来补充营养通常是不划算的。静脉营养液的主要成分包括氨基酸、脂肪乳剂、葡萄糖、微量元素和电解质等,如果仅依靠这些营养成分的补充,其效果与摄入一顿简单的餐食相差无几。

此外,一些老年人可能会定期接受人血白蛋白或静注人免疫球蛋白(静脉用丙种球蛋白)的补充,这些都属于血液制品,是用于临床急救的特殊药物,并不具备营养补充的功能。建议老年人应采取合理的饮食习惯,确保营养均衡,同时注意劳逸结合,并适量进行锻炼以增强体质。科学合理的生活方式是提升免疫力的最有效方法。


静脉输液,利弊并存[4]

1 其利在于
(1)快速起效:静脉输液能迅速将药物送达全身,提高药效,对于急需缓解症状的患者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实用的选择。
(2)确保药物吸收:对于那些无法通过口服或肌注吸收的药物,静脉输液可以确保药物的有效吸收。
(3)补充营养和液体:对于不能进食的患者,静脉输液可以迅速补充身体所丧失的液体或血液,以及无法经肠内给予的静脉营养的补充。

2 其弊亦显

(1)增加感染风险不当处理可能导致全身性或局部性感染。若药液在生产或储存过程中遭受污染,或未使用一次性针头,或针刺部位的皮肤消毒不彻底,均有可能使病毒、细菌等侵入体内。

(2)不良反应频发:药物过量或滴注速度过快容易引发不良反应,更可能触发过敏反应、发热反应等严重问题,有时甚至会威胁生命安全。

(3)循环负荷过重:持续性的过度输液容易导致循环系统负荷过重,或引起水电解质失衡。

(4)附加成本支出更多:操作繁复,需专业护理人员执行,并需监护;费用高昂,与口服药物相比,成本不菲。


静脉输液适用情况[5]

补充血容量,改善微循环,维持血压:用于治疗烧伤、失血、休克等。

补充水和电解质:用于治疗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脱水、严重呕吐、腹泻、大手术后状况以及代谢性或呼吸性酸中毒等。

补充营养:适用于慢性消耗性疾病、禁食状态、无法通过口服摄取食物,以及管饲无法提供充足营养的情况。

输入药物:实现解毒、促进利尿、维持渗透压平衡以及抗肿瘤等治疗效果。 

中重度感染:需要通过静脉途径给予抗菌药物。

对于因各种原因不适合口服给药的患者,或在特定诊疗需求的特殊情况下。

静脉输液,犹如双刃剑,用之得当,可救人性命;用之不当,则伤人匪浅。目前,我国越来越多的医院都取消了门诊输液,具体见表1[4]。公众应该正确理解静脉输液的利弊,就诊时不主动要求输液,并在医师的指导下合理使用。

表1 53种门、急诊不需输液治疗的常见病多发病

我们应该遵循2024年《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6]提倡的“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这一用药原则,客观认识静脉输液,共同倡导合理用药,保障用药安全,特别是儿童和老年人的健康和安全。

参考文
[1]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2年国家医疗服务与质量安全报告.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23.9. 
[2] 本刊讯.中国药学会发布“2018年公众十大用药误区”[J].中国药学杂志,2018,53(21):1868. 
[3]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2023年)[J].中国病毒病杂志,2024,14(3):204-210. 
[4] 高翔,陈玲,邓蓉蓉,等.过度静脉输液的现状、危害及管控措施[J].药学进展,2016,40(2): 141-144.
[5] 安徽省卫生计生委办公室印发关于加强医疗机构静脉输液管理的通知.卫医秘〔2014〕55号. 
[6]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2024年版)的通知.国卫办宣传函〔2024〕191号.

作者简介
                   

岑菁 副主任药师,抗感染临床药师,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剂科。研究方向:抗感染药学、循证药学与个体化精准用药。
王红苹 主管药师,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剂科。研究方向:医院药学。


   

中国药房
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中国医院协会、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主办的《中国药房》杂志将药学专业资源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构建了集药学类新闻宣传、行业焦点、科技知识、科普教育、继续教育在线培训等为一体的中国药房立体网络平台暨药事服务系统。
 最新文章